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金庸小說影射現代社會

金庸小說影射現代社會

發布時間: 2021-07-30 18:42:46

⑴ 金庸所寫的政治寓言的《笑傲江湖》中,影射了哪個時代的哪些真實政治人物

如作者在這部書的《後記》中所說:
這部小說並非有意的影射文革,而是通過書中的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
影射性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任我行、東方不敗、岳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閑師大、莫大先生、余滄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時代中都有,每一個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別的國家中也有。……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
如此,應該看到,這部《笑傲江湖》果真是一部奇書,而且是一部傑作。
首先,這部小說並非形射之作---小說的創作年代,正值大陸的「文化大革命」奪權斗爭如火如荼之際,而作者則又每天都要為《明報》書寫冷靜客觀而又情緒激烈的社評,按說此時的小說,尤其是寫政治寓言小說,其影射的現象在所難免。---從中我們並不能看出來「這是某某人」或「那是某某事件」。這在政治寓言小說中對可以說是極為難得的。
其次,這部小說並未將政治人物及政治事件寫得簡單化、概念化與公式化。它只是一種廣義而又極為深刻的寓言。它的政治人物及其言行舉止、所作所為,都只是一些普遍現象及普遍人性的必然而又獨特的反映和表現。這對於小說,尤其是政治小說或寓言小說的創作,可以說是極為困難的。歷史與傳奇,江湖風波與政治斗爭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是極其明顯的,甚而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天差地遠的。然而這部小說卻在這二者之間---通過描寫和刻畫永恆的人性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必然表現---架起了一座堅實而卻隱蔽的橋梁。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即便是已經領會到這部小說是一部政治斗爭的寓言小說,然而依舊可以將它看成是一部極為精彩、純粹、熱鬧、緊張的武俠傳奇故事。亦即,你可以看其「熱鬧」(它有熱鬧可看),亦可以看其「門道」(它更有門道可看);你可以是純粹的消譴為目的地看而覺得它「好看」,同時亦可以抱著一種嚴肅的研究態度去看它而覺得它「耐看」。只怕有不少的讀者並未知覺它是---或不承認它是---一部政治斗爭的寓言小說也同樣會覺得它熱鬧而又深沉,好看而又大有文章。
金庸創作《笑傲江湖》的年代正是中國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此時香港受到影響,也發生了「香港式的文化大革命」,金庸在這場運動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萌發了創作沖動。在《笑傲江湖》的具體創作過程中,金庸充分借豐富的人物性格和精彩的故事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觀點取向和對現實社會的看法,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如今,岳不群作為偽君子的代言人,左冷禪作為懷有野心、企圖建立霸業者的代言人,令狐沖、劉正風、曲洋等作為無心權勢的隱士的代言人,這種觀點已深入人心,有的甚至成為習語廣為流傳。

如果說最初的10年,查良鏞寫武俠小說更多是為了賺錢、為了支撐《明報》報業的話,那麼到了60年代後期,查良鏞寫武俠小說,則更多是為了在武俠小說創作方面做一些嘗試,試圖把武俠小說創作推上另一巔峰,並且通過武俠小說表達自己的一些政治取向和對現實社會的一些看法。

「逃亡潮」、「核褲之爭」、「文革」、「六七暴動」,這些大事都把查良鏞深深地卷進去。尤其是「文革」發生後,查良鏞作為一個社評家,他每天都在關注著中共政局的變化。對社會的反思,使得查良鏞不可能不把這些反思寫進自己的武俠小說之中。也正因為這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笑傲江湖》終於誕生。

《笑傲江湖》開始寫於1967年,那正是中國大陸「文革」進行得轟轟烈烈的時期。

實上,查良鏞也曾承認,在他的構思中,任我行、東方不敗、岳不群、左冷禪,甚至是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閑師太、莫大先生、余滄海等人,都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查良鏞在他的武林小說中,第一次把強烈的政治意識滲透進去,第一次把武林高手當成政治人物來寫,主要是因為寫這部小說時,適逢國脈危難。

