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現代小說

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現代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7-25 14:33:43

❶ 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小說奠基人是誰

魯迅
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發表魯迅《狂人日記》。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內容和形式上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偉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發展的新時代。
繼《狂人日記》後,魯迅在1918-1922年間連續寫了15篇小說,1923年收入《吶喊》,1924-1925年間創作11篇小說,加上從《吶喊》中抽出的《不周山》編為《彷徨》
中國現代小說在魯迅手中開始,又在魯迅手中成熟——《吶喊》和《彷徨》史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之作,也是成熟之作。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魯迅是中國新文學的鼻祖,是新文化運動的暢導者.是中國第一個白話文寫小說的.是偉大的精神導師,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旗幟,是偉大思想家,文學家,學者.

❷ 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麼其作者是誰原名是什麼字是什麼

《狂人日記》,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❸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倪煥之》是作者葉聖陶1923年發表的長篇小說。

《倪煥之》是葉聖陶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1928年連載於《教育雜志》。它的問世是新文學的重大收獲,也是大革命失敗後,進步文藝界的星星之火。

內容簡介:

倪煥之是一個嚮往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在辛亥革命時期就熱情奮發,富有理想。經過「五四」的洗禮,走上了改良主義的道路,他想用教育改造社會,拯救民族,但他的雄心只能以幻滅告終。與此同時,新的愛情生活和家庭生活也是他追求的一方面。

他的戀愛是幸福和美好的,但他的婚姻卻令人捻。雖然在革命者王樂山影響下,他參加過一些實際斗爭,但終於在大革命失敗後,悲觀失望,愁悶病死。

(3)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現代小說擴展閱讀

《倪煥之》這部作品應該歸為悲劇。作品講述了倪煥之為教育事業奮斗的一生,其間穿插著他的愛情故事,但不管開始得多麼美好,最終都以悲劇結尾。尤其是小說最後,倪煥之經受不住好友王樂山被捅死丟入河中的打擊而患病身亡,將這個悲劇推向頂峰。

《倪煥之》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關於教育的小說,它比較完整地寫出了從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敗這一歷史特殊時期的知識分子滿懷熱情上下求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卻不斷遭遇失敗的命運。

《倪煥之》寫於1927年北伐軍勝利攻佔南京以前,成章在1928年以後,全篇後來得以發表在當時的《教育雜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第十二號刊上。

❹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 )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❺ 現代文學史上堪稱「最早」、「第一」的作品,寫出作者、書名即可!

以上的我就不說了,其他的還有
1、《終身大事》胡適 中國第一部刊載在正式刊物的話劇創作
2、《嘗試集》 胡適 中國現代第一部新詩集(1920年3月) [《女神》(1921年)
3、《朋友》 胡適 中國現代第一首新詩
4、《賣蘿卜的人》 劉半農 中國現代第一首無韻詩
5、《窗紙》 劉半農 中國現代最早的散文詩
6、《鳥》 陳衡哲 中國現代最早的女性作家的新詩
7、《沖積期化石》 張資吾 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部長篇小說
8、《稻草人》 葉聖陶 中國現代最早的童話集
9、《沉淪》 郁達夫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短篇小說集 (1921年) [《吶喊》(1923年)]
10、《漂流三部曲》 郭沫若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三部曲。
11、《子夜》 茅盾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12、《倪煥之》 葉聖陶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❻ 中國現代文學史現代詩歌

