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現代小說技巧講堂下載

現代小說技巧講堂下載

發布時間: 2021-07-24 22:34:22

① 15篇初中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觀刈麥

② 有哪些可以提高小說創作水平的書推薦

現代小說技巧講堂 劉恪
這是我接觸的第一本關於寫小說技巧的,雖然名字叫現代小說技巧,但裡面有一些通用的寫作技巧,人物刻畫技巧場景描述技巧,網上有免費的。

③ 語文閱讀技巧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 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 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 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准確地表達出來。

7、 比較閱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8、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准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

④ 沈念的沈念訪談

《為了不再恐懼平庸的生活》
——對沈念的訪談
張翔武沈念
張翔武(以下簡稱張):你將自己的文學創作和工作分得很開嗎?比如你以前是教師,就很少寫校園題材的小說或者散文,以後會寫嗎?
沈念(以下簡稱沈):是的,我在那所紡織廠子弟學校里呆了十年半時間,直到最近才離開,但我幾乎沒怎麼去描述這段生活,這並不遺憾,也許是想讓它在時間的長河中多沉澱吧。以後,就看何時這段記憶被喚醒,跳到我的手心來。
張:你現在做記者了,覺得這一行業對你的文學創作有無影響,比如在語言上?國內蕭乾先生就是做過記者的,歐美作家如艾·辛格、海明威、伯恩哈德、狄蘭·托馬斯都是記者出身,他們在文風上多少有職業上的影響。
沈:做記者,生活面的開闊無須贅言,雖然暫時感覺不到給創作帶來了什麼新的東西,但多年後它的意義會彰顯得更加突出,我有這個信心。關於語言及今後的文風,我現在也不好說,留待以後再說吧。新聞寫作肯定同文學有所區別,但也不是完全分隔的,它們有內在的聯系,我會努力建立兩者間的一種和諧關系。眼下我考慮多的就是如何把新聞做好。
張:喜歡流行的事物嗎?比如音樂啊、暢銷書啊、大片之類。
沈: 我從不拒絕流行,但我會有選擇地接納它們。我經常去買碟,不少優秀的電影都給我諸多啟示,如觀察事物的角度、對未知生活的了解、對人物內心的深度刻畫、對多重人性的剖析等等。我喜歡視覺藝術所帶來的沖擊力,它們有時會比文字來得更直接更有力量。
張:你好像很喜歡酒吧、咖啡館生活,在你的作品中那似乎是經常的出沒之地?
沈:呵呵。在我人生的某個時間段里,我是常去那些地方。先聲明我的酒量很差,但我喜歡上那裡看別人喝酒,聽別人說話。因為人只有在喝了酒,興奮之後才會說出心裡話。半年前,我認識一個搞音樂的朋友,三十好幾了,非常熱愛音樂。我與他談以前常去的西雅圖酒吧,談那裡的惰性無素樂隊和一個女歌手,談我的幾次遭遇,沒想到他就是樂隊的主唱之一。於是我們之間無話不談,距離感一下消失了。那時我喜歡泡西雅圖的主要原因就是那裡的搖滾音樂,那種可以跟著搖滾音樂一起抒發快樂與憂傷還有痛苦的氛圍格外令人迷戀,可能這都是青春這場「瘟疫」所帶來的。在那裡常常會看到不同姿態的青年男女,而我更多的是躲在一個角落裡看著他們,就像一個偷窺者。現在西雅圖關閉了,這座城市再也找不到這樣一個純粹的地方,要麼是一夥伙打牌的茶吧,要麼是那些更混亂的搖吧,我都很長時間不去這些地方了,可能是青春的躁動不安離我遠去了吧。
張: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最初的動機是什麼?
沈:嚴格意義上說,我是從2000年才真正進入寫作狀態的,之前算是在塗鴉吧,2002到2005年有了質的飛躍。談不上有什麼動機,要說有也就是呆在工廠里不甘寂寞,找不到人傾訴又急於傾訴,那就只有選擇寫作了。寫作看似是簡單的事情,只要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開始了。但沒想到的是,寫作其實是讓一個人陷入更深沉更闊大的寂寞之中,但時至今日,已經喜歡上了這事情,從無意識變成有意識的了。喜歡上了,甩也甩不掉。喜歡就去做,能不能做好那是另一回事。歸根到底,其實我是為了不再恐懼平庸的生活,我選擇了寫作,寫作也選擇了我。
張:你說寫作讓你陷入更深沉更闊大的寂寞之中,如何走過來的?
沈:這十年的寫作穿插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沒有想什麼,就是朝前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去考慮寫作之外的東西。我躲在那個偏僻的地方,卻一直深感幸運之神的眷顧,那就是文學界很多老師和朋友的關心無時不在,這種厚愛也變成了我前進的推動力。我的幸運讓我銘心刻骨,只有默默地感恩,希冀未來的歲月與他們的心靈無界限無時限地交往。
有人說,這十年其實你只做了一件事。我一想也是,希望以後能把這件事繼續做下去,努力做得更好些。
張:我覺得你的的性格還是屬溫和那類,在你的小說中有很大的投影,語言是平穩的,縱然故事有的時候曲折,甚至離奇。
沈:一個人寫什麼同他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是息息相關的,我之所以寫成這樣,多數是受生活基礎這個先決因素影響。我的寫作首先是面對日常生活本身,而且是最沉靜的部分,當然離不開沉靜之外的想像,是那種奇奇怪怪的意念的行走,給我的文字注入了與個人氣質完全不同的另類元素。
張:你的小說散文很多都有些意象化,從標題上就可以看出來,比如《銅鏡》、《沒有對象的牙齒》、《巢》、《斷指》、《水印的〈聖經〉》、《一樹悲涼》,你是否是有意識的?
