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孫犁小說特點現代文學三十年

孫犁小說特點現代文學三十年

發布時間: 2021-07-28 07:12:22

①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黃遵憲局限在傳統詩歌范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針對梁啟超的後退之處。
○1「作詩如作文」
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於早期象徵派獲得某種回應。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第一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
2、胡適《嘗試集》
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3、早期白話詩特徵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朱自清《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
○2特徵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2郭沫若《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像)+(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像,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湖畔》
1922 汪靜之《蕙的風》
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春的歌集》
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
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3、小詩體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華《流雲小詩》徐玉諾、何植三
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馮至《昨日之歌》
○1藝術的節制
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雨夜》
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3敘事詩《幃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四、新詩的「規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刊物陣地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
○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聞一多《口供》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
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敘事詩,戲劇化、小說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
○3新詩格律化
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區分新舊格律。
2、聞一多
○1思想內涵
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
《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沉鬱的風格。《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一個明星》《落葉小唱》
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雪花的快樂》
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王嬌》《貓誥》。
五、「純詩」與早期象徵派詩歌
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從「表達」功能轉向「表現」功能。對胡適「作詩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詩與散文的純粹的分界」。詩的領域是「純粹的表現的世界」;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強調「暗示」與「朦朧」。
○2王獨清《再譚詩》突出「感覺」的因素,強調「色」「音」的交錯。
○3早期象徵派
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2、李金發《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
「多遠取喻」,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棄婦》 聯類不窮的自由聯想,暗示的力量,選用文言詞語的陌生化效果。

② 如何評價《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本書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好的一本書。中文系學生必讀。文學愛好者入門書籍之一。
作為對比,談談類似的幾本文學史。
1、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無論是出版還是後來的修訂版,都帶有太多毛話語痕跡。」左翼文學「為現代文學主流的說法就跟這本文學史不無干係。實際上,左翼文學並非現代文學的主流。因此就看看出王瑤此本文學史的意識形態色彩了。隨後,就導致了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出現。不過王瑤此著作算是「新中國」文學史的扛鼎之作,影響甚巨。
2、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可說是王瑤「新文學史稿」的反面。比如在書中,夏志清對大陸推崇的魯迅就多有貶意,且論述魯迅的篇幅只有論述張愛玲的一半。甚至還把張愛玲的《金鎖記》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小說」。而張愛玲在當時的大陸和台灣都是不受歡迎的(其實張愛玲在台灣早期是被禁的)。不過此書對一些重大作家的「發現」有很大價值,比如他肯定了沈從文和錢鍾書的文學價值。同時,八十年代之後,此書傳入大陸,對大陸的「重寫文學史」起到很大作用。甚至影響到了《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出現。
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重寫文學史」運動的結果。它一方面去掉了王瑤式的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同時也去掉了夏志清式的「意氣用事」(其實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就是美國麥卡錫主義的產物,本意是讓夏志清寫一部關於中國文化的書,為反共做理論支撐。夏志清將其寫成了文學史。)這書對現代文學做了一個梳理,使紛繁的現代文學以「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
其實,八十年代「重寫文學史」之後,各類文學史層出不窮,山東大學的、華東師大的、復旦的,算是比較有代表性。而他們都撼動不了北大的這本《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所以,強力推薦,文學愛好者應該看一看。
以上摘自知乎網,謝謝。

③ 孫犁小說的美學特徵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朴,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澱」派。

④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筆記

《新青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創刊於上海,原名《青年雜志》,陳獨秀主編。「五四」前後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同時進行了新文化運動和文學改革運動。創刊號發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學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張,1917年初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正式掀起文學革命。1918年5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表於其上。該刊還廣泛譯介外國文學。1920年9月,它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機關刊物,1926年終刊。