新詩的成熟期
有了以徐志摩、聞一多為代表的新月派,有了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徵派,再有了馮至的抒情詩和魯迅的散文詩,中國新詩可以驕傲地說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即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詩歌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一是"大眾化"(非詩化)的革命詩歌的活躍,一是"貴族化"(純詩化)的現代派詩歌的崛起。
1928年1月,聞一多的第二部詩集《死水》由新月書店出版,這是標志著當時詩歌藝術水平的重要詩集。這年2月和3月,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復》先後由創造社出版,則代表著一個無產階級詩歌運動的開始。這年8月,戴望舒的《雨巷》一詩在《小說月報》上的發表,又標志著一個現代大詩人的"橫空出世",他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30年代的現代派被看作是"後期新月派"與20年代末的象徵派演變而成的,而《雨巷》則被看作是顯示了由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勢。這年創刊的《新月》月刊,成為"後期新月派"形成的標志,這年12月,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詩在《新月》上的發表,也被看作是當時詩壇的一個重要收獲。
1929年4月,戴望舒的《我的記憶》由上海水沫書店出版,是這年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特別是詩集中的《我的記憶》一詩,既被看作是戴望舒詩歌藝術探索上的一次轉折和自己風格形成的開始,也被看作是現代派詩歌的起點。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胡也頻的《也頻詩選》、馮至的《北游及其他》,以及劉大白的《賣布謠》等。
1931年,是新月派最後輝煌的一年,這年1月,徐志摩主編的《詩刊》創刊,梁實秋在創刊號上發表了著名的《新詩的格調及其它》,陳夢家則由上海新月書店出版了《夢家詩集》。這年8月,徐志摩還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詩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猛虎集》。這年9月,陳夢家編選的《新月詩選》出版,收入了18名新月詩人的作品,其中還包括林徽因、沈從文等京派作家的作品,給新月派詩歌作了一個總結,預示著新月派的結束,而這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空難中逝世,則正式宣告了新月派的終結。在這年去世的重要詩人殷夫,他被看作是"紅色鼓動詩"的創造者,繼承了蔣光慈開創的政治抒情詩和郭沫若開創的無產階級詩歌的傳統,是30年代最重要的政治抒情詩人。這年2月7日,他與柔石、胡也頻等左翼青年作家一起,被國民黨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他生前編輯的詩集《孩兒塔》也因此未能出版。魯迅曾為他的這個詩集作序《白莽作〈孩兒塔〉序》,對他的詩給予了高度評價。
也許是巧合,新月派剛剛在1931年謝幕,現代派就在1932年登場。1932年5月,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創刊,宣告了現代派的正式亮相,"現代派"也因此刊物而得名。在這年正式亮相的還有"中國詩歌會",這年9月,由蒲風、穆木天、任鈞、楊騷等人發起成立的中國詩歌會,以詩歌大眾化為主張,是一個以新月派和現代派作為對立面而成立的詩歌社團,也被看作是繼殷夫之後最重要的左翼詩歌力量,也是當時無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33年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是這年7月臧克家的第一部詩集《烙印》的出版。這部由聞一多作序的自費出版的詩集,一面世就引起了文壇的關注,茅盾甚至認為"在目今青年詩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許是最優秀中間的一個了"。臧克家的詩在形式上主要受新月派的影響,而在內容上則主要表現鄉土的生活和中國農民精神上的"堅忍主義",被看作是30年代鄉土詩歌的代表。這年的重要事件還有林庚的《夜》、戴望舒的《望舒草》等詩集和中國詩歌會的刊物《新詩歌》的出版,以及茅盾的《徐志摩論》等的發表。
1934年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是艾青的出現。這年5月,他於前一年在獄中寫成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在《春光》月刊上,立即引起人們的注目,被胡風稱為"吹蘆笛的詩人",而大家從艾青吹奏的這支從"彩色的歐羅巴"帶回來的蘆笛聲中,人們也看到了西方象徵派大詩人凡爾哈侖和波特萊爾的影響。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臧克家的長詩《罪惡的黑手》、蒲風的《茫茫夜》、朱湘的《石門集》等。
1935年是現代派詩歌繼續活躍的一年,這年10月,戴望舒主編的《現代詩風》創刊,雖然只出版了一期,卻擴大了現代派詩歌的影響,這年12月,還出版了另一位重要的現代派詩人卞之琳的第二部詩集《魚目集》。此外,還有田間的《未明集》和蒲風的《六月流火》面世。
