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湘夫人現代小說
1. 《湘夫人》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作者藉此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此詩寫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產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詩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情。
全詩寫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對方表示深長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
全詩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情感的結構角度看,這首詩是以「召喚方式」呼應「期待視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喚的方式祈求神靈降臨。全詩以召喚湘夫人到來作為出發點,以期待的心理貫穿其中。詩的前半段主要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時那種望而不見、遇而無緣的期待心情。
中間經歷了憂傷、懊喪、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產生的情緒波動。
全詩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感染力。
2. 誰能給我《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全文和翻譯
《湘夫人》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 題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蘭,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女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揖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褋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踩著白薠啊縱目四望,與佳人相約啊在今天晚上。鳥兒為什麼聚集在水草之處?魚網為什麼掛結在樹梢之上?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神思恍惚啊望著遠方,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麋鹿為什麼在庭院里覓食?蛟龍為什麼在水邊游盪?清晨我打馬在江畔賓士,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聽說湘夫人啊在召喚著我,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築在水中央,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蓀草裝點牆壁啊紫貝鋪砌庭壇。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卧房。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用白玉啊做成鎮席,各處陳設石蘭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蓋芷草,用杜衡纏繞四方。匯集各種花草啊布滿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他們簇簇擁擁的象雲一樣。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採摘著杜若,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美好的時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閑自得地徘徊遊逛。
《湘君》
作者: 屈原
所屬文學時期: 先秦文學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作品體裁: 詩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②?美要眇兮宜修③,沛吾乘兮桂舟④。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惻。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鼌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3. 《湘夫人》全文是什麼
1、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2、譯文:
美麗的公主快降臨北岸,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
涼爽的秋風陣陣吹來,洞庭湖波浪翻湧樹葉飄旋.
登上長著白薠的高地遠望,與她定好約會准備晚宴.
為何鳥兒聚集在水草間,為何魚網懸掛在大樹顛?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蘭,眷念公主卻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闊蒼茫,只見清澈的流水潺潺.
為何山林中的麋鹿覓食庭院,為何深淵里的蛟龍擱淺水邊?
早晨我騎馬在江邊賓士,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聽到美人把我召喚,多想立刻駕車與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別致的宮室,上面用荷葉覆蓋遮掩.
用香蓀抹牆紫貝裝飾中庭,廳堂上把香椒粉撒滿.
用玉桂作梁木蘭為椽,辛夷製成門楣白芷點綴房間.
編織好薜荔做個帳子,再把蕙草張掛在屋檐.
拿來白玉鎮壓坐席,擺開石蘭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葉屋頂,有杜衡草纏繞四邊.
匯集百草擺滿整個庭院,讓門廊之間香氣彌漫.
九嶷山的眾神一起相迎,神靈的到來就像雲朵滿天.
把我的夾襖投入湘江之中,把我的單衣留在澧水之濱.
在水中的綠洲采來杜若,要把它送給遠方的戀人.
歡樂的時光難以馬上得到,暫且放慢步子鬆弛心神.
