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以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一部

以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一部

發布時間: 2021-07-27 02:34:19

1. 請大家推薦有深度的中國近現代小說(追加50+分)

我看過的覺得不錯的

呼蘭河傳 蕭紅
白鹿原 陳忠實
活著 余華
刺青時代 蘇童
平凡的世界 路遙
我們仨 楊絳
圍城 錢鍾書
邊城 沈從文
長恨歌 王安憶
黃金時代 王小波
傾城之戀 張愛玲

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的期刊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刊。主管單位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單位是中國現代文學館,並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合編。編輯部設在中國現代文學館。
《叢刊》創刊於1979年11月,是全國唯一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專門性學術刊物,代表著本學科領域的最新與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專業人才都是通過《叢刊》首次或屢次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叢刊》為培養這一學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貢獻。注重論文的學術性、科學性和當代性,鼓勵獨創性見解,熱情扶持新生力量是《叢刊》的一貫指導方針。
《叢刊》創刊之始,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與北京出版社合編,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國現代文學館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合編,作家出版社出版。
這一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瑤先生擔任《叢刊》首任主編,第二任是樊駿先生,第三任由吳福輝、錢理群共同擔任,第四任由吳福輝、溫儒敏共同擔任。現任主編為吳義勤、溫儒敏。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叢刊》已經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的作者隊伍和讀者隊伍,已經成為專業性的交流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國核心期刊,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選用為來源期刊,成為值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大學中文系師生長久保存的參考書,並在國際學術界享有一定的聲望。
《叢刊》從2005年改為雙月刊,2011年起改為月刊。 刊名: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主辦: 中國現代文學館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32開
ISSN: 1003-0263
CN: 11-2589/I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創刊時間:1979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cssci來源期刊(2012-2013)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來稿請直接寄至編輯部,勿寄個人,以免延誤。
二、來稿須未曾在其他刊物發表,並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經同意,電子郵件、軟盤、傳真件等不能作為正式投稿方式。
三、寄交列印稿需用A4紙單面列印;寄交手寫稿,需用16開稿紙謄寫清楚,一字(含標點符號)一格。歡迎附電子文本。請在文末標明來稿字數。
四、來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內容提要和關鍵詞,並務請用另頁附上:作者姓名、任職機構、通訊地址、郵編、電話或傳真、電子信箱。
五、引文及注釋:
A.作者應對照原著認真核對引文,請勿直接從網上下載引文。
B.注釋採用章節附註。必須准確標明
1.作者/編者/譯者;
2.書名/文章題目;
3.出版社;
4.卷期/出版年月;
5.頁碼等資料用阿拉伯數字統一編碼。
C.引文注釋範例:
1.①嚴家炎:《復調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3期。
2.②王瑤著:《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開明書店,1951年1月,第20頁。
六、書評稿需寄一本樣書。
七、來稿一經採用,即付稿酬,並贈樣書。稿酬從2008年起上調為60元/千字。 為適應學術發展的需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從2011年第一期開始,由原來的雙月刊改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擴展了。還有一個變動,就是打通「現代」與「當代」的界限,既發表現代文學也發表當代文學的研究成果。過去《叢刊》也發表過少量「當代」的文章,時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確把「當代」的研究也納入刊發的范圍,但要求是偏重文學史的研究性論文,不發表一般的評論。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研究本來就是一個學科,沒有必要再細分,「打通」才有利於視野展開,有利於研究深入。至於定位在發表研究性學術論文,是為了區別於其他評論性刊物,兩者的功能及讀者需求上都是有差異的。為加強當代部分的編輯工作,《叢刊》編委會增聘了一些偏重當代文學研究的著名學者,編輯部將得到充實,審稿制度也將進一步完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79年創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來,本刊始終致力於引領現代文學研究方向,呈現這個領域最優秀的成果,扶植現代文學新進的學者,支撐本學科的建設。本刊不趨炎附勢,隨波逐流,一心靠學術品格與刊物質量,靠廣大作者讀者的支持,躋身全國人文社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國學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學界享有較高的地位。《叢刊》的風格是「持重」,這可以說是本刊的學術個性,也是辦刊的傳統。王瑤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來我們是一直堅守的,走過來真不容易。改版後的《叢刊》還是以學術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風格。在當今比較浮躁的風氣中,這「持重」的刊物個性尤顯可貴,要堅持的確很難,但我們會努力。同時,也會注意不斷把握學界的脈動,辦得更加活躍,更加大氣,也更能適應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學者的需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是現代文學研究會的會刊,同時又是在中國作協領導下、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辦的期刊,是文學館的一個窗口。現代文學研究會實質性地參與了刊物的工作,與文學館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改版後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完善編輯管理制度,和讀者作者密切聯系,擴大與爭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學術質量與編輯質量得到充分的保證。我們懇切期望學界朋友和廣大讀者一如既往支持《叢刊》,因為《叢刊》過去是、今後仍然是我們大家切磋學問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進情感的美好園地。吳義勤溫儒敏2010年11月27日

