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沫的記錄現代革命歷史地小說
A. 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代表作
你的問題太多了,我得打上半天呢,所以回答一個好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汪曾祺《受戒》,阿城的《棋王》,韓少功《爸爸爸》,莫言的《紅高粱》,余華的《活著》
B. 名詞解釋:第一次文代會 第四次文代會 革命歷史小說 傷痕小說 尋根小說 謝謝
第一次文代會:1979年10月30-11月16日
意義:確立「發揚文藝民主」、「創作方法多樣化」的文藝政策。從此,文藝的性質和方向變成了「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之後,朦朧詩大規模崛起,中篇小說異軍突起。文學開始漸漸地從對政治的批判走向對人的整個主題的解讀。這是文學的啟蒙精神所在。
傷痕小說:傷痕小說是文革之後出現的一個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率先打破文革之後小說創作沉寂的是:劉心武《班主任》和盧新華《傷痕》,這兩個短篇引發了「傷痕小說」的思潮。「傷痕文學」概念所指稱作的創作,主要是小說,尤其是中、短篇小說,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它們也與傷痕小說概念等同。「傷痕」小說的核心是:正面描寫文革造成的人的心靈創傷和人與家庭的不幸。有四種寫作傾向:揭示四人幫的罪惡;表現與四人幫的斗爭;展現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美好情操;從文化的角度對文革進行思考。傷痕小說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禍患在於對人的心靈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學不觸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但現在看來,傷痕文學也還沒能完全擺脫那個時代的政治意識。傷痕文學較成熟的作品還有:竹林《生活的路》、葉辛《蹉跎歲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等等。
尋根問文學:產生與八十年代中後期,是迄今為止當代唯一有理論有實踐的小說思潮,但它始終沒有獲得明確的概念和公認的范疇。它的理論主張體現在韓少功《文學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約著人類》等理論著作中。代表作品:1985開先河的韓少功《爸爸爸》;王安憶《小鮑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記事》;賈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樹王》等等。尋根文學提倡廣義的文化,擴大了當代小說的領域,也使民情風習不再是小說中可有可無的點綴,甚至於成為小說的主題。尋根即尋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於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間。這種文化尋根是審美意識中潛在歷史因素的覺醒,也是「重鑄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傳統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間,對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詢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對民間的發現過程。
C. 紅色經典書目有哪些
紅色經典書目:《紅岩》、《鐵道游擊隊》、《閃閃紅星》、《小英雄雨來》和《青春之歌》等。
1、《紅岩》
小說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2、《鐵道游擊隊》
這是一部描寫在抗日時期,魯南地區確有這樣一支游擊隊,開始在臨(城)棗(庄)支線,以後發展到津浦干線上活動。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中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一支特殊的游擊小分隊以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為目的而與日偽勢力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5、《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了一首青春的贊歌。
D. 推薦一本關於革命題材的小說 要作者,主人公,主要內容
革命題材的小說革命題材的小說這種小說大多是二元對立模式。其歷史觀就是把社會歷史演進看做是好與壞、善與惡、光明與黑暗、革命與反動等這一系列對立的力量之間的較量。大寫革命者、斗爭者的英雄主義、道德情感等以推崇傳統道德,使之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有較大篇幅書寫反面人物的侵略行為和野蠻表現,以肯定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革命歷史小說注重文學的工具性,服務性,強制其承擔起「文學藝術為政治服務」的重任。《紅岩》是當代文學中一部優秀的革命英雄傳奇,它真實記錄了中國革命在取得勝利的歷史關頭,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斗爭。書中眾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如磐石的理想與信念,以及他們在這最後的歷史瞬間由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鬥所激發出來的精神光焰,曾經震撼了許許多多青年讀者的心。在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今天,《紅岩》無疑是一部極好的教科書。 《鐵骨》是作家天子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卑微的生命來到戰火紛飛的民國,一次次的挫折與傷痛導致他一次次的迷茫與覺悟,面對民不聊生的動盪世界,面對強權、國恥、、熱血……這個只為了好好活下去而苦心鑽營的麻木看客,不知不覺被捲入一次次的歷史大事件中,糊里糊塗走上了從軍之路。無可選擇的萬里征程,打造了一個內心執著堅定、外表厚顏無恥的另類軍人,在歷史的夾縫中沉沉浮浮數度生死最終卻能頑強活下來,成為一個絕無僅有令人愛恨交加的鐵骨英雄……楊沫的《青春之歌》說了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寫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小說提煉出一個革命的思想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林海雪原……………………………………………曲 波
李家莊的變遷………………………………………趙樹理
鐵道游擊隊…………………………………………知 俠
苦菜花………………………………………………馮德英
敵後武工隊…………………………………………馮 志
紅 岩 ……………………………………………… 羅廣斌 楊益言
迎春花………………………………………………馮德英
呂梁英雄傳…………………………………………馬烽 西戎
戰斗的青春…………………………………………雪 克
紅旗譜………………………………………………梁 斌
青春之歌……………………………………………楊 沫
暴風驟雨……………………………………………周立波
上海的早晨…………………………………………周而復
策反在子夜…………………………………………曹策前
戰爭啟示錄…………………………………………柳 溪
火鳳凰………………………………………………巍 巍
草地龍虎……………………………………………陳 宇
革命烈士詩抄………………………………………蕭 三
三里灣………………………………………………趙樹理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丁 玲
三家巷………………………………………………歐陽山
夜幕下的哈爾濱……………………………………陳 與
風雲初記……………………………………………孫 犁
