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剛交校園小說

剛交校園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7-27 17:54:58

⑴ 受的介紹

「受」一字在BL動漫或小說中指被動的一方,是一種性格屬性,也是一種生理屬性。在男同性戀術語中,「受」指肛交時被插入的一方,俗稱「0」。

⑵ 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一、是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二、是如何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感,有的學生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三、是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

大學生性與戀愛心理的發展現狀

青年大學生的性生理已發展成熟,性心理的發展也基本上是積極、健康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性」已不再成為禁區,大學生們可以通過「生理衛生」教科書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從學校正式渠道並從媒體、小說多種渠道中獲得性生理衛生和心理衛生知識,大部分同學已經逐步建立起了科學的性觀念。

其次,當代大學生對性別差異的認識已突破了傳統的「男尊女卑」、「男優女劣」、「男智女愚」模式,大學女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斷增強,其學業成績、能力水平與男生不相上下,甚至比某些男生還略勝一籌,也給大學增添了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圍。

再次,大學生性別角色的態度也逐漸擺脫了走極端的幼稚狀態。男生已經不再在「大男子主義」和「妻管嚴」這樣兩極間搖擺,女生也不再在「抗拒女性角色」或「向傳統復歸」兩極間跳躍。同學們不論男性女性的主體意識都在不斷成長成熟,一般既能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對待傳統性別角色規范,又能以開放心態面對現代性別角色生活方式。

⑶ 白鹿原原著結局是什麼 白鹿原小說各人物結局介紹

電影的結局是:白孝文為了給自己和小娥換點吃的把自己充軍了。黑娃當了土匪,打了白嘉軒 就沒後文了。鹿兆鵬忘記了當共產黨領導了。
原著的結局是:鹿兆鵬去攛掇白孝文和黑娃他們起義把團長殺了,幫了共產黨,鹿兆鵬走了以後白孝文當縣長了,為了鏟除後患,怕黑娃搶他的現在,就把黑娃槍斃了,理由是當過土匪。其實起義的時候黑娃才是主力。
《白鹿原》的結尾:
朱先生約一幫文人去從軍,但意外的發現鹿兆海在中條山陣亡訃告內容的虛假。滋水縣境內最大的一股土匪歸服保安團的消息轟動了縣城。鹿黑娃的大名鹿兆謙在全縣第一次公開飛揚。黑娃被任命為營長,並且娶了妻子,開始向有思想的人轉化,他回鄉去探親,重新被這個家族容納了。而鹿三卻在孤獨中死去。黑娃接受鹿兆鵬的意見倒戈反蔣,卻依舊死於肅反派的屠刀之下。朱先生在墳墓中的言語,卻成了造反派們永遠解不開的謎。鹿子霖重新雇了長工,贖回坐監期間被女人賣掉的土地,家底開始墊實起來。可是在槍斃岳維山、田福賢和鹿黑娃時,他神志不清瘋了。而嘉軒因為氣急暈倒,醒來發現自己已經瞎了一隻眼。他看著子霖瘋癲的樣子開始像子霖懺悔。最後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鹿子霖死在自己家中。

⑷ 你們說太監是割圓的還是割長的啊! 看了很多小說和電視都不知道!

%清代與以#前朝代的方法未必相同。
見:
「二是用利刃割開陰囊,剝出睾丸。用這一方法進行閹割顯然並不需要完全割除生殖器官,#但同樣可以達到目的。洪邁所著《夷堅志》卷八對這一方法有所記載。另據記載,古代還有所謂的「繩系法」與「揉捏法」。前者是在男童幼小時,用一根麻繩從生殖器的「睾丸」根部系死,既不影響溺尿,卻阻礙了生殖器的正常發育。久而久之,男童的生殖器便會失去功能。後者是在男童幼小時,由深諳此道之人每天輕輕揉捏其睾丸,漸漸適應後,再加大手勁,直至將睾丸捏碎。然而,專將睾丸割去或捏碎,如果是業已發育之人,盡管能夠完全避免授精,但其性慾及淫亂宮廷的能力在一定時期內會依然存在,甚至有的人反會因此而更加強勁耐久。」

又見:
男子受宮刑,一般理解是將陰莖連根割去,但據古籍記載,也有破壞陰囊與睾丸者。如《韻會》一書雲:「外腎為勢,宮刑男子割勢。。外腎是指陰囊和睾丸,破壞了它,人的性腺即不再發育,陰莖不能勃起,從而喪失了性能力。