3.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倪煥之》是作者葉聖陶1923年發表的長篇小說。

《倪煥之》是葉聖陶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1928年連載於《教育雜志》。它的問世是新文學的重大收獲,也是大革命失敗後,進步文藝界的星星之火。

內容簡介:

倪煥之是一個嚮往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在辛亥革命時期就熱情奮發,富有理想。經過「五四」的洗禮,走上了改良主義的道路,他想用教育改造社會,拯救民族,但他的雄心只能以幻滅告終。與此同時,新的愛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是他追求的一方面。

他的戀愛是幸福和美好的,但他的婚姻卻令人捻。雖然在革命者王樂山影響下,他參加過一些實際斗爭,但終於在大革命失敗後,悲觀失望,愁悶病死。

(3)以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一部擴展閱讀

《倪煥之》這部作品應該歸為悲劇。作品講述了倪煥之為教育事業奮斗的一生,其間穿插著他的愛情故事,但不管開始得多麼美好,最終都以悲劇結尾。尤其是小說最後,倪煥之經受不住好友王樂山被捅死丟入河中的打擊而患病身亡,將這個悲劇推向頂峰。

《倪煥之》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關於教育的小說,它比較完整地寫出了從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敗這一歷史特殊時期的知識分子滿懷熱情上下求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卻不斷遭遇失敗的命運。

《倪煥之》寫於1927年北伐軍勝利攻佔南京以前,成章在1928年以後,全篇後來得以發表在當時的《教育雜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第十二號刊上。

4. 求一篇以當代知識分子小說研究為主題的論文,三千字

「我們的經驗在都市題材面前『死機』」

「在評選過程中我就開玩笑說,不要評出來全是村裡事兒啊。結果評出來還真就全是村裡事兒」,《人民文學》副總編、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作為中篇小說的評委認為,面對都市題材,當代中國作家和理論界都面臨著經驗失效的問題。

「我們心中運行的那套系統可能特別適用於鄉土題材,碰到了村裡事兒我們的系統就運行得歡實,一碰到都市中的事兒它就出現故障甚至失效。」他以「死機」來形容中國當代文學對都市經驗的失效。

這也解釋了評論界面臨新現象的不知所措:先是出來個「七零後」,然後是網路文學,再然後是「八零後」。「他們寫得怎麼樣是一個問題,但主流文學評價系統和理論批評界的反應遲鈍,其實是我們無法對他們發言,因為我們甚至搞不清他們在說什麼和為什麼這樣說。」

「都市題材將成為未來文學的主流」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則認為,「都市文學」和中國長期以來所盛行的「鄉土文學」形成了一種比照。過去的文學創作中,「鄉土文學」一直占據主導性地位,現在該輪到都市文學了。這既是文學自身發展演進的一種必然,更是中國社會向都市化進程發展的結果。

他舉例,新的作者群體比如「八零後」,大都有著城市出身和生活的背景,他們是與都市同時「長大」的一代,都市生活已經浸潤到他們的細胞與血脈,他們將寫作視為一種生活方式。「如果說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家,以一個煙灰缸就可以虛構一個精彩故事,那麼『八零後』的寫手們則僅憑一個語詞就可以建造一個想像的世界。」白燁無奈地感嘆道。

「曾經有一個在高中和大學里做的調查顯示,『你最喜愛的中國現當代作家』的排名依次是金庸、郭敬明、韓寒和魯迅。我想,這表達了一種傾向,對傳統文學神聖性的徹底顛覆,所以我們在觀念上要反省反思,對現狀的認識需要更清醒些。」

「中國文壇的將來屬於郭敬明們」?

在討論中,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蔣巍甚至激動地表示:「我們都將老去死去,中國文壇的將來是屬於郭敬明們的。」此言一出,引得眾人紛紛反對。「雖然郭敬明的書現在能出版一千萬冊,但我不相信他能像魯迅一樣值得後人紀念」,白燁表示。而有的發言者則認為不能完全以孩子們的喜好來評文學作品,「我的女兒以前很喜歡趙薇,現在也不追星了;她現在看郭敬明的東西也覺得沒有意思,他們的興趣點轉移得太快。」

中國當代文學的狀態,體現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深刻烙印,所以面對現代社會啞口無言。在都市與鄉土的二維化選擇中,文學的世俗化、時尚化和社會化到底是退步還是進步,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5.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集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還有哪些是排名上是第一的