沈:有些命題和作品構思是在醞釀過程中不斷涌現、顛覆、創造的,可能就是你所說的意象化問題。一語以概之,就是靈感的閃現。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自認為是個不會講故事的人,也就只有揚長避短,在別的方面多做文章。其實好的「意象」在文本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營造一個和諧氛圍,讓意象更典型,更能深刻揭示作者內心要表達的東西。
張:在對小說的態度上,你更喜歡故事本身,還是故事的敘述技巧,比如語言風格、結構之類的?
沈:很長時間以來,糾纏作家們的無非是「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我以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老題材可以有新寫法,新題材不留神就成了老腔調。一切皆有可能。談到技巧,我想到作家劉恪寫過本《現代小說技巧講堂》,裡面分析歸納了古今中外的一些經典作品的技巧,內容相當豐富,年輕作者讀一讀是相當受益的。
我個人以為,在掌握了一些寫作技巧後,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不止是技巧問題,更重要的是作者自身的內涵。一個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人無論怎麼使用新的技巧,也只是在炫技,外表華美裡面空盪。我現在對自己在這方面也越來越警醒,不想成為徒有外表的空心人。駕馭好技巧其實就是為一個優秀文本服務的。我非常渴望能在閱歷這一塊多加彌補,同時能熟練地運用各種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滿起來。
張:我覺得一個高明的作家是將自己的觀念、技巧消化,隱藏得不露痕跡,而通過小說本身的故事、細節來呈現這些東西,你覺得呢?
沈:是的,故事存在著多種敘述的可能性,高明的作家在講述時,往往充滿盅惑之魅,令讀者印象深刻。這種盅惑,也是細節產生的力量。好小說肯定有精彩的細節,這也是考驗一個作家的綜合素質。我讀一些經典作品,就發現諸多妙不可言之處,反復思考,還會挖掘出更多啟示。有時讀到某處,我就想接下去他會如何寫呢?若發現他的謀篇超出我的想像之外,此時我會變得非常激動,對這個作家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有時會無比嫉妒,我怎麼就想不到呢,真是太神了。
張:你曾經閱讀了哪些作家的作品?你覺得他們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沈:我讀書相當雜亂,是那種「風吹哪頁讀哪頁」的閱讀。相對來說,還是讀西方作品多些。印象最深的是2002年,我租居在一幢舊樓頂層,夏天像個蒸籠酷熱無比,那個暑假我就在大汗淋漓之中讀博爾赫斯全集中的小說卷,一字不漏。現在想,如果不是在讀書,那種日子簡直是無法忍受的。包括後來讀馬爾克斯、卡夫卡、卡爾維諾、海明威、喬伊斯等人作品,閱讀背景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而其作品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寫作。國內就我閱讀所限,喜歡沈從文、廢名、郁達夫,還有韓少功、莫言、殘雪、余華、蘇童等人。
身邊打過交道的作家中我非常欽佩劉恪、陳啟文,他們無論是人品還是作品都對我觸動很大。像劉恪,在我眼中簡直是過著一種文學聖徒式的生活,除了外出和授課,整天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埋頭寫,有時打電話過去,他的聲音像是從洞穴里傳出來的,後來問他,他說是很長時間不與一個人說話的原因。他和作家陳啟文都很關心湖南的年輕寫作者,我一直以他們為自己的精神坐標。
張:閱讀和體驗,你更傾向於哪方面?在你的小說、散文里,有個人內心的投影,也有個人經歷,也有閱讀帶來的想像,你更喜歡走哪一條路?你的寫作有計劃嗎?
沈:都很重要。這也印證了中國的古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希望自己能將二者有機地融合。關於個人寫作,我是個沒有計劃的人,也從來不逼迫自己。一個題材被我相中了,就會在心裡一直醞釀著,直到那種沖動壓抑不住了,才會動筆。在我心裡,水到渠成才會產生好作品。
張:你在散文《詞語的鳥群·迷失》提到自己1999年底去長沙問路而毫無所獲的處境——迷失,這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在人生中有普遍的象徵意義。你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拿之與卡夫卡的《算了吧》比較,顯然有遭遇相似之處,你的無奈是找不到去路,緣於個人的困境,而卡夫卡筆下「我」的處境卻是所有人的處境,他強調的是人類普遍感到沒有出路的心態。在你的《小木匠》里,你用小木匠胡水笙的故事與巴西作家羅薩的短篇小說《第三河岸》進行比較,巴氏的作品傳達兒子是父親的第三條河岸,你的這篇散文講敘了小木匠水笙是為了未出生的兒子而寧願呆在河裡離群索居,前者中兒子的力量來自親情,對父親的關愛和崇拜,後者中父親的力量來自於生殖,這些比較有很多的相同,也有很大的不同,你是有意識地將這些類似處境——文本中的個人處境與現實中個人的處境拿來比較嗎?
沈:可以這么說,你看得很准。不管此地還是彼地,此時抑或彼時,不管是個人還是群體,肉體抑或精神,人類所面臨的很多困境(生存、精神),那些糾纏不休的問題,大多是相似相通的。人,就是文學永恆的主題。每一個寫作者都是圍繞著「人」進行著不同的書寫。這也讓我想到博爾赫斯一句讖語似的話: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都在寫著同一本書。