又見:
「除了公開的娶妻、納妾、結對食之外,太監和宮女、太監和後妃之間的淫亂行為也屢見不鮮。北魏孝文帝時,皇後馮氏性情淫盪,孝文帝元宏率軍南征時,馮氏就和中官高菩薩淫亂。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後胡氏也曾和內監狎褻。這些都載入正史。明代嘉靖年間,宦官劉榮和宮女多人淫亂,事情暴露,他被黜退。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趙進敬、徐應元三人結為嫖友,淫亂宮廷。魏忠賢又和另一位太監魏朝同時與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私通,這更是人所共知的穢聞。
明代,太監姦汙婦女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洪武末年,石允常任河南按察僉事時,有一次他微服到民間私訪,聽見一戶人家傳出悲哀的哭聲,一打聽,原來這戶人家的女兒被一名閹宦逼奸,因羞辱而自盡。石允常將此事奏聞朝廷,朱元璋准奏,把這名閹宦逮捕,定為死罪。景泰元年(1450),大同右參將許貴奏稱,監軍宦官韋力轉仗勢強奸某軍官的妻子,其妻不從,韋力轉就把這位軍官杖責致死。代宗朱祁鈺讓巡按御史查問,未有結果。天順元年(1457),工部右侍郎霍瑄又奏稱,韋力轉每當舉行宴會時,都要找來妓女陪酒,還強娶部下軍官的女兒作妾。英宗十分惱怒,這才派人逮捕韋力轉,依法懲處。
能夠娶妻、納妻、結對食以及與妃嬪私通或仗勢強奸婦女的,大多是有一定地位的宦官和有一定權勢的太監。那些地位較低的宦官或在宮中執持下等差役的太監,則常常到外面嫖妓宿娼。明代,京師的青樓教坊有個叫「西院」的地方,專門接待宮中的宦官和一般太監。這樣的妓女,都受到煙花同行們的鄙棄。來這里走動的多是被斥退不用的太監或者太監中的年輕者,有一定身份的宦官不但不肯去「西院」,而且如果聽說哪個太監去嫖妓,還要嚴加懲治,有的竟然被拷打致死。宮中結對食的風氣盛行以後,還有個別的太監在外面與某妓女相好,就把她正式娶回家中。萬曆年間,有一天宮中發現一名女扮男裝的女子,形跡可疑,抓住一審問,原來是一名妓女。有個宦官包佔了她,但欠她的夜度之費沒有如數給她,在宮中不敢再出去,妓女只好改裝偷偷混入宮中找這個宦官要賬。神宗朱翊鈞知道此事,傳旨把那位宦官交司禮監處治,把妓女交付法司審究,但不知後來結果如何。崇禎年間,朝廷曾頒布過禁止內監娶妻及在外宿娼的詔令,但終於沒有能夠禁絕。
還有的太監,行為更加淫穢齷齪,竟然和別的男子進行肛交。明朝太監在入宮之前的凈身時,都只是剔除睾丸,並不割掉陰莖。萬曆時,有個太監和一個唱曲的男孩子淫亂,戲將不能勃起的陰莖塞進那男孩的肛門里,誰知竟然拔不出來了,陰莖在裡面越脹越大,男孩疼痛至極而送了命,那個太監也被判了死罪。清代接受明代的教訓,選中的太監在入宮前凈身時,就將陰莖和睾丸同時割去。乾隆時,有一位官員向高宗弘歷報告說,太監的陰莖雖然被割去,但在很多情況下它還會長到一定的長度。因此他建議立刻普遍檢查一次對又長出陰莖的太監再度斬草除根。高宗同意了他的建議,因而有不少太監被迫受了第二次宮刑。據說,這位提建議的官員是因為宦官得罪了他,他才想出這個辦法進行報復。」

可見,徹底干凈的全割和年檢查、復查、「涮茬」是從乾隆年間起的,外國人記載的也是乾隆以後的方法。歷史上只有滿清和才做到對國家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嚴密控制和限制。新找到資料表明:滿清編篡二十四史時,曾對金以來的史料進行過大量修改#,又通過文字獄毀滅了大量民間的原始書籍,如部分#永樂大典、天工開物、武經總要等都失傳了。又如污衊明有十萬%太監(故宮總共才99%99.5間房,去了皇室成員、宮女、辦公室,根本不可能住下)、張獻忠在四川殺人一億(當時全中國才多少人口?),以及清帝對史料記錄的#隨意性(皇帝是絕對不能看實錄的,更#不能改,因為史#筆如鐵。第一#個看實錄的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弒兄奪#嫡,逼父退位,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看了#實錄。但他畢竟不敢改,只是另找人大大的#美化了他一番,因此二十五史裡面獨獨唐史是兩部,而且截然不同。第一個改的就是朱棣,朱#棣靖難起家,名和言比李世民還不#如,所以他改了實錄,親生母#親不要,把馬皇後當了親媽,但他後面的明朝皇帝沒有改的,倒不是不想,是不敢,一大幫文官死死的盯#著,隨便說說也就算了,#真要動了歪腦筋,給罵個$狗血淋頭絕不誇張。清朝#就大#大不同了,皇帝是主子,官員$一律是奴才。看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一#類#的書,皇帝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就不要記檔了,$那個就從檔$里抽$出來吧。」這個檔是什麼?實錄)。
作者:千涯

古代太監#閹割$%哪裡?

