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郁達夫小說中的現代主義色彩

郁達夫小說中的現代主義色彩

發布時間: 2021-07-25 13:34:33

『壹』 郁達夫的小說從一開始就帶有什麼的濃郁色彩

在中國新文學史上,郁達夫引領了浪漫主義風格的小說流派,開創了與魯迅為代表的寫實主義風格不同的小說創作路向。
郁達夫具有古代中國名士放浪形骸的氣度和現代文人的自由民主精神,他受近代歐洲浪漫主義的深刻影響的同時也接受了世紀末藝術思潮的果實,將民族自尊、性苦悶和沉淪般的心底波瀾,化為激憤控訴,大膽暴露,盡管這種宣洩似乎缺少理性的過濾,顯得不夠深刻,但郁達夫自敘傳小說感傷的風格仍舊能夠激起廣大青年的心理和審美的巨大共鳴。

『貳』 郁達夫小說創作的基本風格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的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代表作品是《沉淪》,郁達夫在《沉淪》中大膽地描寫了男女性愛、性心理,同時也發出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吧!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的悲號。這篇自傳體小說一出版,立即在中國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受「五四」運動洗禮後的青年一代,從他的小說中找到了與自己心靈相撞的東西,那些不敢與封建道德決裂的文人,也把矛頭直接指向了郁達夫。郁達夫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失意、苦悶外,還有一些作品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處於社會底層民眾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郁達夫書法(15張) 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生活窮困潦倒,因此充滿了失意和頹傷的情感。這些患有嚴重憂鬱症的落魄知識分子,是當時社會的「零餘人」形象,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說的格調偏於低沉。
2、在小說中大膽直率地進行心理描寫。尤其被評論家所詬病的,是小說中毫不掩飾的對病態、畸形的性心理進行了直白的描寫,這一點是不能被中國的道學家所接納的。第一個站出來為郁達夫的小說進行正面評論的是周作人,他認為「《沉淪》中雖然有猥褻的分子而無不道德的性質」,因此,他認為《沉淪》是一件藝術品。
3、以散文的手法進行小說的創作。郁達夫是一個情緒化的人物,這也影響到了他的小說創作,在寫小說時,他是憑著主觀思路去寫的,很少顧及到小說創作中的人物、情節、環境等寫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觀抒情的東西寫進作品中,尤其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非常的細膩,這種小說散文化的傾向對後來的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郁達夫的小說創作因為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並且首創了自傳體小說這種抒情浪漫的形式,對當時一批青年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一股浪漫派的壯觀潮流。

『叄』 郁達夫的作品中哪兩個作品是帶有一點社會主義的色彩

<南遷>吧....

『肆』 郁達夫感傷小說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是什麼

郁達夫是現代歷史上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其散文飽含熱情與憂郁;其詩詞又堪稱絕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傷色彩和浪漫傾向為風格的小說彪炳現在文學史冊的。

郁達夫的「感傷色彩和浪漫傾向」的小說風格的形成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從小對大自然的迷戀以及一生所經歷的坎坷的必然結果。

郁達夫寫文章不像其他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作純客觀的透視,而重在表現自我,長於主觀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內心的傷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時,因為對現實感到不滿,於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懷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濃起來。多情善感的郁達夫用感傷作為情感宣洩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說郁達夫是「頹廢派」、「厭世家」、「時代落伍者」、「墮落的享樂主義者」未免有失根據。其人其文風是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自然與社會所造成的,雖然使人感傷卻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鳴,不愧為一代文豪。
——————————————————
http://..com/question/7847030.html

郁達夫的憂郁感傷幾乎貫穿在他的整個小說創作過程中,他那根纖弱的神經上鳴奏出的壓抑的調子,無論在他前期或後期的作品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回響……
……
郁達夫對現代文學史的獨特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始終忠實於「五四」,沒有背叛過「五四」,盡管他的作品是憂郁感傷的,但他那大膽破壞的精神卻是主旋律,盡管他從「自我」來觸及那個時代,但他卻體驗著那個時代里受苦受難者的疾苦,盡管他的作品有著一些缺陷,但他始終是前進著的。他是具有「特異的人格」的人。同時,郁達夫創作還給我們一個啟示:一個知識分子如果不堅持和群眾結合在一起而投身到實際斗爭中去,他將永遠苦惱、永遠憂郁,因為他無法踏上真正解放的道路。