3、簡介:
湘夫人是先秦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湘夫人》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情。
4. 《湘君》 《湘夫人》在感情上的異同點
二人均以抒發時對方的思念之情為核心,表達出想盡快見到對方的急迫心情。但在個性上又有區別,《湘君》中的湘夫人帶有一定的怨言,指責對方不守信用,《湘夫人》中的湘君則信誓旦旦地表達愛情。
5. 《湘君》和《湘夫人》寫得是湘君與湘夫人的約會,詩人為什麼要讓他們始終不能見面
我覺得是屈原借這個傳說揮發自己渴望得到楚懷王的賞識之情。湘君在等湘夫人,湘夫人在等湘君,屈原在等楚懷王。屈原抒發的是這種等待的心情,所以不論從傳說上來說,還是從屈原自己的心態來說,湘君與湘夫人都是無法相見的。正如楚懷王最終沒有理會屈原,屈原要去投江一樣。
6. 文學常識
(一)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長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3、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它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4、賈誼是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論文《過秦論》。
15、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傑出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
17、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採集、整理、保存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18、《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
19、《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展,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20、漢末建安時期,一批文人詩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被人們稱為「建安風骨」。
2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稱「三曹」。
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表現了英雄人物老當益壯的胸懷。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的五言《悲憤詩》表現漢末政治動亂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詩八十二首,總名為《詠懷詩》。
25、陶淵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大詩人。他的詩表現田園恬淡寧靜的生活情景,被人們稱為「田園詩人」。
26、陶淵明較晚時期所寫的《桃花源詩並記》標志著他思想和藝術的新高度,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會理想。
27、抒情長詩《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詩句,描寫了北方大草原的風光。
29、《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傑出代表作,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
30、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31、干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
32、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是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動活潑,文筆簡潔。
33、《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評論文學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4、鍾嶸的《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對後代詩歌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詩歌、散文和小說都十分發達,尤其是唐詩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現了很多的偉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等。
37、唐代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主要是復興儒學,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38、唐代詩歌發展一般分成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傳到今天的唐詩有5萬多首,是這以前詩歌總和的兩三倍。
40、唐代詩歌分古體和近體。古體句數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較自由。近體分律詩、絕句兩種。律詩格律較嚴,每首四聯八句,中間要對仗。律詩、絕句平仄都有規定。古體、近體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傑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
42、王勃寫了著名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駱賓王7歲寫了著名的《詠鵝》詩:「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4、陳子昂是初唐四傑以後的著名詩人,他反對六朝綺麗之風,提倡古樸淡雅的詩風。
45、盛唐有名的田園山水詩人是孟浩然和王維。他們的詩歌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和田園的自然質朴,詩中有畫。
46、盛唐有名的邊塞詩人是高適和岑參。他們的詩表現了祖國邊塞風光和唐人開拓進取的精神。
47、王昌齡,是寫七言絕句出名的詩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8、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非常有名氣,這首詩是這樣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告誡人們在取得成績之後要更加努力,才會實現更高的理想。
49、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年輕時到過中國很多地方,寫下了很多歌唱祖國的好詩。他的詩熱情浪漫,想像力很豐富,人稱「詩仙」。
50、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按照體例可以分為純文學和謊言文學,其中去盡了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的作品稱之為純文學,反之則稱之為謊言文學。
49、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官方作家是莫言。50、作家應該完全憑文本說話指的是:作家不應該依靠愚民謊言和妥協態度來竊取話語權,而應該以不妥協的態度創作出真誠的具有審美意義的文本,並且依靠此文本來撞擊受眾的審美期待,從而獲得受眾發自內心的肯定。51、純文學必須區別於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屬於謊言文學的一種副產品。二者均不屬於純文學范疇。52、梅村體的代表詩作是《圓圓曲》,作者是清代詩人吳偉業。53、被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唐詩是《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54、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引王漁洋的話說到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是:「必求壓卷,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其庶幾乎!終唐之世,絕句亦無出四章之右者矣。」55、唐朝詩人李白盛贊二謝的詩歌,其中大謝是謝靈運;小謝是謝朓。56、中國十大古典名曲為:《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57、儒家五聖是:孔子、顏回、曾參、子思和孟子。58、中國書法中,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軾的《黃州寒食詩》。
59、文學鑒賞和作品分析的五字訣(文學批評家通常用這五字來衡量作品的藝術價值),這五字訣是:純、新、潔、風、骨。指的是:謊言去盡之謂純,死言去盡之謂新,冗言去盡之謂潔,遮蔽去盡之謂風,妥協去盡之謂骨。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 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 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武王(一說周文王)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佛、道
27. 三公:
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纍 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 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55、《詩經》三體:風、雅、頌。
文學常識大全(2)
1. 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2. 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語,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 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 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是:狂人日記
5. 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6. 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遊記
7. 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龍須溝》
9. 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 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詩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和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詩派,就風格而言,前者雄渾豪邁,後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
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15. 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16. 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君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師婆(巫婆)牙婆、虔婆、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農
