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三國演義作者是誰
❶ 三國演義的出版社及作者
1、三國演義的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年:1998-05。頁數:990。
2、三國演義的作者簡介: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
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
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1)現代小說三國演義作者是誰擴展閱讀:
1、毛綸,字德音,號聲山,明代文學評論家。與金聖嘆是同時代人。他在當時也頗有文名,但一生窮困不仕。中年以後,雙目失明,乃評《琵琶記》、《三國志演義》以自娛。評書時,由他口授,再由其子毛宗崗校訂、加工和最後定稿。
2、毛宗崗(1632~1709),字序始,號子庵,生於明崇禎五年,中國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是現存《三國演義》的修訂者,其情節上有一定的變動,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❷ 三國演義作者 是誰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❸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❹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羅貫中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❺ 《三國演義》這部書,它的作者是誰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它講的是從東漢末段黃巾之亂到西晉建立這幾十年內所發生的諸侯故事。《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羅貫中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的註解,還有流傳民間的各類三國時期故事綜合加工,完成了《三國演義》的寫作。
其實,三國時代的故事,也印證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孫權,在漢末亂局之中,都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理想。他們的理想,最終是被司馬懿的後人所完成。
此外,《三國演義》還成為了不少影視劇創作的根源,也成為了不少電腦游戲、網路游戲的IP源頭。不少三國故事的讀者,都成為了三國類游戲的玩家,或者三國類影視劇的觀眾。
❻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一般大家接觸的都是《三國演義》。
《三國志》作者陳壽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三國演義》是「演義家」(即說書藝人)的共同創造
《三國演義》的作者不是羅貫中,其成書時
間應當在明中葉。那麼,這部大書是怎樣創作出來的?胡適先生三十
年代曾在他所作的《三國演義序》中說:「《三國演義》不是一個人
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義家的共同作品。」他所說的「五百年」,應
當是從北宋到明中葉這段時間;他所說的「演義家」也應當是指如宋
人所說的「霍四九說三分」這樣的一代又一代的說書藝人。《三國演
義》中的精彩故事都是經這些說書藝人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
和完善起來的。到了明中葉,整個三國歷史的系列故事已經相當完善
之後,有眼光的書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與某個熟悉三國故事的下
層文人聯手,參閱《資治通鑒》(所謂「按鑒」)等史書,對這些三
國故事進行系統的整理(所謂「考訂」),寫成了這部「通俗演義」
式的「三國志傳」,然後付梓刊行。啟功先生曾談到有一本《龍圖耳
錄》,講包公的故事,所謂「耳錄」,就是有人在書場里聽說書藝人
講說包公的故事,每次回家後把它記錄下來,整理成這樣一部「耳錄」
的書。《三國演義》的產生亦當是如此。
《三國演義》最初的寫定者應是何方人士,可以推測他當是南方
人,這從他對中原地理的無知可以證明。此外,從語言上也能看出這
一點,黃權這個人物,在黃正甫刊本中第一次出現時,被誤寫成了
「王權」,「王」、「黃」同音造成字誤,也是南方方音所致。如果
是太原人羅貫中所寫,就絕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如前所述,早期出
現的《三國志傳》多由福建的書坊刊出,這個最初的寫定者也許就是
福建人,或者是蘇杭一帶的人。他究竟是誰呢?雖不得而知,但已無
關緊要。按照胡適先生的說法,「《三國演義》的作者、修改者、最
後寫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學家、也不是高超的思
想家」(同上)。這就是說,《三國演義》這部不朽的巨著,實際上
是由「演義家」(即說書藝人)們共同創造出來的,所以,這最初的
寫定者無論是誰都一樣,他對該書的創作並無多大貢獻。這就是說,
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大書,其中精彩的片段,都應當是由那些說書
藝人創作出來的。明代的長篇小說,大多都在每一段或每一回結束時,
有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是說書藝人在書場上為
了吸引聽眾而說的「賣關子」的話。到了這樣的小說被記錄下來時,
他的寫定者往往連這樣的話也抄錄了下來。可見,是不可以把這最後
的寫定者當成作者來看待的。也就是說,絕不可以把它的寫定者當成
該書的作者,更沒有理由把羅貫中封為天才的作家供奉在小說藝術的
殿堂中。
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重新解讀《三國演義》,如何解讀呢?小
而言之,我們再閱讀《三國演義》時,不應當把它當作一本個人創作
的小說,更不應當結合羅貫中的思想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來探討該書
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而應放開眼界,將此書置於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中
來予以探討。大而言之,我們應從探討《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思
想意蘊、藝術成就入手,結合探討其它幾部明代出現的古典小說名著
如《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的成書過程,惟其如此,
才有可能重新認識作為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的小說發展史。
馮其庸先生在審讀我的論文中,感到所探討的問題事關重大,為
了證實我的論述,馮先生親自到北京圖書館去查閱了這個黃正甫刊本,
而後寫出評價。中華書局編審柴劍虹先生則認為拙文有關論證「對於
推翻嘉靖壬午本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最早刊本的舊說,對於訂正羅
貫中為《三國演義》寫定之作者的成說,都有相當的學術價值。」但
上述各位學者,當時都對難以親見黃正甫刊本而感到遺憾。看不到黃
正甫刊本的原作,對於留意這一問題的專家學者們和廣大讀者來說,
無疑也是個遺憾。所幸人民大學出版社終於將這個黃正甫刊本《三國
演義》請下樓來,使世人得以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❽ 三國演義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
《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8)現代小說三國演義作者是誰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
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藝術特色
羅貫中將來自雅、俗兩個不同層面的文化融為一體,並按自己的主體認識、價值觀念和藝術好惡加以扭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蘊涵。在《三國演義》中,既有上層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折光,又沉澱著廣大、深沉的民間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同時也是一部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❾ 現代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
怎麼說呢,三國演藝的作者是羅貫中,現代三國演義應該是指新三國演義吧?導演是高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