太監#文化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文化。其他的就不多說了,想必大家對於太監到底是閹割哪個部位很感4興趣。千涯查了很多資料,整理了一下,有興趣的兄弟看看啊。呵呵。

總結:

比較統一的說話是古代太監,閹割的時候大多是JJ和蛋蛋一起閹割掉。就像上面說的。

但是,上面的情況是針對清朝的太監的。

呵呵。

千涯給大家總結一下。

其實不同的朝代閹割的方法和部位是不一樣的。根據閹割的人年紀的不同也是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呢,閹割JJ不閹割蛋蛋的情況比較少。閹割蛋蛋不閹割JJ的情況,在前面些的朝代比較多。到了明清,閹割的技術進步了,基本上是一起閹割。

當太監的,一般是少年人或者小孩。如果連只閹割JJ,就會小便失禁,渾身惡臭。如果只閹割蛋蛋,這種做法比較多,一來JJ長不大了,二來不會影響小便。唯一的缺點就是影響壽命。至於蛋蛋和JJ一起閹割,那是變態的做法,死亡率極高。到了清朝,閹割技術到達一定程度了,宦官淫亂後宮的例子層出不窮,所以才實行一起閹割的制度。

⑸ 求小說名 小受有個長的一樣的雙胞胎弟弟,弟弟出車禍撞到了人後逃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撞的人看

能不能詳細一點啊

⑹ 請問在哪裡能下載到巴西文學史或者拉丁美洲文學史,感謝!!

推薦 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文學 (小說)http://sunlaugh786.yculblog.com/post.673866.html

二十世紀拉丁美洲文學 (小說)

拉丁美洲新小說

拉丁美洲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近四個世紀之久,十九世紀殖民地各國紛紛獨立,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較其殖民祖國西班牙及北方的近鄰美利堅有如天壤之別,遑論被視為邊緣弱勢的文化文學事業。雖同以西班牙語寫作,而且自十九世紀以來,拉丁美洲印第安文學與黑人文學(奴隸文學)發展蓬勃,但是這個區域的文學創作受到國際的重視僅是近半世紀的事。在小說方面,最直接的肯定與刺激則是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瓜地馬拉的小說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1899-1974)及1982年頒給哥倫比亞的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先前有1945年及1971年頒給智利詩人蜜絲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1889-1957)及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之後1990年頒給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盱衡二十世紀的國際文壇,拉美文學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回顧本世紀拉美文學(小說)的發展至大放異采約莫可分為三個時段:1940年以前的傳統小說,1940-1975的新小說(爆炸時期),1975年後(後爆炸時期)轉型期。

1915-1929年間,雖然有零星的個人作品市場銷售成功的例子 (阿根廷小說家基拉德斯(Ricardo Güiraldes)的<<塞昆多?宋布拉先生>> (Don Segundo Sombra)及曾任委內瑞拉總統的小說家羅幕洛?加葉哥斯(Rómulo Gallegos)的<<芭芭拉夫人>> (Doña Bárbara),大體而言,並沒有太多傑出優秀的小說家。此時期文學創作一般稱為『區域文學』(鄉土或叢林文學)。

1. 1940年代: 傳統小說與新小說的分水嶺

上述的『區域文學』(鄉土或叢林文學)便是傳統小說(觀察小說)的類型,基本特點是民俗采風,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寫作風格。1926-1932年間傳統小說漸趨式微,1929年羅幕洛?加葉哥斯的<<芭芭拉夫人>> (是波赫士的作品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銷售盛況前最暢銷的拉美小說)出版後,被視為傳統小說 (土地/鄉土主題小說:遠離城市在蠻荒之地創造文明)的結束,而此時阿根廷小說家馬葉亞(Eardo Mallea),阿爾特(Roberto Arlt)及瓜地馬拉小說家阿斯圖里亞斯等人創新風格小說嶄露頭角(1926年阿爾特的作品出版<<憤怒的玩偶>>(El juguete rabioso),1932年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閣下>>(El señor presidente)初稿完成,但一直至1946才出版)。

新小說掘起的成因:

(1)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共和政權失敗,1940年起大批知識份子流亡拉丁美洲(主要為墨西哥和阿根廷),對拉美文化帶來新沖擊。墨西哥和阿根廷南北兩點也正是拉美文學中小說創作最鼎盛之地(人口眾多及出版事業的發達亦是因素)。爾今這兩國和歐洲的西班牙已成為西語出版連線的鐵三角。

(2)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文化機構、出版社的成立,新雜志、書籍的出版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新一代讀者的閱讀取向,有別於受歐、美文化薰陶的老一輩以閱讀英語及其他歐語書籍的選擇,以西班牙文撰寫,關注本土切身的內在問題及美洲意識追尋的作品成為新的閱讀導向。

(3)直至1930年以來流行的寫實風潮已現疲軟,而荒繆主義文學在戲劇的發展遠大於小說的表現,因此,拉美小說家融合喬伊斯,卡夫卡,福克納,貝克特…等大家精華【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阿根廷)受吳爾芙,卡夫卡的影響;歐內堤(Juan Carlos Onetti,烏拉圭),魯佛(Juan Rulfo,墨西哥)受福克納影響;沙特、卡謬影響薩巴多(Ernesto Sábato,阿根廷);喬伊斯影響柯達薩(Julio Cortázar,阿根廷)等】,佐以美洲大陸的神秘與神話色彩,形成受讀者喜愛的創作題材。