1、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2、《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另有果戈里的同名作品《狂人日記》。
3、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悲劇作品
以「民國第一言情小說、舊中國「第一部悲劇」著稱的小說《秋海棠》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言情小說的經典,該小說的故事原形是軍閥時期天津著名的京劇藝人劉漢臣、高玉奎被軍閥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聞事件。
4、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5、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6、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7、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8、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9、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10、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11、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2、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6. 中國現代文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是什麼

狂人日記

7. 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什麼

郁達夫的《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而《狂人日記》是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

《沉淪》作為郁達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身上所體現的沉淪精神體現了作為五四青年後的一代知識分子,對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的深深的憂慮及以大膽暴露的方式表達對殘酷現實的控訴。

可以說,在《沉淪》主人公身上體現的沉淪精神,不只是一個個體青年的表現,而是在當時國內危機重重之下的整個民族所表現的一種精神狀態。得出這一看法,是通過對文本中郁達夫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分析得出的。

作者本人也曾說 :我的消沉,也是對國家,對社會的。因此,把文中的沉淪精神看做是對當時整個民族精神狀態的一種描寫是有合理意義的。

(7)以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一部擴展閱讀:

對於主人公身上的沉淪精神的含義,我們可以多角度分析 :

1、從主人公的形象、性格角度分析 :《沉淪》中 20 歲上下的主人公無疑正處於人格塑定階段, 主人公在中國傳統文化格局中的小小的書齋里度過了十幾年春秋,這決定了他人格塑造的基礎,儒家傳統文化的修齊治平觀念與倫理道德的約束, 使其個體意識有弱化傾向,

這使他不敢在自己愛慕的異性面前公開自己情感的社會習慣心理和採用用放情山水來迴避消解性本能的傳統意義上的移情模式。

主人公所受到的文化也是我們民族一直以來接受的,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讓我們對打開國門後突如其來的變化應接不暇,我們一方面用自己幾千年來的正統文化看似執著的抵擋著外部世界的腐朽思想的誘惑,但另一方面身體及心理的本能卻想去接受、去學習,這種種沖突,

在我們從近代以來對待外國來的一切包括器物、思想都可以看出,這也是我們民族所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所表現的出的,曾經不斷地反抗,在失敗後變為了無奈的掙扎。

2、其次是在塑造主人公的過程中,郁達夫有意的要突出主人公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產生了對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沉淪》引起人們對覺醒了的自我的關注,而對其賴以存在的生命本體予以重新審視的同時,主人公在試圖塑造與完善自己人格過程所深受的痛苦與悲劇性結局,也促使當時青年知識分子在肯定與張揚自我意識的努力中產生一種巨大的生命意識的危機感。

當面對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和錯綜復雜的政治動亂時,青年知識分子一時找不到出路,看不清方向,在前進中陷入迷惘,在反抗中淪入消沉,思想上處於苦悶、感傷、憂郁、頹廢之中。事實上,這是當時的社會通病,是知識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情緒。

這種苦悶,是一種時代的苦悶,這種頹廢同時也列印著深沉的時代烙印。最後作者的對主人公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本人及主人公的雙重悲哀與失望。通過對比主人公與郁達夫本人,我們會發現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8. 中國現代文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是

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第一部新詩集:胡適的《嘗試集》。
2、第一部話劇劇本:胡適的《終身大事》。
3、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郁達夫的《沉淪》。
1921年10月由上海泰東書局出版
4、第一無產階級的詩歌集:郭沫若的《恢復》。
5、第一無產階級的戲劇團體:1929年由夏衍、鄭伯奇等組織的上海藝術劇社。
6、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
7、最早使用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短篇小說:郭沫若的《殘春》。
8、最早的一個詩刊:《詩》朱自清等編。
9、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作品:瞿秋白的《餓鄉紀程》和《赤都新史》。
10、最早寫童話的作家:葉紹鈞。

熱點內容
校園小說女主叫唐什麼 發布:2025-10-04 16:26:06 瀏覽:851
小說閱讀器a免費下載 發布:2025-10-04 15:51:21 瀏覽:264
主宰覺醒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10-04 15:51:21 瀏覽:835
棄婦小說全文閱讀文章 發布:2025-10-04 15:41:46 瀏覽:783
溫馨仙俠文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10-04 15:18:34 瀏覽:717
科幻小說片段生物 發布:2025-10-04 14:55:54 瀏覽:210
小說天才相師全本免費閱讀 發布:2025-10-04 14:55:07 瀏覽:435
小說言情養女 發布:2025-10-04 14:43:40 瀏覽:579
奧德賽2001科幻小說 發布:2025-10-04 14:36:35 瀏覽:568
古代宮斗宅斗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10-04 14:29:50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