參考資料:http://hongyatou.bokee.com/23930.html,http://..com/question/7847030.html

『伍』 郁達夫小說在藝術方面有哪些特色

一、自我的寫真。強烈的「自敘傳」的色彩。1、相當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個人出身、經歷、個性等。2、第一人稱主觀敘事的角度,這個具有連貫性的主人公,是一個以「自我」為原二型、浸透著作者本人強烈主觀色彩的文學形象。3、構成了時代的「零餘者」的心史、情緒史。
二、感傷的抒情。郁達夫的小說通常都沒有完整的情節,注重抒發主人公抑鬱寡歡的情懷,坦誠率真地暴露和宣洩人物感傷的、悲觀的甚至厭世頹廢的心境。他特別對憂傷的情緒感興趣。以感傷的抒情為中心的郁達夫小說,輕視情節的營構,而注重情緒的傾訴。
三、結構的散文化。郁達夫小說以抒情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說的散文化傾向。如《沉淪》幾乎都沒有以完整的情節為中心的結構框架,也不講究謀篇布局。以人物情緒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瀾起伏結撰成篇。創造了現代小說中一種嶄新的體式——自我寫真的抒情小說。
四、流麗、清新的文筆。郁達夫的用筆與其主觀色彩、抒情傾向相契合,飽孕感情,富有色彩與節奏。很少使用靜觀的筆觸敘事、抒情、寫景。郁達夫小說的文學語言是與他獨特的文體風格高度一致的。

『陸』 郁達夫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色

郁達夫的小說具有明顯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寫人、寫情、寫一己之體驗,不追求復雜的故事情節。

其謀篇布局自然簡潔,故事進行當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寫或抒情議論,然而讀來卻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特別是人物的鮮明性格和強烈感情,自始至終貫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個整體。

(6)郁達夫小說中的現代主義色彩擴展閱讀

創作的獨異風格,加上那種感傷、憂郁而又極坦誠的情味,郁達夫成了現代文學史上最有才情而最少框框的浪漫主義作家之一。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柒』 郁達夫小說的文體價值和特點

郁達夫是現代歷史上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其散文飽含熱情與憂郁;其詩詞又堪稱絕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傷色彩和浪漫傾向為風格的小說彪炳現在文學史冊的。

郁達夫的「感傷色彩和浪漫傾向」的小說風格的形成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從小對大自然的迷戀以及一生所經歷的坎坷的必然結果。

郁達夫寫文章不像其他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作純客觀的透視,而重在表現自我,長於主觀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內心的傷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時,因為對現實感到不滿,於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懷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濃起來。多情善感的郁達夫用感傷作為情感宣洩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說郁達夫是「頹廢派」、「厭世家」、「時代落伍者」、「墮落的享樂主義者」未免有失根據。其人其文風是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自然與社會所造成的,雖然使人感傷卻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鳴,不愧為一代文豪。
——————————————————
http://..com/question/7847030.html

郁達夫的憂郁感傷幾乎貫穿在他的整個小說創作過程中,他那根纖弱的神經上鳴奏出的壓抑的調子,無論在他前期或後期的作品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回響……
……
郁達夫對現代文學史的獨特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始終忠實於「五四」,沒有背叛過「五四」,盡管他的作品是憂郁感傷的,但他那大膽破壞的精神卻是主旋律,盡管他從「自我」來觸及那個時代,但他卻體驗著那個時代里受苦受難者的疾苦,盡管他的作品有著一些缺陷,但他始終是前進著的。他是具有「特異的人格」的人。同時,郁達夫創作還給我們一個啟示:一個知識分子如果不堅持和群眾結合在一起而投身到實際斗爭中去,他將永遠苦惱、永遠憂郁,因為他無法踏上真正解放的道路。

『捌』 試述郁達夫小說創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郁達夫是現代歷史上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其散文飽含熱情與憂郁;其詩詞又堪稱絕唱;然而最重要的即是以感傷色彩和浪漫傾向為風格的小說彪炳現在文學史冊的。

郁達夫的「感傷色彩和浪漫傾向」的小說風格的形成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從小對大自然的迷戀以及一生所經歷的坎坷的必然結果。

郁達夫寫文章不像其他現實主義作家對現實作純客觀的透視,而重在表現自我,長於主觀抒情。因此深留在他內心的傷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時,因為對現實感到不滿,於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懷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濃起來。多情善感的郁達夫用感傷作為情感宣洩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因此有人說郁達夫是「頹廢派」、「厭世家」、「時代落伍者」、「墮落的享樂主義者」未免有失根據。其人其文風是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自然與社會所造成的,雖然使人感傷卻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鳴,不愧為一代文豪。