(4) 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前衛主義思潮中在空間及時間的影響最廣最深遠的便是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著重行為、夢的解析、人格分裂/雙重性格等方面的探討。打破時空的藩籬,生死可以齊觀,前世今生可以同在等詮釋手法。

1940-1950年間,新技巧嘗試的小說紛紛出版,如歐內堤的<<無人之地>> (Tierra de nadie,1941),<<就在今夜>> (Para esta noche,1943),<<短暫的一生>> (La vida breve,1950);波赫士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如<<歧路花園>> (El jardín de los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1941),<<虛幻故事>> (Ficciones,1943)及<<阿列夫>> (El Aleph,1949);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閣下>>;雅內茲(Agustín Yáñez,墨西哥)的<<水流>> (Al filo del agua,1947);薩巴多的<<隧道>>(El túnel,1948);卡本迪爾(Alejo Carpentier,古巴)的<塵世王國>>(El reino de este mundo,1949)等知名作品。新技巧嘗試包括揚棄線性排列組和的時間順序和邏輯思考的模式,代以分析人物的心靈精神層面,刻劃人的隔閡與孤寂,宿命論天意的傳遞,解析事實的多重與非理性面,以想像的空間取代真實的空間,不再一味以第三人稱全知的觀點敘述,改以多位敘述者甚至敘述者角色模糊的技巧。

1960:爆炸時期(Boom)/拉美新小說躍登國際文壇

一般所稱拉美文學的『爆炸時期』乃指六O年代的文學旋風,其原因為:

(1)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各國文人與知識份子樂見其成,咸認卡斯楚的革命成功(推翻巴帝斯達(Fulgencio Batista)的軍事獨裁)可以帶動其他拉美國家的改革或革命;此外,古巴革命的另一項特色便是對文化問題的重視,特別創立一個文化機構『美洲之屋』(Casa de las Américas)及以此為名的雜志,舉辦各種研討會,文學獎以帶動文學創作風氣,因此,『美洲之屋』及<<美洲之屋>>雜志迅速成為文化革命的重鎮與文化宣傳媒體,最積極投入的核心人物包括阿根廷的柯達薩,墨西哥的福恩特斯(Carlos Fuentes),哥倫比亞的馬奎斯及秘魯的尤薩(Mario Vargas Llosa)。這些作家以文學為發展重點,對與其政治立場與理念不相同者未刻意排擠。(卡布列拉?因凡特1965年便選擇流亡之路)。

(2)1962年:『爆炸時期』(Boom,景氣)的形成與出版市場也有密切關系。西班牙出版社設法恢復因內戰(1936-1939)而失去的拉丁美洲市場。最佳的方法便是出版拉美作家的作品,且在西班牙造勢宣傳,再打進拉美市場。首先投入的是巴塞隆納的Seix-Barral (老闆是詩人巴拉爾Carlos Barral)出版社,並且專為拉美小說家特別設立一個『圖書文學獎(Biblioteca Breve)以茲鼓勵。1962年尤薩的<<城市與小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譯<<英雄歲月>> (The time of heros)首先榮獲此獎,市場銷售勢如破竹,跌破專家眼鏡,造成出版界的震撼,也激發出版界的雄心,咸認遠景可待。例如柯達薩,他是第一個作品被重新出版的作家,1964年舊作重新付梓,一家於1959年成立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出版社,兩年多的時間賣出約一百五十萬本。此種一觸即發的轟動,無異『爆炸』現象,相對地也吸引其他歐、美出版社的注意與興趣,紛紛跟進,透過翻譯或將作品改編成電影,拉美小說的聲勢也隨之登上國際舞台。

(3)魔幻寫實:拉美文學的『爆炸時期』,新小說的大放異采設定在六O年代,除了上述兩個原因,另一個便是小說家運用『魔幻寫實』技巧的成熟代表作均在此時期面世。如歐內堤的<<造船廠>>(El astillero,1961),薩巴多的<<英雄與墳墓>>(Sobre héroes y tumbas,1961),卡本迪爾的<<光明時代/啟蒙世紀>>(El siglo de las luces,1962),福恩特斯的<<克魯茲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1962),柯達薩的<<跳房子>>(Rayuela,1963),秘魯阿爾格達斯(José María Arguedas)的<<所有的血>>(Todas las sangres,1964),古巴雷薩馬?利馬的<<天堂樂園>>(Paradiso,1966),尤薩的<<青樓>>(La casa verde,1966),多諾索的<<無垠之地>>(El lugar sin límites,1966)* ,馬奎斯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1967),古巴卡布列拉?因凡特的<<三隻傷心老虎>>(Tres tristes tigres,1967)等。這些傑作不僅是彼時的暢銷書,迄今也是國際書市的長銷書。

