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小說筆記
A. 列舉五部筆記小說及朝代和作者
筆記小說可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大類:
東晉干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代表作。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清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清
B.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讀書筆記怎麼寫
網上下載一個啊。不清楚你是要課堂筆記,還是要讀後感之類的
C. 誰有《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1997上下冊的筆記啊,能不能發給我一份呢
D. 怎麼做中國現代文學史筆記上要記住那些要素
一、填空題 1、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標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沈從文是京派小說的領銜者,《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一部帶「牧歌」
E. 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考研筆記
這個書還要找筆記阿?這本線索已經很清晰了,內容也淺,不知道你要考哪個學校
F. 求現代文學的讀書筆記
——《雅舍》賞析
梁實秋(1903~1987),名治華,字實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縣。一生著作甚豐,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學批評論文集多種,經近40年的時間獨立翻譯完成莎士比亞全集40卷。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學者、文學家和翻譯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寫於1938年,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國難當頭,大學教授到重慶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卻偏偏稱「雅舍」,這表現了作者對戰爭年代的無奈,對自己生活環境的自我調侃,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天朗樂觀的心態和曠達超脫的情懷。
文章開篇簡潔自然,像是閑來之筆,但在讀到「磚柱」、「木頭架子」、「瓦」、「竹篦牆」、「泥灰」時,我們能從「孤零零」、「瘦骨嶙峋」、「單薄」、「可憐」等詞語中體會以作者不滿的情緒。即不滿卻又對它的「好感油然而生」,可見其文風之幽默。由此我們便能理解作者為什麼評價四川人造房子用「經濟」一詞,為什麼在寫到「雅舍」的時候用了引號。
在作者眼中,「雅舍」各有它的個性和風格。其一、「雅舍」築在半山腰,前臨稻田,後接榛莽,圍以竹林、水池等,是一亦俗亦雅之地。由此,作者得出為友之道,「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其二,「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後鼓腹而出是下坡。這樣的句子用詞逼真、細膩,真實地再現了房子的簡陋和不方便,字里行間又表現出作者處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無限辛酸,而他卻以曠達超然的胸襟從容視之,以寬緩舒和的語氣予以調侃,自具雅人情致,別有況味。其三,和人共一套房,常有「隔壁戲」:「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盪漾出來,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但作者卻以審美的眼光,從中挖掘出它的許多可人之處,聽話聽聲,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現著作者閑適、散淡、不與人爭的生活態度。其四,居此「雅舍」,又有鼠、蚊相擾,我們看到作者用了「騷擾」、「猖獗」等詞語,這或可理解為作者內心的不滿,對生活、對戰爭的不滿,卻沒有直抒胸臆的憤怒和反抗,所有的語句仍然是對「月夜」、「細雨」的欣賞,對「簡朴」之風的追求,對「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其五,盡管條件簡朴,但「一事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文中以戲謔的語言說壁間不掛顯要的照片,也沒有牙醫的博士文憑,更不需要張貼電影明星影片等,表明作者對物質需求不存奢望,堅守獨立的人格,不攀附權貴,不隨意從俗。
本文語言典雅清朗而又富於幽默感,偶用文言詞句,也是信筆而至,娓娓道來,明白流暢,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