「學衡派」由1922年1月在南京創刊的《學衡》雜志而得名,代表人物有吳宓(主編)胡先驌、梅光迪。這些人都留過洋,滿腦子「國粹」,卻又自我標榜「學貫中西」,其刊物以「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為宗旨,實際上是把歐洲資產階級文化與中國封建文化拼湊起來,作為反對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武器。他們還配合北洋軍閥政府「取締新思潮」發表了《評提倡新文化者》(梅)、《論新文化運動》(吳)等。詆毀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反對以白話代替文言。學衡派:得名於1922年1月在南京創辦的《學衡》月刊,主要成員有東南大學的梅光迪、胡先驌、吳宓等,他們既是歐美留學生,又是大學教授。他們以《學衡》為陣地,打著"學貫中西"旗號,提倡尊孔讀經、復古倒退,攻擊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和開始在中國傳播的馬列主義。1933年,《學衡》停刊。文學研究會於1921年1月成立於北京,發起人有沈雁冰、鄭振鐸、周作人、葉紹鈞、王統照、許地山等12人。主要刊物有《小說月報》、《文學旬刊》、《詩》等。提倡「為人生的藝術」,《文學研究會宣言》聲稱:「將文藝當作高興的游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我們相信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文研會作家的創作,基本上堅持了現實主義道路,表現出一種淳樸、真摯、從容、自然的文風。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古代「儒雅」一派作家所看重的「中和」品性,並在「五四」精神的影響,賦予了新的內容。成就最大首推小說,所謂「問題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反帝反封建大主題,有的還表現對社會主義朦朧嚮往。另外譯介外國文學也取得很大成績,他們譯介俄、法及北歐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如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羅曼羅蘭等。

創造社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郁達夫、田漢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民黨政府封閉。

創造社前期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中華新報》副刊)、《洪水》半月刊;後期的刊物主要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學外,後期創造社刊物更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

新月社 於1923年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有徐志摩、胡適、梁實秋、聞一多、陳源,其成員基本上是歐美留學生。他們以《現代評論》、《晨報副刊》為陣地發表作品,1926年4月,徐志摩在他主編《晨報副刊》上創辦《詩刊》,提倡新格律詩為宗旨,發表一系列旨在實現「三美」[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詞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的新格律詩,其中以聞一多、徐志摩的詩成就最大,最能體現新格律詩的形式。這些新詩探索,為我國新詩發展作了獨特貢獻,影響深遠,值得人們的肯定。 新月社: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又創辦《詩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貢獻主要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出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即新詩的"三美"主張。他們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並糾正了五四以來白話新詩過於鬆散、隨意等不足,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再別康橋》、聞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問問團隊古事笑談盟共1人編輯答案 2010-09-15 09:03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老師講的時候,做筆記不就得了。網路文庫里有。現在一般用錢理群版的《現當代文學三十年》問問團隊史海泛舟共1人編輯答案 2010-09-15 09:17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也許是可以追究的.文化素源╋━/愛葝這 2010-09-15 09:22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分期便於總結現代文學的發展特點,掌握它的基本面貌,並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但由於對現代文學性質的認識不同,在分期命名上又說法不一. ①開拓期(1917—1927).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 ②豐收期(1927—1937).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二個十年".
③轉折期(1937—1949).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三個十年"

冰心,原名謝婉瑩。作品:《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0,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劇作家。原名沈乃熙。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 中國現代詩人。原名蔣海澄,《北風》、《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黎明的通知》、《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春天》等

秦牧,原名林阿書,《秦牧全集》

《火種集》

《秦牧散文集》

《彩蝶樹》

《秦牧兒童文學全集》

《秦牧文集》

《秦牧散文選》

《花城》

峻青,(1922年4月20日——),原名孫俊卿,《黎明的河邊》《黨員登記表》等。本文(《海濱仲夏夜》)選自散文集《秋色賦》.