五帝:黃帝、顓瑣、帝嚳、堯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佛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23.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嶽:東岳泰山 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24.三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 戶 禮 兵 刑 工
29.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丹陽) 三國:魏 蜀 吳
31.三秦:雍王(西)塞王(東) 瞿王(陝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吳-東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紅 綠 藍
34.三墳五典:三墳:伏羲神農黃帝
五典: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 舜
35.三體石經:尚書 春秋 左傳/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3.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須溝》
4.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5.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7.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8.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9.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墨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15.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 奧德賽
16.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
17.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18.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19.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2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21.歲寒三友:松 竹 梅
22.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2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24.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2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馮夢龍)
2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28.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2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 無家別
30.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3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32.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33.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34.《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35.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36.三山:蓬萊方丈 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38.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40.三代:夏 商 周
42.三體石經:尚書 春秋 左傳 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43.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 君為臣綱 夫為妻綱 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師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葯婆 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神農五帝:黃帝顓瑣帝嚳堯 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釋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
農
49.三山五嶽: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嶽:東岳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51.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54.三省: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55.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56.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57.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丹陽)三國:魏 蜀 吳
58.三秦:雍王(西)塞王(東)瞿王(陝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吳-東楚彭城-西楚
60.三墳五典:三墳:伏羲神農黃帝五典: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
61.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我國古代建安文學的代表
62.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63.三教:儒 佛 道
文學常識大全(3)
1.經典四書:大學中庸孟子 論語
2.四大類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全語文
3.戰國四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 魏國的信陵君
4.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軾 黃庭堅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
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 黃庭堅米芾蔡襄
9.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 元——趙孟頫
10.書法四體:真(楷) 草 隸 篆
11.文房四寶:泛指筆、墨、紙、硯。宋朝以後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和歙硯(現安徽歙縣)。
12.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的文淵閣 沈陽文溯閣 承德文津閣
杭州文瀾閣
13.古代秀才四藝(文人雅趣):琴 棋 書 畫
14.國畫四君子:梅 蘭 竹 菊
15.《四庫全書》分類:經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賣花女 木棉花-街上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樓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雜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門:巾-算命占卦的 皮-賣草葯的 彩-變戲法的 掛-江湖賣藝的 平-說書評彈的 團-街頭賣唱的 洞-搭蓬扎紙的
聊-高台唱戲的
20.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22.七政(七緯):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戰國七雄:趙 魏 韓 齊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陽 開封 南京 杭州安陽
26.神話八仙: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東漢 魏 宋 晉 齊 梁 陳 隋
29.四時八節中的八節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分別象徵天 地 雷 風 水 火 山 澤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 後股
束股
32.揚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鱔金農黃慎高翔鄭燮羅聘李方膺
33.九州指:冀 兗 青 荊 揚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孫 曾孫玄孫
35.九章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 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36.九歌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說家
38.中國歷史上十女詩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第一位女詩人)
左芬(左思之妹) 蘇惠謝道韞 鮑令暉(鮑照之妹) 薛濤 李清照 朱淑貞 秋瑾
39.中國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 《趙氏孤兒》 《精忠旗》 《清忠譜》
《桃花扇》《漢宮秋》《琵琶記》《嬌紅記》《長生殿》《雷峰塔》
40.中國十大古典喜戲:《救風塵》《玉簪記》《西廂記》《看錢奴》《牆頭馬上》《李逵負荊》《幽閣記》《中山狼》《風箏誤》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國十部著名歌劇:《白毛女》《王貴和李香香》《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洪湖赤衛隊》《草原之歌》《紅霞》《劉三姐》《紅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犬 豬
45.十二時:夜半 雞鳴平旦日出 食時隅中日中日昳脯時日入黃昏 人定
46.十二律: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 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
47.十三經:《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左傳》《禮記》《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孟子》《孝經》《爾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謀反 謀大逆 謀叛惡逆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義 內亂(可查網路文學常識,篩選而用)
7. 湘君與湘夫人的情感發展分幾個階段
《湘夫人》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情。
作品原文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編輯本段]作品譯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
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
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
踩著白薠啊縱目四望,
與佳人相約啊在今天晚上。
鳥兒為什麼聚集在水草之處?
