小說現代中蘇戰爭
❶ 中美戰爭 中印 中日 戰爭的小說 都有哪些~! 多介紹幾本
有一本是英國人:菲力普 肖特 寫的《毛澤東傳》非常客觀的 介紹了你要的一部分內容,還有一本《朝鮮戰爭內幕》也不錯,講的是中國和美國,聯合國軍鏖戰朝鮮半島,關於中印,中蘇戰爭,有本書《中蘇中印戰爭》比較系統的介紹了戰爭過程,中日戰爭建議你去看看《中日戰爭內幕全公開》這本書,真實!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尋找介紹中蘇戰爭的小說
經典小說認識歷史〈中蘇戰爭秘聞〉下載
http://bbs.v15i.com/viewthread.php?tid=72192
❸ 求日本人寫的假想中蘇戰爭的小說,好像叫共和國戰爭,不是聯合光子寫
日本人寫的關於中蘇戰爭的小說是《蘇軍在日本登陸》和《明斯克號出擊》
作者是久留島龍夫,假想80年代,中蘇開戰,日本、美國也被卷進來了
❹ 中蘇戰爭的前因後果及詳細過程
一、原因
(一)中印邊界問題
(二)意識形態的分歧(對斯大林評價)
(三)波匈事件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的問題
(四)對國際形勢的不同看法
(五)布加勒斯特大會和蘇聯撤走專家
(六)赫魯曉夫個人的問題
二、經過
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蘇聯共挑起邊境事件達4189起,比1960年到1964年增加15倍。
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在邊界上的若乾地方,比如烏蘇里江上的七里沁島和珍寶島,不斷發生巡邏隊沖突,從對罵到推搡、棍棒武鬥等。
從1968年開始中方准備在中蘇東部邊界進行武裝行動。
1969年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准之後,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部署3月在珍寶島進行「珍寶島反擊戰」,為在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基調。
1969年3月2日蘇軍發現中方有人上島,便派出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對方,被中方伏擊,打死打傷數十人。
3月15日和17日,中蘇雙方的邊防部隊在此再次發生武裝沖突。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當時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中方傷亡比對方少,這次戰斗中方稱為「珍寶島保衛戰」或「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在1969年3月15日的戰斗中,蘇方軍隊一輛坦克已經侵入中國境內,行進於封凍江面上的蘇軍當時的主力坦克T-62坦克被擊毀,迫使其乘員棄車。
在該日的戰斗中,蘇方指揮官邊防總隊長列奧諾夫·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羅維奇上校陣亡。
1969年3月17日為爭奪坦克,雙方互對炮擊,但均沒能將該輛坦克拉回。
(4)小說現代中蘇戰爭擴展閱讀:
背景:
中蘇矛盾萌芽於1930年代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和其他一些領導人認為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指示不符合缺少工人階級的中國的國情,而決定發動農民進行革命。代表蘇聯路線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逐漸退出權力中心。
同年在莫斯科舉行的81國共產黨大會上,以及1961年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上,蘇共否定斯大林、主張「兩全路線」,還公開批判和中共關系密切的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是教條的斯大林主義,號召推翻霍查。中共代表周恩來當場予以嚴厲批評與駁斥,並率代表團提前回國,以示抗議。
中共認為「斯大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總起來還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三七開的評價比較合適。」中國認為否定斯大林是醜化共產主義運動,給帝國主義者以可乘之機;蘇聯則認為要解除個人迷信給蘇聯帶來的沉重影響,讓蘇聯更好地發展。1961年底蘇聯和阿爾巴尼亞斷交。
在此期間,中美大使級會談繼續進行。5年間共舉行26次會談,內容包括中方會談方案、會談紀要和抗議美國U2飛機侵犯中國領空等文件。同時期,中國與法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從而實現與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中日也根據協議在對方首都設立聯絡事務所和互派常駐記者。
❺ 中蘇戰爭秘聞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中蘇戰爭秘聞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應該是全本了
❻ 有一本日本人寫的關於假想的中蘇戰爭的小說很有名,叫什麼名字
《共和國戰爭》
❼ 【高分】跪求軍事類的小說!!!
鐵骨
蘇俄
穿越時空之抗日特種兵
蘇俄再起
❽ 找一本好看的現代軍事小說主角是特種兵叫什麼名字忘記了 中間有一段是寫他在中蘇邊境和克格博的特工打
《彈痕》這本書剛開始時也在中俄邊境作戰 主角叫:戰俠哥
❾ 中蘇戰爭有哪些
如果從歷史上看,我們與蘇聯的主體俄羅斯的戰爭非常多,可以說俄羅斯和日本一樣是中國的宿敵,但是僅蘇聯時代的話,據公開資料顯示,一共發生過兩場戰爭。
1、1946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軍隊為捍衛中國之主權,同入侵的蘇聯軍隊在外蒙古進行過一場異常慘烈的戰爭。
在整場外蒙古戰爭中,國軍投入的總兵力(外蒙古守備部隊與北進國軍)為19個軍,總計60餘萬人;有1個軍被包圍殲滅(第88軍),6個軍經受較大傷亡。截至1946年3月,總的傷亡數字為:戰死22315人,失蹤173人,被俘2478人,重傷75982人。
蘇軍投入的總兵力為3個方面軍(新西伯利亞方面軍、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2方面軍),總計80萬人以上,有3個集團軍被包圍殲滅(紅旗第1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第5集團軍),4個集團軍和1個軍遭受重大傷亡。然而,關於蘇軍總的傷亡情況,蘇聯戰史則諱莫如深。1957年蘇聯國防部的戰報相當籠統:戰死54000人,失蹤7000人,被俘102000人,重傷152000人;國軍於戰後的戰報則為:斃傷287800人,俘虜153300人,其中空軍戰果為斃傷96500人(台灣《空軍戡亂戰史》)。根據俄羅斯歷史學家普羅霍羅夫的統計,蘇軍在此戰中戰死11萬人,重傷23萬人,被俘15萬人,這一數字亦缺乏足夠的可信度。要詳細獲知蘇軍的傷亡數字,有待於蘇聯檔案資料的進一步開放。
然而,這段中國戰史上無比輝煌的篇章,卻是以悲劇作為結尾。
2、1969年,新中國軍隊為捍衛珍寶島的主權,同蘇聯軍隊進行了一場自衛反擊戰。
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在這次事件中,蘇聯政府稱珍寶島屬於蘇聯,反誣中國邊防軍入侵蘇聯,並且公布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抗議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珍寶島無可爭議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有中國邊防部隊進行巡邏。蘇聯的所謂「抗議照會」是推行社會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強盜邏輯。
整個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軍斃傷蘇軍230餘人(蘇聯公布的蘇軍傷亡數字為152人),毀傷坦克裝甲車輛19輛。
我軍陣亡71人(統計至1969年11月為止),68人現安葬於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齊齊哈爾的西滿烈士陵園里有2位,十八站烈士陵園有1位。
戰爭最終以侵略者可恥的失敗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