『魔幻寫實』:1925年德國藝評家佛朗茨?羅(Franz Roh)詮釋德國後期表現主義的繪畫風格,指稱乃是試圖抓住永恆的『新寫實』,一種變動又恆常,存在出現又消失(如同赫拉克里塔斯和帕美尼德斯兩人的理論),真實與魔幻空間並存的意境,而賦予『魔幻寫實』一詞。義大利作家蒙田貝利(Massimo Montempelli)則將『魔幻寫實』引申為超越未來主義的模式* ,藉以追尋另一種真實。拉丁美洲方面,1948年委內瑞拉小說家烏斯拉?皮耶德里(Arturo Uslar Pietri)在<<委內瑞拉文學與作家>>一書中用來解說委內瑞拉反寫實規范的小說潮流。此後,『魔幻寫實』不逕而走,迅速被廣為應用,名家相繼出版此類風格作品,成為拉美小說的特色標記。在『魔幻寫實』蔚為風尚前,1949年古巴小說家卡本迪爾在<<塵世王國>>出版序文中便提出『神奇寫實』一詞,解說他的創作特色,以示和彼時歐洲流行的思潮有所區別。他寫下:『看到海地舊時王宮的廢墟在時光隧道與大自然中存在的驚奇,我領悟到美洲本身便是神奇的存在…拉美的地理,歷史,人文便自然散發一種真實的驚喜與神奇』。一般在解讀卡本迪爾的作品時不免先用『神奇寫實』來詮釋,即使以『魔幻寫實』來研讀,也是相通。

『魔幻寫實』的特色為(1)將真實的歷史與神話融合 (2)將真實的時空與夢幻的意境交錯(3)荒誕與現實為一體兩面,皆是真實的呈現。

魔幻寫實若要尋根,歐內堤的<<井>>(El pozo) (1939年出版)應是『魔幻寫實』新小說的濫觴。 除了『魔幻寫實』,另一個通用的文學名詞是『虛幻敘述體』:懸疑、偵探、謀殺等題材亦在此列。若要刻意區分兩者,則可解說為,『魔幻寫實』表現的是美洲本質,將事實以奇特變形重現,與原始的美洲神秘色彩結合,(此類以阿斯圖里亞斯,卡本迪爾,阿爾格達斯,魯佛,馬奎斯等人為代表)。『虛幻敘述體』則是運用作家個人的想像力創造新的表達方式傳遞感觀感受不到的真實面,與科學理論相結合,如認識論,形而上學的永恆不定論(如波赫士,柯達薩,雷薩馬?利馬,福恩特斯,多諾索,烏拉圭小說家艾南德茲(Felisberto Hernández)等人)。概括而論,阿斯圖里亞斯與波赫士無疑是拉美『魔幻寫實』的宗師,尤其波赫士,古巴小說家卡布列拉?因凡特說:『今日從事寫作的拉美作家,沒有一個人可以自外於波赫士的影響』。

傳統小說與新小說的差異

傳統小說著重披露社會的不公加以批判,新小說更重挖掘人的境遇與問題,為人類找尋新的價值觀 (存在主義的思維)。如馬奎斯言:『一部好小說就是猜測世界的一個謎語』。

呈現人性與事實吊詭、非理性、奧秘的多面向,甚或以荒謬詮釋人類存在的意義。

從觀察摹擬事實的表現手法轉而以象徵涵義詮釋小說意旨。(人名,地名等命名的構思,馬奎斯稱魯佛(<<佩德羅?巴拉摩>>)對小說命名的用心最出色。)

『克里歐由主義』(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歐洲人或黑人),傳統鄉土土著文學題材式微,阿斯圖里亞斯的新印第安主義(新鄉土文學,嵌入神話傳奇異事)興起;描寫的地理背景范疇更寬廣。

懷疑主義與悲觀意識的呈現:

愛的觀念動搖,不認為是存在的支柱,強調個人的孤寂、隔閡;死的觀念與價值改變,直認為人類生存的世界即是地獄的化身。悲劇收場的情節。

打破道德的價值觀,尤其是宗教和性的禁忌。墨西哥小說家艾利桑多(Salvador Elizondo)說:『世界豐富之處恆常隱藏在人類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的暗處』。

政治/社會批判:對獨裁者的控訴(拉丁美洲共同的歷史沿革)阿斯圖里亞斯的<<總統閣下>>,馬奎斯的<<獨裁者的秋天>>(El otoño del patriarca),魯佛的<<佩德羅?巴拉摩>>,羅亞?巴斯多斯的<<人之子>>(Hijo de hombre),<<唯我獨尊>>(Yo,el supremo)<<檢察官>>(El fiscal)等三部曲,卡本迪爾的<<耍手段>>(El recurso de método),卡布列拉?因凡特的<<和平像戰爭>>(Así en la paz como en la guerra),尤薩的<<大教堂的對話>>(<<酒吧夜話>>)等。

