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巴金在現代文學史上地位的長篇小說是
『壹』 老舍以小說( )奠定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老舍以小說《駱駝祥子》奠定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貳』 哪三大名家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優秀的一批長篇小說
茅盾,長篇小說代表作:《子夜》,《子夜》是茅盾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社會分析小說。
巴金,長篇小說代表作:《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老舍,長篇小說代表作:《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
『叄』 巴金的文學地位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議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館。
巴金字芾甘,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索橋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散文集《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國文學界有「魯郭茅,巴老曹」的美稱,也就是說,我國文學界的泰斗主要有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六位。
巴金的作品《給家鄉孩子的信》被選為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期課文,《索橋的故事》被選為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課文。《鳥的天堂》被選為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長春版五年級下冊課文,並有散文隨筆集《龍.虎.狗》其中短文兩篇《日》《月》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文。《隨想錄》中的小狗包弟被選為新課標高一必修一中的課文。
巴金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一位詩人王火在《敬壽巴老百歲》中寫道:時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愛,深意深情。大智大悟,舉重若輕。大作大家,淡泊寧靜。曲奏南薰,霞煥椿庭。 人歌上壽,仁者遐齡。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鶴如松,長壽常青。 百歲翩臨,華夏集慶。 海上人瑞,天際有星
『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哪三部作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家》是巴金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於中國的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通過這個大家庭的沒落與分化來描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國文壇中的巨匠地位。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迂腐、醜陋和對青少年的迫害,並號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籠,大膽追求民主與自由。《春》與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雖然反映的主題是一致的,但在內容上兩者是有區別的。
《秋》是中國作家巴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激流三部曲之一,這部長篇巨制蜚聲海內外,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故事。
(4)奠定巴金在現代文學史上地位的長篇小說是擴展閱讀:
巴金留學法蘭西期間,就已萌生了創作《家》的心思。但當時擬以「春夢」為小說名,他在《關於〈激流〉》的文章里說,自己出生在專制的封建大家庭里,「那十幾年的生活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夢魘!」表面上富裕繁華熱鬧,卻上演著一出出鬧劇、悲劇,終於走向衰亡,猶如黃粱一枕。
1931年初,上海《時報》約巴金寫一部長篇小說,擬每日連載,他於是開始了《春夢》的創作。
寫完《總序》,巴金考慮書名用《春夢》不甚妥當,改名為《激流》。隨之在《關於〈激流〉》中申述理由:決定把《春夢》改為《激流》。故事雖然沒有想好,但是主題已經有了,我不是在寫消逝了的渺茫的春夢,我寫的是奔騰的生活的激流。
當年4月18日,《激流》開始在《時報》上連載,吸引了廣大讀者。年底完稿,次年5月刊登完畢。
1933年5月,《激流》送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前,巴金醞釀再度改名,定名為《家》。這是因為「我還有許多話要說,有好些故事要講,我還可以把小說續寫下去」。他在《後記》中告訴讀者:「已經發表的《激流》,只是它的第一部《家》,另外還有第二部,寫社會,寫主人公覺慧到上海以後的活動。」
由開明書店出版的《家》,封面的正中偏上,黑底方框里,一個大大的白色「家」字作為書名,方框上面四個小字「激流之一」。到1940年5月,巴金繼創作了《春》後,又完成了《秋》,《家》、《春》、《秋》並稱為《激流三部曲》,《家》成了《激流》之一。
『伍』 老舍的哪一部小說奠定了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在濟南、青島期間創作了《貓城記》、《牛天賜傳》等小說。1936年9月發表《駱駝祥子》,這部傑出的長篇小說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陸』 巴金的什麼為我國現代文學的最成功的作品
散文
廢園外 《春天裡的秋天》序 火
星 狗 日
一個車夫 「重進羅馬」的精神 繁星
海上的日出 紀念友人世彌 做大哥的人
鳥的天堂 做一個戰士 桂林的受難
機器的詩 靜寂的園子 可愛的人
再見吧,我可愛的鄉土喲 繁星 海上生明月
鄉心 《激流》總序 我的眼淚
《家》初版代序 一千三百圓 鬼棚尾
一個女傭 在普陀 給E.G
木匠老陳 木乃伊 我的幼年
我的幾個先生 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 給一個孩子
死 悼魯迅先生 月夜鬼哭
夢 愛爾克的燈光 紀念撼翁
生 長夜 尋夢
燈 黑土
小說
家 春 秋
霧雨電 《巴金自傳》
作者簡介:巴金(1904~)
現、當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
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
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
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
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
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
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
《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 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
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
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
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
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
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
《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
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
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朴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
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柒』 矛盾<<子夜>>巴金<<家>>老舍<<茶館>>都是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小說
錯,<<茶館>>是<<老舍文集>>里的話劇.
『捌』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與茅盾、巴金齊名的另一位長篇小說家是
d 老舍
『玖』 巴金創作的小說有什麼
1、《滅亡》
《滅亡》,巴金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1923年5月,19歲的巴金跟隨哥哥堯林離開四川老家,乘船順江而下,到達上海。4年後,他又去往法國。走出四川與出國是巴金人生的兩大轉折。他的第一部小說《滅亡》就是在法國巴黎寫成的。
2、《家》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春》、《秋》。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3、《春》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
4、《秋》
《秋》是中國作家巴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激流三部曲之一,這部長篇巨制蜚聲海內外,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故事。
5、《雨》
《雨》,巴金《愛情三部曲》第二部,長篇小說,出版於1933年,出版社為:良友圖書公司。主要講述了《霧》中主人公周如雲的朋友吳仁明的經歷,描寫了舊社會時期各種不同人的思想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