魚網為什麼掛結在樹梢之上?
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
神思恍惚啊望著遠方,
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麋鹿為什麼在庭院里覓食?
蛟龍為什麼在水邊游盪?
清晨我打馬在江畔賓士,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聽說湘夫人啊在召喚著我,
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築在水中央,
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
蓀草裝點牆壁啊紫貝鋪砌庭壇。
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
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
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卧房。
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
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
用白玉啊做成鎮席,
各處陳設石蘭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蓋芷草,
用杜衡纏繞四方。
匯集各種花草啊布滿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
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
他們簇簇擁擁的像雲一樣。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
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採摘著杜若,
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
美好的時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閑自得地徘徊遊逛。[3]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一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所獨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和「神人戀愛」的構想。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他們借神為對象,寄託人間純朴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因為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她像慈愛的母親,哺育著楚國世世代代的人民。人們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為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為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親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對方表示深長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
作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如果把這兩首祭神曲聯系起來看,那麼這首《湘夫人》所寫的情事,正發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轉道洞庭之時。因此當晚到的湘君抵達約會地北渚時,自然難以見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筆,與《湘君》的情節緊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較為費解。「帝子」歷來解作天帝之女,後又附會作堯之二女,但毫無疑問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這句說成是帝子已降臨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節兮北渚」而來;但這樣便與整篇所寫湘君盼她前來而不見的內容扞格難合。於是有人把這句解釋成湘君的邀請語(見詹安泰《屈原》),這樣文意就比較順暢了。
歌辭的第一段寫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這是一個環境氣氛都十分耐人尋味的畫面: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望斷秋水、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躕躇,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願違,直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這種情形經以「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的反常現象作比興,就更突出了充溢於人物內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而其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更是寫景的名句,對渲染氣氛和心境都極有效果,因而深得後代詩人的賞識。
第二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邊澤畔的香草興起對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緩緩而流暗示遠望中時光的流逝,是先秦詩歌典型的藝術手法,其好處在於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滯水邊又是兩個反常現象,與前文對鳥和網的描寫同樣屬於帶有隱喻性的比興,再次強調愛而不見的事願相違。接著與湘夫人一樣。他在久等不至的焦慮中,也從早到晚騎馬去尋找,其結果則與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覓中,忽然產生了聽到佳人召喚、並與她一起乘車而去的幻覺。於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筆。
第三段純粹是湘君幻想中與湘夫人如願相會的情景。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異草香木構築修飾。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作品在這里一口氣羅列了荷、蓀、椒、桂、蘭、辛夷、葯、薜荔、蕙、石蘭、芷、杜衡等十多種植物,來極力表現相會處的華美艷麗。其目的,則全在於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於人物內心的歡樂和幸福。因此當九嶷山的眾神來把湘君的戀人接走時,他才恍然大悟,從這如夢幻般的美境中驚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後一段與《湘君》結尾不僅句數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樣。湘君在絕望之餘,也像湘夫人那樣情緒激動,向江中和岸邊拋棄了對方的贈禮,但表面的決絕卻無法抑制內心的相戀。他最終同樣恢復了平靜,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戀相思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歷程。他在汀洲上采來芳香的杜若,准備把它贈送給遠來的湘夫人。