袁鷹原名田復春,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個火花》《紅河南北》《風帆》,《第十個春天》等;詩集《江湖集》《花環》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偉大旗手。他的作品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曾留學日本,後棄醫從文,意在改變國民精神。他曾在北大、北女師大任教。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義者向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偉大轉變。魯迅一生著、譯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17本、小說集3部、散文和散文詩集各1部。先後選入教材的有:小說《社戲》、《故鄉》、《孔乙己》、《葯》、《祝福》、《阿Q正傳》;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雜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友邦驚詫」論》、《論雷峰塔的倒掉》、《吶喊自序》、《拿來主義》、《文學和出汗》、《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燈下漫筆》(節選)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五四運動時期提倡「人的文學」,30年代和林語堂一起倡導「閑適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園地》、《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人,現代著名詩人,工於舊詩,尤長於七言,詩詞具有愛國精神。

【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學者。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是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影響很大。曾在古代文學史、哲學史方面做過一些開創性工作。主要作品有《胡適文存》。

【劉半農】(1891—1934)江蘇江陰人,現代文學家、語言學家。著有詩集《揚鞭集》和《回聲實驗記錄》等專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曾留學日本,後棄醫從文,回國後組織「創造社」,開展革命文藝運動。大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文聯主席、中科院院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其著作極為豐富,主要詩集有《女神》、《星空》,主要劇作有《屈原》、《虎符》等。另有小說、散文、評論、學術專著等。詩歌《天上的街市》、歷史劇《屈原》(節選)以及《〈魯迅詩稿〉序》被選入教材。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長期在商務印書館和開明書店任編輯,編過《小說月報》和《中學生》等刊物,並從事創作工作。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倪煥之》,批判了「教育萬能」的錯誤思想。被選入教材的有《蘇州園林》、《景泰藍的製作》和小說《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筆名,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積極開展革命文藝運動,在魯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開創性貢獻。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和《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等。先後選入教材的有:《自傳》,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評論《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茅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我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郁達夫】(1896—1945)名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現代作家。曾留學日本,歸國後與郭沫若等組織了創造社。1945年在印尼被日本憲兵殺害。小說大多帶有「自敘傳」性質。代表作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散文《故都的秋》被選入教材。

【徐志摩】(1896—1931)筆名詩哲、南湖等,浙江海寧人。新月派詩人。曾留學美國、英國,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再別康橋》入選教材。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現代作家、學者、民主戰士。曾留學英國,是「文學研究會」成員,長期在清華大學任教,從事創作與學術研究,最後成為一名堅強的民主戰士。其著作共26種,約200萬字。散文名篇《背影》、《春》、《綠》、《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選入教材。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福建長樂人。「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先後主編《小說月報》、《文學周刊》等。文學研究著作有《文學大綱》、《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等。

【瞿秋白】(1899—1935)原名阿雙,後改名爽,又名霜,江蘇常州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者之一,著名作家、翻譯家、文藝理論家。畢生從事革命斗爭,曾與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運動。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餓鄉紀程》、《赤都心史》,雜文集《亂彈及其他》。《魯迅雜感選集序言》的節選《魯迅的精神》曾被選入教材。

【聞一多】(1899—1946)原名家曄,筆名一多,湖北浠水人。現代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前期新月派代表和新格律詩理論的奠基者。曾留學美國,歸國後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英勇投入愛國民主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詩集《紅燭》、《死水》表現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思。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筆名,滿族,北京人。現代作家。五四時期開始白話創作。曾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回國後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1951年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濟南的冬天》、《小麻雀》、《在烈日和暴雨下》、《茶館》(節選)被選入教材。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抗戰期間曾任新四軍軍長,解放戰爭時任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長於詩詞創作。《梅嶺三章》被選入教材。

【梁思成】(1901—1972),中國現代建築學家。廣東新會人。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築史。他是中國建築教育的開拓者之一。畢生研究中國古代建築。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所著《中國建築史》,第一次對中國古建築特徵及其發展歷程作出系統的論述。有《梁思成文集》四卷出版。《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入選教材。

【柔石】(1902—1931)浙江寧海人,現代小說家,「左聯五烈士」之一,原名趙平復。主要作品有小說《二月》、《為奴隸的母親》等。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文物學家。1926年起先後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文學》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其創作中影響較大的是鄉土小說,主要表現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數民族的生活,謳歌下層人民的淳厚性格以及人情美和風俗美。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邊城》(節選)被選入教材。

【馮雪峰】(1903—1976)浙江義烏人,現代作家、詩人、文藝理論家。原名馬福春。主要作品有詩集《湖畔》、《靈山歌》,雜文《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等。