但查良鏞認為,《笑傲江湖》並非有意的影射文章,而是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若干普遍現象——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查良鏞一反過去的寫法,摒棄他最擅長的歷史背景和虛構故事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在《笑傲江湖》中沒有任何歷史背景——正如他所說,「不顧一切地奪取權利,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是這樣。」

不管怎麼說,《笑傲江湖》畢竟與查良鏞過去的武俠小說已明顯不同,它是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

⑵ 從現代社會解讀金庸小說里的思想

一、以情為系的戀愛觀。 金庸小說中的戀愛不管是三角的,還是多角的,雖然寫的是封建社會的故事,但基本上是以現代的感情為依託而出現的。最典型的是《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與四女的戀愛。張無忌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在他的經歷中,先後發生了與表妹殷離的俠情,其本質上是一種承諾和責任;與小昭的憐情,實際上愛憐和照顧的情分居多;與周芷若的恩情,主要是一種同伴情、感恩情;與趙敏的愛情,反映了愛情的那種心契如一、情盪心魄的特點。由於他寫各種戀愛,以情為主,因而十分真實感人。 二、經受各種考驗的愛情觀 金庸筆下情侶們的愛情,莫不曲折磨難,幾經考驗。有的是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如郭靖,他要是娶華錚公主的話,則可以當蒙古國的駙馬,會何等的光耀富足。然而在愛情面前,他放棄了。有的是把原有的舍棄了,如趙敏,她甘於舍棄自己的郡主地位,勇於打破階級的界限,下嫁一個草莽英雄,又是何等令我們汗顏。而有的是要應對威脅,如令狐沖,竟然不怕任我行對恆山的圍剿,勇敢地捍衛了愛情的純潔。 再就是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最能體現金庸的現代愛情觀。他倆的愛情是在曲折中發展的,而且突破了虛偽的倫理觀(他倆在輩分上是姑侄),迂腐的貞操觀(小龍女曾失身),最能說明愛情的力量。 三、恨和犧牲交織的愛情觀 由愛生恨,愛之愈深、恨之愈切,這些在金庸的筆下都有生動的體現。李莫愁對愛人由愛生恨而進行殘忍的報復並且殃及無辜,最為印象深刻。另外還有梅超鳳。再有《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對張無忌從愛到恨的轉化,也十分經典。 還有對愛情中犧牲精神的描寫,也非常吸引人。讓我扼腕嘆息的是小昭,為了張無忌一行人的安全,舍卻真情,回總壇做聖女,一輩子獨忍孤獨,是何等的凄楚。每讀到這里,我都會悵失良久,難以釋懷。還有就是岳靈珊為林平之而死,無怨無悔,充分體現了一個女人對愛情至死不渝的執著。 四、現代平等的婚姻觀 雖然,金庸的武俠小說寫的都是封建社會的事,但書中的愛情和婚姻卻是圍繞現代的一夫一妻思想來寫的。有時,對於纏綿難舍的多角感情,我奇怪為什麼金庸先生不能按照封建社會的妻妾制度來解決呢?但我後來明白了,作為具有現代意識的金庸,已經把他的思想投放到他小說的人物身上了,這種現代的平等、公正思想處處體現在他的小說里,但唯一例外的是《鹿鼎記》,這部小說和其它小說有明顯的不同。

⑶ 金庸武俠小說創作時,中國大陸的社會背景

解放後到文革

笑傲江湖 就是 影射 中國大陸文革時期的權力斗爭

⑷ 看了金庸寫的武俠小說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很強的社會學價值。裡面影射的很多是現在的社會丑惡現象。加之武俠小說想來受歡迎,所以影響格外之大。金庸先生的作品已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在國內形成一門顯學號稱「金學」。連日本都有研究金庸先生的學者。