從情感的結構角度看,這首詩是以「召喚方式」呼應「期待視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喚的方式祈求神靈降臨。全詩以召喚湘夫人到來作為出發點,以期待的心理貫穿其中。詩的前半段主要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時那種望而不見、遇而無緣的期待心情。中間經歷了憂傷、懊喪、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產生的情緒波動。詩的後半段是寫湘君得知湘夫人應約即將到來的消息後,喜出望外,在有緣相見而又未相見的期待心情中忙碌著新婚前的准備事宜。詩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現,召喚的目的達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寫與此呼應。實際上,後半段的描寫不過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現這種幻象境界,也是由於期待心切的緣故。整首詩對期待過程的描寫,有開端,有矛盾,有發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識線路清晰可見。
這首詩還有著明暗對應的雙層結構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現,有明有暗,明暗結合。抒情對象既可實指,又有象徵性。在描寫實境時,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層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確,語言明快,情感色澤清晰,高低起伏,強弱大小,都呈透明狀態。如詩的後半段寫築室建堂、美飾洞房、裝飾門面、迎接賓客的場面,就屬於表層性的,即明寫。從「築室兮水中」至「疏石兮為芳」,是從外到里、由大到小;從「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廡門」,又由里到外。線路清楚,事實明白,情感的宣洩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暢,無拘無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
從深層結構看,這首詩又有著寓情於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來的樣子,如「鳥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帶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風、秋水、秋葉的描寫。情感的流動較蘊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發覺。因此需要通過表層意象加以領會。
這種雙層結構,明暗對應,相輔相成,構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現呈立體狀。
另外,全詩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說、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想的房屋建築、陳設布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於楚地的天然環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構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想的。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語,《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褋」(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於今天所說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於調整音節,加大語意、語氣的轉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湘夫人》以方言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後新出現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新。
綜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兩個悲劇,但合起來又是一幕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喜劇。說它們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相會的時間,彼此都因相思不見而難以自拔,心靈和感情遭受了長時間痛苦的煎熬;說它們是喜劇,是由於男女雙方的相戀真誠深摯,盡管稍有挫折,但都沒有放棄追求和期盼,所以圓滿結局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們在耐心平靜的相互等待之後終於相見時,這場因先來後到而產生的誤會和煩惱必然會在頃刻間煙消雲散,迎接他們的將是湘君在幻覺中所感受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這兩篇作品一寫女子的愛慕,一寫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感染力。因此盡管這種熱烈大膽、真誠執著的愛情被包裹在宗教儀式的外殼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強大的生命內核,卻經久不息地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讓歷代的讀者和作者都能從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這可以從無數篇後代作品都深受其影響的歷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證
8. 《湘君》和《湘夫人》寫得是湘君與湘夫人的約會,詩人為什麼要讓他們始終不能見面
我覺得是屈原借這個傳說揮發自己渴望得到楚懷王的賞識之情.湘君在等湘夫人,湘夫人在等湘君,屈原在等楚懷王.屈原抒發的是這種等待的心情,所以不論從傳說上來說,還是從屈原自己的心態來說,湘君與湘夫人都是無法相見的.正如楚懷王最終沒有理會屈原,屈原要去投江一樣.
9. 湘夫人與湘君愛情經歷的階段
一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所獨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和「神人戀愛」的構想。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他們借神為對象,寄託人間純朴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因為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她像慈愛的母親,哺育著楚國世世代代的人民。人們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為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為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親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對方表示深長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