【巴金】(1904— ),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著作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小說《寒夜》、《憩園》等。獲「國際但丁文學獎」。

【丁玲】(1904—1986)現代女作家,原名蔣冰之,湖南澧縣人。主要著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記》、《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51年《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臧克家】1905年出生,現代詩人,山東諸城人,主要著作有詩集《烙印》,小說集《掛紅》,文藝論文集《在文藝學習的道路上》。短詩《有的人》被廣為傳誦。

【趙樹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現代作家。早年即從事通俗文學的創作。40年代先後發表《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等作品,影響很大。代表作《李有才板話》的節選《老楊同志》被選入教材。

【馮鏗】(1907—1931)廣東潮州人,現代女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主要著作有《春雷》、《鐵和火的新生》、《最後的出路》等。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紹儀,湖南益陽人。現代作家。長篇小說《暴風驟雨》描寫了東北農村土改運動的全過程,獲斯大林文學獎。解放後還創作了長篇小說《鐵水奔流》、《山鄉巨變》。被選入教材的有小說《分馬》(《暴風驟雨》的節選)和散文《娘子關前》。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玉,湖北潛江人。現代戲劇家。學生時期就經常參加戲劇演出,大學畢業前寫成話劇《雷雨》,轟動劇壇。此後又創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劇本。曹禺在話劇藝術上的成就,使他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最有成就的戲劇家之一。《雷雨》(節選)被選入教材。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曾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回國後,從事愛國運動,遭逮捕入獄,在獄中創作了他的詩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名震詩壇。40年代在延安先後出版6部詩集和許多長詩。主要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等。《給烏蘭諾娃》、《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愛這土地》被選入教材。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江蘇無錫人。現代作家、著名學者。他博學多能,學貫中西,曾任西南聯大、暨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和《宋詩選注》、《管錐編》、《七綴集》等。散文《讀〈伊索寓言〉》入選教材。

【孫犁】(1913— )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現代作家。曾當過職員和小學教師。30年代到延安魯藝,發表了《荷花澱》、《蘆花盪》等優秀短篇小說。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一些散文集、論文集。小說《荷花澱》、評論《好的語言與壞的語言》、散文《黃鸝》被選入教材。

⑤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哪三十年

①開拓期(1917—1927).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 ②豐收期(1927—1937).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二個十年". ③轉折期(1937—1949).所謂現代文學的"第三個十年"

⑥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劃分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分為29章,相當於29個課題。這劃分大致參考了教育部指定的現代文學教學大綱,並依據教育部推薦教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的章節結構與基本內容,因為29章基本上已囊括現代文學教學的主要課題,若配合其他版本教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內容只需稍加調整即可。
中國現代文學是各大學中文系的必修課,一般都在低年級開設。因為內容比較多,剛踏進大學校園不久的年輕的學生,又還沒有文學理論及其他相關知識的准備,學習這門課可能有諸多困難。現今各種現代文學史教材,又都偏重歷史線索的勾勒,而不大考慮大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所以,老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都碰到一個既要使用教材,又要照顧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問題。就錢理群、吳福輝與筆者所合作編寫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部教材來講,學術性較強,而對於一般大學低年級的同學,也可能深一些,內容繁復一些。其他幾種比較通行的現代文學教材,也有類似的情況。所以不少老師與同學都希望能有一本指導學習的書,與教材配套,根據低年級同學的知識結構特點,指導他們閱讀作品、理解教材與聽老師講授,以學會鑒賞評論作品,逐步養成審美的能力和文學史眼光。具體一點來說,能輔導同學有效地預習、復習和參加考試。這本課程學習指導,就是為此目的而編寫的。

⑦ 我想問問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來自於《現代文學三十年》):

這幾個問題真是太深奧了,我覺得如果想要講清楚的話,不來一篇論文是不可能的。這里篇幅有限,我就以我自己的些微見解來粗略回答下樓主的某個提問,因為樓主的這幾個提問真的是太大了,我真沒法子簡述。


  1. "庄騷傳統,孔顏樂處"