烈火金鋼……………………………………………劉 流
紅 日…………………………………………………吳 強
地球的紅飄帶………………………………………魏 巍
保衛延安……………………………………………杜鵬程
高玉寶………………………………………………高玉寶
平原槍聲………………………………………… …李曉明 韓安慶苦 斗………………………………………………歐陽山
野火春風斗古城……………………………………李英儒
山水狂飆……………………………………………伍近先
高山下的花環………………………………………李存葆
E. 以革命為題材的小說有
紅岩,鐵骨,保衛延安,烈火金剛,十六年前的回憶,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
F. 革命題材書籍有哪些
1、《紅岩》
《紅岩》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作者羅廣斌、楊益言曾被共同關押在「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集中營里。
親身經歷過敵人的種種野蠻暴行和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生活。小說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
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這兩位作者在寫作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礎上。
進一步搜集整理先烈們的斗爭事跡,經過著名作家車承友加以集中、提煉、進行藝術再創造。且歷時10年,才完成該部作品。
2、《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和成長命運的優秀長篇小說。作者楊沫,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縣等地教書。
後又在北京做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在此期間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她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由於青春之歌小說轟動效應北京、上海兩大製片廠因爭拍《青春之歌》片相持不下形成僵局,選好林道靜的扮演者,是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
有多位著名演員希望飾演林道靜(其中包括編劇楊沫的妹妹——著名影星白楊),但湖北歌劇院的青年演員謝芳脫穎而出,成為林道靜的扮演者。
3、《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201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曲波。該小說描述了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斗勇。
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的故事。最後楊子榮在「百雞宴」上八面威風,巧施安排,匪徒們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東倒西歪。小分隊及時趕到,楊子榮和戰友們,一舉全殲威虎山的這伙頑匪。
4、《紅日》
《紅日》,吳強所著紅色經典小說,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74師的故事。
故事以軍長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領的一支部隊為主線,環繞著山東戰場上著名的萊蕪、孟良崮兩大戰役,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斗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5、《苦菜花》
《苦菜花》是作家馮德英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這部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銀幕並紅極一時。
小說圍繞著出現的八個女性形象展開,通過講述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女性的故事,構成一組女性群像圖,並藉此反映革命歷史時期階級斗爭的殘酷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G. 在描寫「革命歷史」的長篇小說中,比較優秀的作品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描寫「革命歷史」的長篇小說作品非常之多,但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楊沫的《青春之歌》和姚雪垠的《李自成》。
H. 十七年革命歷史小說有哪些,出了「三紅一創」之外的。
杜鵬程《保衛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茹志鵑《百合花》、吳強《紅日》、羅廣斌《紅岩》、梁斌《紅旗譜》、孫犁《風雲初記》、王願堅《黨費》和《七根火柴》、姚雪垠《李自成》、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馮德英《苦菜花》、楊沫《青春之歌》、歐陽山《三家巷》、路翔《窪地上的戰役》、陳翔鶴《陶淵明寫<輓歌>》等
I. 關於楊沫《青春之歌》原著的故事簡介
http://cnread.net/cnread1/xdwx/y/yangmo/qczg/index.html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這場歷史大風暴的。林道靜出身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作家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盧嘉川、江華、余永澤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
《青春之歌》情節真實感人,文筆流暢優美,時代色彩濃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讀者,是一部常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
作者簡介:
楊沫(1914-1996),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中學時因家道中落而輟學,遂輾轉奔波於河北保定、香河及北京等地,間或以鄉村教師、書店店員和家庭教師為業,生活動盪不安。1933年開始接近共產黨人,七七事變後赴晉察冀邊區投身革命,並開始文學活動。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1年起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歷時六年而成。此外,還著有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
J. 楊沫最重要的作品是什麼
《青春之歌》是楊沫最重要的作品。它所反映的是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黨所領導的北方學生運動。小說通過盧嘉川、江華、林紅等英勇不屈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告訴人們曾經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他們的理想、革命事業和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小說中所出現的知識分子形象,較之過去的作品有了很大的發展。小說通過林道靜這個人物的人生選擇和成長經歷,指出了當時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只有在黨的領導之下,把個人命運和人民大眾的命運聯結為一,這才是真正的出路」。這與現代文學中作為「民主個人主義者」的知識分子形象,如「戀愛至上」的子君和「教育救國」的倪煥之等迥然不同,這也是《青春之歌》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