10. 湘夫人中 湘君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踩著白薠啊縱目四望,與佳人相約啊在今天晚上。鳥兒為什麼聚集在水草之處?魚網為什麼掛結在樹梢之上?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神思恍惚啊望著遠方,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鹿為什麼在庭院里覓食?蛟龍為什麼在水邊游盪?清晨我打馬在江畔賓士,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聽說湘夫人啊在召喚著我,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築在水中央,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蓀草裝點牆壁啊紫貝鋪砌庭壇。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卧房。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用白玉啊做成鎮席,各處陳設石蘭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蓋芷草,用杜衡纏繞四方。匯集各種花草啊布滿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他們簇簇擁擁的象雲一樣。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原為: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葯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採摘著杜若,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美好的時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閑自得地徘徊遊逛。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賞析一】
作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如果把這兩首祭神曲聯系起來看,那麼這首《湘夫人》所寫的情事,正發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轉道洞庭之時。因此當晚到的湘君抵達約會地北渚時,自然難以見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即由此落筆,與《湘君》的情節緊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較為費解。「帝子」歷來解作天帝之女,後又附會作堯之二女,但毫無疑問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這句說成是帝子已降臨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節兮北渚」而來;但這樣便與整篇所寫湘君盼她前來而不見的內容扞格難合。於是有人把這句解釋成湘君的邀請語(見詹安泰《屈原》),這樣文意就比較順暢了。
歌辭的第一段寫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這是一個環境氣氛都十分耐人尋味的畫面: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望斷秋水、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躕躇,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願違,直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這種情形經以「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的反常現象作比興,就更突出了充溢於人物內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而其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更是寫景的名句,對渲染氣氛和心境都極有效果,因而深得後代詩人的賞識。
第二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邊澤畔的香草興起對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緩緩而流暗示遠望中時光的流逝,是先秦詩歌典型的藝術手法,其好處在於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滯水邊又是兩個反常現象,與前文對鳥和網的描寫同樣屬於帶有隱喻性的比興,再次強調愛而不見的事願相違。接著與湘夫人一樣。他在久等不至的焦慮中,也從早到晚騎馬去尋找,其結果則與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覓中,忽然產生了聽到佳人召喚、並與她一起乘車而去的幻覺。於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筆。
第三段純粹是湘君幻想中與湘夫人如願相會的情景。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異草香木構築修飾。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作品在這里一口氣羅列了荷、蓀、椒、桂、蘭、辛夷、葯、薜荔、蕙、石蘭、芷、杜衡等十多種植物,來極力表現相會處的華美艷麗。其目的,則全在於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於人物內心的歡樂和幸福。因此當九嶷山的眾神來把湘君的戀人接走時,他才恍然大悟,從這如夢幻般的美境中驚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後一段與《湘君》結尾不僅句數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樣。湘君在絕望之餘,也像湘夫人那樣情緒激動,向江中和岸邊拋棄了對方的贈禮,但表面的決絕卻無法抑制內心的相戀。他最終同樣恢復了平靜,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戀相思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歷程。他在汀洲上采來芳香的杜若,准備把它贈送給遠來的湘夫人。
綜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兩個悲劇,但合起來又是一幕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喜劇。說它們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相會的時間,彼此都因相思不見而難以自拔,心靈和感情遭受了長時間痛苦的煎熬;說它們是喜劇,是由於男女雙方的相戀真誠深摯,盡管稍有挫折,但都沒有放棄追求和期盼,所以圓滿結局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們在耐心平靜的相互等待之後終於相見時,這場因先來後到而產生的誤會和煩惱必然會在頃刻間煙消雲散,迎接他們的將是湘君在幻覺中所感受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這兩篇作品一寫女子的愛慕,一寫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感染力。因此盡管這種熱烈大膽、真誠執著的愛情被包裹在宗教儀式的外殼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強大的生命內核,卻經久不息地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讓歷代的讀者和作者都能從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這可以從無數篇後代作品都深受其影響的歷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證。(曹明綱)
【賞析二】
向湘水女神致以愛慕之深情——屈原《九歌·湘夫人》賞析