⑸ 看了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後,對你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我非常喜歡金庸筆下的小說,金庸筆下共計15部小說,連起來一副對聯,自然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越女劍》。這些小說一直影響著我,從小我便喜歡金庸小說,夢想仗劍天涯,從此成為一代大俠。

讀金庸小說還讓我學會很多東西,那就是應該更加勤奮,而不是懶惰,因為金庸作品中,這些人物主角身懷蓋世武功,但絕非一朝一夕練成的,想要練成蓋世武功,就應該更加勤奮,生活中我們也是一樣,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而不是選擇逃避。除此之外,我們做人還應該更加謙虛,這樣才能夠不斷的進步,讀金庸小說能學會很多東西,這其中的道理,我們應該慢慢的摸索不斷的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

⑹ 金庸及其小說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現在關於金庸小說的研究很多,金學由此而誕生,金庸小說被稱為「成人的童話」,我們從中可以獲得許多人生感悟和歷史知識,也知道了小說主人翁之所以成為大俠的緣由。

⑺ 金庸武俠小說的價值及意義是什麼

個人看法:文學價值,史學價值,藝術價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有意義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讓讀者 更懂些人性吧

⑻ 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有哪些影射諷刺現實的內容

笑傲江湖,還有連城訣,寫了人性惡的一面

⑼ 金庸所寫的政治寓言的《笑傲江湖》中,影射了哪個時代

《笑傲江湖》的寫作從1967年開始。當時的中國,「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開始,1966年、1967年、1968年這三年是高潮期。或者根據一部分學者的看法,這三年是「真正的文革」。

中共九大以後,其實已經和前面很不一樣,進入了一個比較平穩的時期。文革不僅在中國大陸進行,也波及到香港。

持右派立場的《明報》受到左派的圍攻,而金庸本人一直就關心著天下大事,關注著中國的政治風雲,所以他把當時對「文革」的思考,自覺不自覺地就融入了自己的小說創作。

其實與此同時,金庸每天寫的社評,本來就在一刻不停地評論著中國的現實,特別是他對「文革」中政治局勢的判斷每每都是出人意表,結果也被證明具有很高的准確性。

此書是在「文革」時期寫的,但它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影射文學」,而是受「文革」啟發,以生動的藝術畫面濃縮了一部中國政治斗爭史。

(9)金庸小說影射現代社會擴展閱讀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⑽ 金庸的《笑傲江湖》映射了什麼

從《笑傲江湖》中,我看不出金庸這部小說中存在影射,金庸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像大多數小說一樣。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影射性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劃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我認為,他說得非常好。


「影射性的小說」,是那種為影射而影射、以影射為目的的小說。《笑傲江湖》當然不是的,也就當不起「影射性小說」的名義。金庸寫《笑傲江湖》,應該不是要發泄私憤或公憤。更多的是對三千年舊制度的質疑與反思。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影射性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不顧一切地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


在《笑傲江湖》這個世界裡,野心家和政治權謀,讓隱士沒有生存之地。沒有一點主角光環,你根本無法在這個波譎雲詭、權力紛爭的世界上好好活下去。再怎麼躲,可怕的、可恥的、殘忍的、恐怖的權力斗爭,以及參加斗爭的那些梟雄野心家,總還是會找上你的。

熱點內容
免費穿越武俠小說 發布:2025-10-01 10:46:00 瀏覽:62
好看言情的風水玄學小說 發布:2025-10-01 10:31:04 瀏覽:89
中國網路小說家收入 發布:2025-10-01 10:29:06 瀏覽:132
劍橋小說館推薦書 發布:2025-10-01 10:23:21 瀏覽:876
異界吐槽類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1 09:55:04 瀏覽:914
名字叫仙仙的小說 發布:2025-10-01 09:11:12 瀏覽:965
武俠小說離光鏡 發布:2025-10-01 09:03:13 瀏覽:975
師父不行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10-01 08:19:37 瀏覽:696
女尊寵溺1v1完結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1 08:10:22 瀏覽:658
新人網路小說大神 發布:2025-10-01 07:48:36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