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後現代主義的小說有哪些

後現代主義的小說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7-30 02:50:04

Ⅰ 麻煩推薦幾部比較好的後現代主義小說

《挪威的森林》
《寒冬夜行人》卡爾維諾的書

Ⅱ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

1、加繆《局外人》

《局外人》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由於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於衷。

2、《百年孤獨》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3、《禿頭歌女》

《禿頭歌女》於1950年在巴黎首演時,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爭論。此劇描寫了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與他們的朋友——另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之間的無聊的對話。

4、《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譯做《等待果陀》,是愛爾蘭現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兩幕悲喜劇,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現的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發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的悲劇。

5、《弗蘭德公路》

法國小說家克勞德·西蒙的作品。《弗蘭德公路》以1940年春法軍在法國北部接近比利時的弗蘭德地區被德軍擊潰後慌亂撤退為背景,主要描寫3個騎兵及其隊長痛苦的遭遇。

Ⅲ 中國當代文學中有沒有後現代主義作品

有很多,從八十年代末開始,由於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後現代主義色彩也在各種藝術包括小說中出現。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特點是無深度、無中心、漂移不定、自我指涉是游戲性的,多元主義的藝術,它無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劃分,也模糊了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其對小說的影響是多種形態的。如先鋒小說,這批作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場,雖不是文革的直接參與者,但深受其影響,表現最突出的是被遺棄的孤獨感,與傳統價值觀念有所遠離,與英雄人物有隔膜,對現實感到迷茫、困頓。對中國傳統文化也較矛盾,。代表作品有劉索拉的《混沌那個哩登愣》《你別無選擇》徐星《無主題變奏》陳染《世紀病》劉毅然《搖滾青年》等。馬原、格非、蘇童、余華、孫甘露等的作品受後現代主義影響很深,創作思想與評議風格一的後現代特色鮮明。
《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天風船》《虛構》《青黃》《訪問夢境》《信使之函》《褪色鳥群》《雨季之瓮》《黑手高懸》等都是代表之作
此外,王朔的消費小說也體現了後現代反對理性、崇高,提倡世俗化慾望全面擴張的特點。《浮出海面》,《千萬別把我當人》等塑造了一批從社會學意義上講是真正獨立但從社會體制角度看是零餘人的一批形象,將傳統的人的歸屬感解構,對傳統價值體系的解構思想深處具有後現代的影子。
新寫實小說、新狀態和新體驗小說、新歷史主義小說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後現代主義對小說的深遠影響。

Ⅳ 後現代主義是什麼有哪些作品

後現代主義文學主要包括: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加繆《局外人》、《鼠疫》。 西蒙娜《女房客》、《一代名流》。薩特《禁閉》。
荒誕派戲劇:尤涅斯庫《禿頭歌女》貝克特《等待戈多》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新小說派: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黑色幽默派:第五號屠場,煙草經紀人

Ⅳ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

後現代文學的這個定義比較寬泛,國內的分法也比較混亂,所以俺一般還是憑興趣來看的,大致開個單子交流一下吧。

拉美:這一系名家頗多,但是俺看得不是很多。除了你所提到的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的作品,很多作品都叫不上作者名字了,所以僅列作品吧。
(墨西哥)《帝國軼聞》
(瓜地馬拉)《瓜地馬拉》
(智利)《幽靈之家》

歐美:在這個范疇內可以選擇的很多,這里以作者列單吧。
羅布·格里耶(法):《迷宮里的死亡圖案》、《窺視者》
卡爾維諾(意):《看不見的城市》、《宇宙奇趣》
馮尼古特(美):《貓的搖籃》、《冠軍早餐》
尤瑟納爾(法):《北方檔案》
品欽(美):《萬有引力之虹》(剛剛出版,但看過節選,不錯)
米洛拉德·帕維奇(塞):《哈扎爾辭典》、《魚鱗帽·艷史》
海勒(美):《第二十二條軍規》
布爾加科夫(俄):《大師與瑪格麗特》、《不祥的蛋》、《狗心》
羅蘭·巴特(法):《戀人絮語》、《明室》
薩特(法):《惡心》
卡夫卡(奧):《變形記》、《城堡》
洛奇(英):《小世界》
凱魯亞克(美):《在路上》

另:後現代戲劇作品
貝克特:《等待戈多》
尤納斯庫:《禿頭歌女》、《犀牛》
品特:《房間》
阿爾比:《動物園的故事》
熱奈:《陽台》
薩特:《他人即地獄》
達里奧福:《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亞洲:國內也看得不多,基本上是掛一漏萬了,擔待。
殘雪(中):《蒼老的浮雲》《自選集》
扎西達娃(中):《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
王小波(中):《黃金時代》、《青銅時代》(類型上勉強也算吧)
大江健三郎(日):《羊人》、《個人的體驗》、《愁容童子》
拉什迪(印籍):《午夜的孩子》(尚未出版也無電子書但網上有全文正在看,很棒)

喜歡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的話,卡爾維諾、布爾加科夫、尤瑟納爾和王小波應該會喜歡的,其他的慢慢來吧,有的書的確也不易搞到。

Ⅵ 求幾本介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書,謝了!!