1936年和1937年被看作是現代派詩歌創作的極盛期,同時,也因為"國防詩歌"口號的提出而使詩歌大眾化運動達到高潮。在現代派方面,在1936年3月,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三位現代派詩人出版了著名的詩合集《漢園集》,內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廣田的《行雲集》、卞之琳的《數行集》;這年10月,以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戴望舒為編委的《新詩》月刊創刊,壯大了現代派的聲威;在隨後的四個月內,又有徐遲的《二十歲人》、艾青的《大堰河》、戴望舒的《望舒詩稿》等重要詩集出版。在國防詩歌方面,1936年10月,由全國14個詩歌團體組成的"中國詩歌作者協會"的機關刊物《詩歌雜志》創刊,同時,蒲風的《鋼鐵的歌唱》作為"國防詩歌"叢書之一由詩歌出版社出版,1937年,又有蒲風主編的《中國詩壇》創刊。此外,田間在1936年7月還出版了他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
4.新詩的深化期
1937年7月7日爆發的抗日戰爭,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這時開始的"八年抗戰"和隨後進行的三年內戰,使中國一直處於動盪的戰爭時期,所有的文學創作也都打上了戰時的烙印,因此,從這時起的12年的文學,現代文學又通稱為"40年代文學"。在這時期的詩壇上,最為重要的兩個詩派,就是以現實主義為特徵的"七月詩派"和以現代主義為特徵的"九葉詩派"。
1937年抗戰爆發後對詩壇影響最大的事件是這年9月胡風主編的《七月》雜志的創刊。《七月》雖然發表各種體裁的作品,但以詩歌影響最大。這個刊物上發表詩歌的有艾青、田間等30多位詩人,他們大多是"初來者",在風格上也多受艾青、田間的影響,形成了一個風格相近的詩歌流派"七月詩派",也是40年代最大的一個詩派。同時,由原中國詩歌會成員穆木天和蔣錫金主編和以原中國詩歌會成員為主要作者的《時調》半月刊,於這年11月1日在武漢的創刊,對於提倡群眾性的詩歌朗誦運動,產生過較大影響。
1938年幾乎所有的詩歌作品都與抗戰有關。其中,影響最大的詩歌活動是這年8月由延安戰歌社和西北戰地服務團在延安發起的街頭詩運動。這年發表的重要作品有田間的《給戰斗者》、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向太陽》(長詩)、《我愛這土地》和柯仲平的《邊區自衛隊》(長詩)等,出版的主要詩集有郭沫若的《戰聲集》、高蘭的《高蘭朗誦詩集》等。
1939年的重要作品主要有艾青最有代表性的詩集《北方》、鄒荻帆的《塵土集》,以及柯仲平的長詩《平漢路工人破壞大隊》等。這時的昆明,在大後方的最高學府"西南聯大"里,聚集著不少著名的詩人,如朱自清、聞一多、卞之琳、李廣田等,圍繞在這些老詩人身邊的是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王佐良等一大批新詩人,形成了一個特殊詩歌氛圍。
1940年的主要收獲是卞之琳的《慰勞信集》和艾青的《曠野》,此外還有臧克家的《淮上吟》和鄒荻帆的長詩《木廠》。
1941年和這以後的幾年中,都是"七月詩派"和"九葉詩派"的詩人最為活躍的時期。1941年7月在桂林創刊的《詩創作》由於有延安詩人的投稿,曾產生過較大影響。10月和11月,由鄒荻帆、曾卓、綠原、冀汸等七月派詩人編輯的《詩墾地》叢刊和由艾青主編的《詩刊》先後在大後方的重慶創刊,年輕的現代派詩人徐遲也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詩集《最強音》。此外,還有艾青著名的詩歌理論經典《詩論》。
1942年,鄒荻帆等人創辦的《詩墾地》在重慶的《國民公報》上又開辟了一個副刊,而七月派的許多重要詩人都開始陸續推出自己的詩集,胡風有《為祖國而歌》、阿壠有《無弦琴》、冀汸有《躍動的夜》、綠原有《童話》等。現代詩派最重要的收獲則是馮至的《十四行集》和卞之琳的《十年詩草》。此外,力揚在這年發表的長篇敘事詩《射虎者及其家族》也曾有較大影響。
1943年前後,桂林幾乎成為了詩歌的出產中心,在前一年集中出版了胡風、阿壠、冀汸、綠原和馮至、卞之琳等人的詩集後,這年又推出了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臧克家的《泥土的歌》、魯藜的《醒來的時候》和田間的舊作《給戰斗者》等。在重慶還出版了孫望、常任俠編輯的大型詩選《現代中國詩選》。這年面世的重要詩論還有朱光潛的《詩論》和聞一多的《時代的鼓手》。
1944年的重要收獲是馮文炳(廢名)的《談新詩》和李廣田的《詩的藝術》兩部詩論集,這年出版的主要詩集則有廢名、開元的《水邊》、路易士的《出發》、力揚的《我底豎琴》、曾卓的《門》,以及臧克家的《十年詩選》等。
1945年的重要收獲主要集中在穆旦和何其芳兩人身上,穆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探險隊》,而何其芳則出版了代表著他不同風格的兩部詩集《預言》和《夜歌》。
1946年出現的兩部重要詩集,一是解放區民歌運動的代表作、李季的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一是國統區諷刺詩的代表作、袁水拍以"馬凡陀"的筆名創作的《馬凡陀的山歌》。此外,還有杜運燮的《詩四十首》、臧克家的《寶貝兒》、任鈞的《任鈞詩選》、馮雪峰的《靈山歌》等。
1947年在詩壇上最重要的事件是臧克家與曹辛之等人在上海組成"星群"出版社,並以"叢書"的形式出版了《詩創造》月刊,還出版有《創造詩叢》12種,包括有七月派的蘇金傘、九葉派的杭約赫(曹辛之)、唐湜等人的詩集。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穆旦自費出版的代表作《穆旦詩集》、田間的敘事長詩《她也要殺人》、張志民的敘事長詩《死不著》等。此外,還有朱自清的論文集《新詩雜談》等。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這年也是九葉詩派大豐收的一年,他們相繼出版的詩集主要有辛笛的《手掌集》、穆旦的《旗》、陳敬容的《盈盈集》、唐祈的《詩第一冊》,出版的詩論和詩論集還有袁可嘉的《新詩戲劇化》和唐湜的《詩的新生代》等。此外,這年出版的重要詩集還有戴望舒的《災難的歲月》、郭沫若的《蜩螗集》、綠原的《又是一個起點》、袁水拍的《馬凡陀山歌》續集,以及聞一多編選的《現代詩鈔》等。
1949年第一次文代會前出版的主要詩集,一是九葉派詩人杭約赫的《復活的土地》和鄭敏的《詩集(1942-1947)》,一是解放區民歌運動的另一部代表作、阮章競的敘事長詩《漳河水》。