概括來說,"庄騷傳統,孔顏樂處"所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審美理想。

庄騷傳統,是學問正統。孔顏樂處,是人格境界。


庄騷傳統:這個很好理解。

「昔之論詩者,謂吾國古人之詩,或出於庄,或出於騷,出於騷者為正,出於庄者為變。」

這就是庄騷傳統這一說法的由來。

庄,莊子為代表;騷,屈原的離騷為代表。


孔顏樂處:孔,指孔子;顏,指孔子的弟子顏回,字子淵,也被稱為顏淵。

孔子是聖人,但是終其一生他周遊列國,顛沛流離,不得其用。

孔子的得意門徒顏回,也是個大學問家,且品德高尚,但是跟他老師一樣,他一生也是窮困了得。

但是孔子和顏回雖然處在逆境,但卻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論語"述而篇》)「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篇》)

於是「孔顏樂處」就成為一個儒學話題,漢代以來人們不僅把孔子、顏回這種「安貧樂道」精神奉為儒家最高的人格精神和道德境界,甚至作為一種「孔顏人格 」津津樂道與推崇。


但是到了崇尚理學的宋朝,「孔顏樂處」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質疑以及新的解讀。

程頤的學生鮮於侁問程頤,「顏子在陋巷不改其樂,不知所樂者何事?」程頤答:「尋常道顏子所樂者何?」鮮於侁答:「不過是說所樂者道。」程頤答:「若有道可樂,不是顏子。

這就是新的疑問以及解讀了。「若有道可樂,不是顏子。

按照程頤的這個回答,「孔顏樂處」的含義已不是自漢以來所大力宣揚的一般儒者所理解的倫理道德內涵了,而是對漢儒以來所認同的人格理想境界提出了質疑,質疑孔子,顏回他們所體悟的那個「道」,那個境界是存在謬論的,更甚者自春秋以來的歷代儒者們所探尋的「道」的想法和方法本身就是謬誤的 。

所以崇尚理學的這些大學問家們對「孔顏樂處」提出了新的質疑以及挑戰。


2. 阜利通

是英文 feuilleton 的音譯。feuilleton 是小品文的意思。此說法出自瞿秋白。他評論魯迅的雜文為戰斗的阜利通。


3.「做壞事嫌好,做好事嫌壞」。

這大概要牽涉到哲學以及辯證,我就不攙和了,等大神來給你解答吧。


4.「一個音位就是一個語言類別」,這句話怎麼理解?

樓主筆誤吧,應該是「一個音位就是一個語音類別」。

我上英語語言學的時候,學過這些東西,但是上課不用心啊,所以也不能幫到你。抱歉。等大神來吧。

⑧ 現代文學三十年經典分析題「分析老舍《斷魂槍》對傳統文化的依戀」!本周五就閉卷考了!求各路大神幫忙!

老舍的《斷魂槍》發表於一九三五年,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且不說它短短的篇幅中情節展開的起伏跌宕引人人勝,也不談它人物塑造的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光是小說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就非常耐人尋味。

談到小說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有人引用作者的話說:「『一個文化的生存,必賴它有自我批判,時時矯正自己,充實自己,以老牌號自誇自傲,固執地拒絕更進一步,是自取滅亡……由於個人的自私保守,祖國有多少寶貴的遺產都被埋葬掉了。』老舍痛感這種『把生命鬧著玩』的國民劣根性已經構成了我們民族潛在的危機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龍斷魂槍的泯滅,發出呼嘯,以期喚醒那些仍倘佯在『東方的大夢』中的國民的靈魂。」從社會物質功利角度看,國術不如洋槍;從人文精神角度看,洋槍遠不如國術;從科技含量角度看,國術不如洋槍;從文化含量角度看,洋槍遠不如國術。中國武術是幾千年東方傳統文化精神結出的碩果。國術不僅有外在的功夫,更有內在的精神境界。