【負建築】
作者:(日)隈研吾 著,計麗屏 譯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就是剖析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此書偏重建築,但又不局限於建築這種表現形式,作者主要站在社會存在的立場上闡述經濟與社會存在及建築的關系。

書中也解讀了譬如凱恩斯提出的現代主義經濟理論及美國戰後(現代主義)的公共投資及住宅按揭貸款這2種經濟刺激政策的原委等等

Ⅶ 後現代主義有哪些經典小說

美國作家唐納德·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

Ⅷ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都有哪些急

後現代主義像野火一樣在全球四處蔓延。據說,中國最早引進該詞的是80年代初《讀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但在中國真正煽風點火人當是後現代主義「教父」美國杜克大學的弗·傑姆遜(又譯作詹姆遜或詹明信)教授,他在北大開的專題課《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從此之後,後現代主義紅遍了整個中國。一時間,人們爭後恐先,操「後學」成為一種時髦。後現代主義移植入中國,學界眾說莫一。有人提出中國還沒有資格配用這個摩登術語,也有人認為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會雜交出一個第三者,還有人說後現代主義在中國匆匆而過,已走向了後現代主義之後。總之,盡管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歧義百生也好,百生歧義也罷,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後現代主義的的確確就活在你我身邊,痛並快樂著。

後現代主義並不是鐵板一塊,即便在西方,它也無規范可循。傑姆遜也承認後現代主義只是一種文化描述話語,一個逐漸生成的巨大代碼。

從《農民的鞋》到《鑽石灰塵鞋》 在尼采式的意志力驅動下,梵高《農民的鞋》把農村種種荒涼貧瘠用烏托邦般的顏料填得充實飽滿,畫得美侖美奐。這種補償心態,奢望藝術能救贖那舊有的四散分離的感官世界。而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畫的《鑽石灰塵鞋》已不再向觀眾訴說些什麼了,只有一堆隨意拼湊的死物,好比一串被人遺忘的蘿卜,漫不經心地掛在畫布上。沃霍爾筆下的世界已被五花八門、似真還虛的廣告形象所遮蔽,情感消逝,歷史感斷裂,眼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物片。沃霍爾與梵高烏托邦地把生活藝術化剛好相反,把生活的燦爛外表撕破,揭露出背後死灰一般的底層。現代主義追求藝術的「純粹性」,藝術與非藝術有著嚴格的界定。後現代主義則全力消解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將藝術與日常生活混雜起來,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消失。嶄新的平面而無深度,缺乏內涵的感覺,正是後現代主義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特徵。所以有人說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一種反動、一種顛覆。

主體的死亡 經典現代主義是以個人和風格的創造為基礎的,它如同你的指紋一般不會雷同。從前自由競爭的古典資本主義時期,曾經有過個性、個人主體這類東西。但是在今天資本全球化的後工業時代,在日益組織化、制度化和人口爆炸中,個性和個人已經終結。在中國,這種個人主體也只是一種神話,壓根兒,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在先鋒小說家那裡,他們取消了任何因果性和確定性的追求,消解了前新時期文學所尋找的宏大敘事的深度模式,在他們的敘事操作中排除了意義統一構成的可能性和終極價值存在的可能性。主體死亡後的自我成了這樣一種狀態:自我的荒謬,自我的萎縮,自我的缺席,自我的零散化和失名……

拼貼遮蔽戲仿 現代主義文學為戲仿提供了廣闊天地。一些偉大作家往往是具有特殊風格的發明者和生產者。每一個作家都不會被誤認,一旦了解他們其中一個,便不會與其他作家相混。隨著經典現代主義的衰落以及傳統個人特徵「死無葬身之地」,藝術家在無可依賴之餘,只好舊夢重溫,戴著面具仿效僵死的東西。拼貼是空洞的仿效,沒有幽默感,沒有笑聲。人們受程式化的語言八麵包圍,假借他人的聲音發言,比如「味道好極了」「一旦擁有別無所求」「農夫山泉有點甜」「千萬別把我當人」「一點正經都沒有」「將愛情進行到底」等等俯拾即是,舉不枚舉。你正要張口,早就有這些廣告語、流行語替你表達。正如福柯所言,不是人在說語言,而是語言在說人。當人們在指出後現代主義藝術的「拼貼」特徵的同時,後現代主義理論本身也顯示出了十足的大拼盤色彩,特別是在中國這一色彩更濃。中國後現代主義理論的來源十分龐雜,除了西方理論,還有「理論旅行」過程中衍生的或誤讀的理論以及在這兩者基礎之上自創的理論,這些理論在相近的語境下相互組接、雜駁。

