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位人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
㈠ 法國的著名作家名字
1.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
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三百餘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十九世紀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
他的短篇所描繪的生活面極為廣泛,實際上構成了十九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一幅全面的風俗畫,更重要的是,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說的成就所奠定的。
㈡ 誰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
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他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被稱為「現代小說之父」。其作品主要為個人通過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18世紀,長篇小說興起,笛福作為西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他的創作開辟了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道路。他的小說情節曲折,採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並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自14至15世紀新航路開辟以來,航海成為每各青年人都抱有的一種理想,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孫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㈢ 誰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有以下三人:
(1)莫泊桑 (2)契可夫 (3)歐.亨利
「莫泊桑」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1)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贊譽。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丑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布局謀篇別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㈣ 名著閱讀。⑴儒勒·凡爾納是_________(國家)科幻小說家,他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認為「_
⑴法國;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的之父」;構思巧妙;情節驚險;科學與幻想巧妙結合的成果。 ⑵例如:我贊美魯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與腐敗,如果投案自首,等於自投羅網,絕沒好下場。我也佩服楊志的為人,敢作敢當,不連累他人才稱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漢。(言之有理即可) |
㈤ 福樓拜譽為現代小說之父的是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1834年,完成對《高老頭》的著作,這也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㈥ 誰能告訴我,下列作家是哪國人﹖
雨果、巴爾扎克、莫里哀、福樓拜、莫泊桑、司湯達、羅曼·羅蘭——法國
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法捷耶夫——俄國
塞萬提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
薄伽丘——義大利
拜倫、狄更斯、雪萊——英國
歌德——德國
奧斯特洛夫斯基——莫斯科
馬克·吐溫——美國
易卜生——挪威
顯克微支——波蘭
滿意記得採納哦!
㈦ 一道語文題
xiaoxin2001朋友,你好。其實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這位偉大的幻想家以科學為依據,在自己小說中描述的飛機、潛艇、電視經歷了一個世紀後都變成了現實。例如:
環球旅行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 100多年前,儒勒·凡爾納在他這部最富盛名的小說中讓主人公在 80天之內繞地球轉了一圈,當然這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小說出版 17年後,一名女記者僅用 73天便環遊了地球。 1993年,幾名法國航海家駕駛雙體機帆船環繞地球一周,歷時 79天 6小時 16分。
人類登月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在《從地球到月球》中詳盡地描述了如何利用大炮把人從地球上打向月球,而且主人公登月的發射點和落點竟然與美國 1969年的登月驚人地吻合。
現代社會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神秘島》中的預言包括水下呼吸器、電視,以及太空旅行……在 100多年前描述的世界儼然一個今天的現代化社會。
潛水艇的預言
凡爾納預言:在《海底兩萬里》的小說中,凡爾納創造了潛水艇「舡魚」號。那時,這艘可以無限期地潛在水底的「大魚」承載了太多孩子的夢想。
但凡爾納最偉大的預言,不是潛水艇、飛機或者宇航技術,而是他對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預言。這一預言體現在他晚年的傑作《約拿旦號歷險記》中。可惜的是,這部沒有任何科技奇觀的偉大作品淹沒在《海底兩萬里》的驚濤和射月大炮的烈焰中,久久不受人重視。
小說完成於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在這部作品裡幾乎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把「無上帝、無主人」作為自己的信條。他的真實身份是某北方帝國擁有繼承權的王子,按照故事中的描寫,可以斷定他是俄羅斯王子。當時的俄羅斯也是無政府主義者的大本營。這位王子厭惡人對人的統治,渴望無限自由,最終自願地離開當時被各國瓜分的土地,來到南美大陸最南端火地島中的奧斯特島上。那裡還不屬於任何一國,只生活著印弟安土著。王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被他們稱為「勒柯吉」,意思是「救星」。因為他擁有火槍和醫術,經常救助原始狀態的土人們。勒柯吉就成為他在故事裡的名字。