《斷魂槍》中似沒有細寫什麼國術的精神境界,但卻寫了三個人——王三勝、孫老者和沙子龍——不同的武術表現。其實這也就是絕不相同的三種武術境界。
王三勝靠著兩只牛眼,一身橫肉,幾把死力氣,只能以力勝人,唬唬外行,全無內功,更無內在的精神涵養。
孫老者有絕佳內功,腦門亮,眼眶深,眸子黑得像兩口深井,森森地閃著黑光。與王三勝比武,緊盯著王的槍尖兒,神威內蘊,眼珠子似乎要把槍尖兒吸進去。兵刃未接,王三勝心裡先就虛了。交起手來,孫老者小試手段,便將王三勝打得落花流水。
但比起沙子龍來,孫老者只能是望塵莫及。
其實,小說並無一處實寫沙子龍展露武功。只是開頭寫了一句:平生創出「神槍沙子龍」五個宇,在西北走鏢,二十年沒遇著對手;結尾處寫了一句「沙子龍關好了院門,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也就是說,作者對沙子龍的武術功夫,幾乎全是虛寫。其實,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所謂「真人不露相」,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中國道術(包括武術),達到至高絕佳的境界,是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
但沙子龍的武術確實是達到了至高絕佳之境界的。
說老舍寫《斷魂槍》與魯迅寫《阿Q正傳》那樣,是為了批判國民的劣根性;說老舍對沙子龍與魯迅對阿Q一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魯迅對阿Q,是嬉笑怒罵,極盡諷刺鄙薄之能事。老舍對沙子龍,卻是極為同情,尊崇贊賞有加。比之王三勝、孫老者,誰都看得出,作者的至愛在沙子龍。老舍同情沙子龍的生不逢時,滿腔熱情地將他寫成了一個時代悲劇的英雄角色。他尊崇他的恪守氣節,不與污濁同流;贊賞他的靜待時機和不屈的抗爭精神。
阿Q身上體現的純屬傳統文化的負面性,沙子龍身上體現的基本上屬於傳統文化的正面性。中國的幾千年不斷的傳統人文精神血脈,無外乎儒道兩家(禪學是儒道釋合流的產物)。東方至高的道術境界,其精神內涵,無外乎儒道互補。外儒內道,達到圓融渾一完美統一的境界,道術也就修成了正果。沙子龍可以說是修成了正果的高人。

丁玲的《阿毛姑娘》和《慶雲里的一間小房裡》,反映了男權社會中女性的生命意識。與她轉型後放棄女性意識追求政治倫理實現的作品不同,因此它在丁玲文本序列中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歷來不為人們所重視。

《阿毛姑娘》和《慶雲里的一間小房裡》是丁玲的早期作品,小說中體現的女性原始而樸素的生命意識值得我們深入探討。最基本的生命意識———吃和穿女性對於吃、穿特別鍾愛,表現得也相當明顯。

《阿毛姑娘》是丁玲的早期創作,寫於1928年的一部中篇小說。它與代表了時代精神苦悶女性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不同,主人公不再是知識女性而是一個地道的農家姑娘。