『玖』 郁達夫小說的特點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的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個性和人生際遇,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代表作品是《沉淪》,郁達夫在《沉淪》中大膽地描寫了男女性愛、性心理,同時也發出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吧!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的悲號。這篇自傳體小說一出版,立即在中國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受「五四」運動洗禮後的青年一代,從他的小說中找到了與自己心靈相撞的東西,那些不敢與封建道德決裂的文人,也把矛頭直接指向了郁達夫。郁達夫在自傳體小說中,除了反映下層知識分子失意、苦悶外,還有一些作品通過知識分子的視角反映處於社會底層民眾的疾苦,表現了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關懷,如《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郁達夫的自傳體小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郁達夫的小說創作因為對傳統道德觀念提出了挑戰,並且首創了自傳體小說這種抒情浪漫的形式,對當時一批青年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一股浪漫派的壯觀潮流。

郁達夫散文中的「自敘傳」色彩
郁達夫的散文無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現」,而且是「自敘傳」式的自我表現,是最為坦誠、露骨的自我表現。在郁達夫看來,小說帶有作家的自敘傳,「現代的散文,卻更是帶有自敘傳的色彩。」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著這一原則構造的。他不加掩飾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將自己的信仰、習慣、性格甚至病態也大白於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現了在舊社會的壓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散文特色。這種特色就是感傷的弱者的情調,浪漫的青年覺醒者的理想,反壓迫的民主主義者的傾向。

『拾』 結合《沉淪》分析郁達夫小說藝術特色

郁達夫的中篇小說《沉淪》是從沉淪中奮起的一部心理史。,描寫的是一個患憂鬱症的留學生,故事發生在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上個世紀清朝末年,那個時候東渡求學的愛國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雖然東渡,卻不是去尋訪救國的道路的,封閉孤獨的生活加上長期壓抑的青春的沖擊,使他不免憂郁竟至於性格扭曲的發展,最後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瑣沉淪,以至於才21歲的他就要走向自裁。這部小說是採用第三人稱,以「自敘傳」式的寫法,注重心理分析,無所顧忌地抒發主觀感情,大膽地暴露主人公的心理狀態。通過對主人公心理狀態的描寫,表現出了由於屢受歧視,精神憂郁甚至變態了但最後還不忘自己的祖國。表達了郁達夫鮮明的反帝愛國思想,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沉淪》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在「他」四處求學中接受的則是較為開放的進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環境下長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國文人某種氣質,同時又有一些自由與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仍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環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壓抑。當他離開W學校「打算不再進別的學校去」,他選擇了蟄居在小小的書齋里。他的內心裡也因此而壓抑,產生了「憂鬱症的根苗」。此後的留學生涯他的憂鬱症就更加嚴重起來。在異國他鄉,飽受「性的苦悶」與「外族冷漠歧視」的「他」渴望真摯的愛情,並願為此拋棄一切。然而這種渴望在現實中難以實現,他的內心逐漸失去理智的控制,他開始自瀆,窺視浴女,甚至到妓院尋歡,只為了尋求自己感官上的一時愉悅與滿足,最終深陷在邪惡的沼澤里不能自拔。那飲鴆止渴的行為顯然讓「他」更加苦悶,愉悅過後是更大的空虛,慾望越來越大,他開始尋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經濟狀況卻窮困潦倒,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他」只有投海自盡來結束這個惡性循環。

郁達夫是一個內心敏感的文學青年,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正是日本國內流行所謂的「私小說」的時期,這是一種以作家身邊的事情作為題材,大膽描寫靈與肉的沖突的小說樣式,這種小說風格對郁達夫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五四運動高潮過去以後,黑暗勢力愈加猖獗,包括郁達夫在內的許多進步青年感到自己追求的「個性解放」的理想破滅了,找不到反抗黑暗社會的出路和武器。《沉淪》正是反映這種彷徨苦悶的時代病的代表作品,因而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當時青年讀者的廣泛反響。
《沉淪》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日本留學生,因為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反抗封建專制,被學校開除,因而為社會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熱情渴望著和追求著真摯的友誼和純潔愛情,但受到「弱國子民」的身份的拖累,這種熱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異國他鄉倍感孤獨和空虛,成為了「憂鬱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淪,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淪下去,在彷徨失措中,來到酒館妓院,毀掉了自己純潔的情操。事情過後又自悔自傷,感到前途迷惘,絕望中投海自殺。他在異國的遭遇,與祖國民族的命運密切相聯,因而主人公在自殺前,悲憤地疾呼:「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小說強烈的表達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國富強的心聲。在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國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憐的強烈共鳴。