幽默(嘲諷)與情色--- 藉諷喻揶揄社會現象與人生百態以抒解人類的苦悶。波赫士 的<<阿列夫>>,柯達薩的<<跳房子>>,馬奎斯<<大媽的葬禮>>(」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尤薩的<<城市與小狗>>,<<龐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等作品。

---性與色,除了一般性愛的描寫外,性行為的分析與描述更露骨。

---亂倫:如魯佛的<<佩德羅?巴拉摩>>,薩巴多的<<英雄與墳墓>>,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同性戀(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尤薩的<<大教堂的對話>>(<<酒巴夜話>>(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多諾索的<<無垠之地>>,雷薩馬?利馬的<<天堂樂園>>,普易(Manuel Puig, 阿根廷)的<<蜘蛛女之吻>>(El beso de la mujer araña)等。

---肛交:古巴薩爾度(Severo Sary)的<<馬伊特雷亞>>(Maitreya),福恩特斯的<<膚色的變化>>(Cambio de piel),柯達薩的<<馬奴葉之書>>(El libro de Manuel)

---性虐待:艾利桑多的<<法拉貝夫>>(Farabeuf)

---手淫:柯達薩的<<獎>>(Los premios),尤薩的 <<城市與小狗>>

---妓院:多諾索的<<無垠之地>>,尤薩的<<青樓>>,歐內堤的<<與屍為伍>>(Juntacadáveres,<<屍社>>),作為拉美生活的象徵。

拉美作家並非刻意藉情色題材嘩眾取寵,或是預測此種題材必然盛行的趨勢,抑或想要彰顯此題材藉以達到」色情民主化的目的」。情色問題的凸顯正是和傳統小說不同的特色,它有幾方面的作用:薩巴多說:」性終於透過文學達到形而上的意義,傳統行為規范的瓦解與樂觀主義的危機…顯示性與孤寂問題的存在,…藉著肉體達到溝通的功能,此種情感交流如同領聖體儀式般神聖。」這個銓釋正也是呈現人類心靈孤寂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有透過性達到發覺自我,解放自我的目的。墨西哥小說家薩因茲(Gustavo Sáinz)在<<羅伯教父/狼同志>>(Compadre Llobo)中將性化為與一切規范抗衡的手段,征服黑夜的壯舉。(」黑夜來臨,一切陷入荒謬境地,所有規范喪失意義,無事可為;激情盪漾,縱欲使性,恣意而為是反抗黑夜(/反抗規制)最好的對策」)。貪婪縱欲變成抒解壓力的方式及掩飾其他方面無能為力的憑藉。而手淫、性暴力的批露則是對頹廢惰落的社會問題的批判,影射社會的壓制,反應男性的獸性行為與蠻橫。尤薩的<<城市與小狗>>,普易的<<蜘蛛女之吻>>皆有此涵意。當然,性問題的探討除了是關注人的境遇的新觀點,也是承襲傳統中由來已久對社會的抗議怒吼,如薩因茲言:『我們如果無法挑起社會革命,我們就從道德革命著手』。

1975-:後爆炸時期

爆炸時期結束年代為1971年左右,主因是卡斯楚上台後,為鞏固其政權,更行個人軍事獨裁,古巴詩人帕迪亞(Heberto Padilla)1969年出版詩集<<游戲之外/退出遊戲>> (Fuera de juego),強烈批判卡斯處政權,被擁卡斯楚派視為反革命份子,且被迫公開修正其言論悔過輸誠,此舉引起歐美諸多知識份子的聲援,也有不少不諒解其作為,帕迪亞最後流亡美國。而原來的核心人物也不再堅持初衷,漸趨解體,拉美的『爆炸時期』也跟著平息。

爆炸時期的作家年齡層不一,有的爾今凋零歸塵(波赫士、柯達薩、魯佛、阿斯圖里亞斯、卡本迪爾、歐內堤、雷薩馬?利馬、普易…等人),其餘仍繼續耕耘* ,也繼續主宰拉美文學的走向與市場(馬奎斯、尤薩、多諾索、羅亞?巴斯多斯、卡布列拉?因凡特,但漸脫離魔幻寫實的風格,回到寫實的路子。小說結構不若爆炸時期的作品復雜(<<跳房子>>,<<三隻傷心老虎>>,<<佩德羅?巴拉摩>>都是結構復雜的典型)。

以馬奎斯為例,<<愛在瘟疫蔓延時>>,<<異鄉客>>,<<愛與魔鬼>>布局都比先前作品來的簡潔。報導文學也是作家樂於經營的題材,內容仍以追溯歷史和社會事件為主軸。

後爆炸時期頭角崢嶸的作家如智利的阿言德(Isabel Allende),智利的史卡梅達(Antonio Skármeta,電影<<郵差>>原著),秘魯的布里西?艾契尼格(Alfredo Bryce Echenique),哥倫比亞的慕地斯(Álvaro Mutis), 阿根廷的索利亞諾(Osvaldo Soriano)……等。