慾望的碎片 傑姆遜在《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中指出:「新的後現代主義表現了晚期資本主義中新出現的社會秩序的內在真相,但我將只限於描述其中兩個顯著特徵,我把它們稱為拼貼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是一種有關孤離的、隔斷的、非連續的感受。在他們那裡時間的連續性被打破了,他或她與過去少有關聯,在他們面前也沒有所謂的未來,只能縱情於當下的世界,因而對當下的感受特別強,特別明晰:世界以驚人的強烈程度,帶著一種神秘和壓抑的情感點燃著幻想的魔力,引誘著慾望的刺激。這在衛慧們那裡表現得特別癲狂,「簡簡單單的物質消費,無拘無束的精神遊戲,任何時候都相信內心沖動,服從靈魂深處的燃燒,對即興的瘋狂不作抵抗,對各種慾望頂禮膜拜,盡情地交流各種生命狂喜包括性高潮的奧秘。」(衛慧語)這群「上海寶貝」「像衛慧那樣瘋狂」,受握「慾望手槍」射碎「床上的月亮」,灑一地感官的碎片,傾聽「蝴蝶的尖叫」。

虛幻的懷舊 幻覺文化是消費社會的一大表徵。豪華的度假村,溫情脈脈的時裝,五光十色的歌廳,富麗堂皇的晚會,以及各種波譜藝術,它們既迎面撲來,讓你躲閃不及,同時有秀色可餐,欲罷不能。生活中它既無處不在,又似乎與你全然無關。幻覺文化的允諾是虛假的,它以虛構的方式帶給人們一個不真實的世界。對於更多的大眾來說,那一切都是只能期望不能指望的夢想,但它誘發人們的佔有慾望和追隨傾向,從而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生存方式和人生關懷。懷舊模式便捕捉到了消費社會中美感的構成和大眾的口味,成為一種附和人們快樂生存的幻覺。什麼老照片、老房子、老傢具,人們銳意在翻黃的色調中,在剝蝕的雕花里尋回失去的過往。《花樣年華》中典雅的旗袍、反復響起的爵士樂,導演旨在以電影的美感形式來重現香港60年代的社會風尚。利用這些舒軟的浪漫和假意的懷舊,把人們眼前的現實重重包圍,把一個早已遠離我們的歷史時光重新包裝起來,既讓人信服但又覺它是一個翻新的版本。這種美感風格的歷史也就輕易地取代了「真正」的歷史。

在經濟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當代中國真實的歷史場景中,後現代主義這種文化闡釋代碼終將變為我們自己的話語,一種更加貼切地描述和指稱本土的社會和文化現象的言說方式,因為對於任何一種異己話語體系,只要我們去探索和開發,就等於在不斷地對它重寫和改寫。先是教條主義,後是修正主義,這是我們對於後現代主義在中國應有的態度。

Ⅸ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保羅·薩特。
長篇小說《惡心》
阿爾貝·加繆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繆爾·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學
法國作家:賽利納
美國作家:托馬斯·品欽,約瑟夫·海勒,約翰·巴思,庫特·馮納古特和唐納德·巴塞爾姆等。

約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條軍規》

唐納德·巴塞爾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親》(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
重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牌練習簿》(1929)、《陰影頌》(1969)、《老虎的金黃》(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1937)、《小徑分岔的花園》(1941)、《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布羅迫埃的報告》(1970)等。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

熱點內容
武俠小說有聖女 發布:2025-10-02 02:41:05 瀏覽:940
推薦幾本穿越歷史種馬馬小說 發布:2025-10-02 01:28:21 瀏覽:41
聽書長生歸來當奶爸 發布:2025-10-02 01:19:12 瀏覽:59
色清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10-02 01:05:31 瀏覽:126
穿越星際女主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2 00:54:11 瀏覽:42
武俠小說血神劍 發布:2025-10-02 00:29:12 瀏覽:385
女主是殺手的娛樂圈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2 00:15:26 瀏覽:861
求推薦男主霸道的小說 發布:2025-10-01 23:58:22 瀏覽:11
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10-01 23:24:59 瀏覽:124
有沒有看英語小說的app推薦 發布:2025-10-01 23:16:16 瀏覽: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