大多數作品選和文學史對這部小說都做以上的解讀,即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強調小說中主人公愛國的社會意義。事實上,我在讀過小說之後,覺得小說中「我」幾次寫到「祖國」,都和傳統意義上的愛國並無太大關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時的一種借口。

小說中「我」的感傷,大多是由於所謂的「憂鬱症」導致的敏感、多疑、偏狹造成的,很難都推到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對「支那人」的歧視上:因為「我」不僅是感到「日本人」對自己的冷淡而發出復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親的兄長,也會反目成仇,因此與其說是由於祖國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視社會原因使「我」產生痛苦,不如說是由於「我」本人的性格弱點使自己產生痛苦,是一種病態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義的手法將這種痛苦

如描寫到他與兄長之間發生了齟齬,並寫信與兄長「絕交」,描寫他心中「恨他的兄長竟如同蛇蠍一樣」,然後寫道:他「把他兄長判決是一個惡人,他自家是一個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處列舉出來,把他所受的苦處,誇大的細數起來。他證明得自家是一個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時候,他的眼淚就同瀑布似的流下來。」

在這一番描述中,作者雖然沒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極度「自我中心」的錯誤,但語氣顯然是不贊同的。

總之,我以為,與其說《沉淪》是一部社會悲劇,不如說它是一部性格悲劇,以「我」的性格,不論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中,恐怕都不會感到快活。小說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毫不掩飾地揭示了一個戀慕少女的少年內心的情緒躁動。而之所以有文學史上那看似嚴肅的解讀,我以為主要是因為「性」的問題是建國後評論者力圖迴避的話題,但小說的作者卻又是一位現代文學史上無法迴避的進步作家,《沉淪》也是一部無法迴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著小說中幾次出現的「祖國」字樣,將小說的主題拉到「愛國主義」上面,對其中顯而易見的「性的躁動」避而不談了。以我之見,這部小說是一部「私人化」極強的作品,如果說它反映了什麼時代進步思想的話,那也只是由於作者對「性慾躁動」和內心隱秘的大膽揭示,所展現出來的,對「個性」自由、解放的強烈追求。

在郁達夫的小說創作中,自敘傳小說佔了絕大部分,代表作諸如《沉淪》、《南遷》、《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雖然不能機械的與作者本人等同起來,但他們身上卻無疑都融匯著作者本人的性格氣質:孤獨、內省、敏感、自卑、憤世嫉俗,又負載著不堪忍受的感傷。這個「自我形象」是富於正義感和良心的青年,同時也有著過人的才情和異常的敏感。在污濁黑暗壓抑著他的發展的社會中,只能以怨憤、自戕來進行反抗。這些主人公經常經歷命運和心靈的三部曲:追求合理的人生----合理追求的幻滅----絕望沉淪的自戕。在這些作品中,郁達夫敢於面對自己生活的隱秘和卑下,打破了中國傳統寫自敘傳者的「名為自敘,實為自贊」(如《五柳先生傳》)的局限,表現出盧梭式的坦率與真誠,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無疑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郁達夫的小說集《沉淪》在青年中引起了異乎尋常的激烈反響,因此吸引了許多模仿者,逐漸形成了「自敘傳」抒情小說的創作風氣,創造社的大多數作家都有此傾向,較有成就者如郭沫若、張資平,其他作家還有馮沅君、廢名等。這其中,張資平在描寫愛情與性慾上表現特別突出,因而成為一位有爭議的作家 。

~親,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上評價點【滿意】即可。
~您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互相幫助,共同進步!Thanks!!

熱點內容
楚瀟和虞歌小說名字 發布:2025-10-06 11:48:20 瀏覽:866
免費小說700萬字以上 發布:2025-10-06 11:35:31 瀏覽:686
都市狂兵有聲小說網手機版 發布:2025-10-06 11:32:54 瀏覽:943
科幻小說有聲書推薦 發布:2025-10-06 11:27:43 瀏覽:548
穿越民國空間完本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6 10:40:03 瀏覽:946
推薦重生農村的軍婚小說 發布:2025-10-06 10:22:59 瀏覽:349
玄幻醫武類小說 發布:2025-10-06 10:17:13 瀏覽:157
末世正能量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06 09:51:09 瀏覽:629
小說君生我已老免費閱讀 發布:2025-10-06 09:50:28 瀏覽:742
免費閱讀小說進錯房 發布:2025-10-06 09:25:05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