《湘夫人》是《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一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國境內所獨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一種意識形態和「神人戀愛」的構想。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愛慕之深情。他們借神為對象,寄託人間純朴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楚國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因為縱灌南楚的湘水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她像慈愛的母親,哺育著楚國世世代代的人民。人們對湘水寄予深切的愛,把湘水視為愛之河,幸福之河,進而把湘水的描寫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樣演出悲歡離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體地罩上了歷史傳說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與二妃(娥皇、女英)的傳說為原型的。這樣一來,神的形象不僅更為豐富生動,也更能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親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對方表示深長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愛情詩。以景現情,寓情於景,可以說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寫十分成功。它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相映襯,即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詩人將湘君與湘夫人約會的地點放在湘水一帶,時間又是在秋天。整個畫面是秋天水上景色。這就為詩中主人公提供了抒發相思愁苦的自然環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經在約會的地點(北洲)等待過自己。然而當他到來時湘夫人已經離開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見對方影子,心中憂傷萬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頓時在此環境中觸發。「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進一步借秋景來渲染、擴散和深化這相約未見的愁情。主人公不見心愛的佳人到來,白極想會見至沒有會見,中間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種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緒體驗染上了某種色彩,於是構成一種審美心境。這時,在湘君的眼中,盡是令人黯然神傷的凄涼景色:秋風瑟瑟,似乎涼意滲透心間;落葉紛紛,猶如一顆沉重的心漸漸下沉;微波盪漾,猶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對這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緒四溢。情與景,水乳交融,把讀者帶入一個美妙的意境。
起先湘君因為沒有見到對方而心中憂傷,但他心中還是抱著希望,也許等一會兒還會來的,於是在傍晚作好迎接的准備,不斷地朝遠處眺望。這也是符合人物心理活動的。「登白薠」二句就是寫這種心理的。他再等仍不見湘夫人到來,心緒必然越來越糟糕。這時正值傍晚,鳥兒歸巢、漁人收網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處境,更感失約後的孤獨和苦惱。在對比中產生聯想,在聯想中把現實的景物扭曲為假想景象,原先看到的景象發生變形:「鳥何」、「麋何」、「罾何」、「蛟何」四句,就是主人公在極度懊喪的心情下出現的假象——扭曲了的景象。「荒忽兮遠望」正說明他精神恍惚,因而產生與現實景物完全顛倒的幻象。這種現象的發生,既是復雜的心理現象,又是合理的心理流程。等他清醒過來時,仍不死心,又騎馬渡江到西岸去耐心地等待。一旦聽說湘夫人「召予」,喜不自勝,忙著做迎接湘夫人的一切准備。以下一系列環境描寫,都洋溢著驚喜歡快的氣氛,似乎幸福美滿的生活在等待著他。主人公的心情與周圍環境的描寫又都轉為明麗歡快,情與景協調得非常自然。憂傷痛苦轉而為喜氣洋洋,這正是將現實中沒有實現的事寄託於幻想中?咽У艫畝?骰沒??籃玫畝?鰨?佣?誥?襠系玫揭恢致?恪O婢?男牧槭瀾緹褪竊諳質檔暮托榛玫木辰緱櫳粗信?凍隼吹摹?/P>層次重疊交叉,又能一以貫之。這首詩在結構上也頗具特色,它以湘君赴約不遇時的情感活動作為中心線索,把景物變化、人物活動都串連起來,既有曲折起伏,又能融會貫通。
從情感的結構角度看,這首詩是以「召喚方式」呼應「期待視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喚的方式祈求神靈降臨。全詩以召喚湘夫人到來作為出發點,以期待的心理貫穿其中。詩的前半段主要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時那種望而不見、遇而無緣的期待心情。中間經歷了憂傷、懊喪、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產生的情緒波動。詩的後半段是寫湘君得知湘夫人應約即將到來的消息後,喜出望外,在有緣相見而又未相見的期待心情中忙碌著新婚前的准備事宜。詩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現,召喚的目的達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寫與此呼應。實際上,後半段的描寫不過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現這種幻象境界,也是由於期待心切的緣故。整首詩對期待過程的描寫,有開端,有矛盾,有發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識線路清晰可見。
這首詩還有著明暗對應的雙層結構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現,有明有暗,明暗結合。抒情對象既可實指,又有象徵性。在描寫實境時,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層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確,語言明快,情感色澤清晰,高低起伏,強弱大小,都呈透明狀態。如詩的後半段寫築室建堂、美飾洞房、裝飾門面、迎接賓客的場面,就屬於表層性的,即明寫。從「築室兮水中」至「疏石兮為芳」,是從外到里、由大到小;從「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廡門」,又由里到外。線路清楚,事實明白,情感的宣洩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暢,無拘無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
從深層結構看,這首詩又有著寓情於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來的樣子,如「鳥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帶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風、秋水、秋葉的描寫。情感的流動較蘊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發覺。因此需要通過表層意象加以領會。
這種雙層結構,明暗對應,相輔相成,構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現呈立體狀。
另外,全詩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說、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想的房屋建築、陳設布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於楚地的天然環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構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想的。
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語,《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褋」(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於今天所說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於調整音節,加大語意、語氣的轉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湘夫人》以方言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後新出現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