結語

台灣出版界與讀者對拉美文學的喜好與取捨深受美國商業化宣傳及改編小說為電影劇本的潮流影響,語言的隔閡也是造成接觸斷層(或接觸不良)的原因。阿言德(<<金色豪門>>原著)和墨西哥的艾絲姬維兒(Laura Esquivel,<<巧克立情人>>原著作者)是較明顯的兩個例子。

卡布列拉?因凡特說:『下一個傑出的西語作家將是西班牙人』,似乎也道出拉美文學的發展到一個需力求突破的瓶頸。 如多諾索在<<大象葬身之地>>(Donde van a morir los elefantes)中隱約期許,希盼拉美再創另一個『爆炸時期』。

拉丁美洲文學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s

拉丁美洲全部國家和地區以印第安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英語等寫作的文學。主要可以分為3個系統:西班牙美洲文學,巴西文學,安的列斯文學。
這些國家和地區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有許多共同的因素和內在的聯系,它們的文學也表現出許多共同的性質。當代拉丁美洲的文學史家已經把拉丁美洲文學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加以研究,一般認為可以分為:
①史前時期。歐洲殖民者來到之前,中亞美利加洲和南亞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化,但是在被征服的過程中完全被摧毀,只能從倖存的少數幾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學的面貌。這少數幾部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學的淵源。
②殖民地時期。主要處在宗主國文學的影響之下。17世紀流行於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羅克文學和貢戈拉主義,也流傳到拉丁美洲。同時,人文主義思想和啟蒙運動也開始波及。民族文學已經萌芽。這是拉丁美洲文學的古典主義時期。18世紀末,克里奧約(即土生白人)要求擺脫宗主國的束縛而獨立的思潮興起,稱為克里奧約主義。反映在文學上,則表現為要求描寫殖民地本土題材的美洲主義。
③獨立革命時期。民族文學誕生,在獨立革命運動浪潮推動下,主要傾向為浪漫主義。其中以印第安人為題材的稱為印第安主義;以某一地區生活為題材的稱為地區主義,加烏喬文學為其最有特色的代表;以風尚習俗為題材的稱為風俗主義。地區主義文學和風俗主義文學往往帶有現實主義的因素。
④民族文學繁榮時期。民族文學在繼續發展中要求創新,形成現代主義。現代主義文學浪潮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面。20世紀初,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小說開始興起,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反映印第安民族生活的,稱為土著主義。黑人題材則在詩歌方面得到表現,稱為黑人派詩歌。
⑤當代文學。各國、各地區的民族文學繼續發展,逐漸顯示出各自的特點。60年代,小說方面形成一個高潮,出現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正在擴大。

拉丁美洲文學

拉丁美洲詩的創作

現代主義?魯本邊_里歐(Rubén Darío, 1867-1916)

現代主義與前衛主義之轉型期?蜜絲特拉爾/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

前衛主義(創造主義與極端主義)發展雛型?烏依多布羅(Vicente Huidobro, 1893-1948)與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之發皇?返樸歸真?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

超現實主義之顛峰代表?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

拉丁美洲的小說

1940年代: 傳統小說與新小說的分水嶺

1940-1950年間:新技巧嘗試的小說紛紛出版

1960:爆炸時期/魔幻寫實(boom / magic realism)/拉美新小說躍登國際文壇

1975:後爆炸時期:爆炸時期結束年代為1971年左右?帕迪亞(Heberto Padilla)事件

後爆炸時期作家:情色,歷史,寫實。史卡梅達(Antonio Skármeta, 1940-);阿言德(Isabel Allende, 1942-);艾契尼格(Alfredo Bryce Echenique, 1939-);索利亞諾(Osvaldo Soriano, 1943-1997)

、拉美女性作家

阿古絲汀妮(Delmira Agustini, 1886-1914, 烏拉圭)

夢芭爾(María Luisa Bombal, 1910-1980, 智利)

卡布列拉(Lydia Cabrera, 1899-1991, 古巴)

卡斯提亞諾(Rosario Castellanos, 1925-1974)

帕拉(Teresa de la Parra, 1891-1936, 委內瑞拉)

伊芭波路(Juana Ibarbourou, 1892-1979, 烏拉圭)

費蕾(Rosario Ferré, 1938, 波多黎各)

加西亞伂旇雌?/FONT>(Fina García Marruz, 1923, 古巴)

加蘿(Elena Garro, 1920-, 墨西哥)

歐坎波姐妹(Silvina Ocampo, 1906-1993/Victoria Ocampo, 1890-1979, 阿根廷)

貝莉羅西(Cristina Peri Rosi, 1941, 烏拉圭)

芭蓮瑞拉(Luisa Valenzuela, 1938, 阿根廷)