勒柯吉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後,智利和阿根廷達成協議瓜分火地島,奧斯特島屬於智利管轄。不過,由於遠離智利本土,智利從未派人前來。勒柯吉知道這個協議後,准備遷往另外的無主島嶼。就在這時,一艘名為「約拿旦號」的移民船在該島外遇難。船上載有一千多名前往南非拓荒的各國移民。船長、大副等有權力的人都在風暴中死去。勒柯吉就把這些人接到島上生活。並幫助他們建房過冬。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顯示了高超的生存本領,受到幾乎全部移民的愛戴。移民洛德士等人請求他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擔任領導,但堅持無政府主義信仰的勒柯吉一次次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智利政府為了吸引移民留下來開荒,承諾放棄奧斯特島主權給這些移民。「奧斯特邦」成立了。信奉社會主義的律師博瓦勒通過宣傳,成為領導人。但他除了政治鼓動外,全無治理能力,只知道把船上儲備的生活物資無償分發給人們。大部分移民素質低下,怨天尤人。除了李威利等少數人自覺進入島的深處開荒外,剩下的人酗酒、斗毆,坐吃山空,很快消耗了生活物資,飢荒來臨。博瓦勒無力改變局面,就以財產共有的名義,煽動懶惰的移民去搶掠那些通過勞動獲得財富的移民。而另一個「社會主義者「多里士更想通過危機,奪取博瓦勒的政權。在移民自相殘殺的動亂關頭,勒柯吉終於放棄了自己的信條,宣布自己是領袖,從無政府主義者一下子變成絕對的獨裁者,並受到移民的擁戴。島上的秩序迅速恢復。勒柯吉廢除財產共有、無償分配的制度,恢復貨幣流通,確定移民的土地所有權,鼓勵經商,發展對外貿易,並且建立起法院、警察部隊和監獄這些他曾經十分反感的機構。幾年後,奧斯特島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之邦,不僅本國人民生活富足,更吸引外國人來這里作生意。在勒柯吉的領導下,奧斯特人還擊敗了巴塔哥尼亞人的進攻。多里士等人試圖推翻他的統治,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盡管情況良好,但由於獨裁地位和自己的內心信條相悖,勒柯吉還是准備退位。就在這時,奧斯特島上發現了金礦,本地居民受到誘惑,不事生產紛紛去淘金。更有大量外國人聞訊湧上島嶼,奧斯特邦社會秩序一片混亂。勒柯吉不得不廢除事先確定的民選日期,保持獨裁領導,引導本國人恢復生產,並且驅逐了外國流民。在這個過程中,勒柯吉不得不命令士兵向手無寸鐵的流民開槍,從而使自己與最殘暴的獨裁者並列。
小說結尾,身心俱疲的勒柯吉將領導人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弟子迪克,在夜幕中登上合恩角新修建的燈塔,准備在那裡終老一生。
凡爾納之孫在給祖父寫的傳記里,曾經這樣評價這部作品:「不難使人聯想到十五年後列寧倡導的『新經濟政策』」。而一百年後的中國讀者,更可以把這部作品看成極左路線在中國大地興盛到滅亡的寫照:博瓦勒分光吃盡的共產政策,和五十年代末期的大鍋飯何其相似;「多里士幫」和「博瓦勒幫」打著社會主義旗幟進行的火拚,可以看出文革中「保皇派」與「造反派」武鬥的影子。勒柯吉的改革過程,不難看出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甚至,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勒柯吉發放第一份土地證書的場面,把它當成十分一個重大事件。那個場面和安徽鳳陽小岡村農民在包產到戶合同上按手印的歷史時刻也堪有一比。如果讀者能夠讀到這部傑作,就會發現,上面這些都不是庸俗的、表面的類比。凡爾納的慧眼確實穿越時空,預感到了人類社會將要發生的種種悲劇。如果這部作品寫於2003年,可以被看作事後諸葛亮式的寓言。而它竟然完成於一百年前,我們不得不為自己忽略了前輩的智慧而感到汗顏。
在這些細致入微的社會預言之上,凡爾納更站到思想的高度進行了總結:勒柯吉的成功,他之所以受到移民的擁戴,並不是他的無政府主義信念,而是因為他能作實事。小說很具體地描寫了他在打獵、治病、建房、築路等方面的技能和經驗。由於他在奧斯特島生活多年,他對本地環境的了解更是出類撥萃。作者還刻意為他建立了兩個反面對比:高談闊論,滿腹理論的博瓦勒和多里士,褒貶色彩十分強烈。
從科幻文學的角度看,《約拿旦號歷險記》應該算作歷史上第一部社會科學題材的科幻小說。那個時候,社會科學本身尚未成型,也沒有今天這樣的諸多分科,還是一種概括和整體的研究。凡爾納在這部作品裡,展示了他對當時社會科學成果的充分了解。小說里有經濟、金融、政治、法律,乃至國際關系等諸多方面的准確描寫。在「奧斯特島」這個人類社會的縮微景觀中,濃縮了各個民族、各個階層、各種觀念的人物,使它的變化成為紙上的社會實驗。最令人嘆服的是,這個紙上實驗的准確性,超過當時許多社會學者的學術著作。
㈧ 三位著名的人物,巴爾扎克、莎士比亞、愛默生,分別是哪個國家
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文學家)、愛默生(美國思想家、文學家)。
1、巴爾扎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
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1834年,完成對《高老頭》的著作,這也是巴爾扎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
《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2、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
接下來1601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莎士比亞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所有戲劇家的作品。
3、愛默生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於波士頓。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美國前總統林肯稱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1836年出版處女作《論自然》。他文學上的貢獻主要在散文和詩歌上。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頓逝世。
代表作品有《論自然》、《生命》等。
(8)下列哪位人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擴展閱讀:
人物著作介紹:
1、《高老頭》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34年。
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盪,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
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扎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2、《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實為《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及《哈姆雷特》)。
該劇講述義大利貴族凱普萊特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
《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出悲劇,但兩個青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不僅彼此相愛,而且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
他們的愛情力量使他們敢於面對家族的仇恨,敢於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他們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不怕做贖罪的羔羊,因而他們的死亡雖是生命的終結,卻在道德上取得了勝利。
終於使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許多學者和評論家從這個意義上稱這出戲是樂觀主義的悲劇,也就是人們慣說的悲喜劇。
3、《愛默生論成功》
愛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寫成,重要作品有《論自助》、《論超靈》等,收在《愛默生論成功》(1841)和《論成功:第二輯》(1844)中。這部著作為愛默生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思想被稱為超驗主義的核心,他本則被冠以「美國的文藝復興領袖」之美譽。
愛默生的散文獨具特色,注重思想內容而沒有過分注重詞藻的華麗,行文猶如格言,哲理深入淺出,說服力強,且有典型的「愛默生風格」。
有人這樣評價他的文字「愛默生似乎只寫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氣質難以形容:既充滿專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開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貴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夾雜著某種神秘主義。
文學批語家勞倫斯·布爾在《愛默生傳》所說,愛默生與他的學說,是美國最重要的世俗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