《新青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創刊於上海,原名《青年雜志》,陳獨秀主編。「五四」前後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同時進行了新文化運動和文學改革運動。創刊號發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學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張,1917年初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正式掀起文學革命。1918年5月,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表於其上。該刊還廣泛譯介外國文學。1920年9月,它成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機關刊物,1926年終刊。

文學改良芻議:1917年發表於《新青年》,是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理論文章,對文學革命在理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文學改良應從「八事」入手: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文章宣揚的是一種反擬古主義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想,從不同角度針貶了舊文壇的復古主義和形式主義流弊,粗淺的觸及了文學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文學的時代性與社會性以及語言變革等問題,初步闡明了新文學的要求和推行白話文的立場。

文學革命論:1917年2月發表於《新青年》,表明了更堅定的文學革命的立場,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新文學的征戰目標。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從內容到形式對封建舊文學持批判否定態度,主張以革新文學作為革新政治、改造社會之途。

「人的文學」: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學》,對當時的文學革命影響很大。周作人從個性解放的要求出發,充分肯定人道主義,強調一種「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本,對於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的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認為新文學即人的文學,應充分表現「靈肉一致」的人性。這深深影響了五四時期表現個性解放主題的創作,「人的文學」成為五四時期文學的一個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學》中,周作人進一步闡述「人的文學」的主張,強調文學須應用於人生上,提出「普遍」與「真摯」的原則,並申明「以真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學觀念,這對五四時期尤其是為人生派的創作影響很大。

學衡派:得名於1922年1月在南京創辦的《學衡》月刊,主要成員有東南大學的梅光迪、胡先驌、吳宓等,他們既是歐美留學生,又是大學教授。他們以《學衡》為陣地,打著「學貫中西」旗號,提倡尊孔讀經、復古倒退,攻擊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和開始在中國傳播的馬列主義。1933年,《學衡》停刊。

甲寅派:得名於《甲寅》雜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復刊後,成為章士釗等宣傳復古思想,反對白話文,為鎮壓進步學生運動製造輿論,維護反動軍閥統治,抨擊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經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陣營的奮力批駁,甲寅派很快敗下陣。至此,白話與文言之爭以白話文的勝利而告終。

鴛鴦蝴蝶派:始於20C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得名於清之狹邪小說《花月痕》中的詩句「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因其內容多寫才子佳人情愛,又因鴛蝴派刊物中以《禮拜六》影響最大,故又稱「禮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禮拜六》《小說時報》《眉語》等。他們的文學主張,是把文學作為游戲、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說為骨幹、情調和風格偏於世俗、媚俗的總體特徵。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廣陵潮》。這股文學思潮存在時間較長,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這一流派的出現有社會和文學自身原因,在從古代小說到現代小說的過渡期間起過一定的承前啟後作用。

自己體會吧

❼ 魯迅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什麼

魯迅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7)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現代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狂人日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文學)創作的基礎;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國現代啟蒙主義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思想史。

《狂人日記》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徵,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



❽ 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的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是

1918年5月15日,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 .魯迅先生以筆代戈,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熱點內容
推薦重生農村的軍婚小說 發布:2025-10-06 10:22:59 瀏覽:349
玄幻醫武類小說 發布:2025-10-06 10:17:13 瀏覽:157
末世正能量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06 09:51:09 瀏覽:629
小說君生我已老免費閱讀 發布:2025-10-06 09:50:28 瀏覽:742
免費閱讀小說進錯房 發布:2025-10-06 09:25:05 瀏覽:320
言情多肉小說完結推薦 發布:2025-10-06 09:22:06 瀏覽:108
現代都市男男生子小說下載 發布:2025-10-06 09:18:18 瀏覽:605
變成骷髏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10-06 08:37:05 瀏覽:852
好看的字數多網游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06 08:36:32 瀏覽:995
都市奇幻完本小說網 發布:2025-10-06 08:18:30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