向徐小饅大師致敬:拉丁美洲文學
拉丁美洲文學

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所有美洲地區的通稱,包括中
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的整個地區。拉丁美洲的命名,
是由這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長期歷史發展
的共同性決定的。其中主要使用西班牙語的國家,稱為
「西班牙美洲」;把巴西包括在內的時候,則稱為「伊
比利亞美洲」。拉丁美洲則是其總稱。除了上述以拉丁
語系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和
地區外,還包括使用英語的國家和地區。
拉丁美洲文學,其范圍包括拉丁美洲全部國家和地
區以印第安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英語等寫
作的文學。主要可以分為3個系統:西班牙美洲文學,巴
西文學,安的列斯文學。
這些國家和地區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有許多
共同的因素和內在的聯系,它們的文學也表現出許多共
同的性質。因為:
1. 文學藉以表達的工具——語言,是共同的,許多
國家使用西班牙語,其次是葡萄牙語、法語、英語。
2. 文學所反映的社會內容,是相似的,歷史上都長
期處於殖民統治之下,獨立以後,經濟得不到充分發展,
目前仍多數處於不發達狀態。
3. 文學所經歷的發展道路,大體上是一致的,都存
在著一個努力建立民族文學的問題。
4. 各國、 各地區文學相互之間有直接的聯系和影
響。例如現代主義運動,幾乎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國家
和地區。
當代拉丁美洲的文學史家已經把拉丁美洲文學作為
一個完整的體系加以研究,一般認為可以分為:
1.史前時期 歐洲殖民者來到之前,中亞美利加洲
和南亞美利加洲的印第安民族已經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
化,但是在被征服的過程中完全被摧毀,只能從倖存的少
數幾部作品中看到古代印第安文學的面貌。這少數幾部
作品就是拉丁美洲文學的淵源。
2.殖民地時期 主要處在宗主國文學的影響之下。
17世紀流行於西班牙、葡萄牙的巴羅克文學和貢戈拉主
義,也流傳到拉丁美洲。同時,人文主義思想和啟蒙運
動也開始波及。民族文學已經萌芽。這是拉丁美洲文學
的古典主義時期。
18世紀末,克里奧約(即土生白人)要求擺脫宗主
國的束縛而獨立的思潮興起,稱為克里奧約主義。反映
在文學上,則表現為要求描寫殖民地本土題材的美洲主
義。
3.獨立革命時期 民族文學誕生,在獨立革命運動
浪潮推動下,主要傾向為浪漫主義。其中以印第安人為
題材的稱為印第安主義;以某一地區生活為題材的稱為
地區主義,加烏喬文學為其最有特色的代表;以風尚習
俗為題材的稱為風俗主義。地區主義文學和風俗主義文
學往往帶有現實主義的因素。
4.民族文學繁榮時期 民族文學在繼續發展中要求
創新,形成現代主義。現代主義文學浪潮遍及拉丁美洲
所有的國家和地區,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面。
20世紀初,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小說開始興起,出
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反映印第安民族生活的,稱
為土著主義。
黑人題材則在詩歌方面得到表現,稱為黑人派詩歌。
5.當代文學 各國、各地區的民族文學繼續發展,
逐漸顯示出各自的特點。60年代,小說方面形成一個高
潮,出現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正在擴大。
參考書目
Luis Alberto S□nchez,Historia Comparada de
las literaturas americanas,Buenos Aires,1976.

二十世紀拉美文學發展概況

拉丁美洲是墨西哥及其以南所有美洲地區的統稱,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這些地區自15世紀末陸續淪為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國的殖民地,直到19世紀初才獲得獨立。300多年的殖民統治使拉美地區西葡文化與印第安文化、非洲黑人文化互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混合體,這構成了現代拉美文學的文化基礎。獨立革命時期,拉美文學出現繁榮的局面,產生了地方民族特色的加烏喬文學和利薩爾迪(1776-1827)的《癩皮鸚鵡》(1813)這樣的傑作。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盛行於拉美各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拉美文學出現了第二個高潮:詩歌中的現代主義和小說中的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的先驅是古巴

⑺ 在BL小說里看見主角完事後小受說吃了個久違的臍橙是什麼意思

男男肛交,且不塗潤滑油,容易導致攻的🐔斷掉,受的肛門也會很大可能性肛裂,十分容易死人

熱點內容
王爺言情寵小說網 發布:2025-10-04 04:51:04 瀏覽:478
小說推薦言情懸疑小說 發布:2025-10-04 04:50:11 瀏覽:891
玄幻小說神州大陸 發布:2025-10-04 04:48:52 瀏覽:304
推薦王爺寵妾的小說 發布:2025-10-04 04:10:24 瀏覽:46
女軍醫王穿越的小說全文閱讀全文 發布:2025-10-04 03:53:37 瀏覽:480
乖寵小說全文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10-04 03:52:54 瀏覽:922
主角變龍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10-04 03:33:23 瀏覽:244
科幻小說人變成了蒼蠅頭 發布:2025-10-04 03:05:35 瀏覽:246
女主妖嬈現代小說 發布:2025-10-04 03:02:11 瀏覽:359
霍雨浩唐舞桐校園文話本小說 發布:2025-10-04 02:45:05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