⑨ 孫犁小說的主要特點

才學的《蘆花盪》

老師上課說的。

孫犁作品特點:清新雋永 、 柔婉秀美 、富有詩情畫意 。

⑩ 孫犁小說的主要特點

一、鄉土風味濃厚:
孫犁的小說以寫農村生活見長,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表現了對故鄉人民深厚的感情。他寫了白洋淀、冀中平原、太行山區,寫了那裡人民的生活和戰斗。他的長、中、短篇都描繪了一幅幅河北農村秀美的風景畫和清新的風俗畫,具有醇厚的鄉土風味。
孫犁的鄉土小說的語言風格是雖然簡約明了的,但卻讓人感到清新優美,淳樸中蘊涵著清馨可人的詩意。比如《荷花澱》的開篇就是一幅寧靜秀麗的農家風景圖:「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在這里,作者用葦眉子、荷葉、荷香、藍天、明月、微風等物象織就了一幅清爽、淡雅、優美的風景畫。而這一幅圖景是孫犁非常熟悉並且從小就印在頭腦中的故鄉圖。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孫犁把自己對故鄉的眷戀融合在他的作品裡,每一幅畫面都是作者用自己的真情描繪的,讓我們看到了藍天、白雲、土地相交匯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農村風景,這樣寧靜和諧的生活風景畫在作者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讓讀者非常嚮往那兒美麗的風景。
二、多姿多彩的農村婦女形象:
孫犁所著意描寫的婦女形象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嶄新的形象。他特別擅長描寫農村的青年女性,從描繪她們美麗的容貌,到深入她們豐富的感情世界,他們質朴善良,堅韌勇敢,對新生活充滿希望。作者從她們命運的變化、內心的波瀾里,反映出新時代的新與美的生活內容,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這些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中國婦女被壓迫了幾千年後,在新時代靈魂的覺醒,她們是傳統和新生相統一的代表,所以,不論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是土改後的生產建設和政權建設中,她們和男子一樣毫不猶豫地同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敵人和困難面前,義無反顧,從不退縮,個個都像一團烈火又像明澈的泉水,像荷花般嬌媚又像山石般堅韌。孫犁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角度和處理方式,站在時代的高度,表現了婦女們的成長,體現了她們自主意識的張揚。
例如在《荷花澱》中:水生嫂和青年婦女們,盡管很捨不得丈夫們離開她們,但還是把丈夫送進了抗擊侵略者的戰士們行列。過了兩天,妻子們惦記丈夫,幾個年輕媳婦便偷偷地坐了一隻小船到對面馬庄去打聽丈夫的消息。可是不巧,部隊轉移到別出去了,撲了個空,回頭劃到半路上卻碰上鬼子的大船,幸好,丈夫們有了這一次經歷,好像受了啟發,回家後,她們自覺地學習射擊,一邊打魚一邊「蹬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配合子弟兵作戰,成了「監視白洋淀的哨兵」,成了白洋淀里的「銅牆鐵壁」。小說以「美」的人物自—身的存在,解釋了水生嫂對生活的執著及其經歷戰火後發生的深刻變化。這里的水生嫂是我國古老的土地上千千萬萬勤勞、善良、熱愛生活、深明大義的農村婦女中的一個。
又如《無召兒》中的無召兒,《光榮》中的秀梅,《澆園》里的香菊,《麥收》里的二梅等,都是作為具有美好的心靈,奮發向上的品德或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新人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她們身上充滿了自由豪邁之氣,就像飛鳥出籠,向著廣闊幸福的天地飛翔。
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
孫犁的小說以現實主義描寫、浪漫主義氣息見長,以生動的對話、細節和場面表現滲透了政治內容與革命激情的日常生活見長。他善於把時代風貌的真是畫面同作者的真摯感情交融在一起,以現實主義為根基而揉進浪漫主義情調。他特別注重場面對話和細節的傳神描繪,往往使讀者身臨其境,並達到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比如在《荷花澱》中,當水生嫂在聽到丈夫參軍的消息後的反應。小說細膩地剖示了她情感的變化過程,既寫了她一瞬間的內心波動:她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也寫了她內心斗爭時思忖掂量的情景。開始,她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過了一會兒則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及至丈夫談到了家裡的一系列難處,並要求她多體諒、多承擔之後,她鼻子里雖有些酸,但並非哀傷難過,而是說:「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在對水生嫂復雜、細膩的感情描寫中,作者讓讀者身臨其境,體會當時的畫面。
四、「白描」手法純熟運用:
孫犁將「白描」這一藝術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使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因為白描藝術是我國傳統文藝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古典的藝術作品裡,它特別強調文學藝術作品的描寫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高度的「神似」,亦即「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它不要求外形描繪上的精細刻畫,而要求揭示出內在神韻來。

熱點內容
奇幻完本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10-03 21:42:15 瀏覽:856
有沒有富二代的系統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03 21:37:53 瀏覽:656
科幻小說華夏二級菜單 發布:2025-10-03 21:37:03 瀏覽:387
穿越古代小孩子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10-03 21:35:36 瀏覽:673
很出名的網路小說 發布:2025-10-03 20:22:05 瀏覽:56
秘密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10-03 20:02:55 瀏覽:929
都市女主重生修真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3 19:37:13 瀏覽:530
類似昭奚舊草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3 19:26:26 瀏覽:926
都市那個啥小說 發布:2025-10-03 18:23:24 瀏覽:849
紈絝學生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10-03 18:16:47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