⑤ 河南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

一、中國文論與比較詩學
學術定位與研究特色:力求古今貫通,中西並舉,發現傳統學術中具有根本意義的問題,精確介紹和研究西方現代批評理論。站在中國學者的立場對西方文學理論做出獨特的闡釋,企望在對話中形成自身的理論特徵。
學術帶頭人與學術骨幹:
張雲鵬,男,教授,博導,復旦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致力於中西比較詩學研究。主要著作《盛唐氣象——中國美學思想與藝術審美規律》、《隋唐美學思想史論》等,翻譯出版《圖像時代》,參編《現代性讀本》(上下冊)等。
屠友祥,男,教授 ,復旦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博士,以語言問題和批評理論為研究重點。著有《言境釋四章》、《修辭的展開和意識形態的實現》,譯《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尼采《古修辭學描述》、羅蘭·巴特《S/Z》、《文之悅》。
孫先科,男,教授, 博導,華東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專注於敘述學的研究,提出象徵化和符指化拓寬典型化敘事規范的問題。出版《頌禱與自訴》、《敘述的意味》等專著。
蕭開愚,男,教授,著名詩人、評論家。參與創辦並主編詩刊《九十年代》、《反對》,參編《中國詩歌評論》,出版詩集《肖開愚的詩》。被視為最早提出「中年寫作」概念的人。
張先飛,男,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其專著《形而上的困惑與追問》勾勒了現代中國小說的文體譜系,揭發史料的思想意義,對人道主義浸潤現代中國的過程做精細的「考古」工作。
二、西方文論與美學
學術定位與研究特色:以從古到今的西方美學和文論為研究對象,在哲學史、文化史、藝術史的大語境中,對重點人物、思潮、流派展開學術性翻譯和研究,形成若干優勢研究區域,如解釋學、後現代性、新媒介理論;並通過個案解剖的形式,分析西方文論、美學發展的狀況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探求四方文化精神在全球化語境下對中國文論、美學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並結合中國文化傳統,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當代理論形態。
學術帶頭人與學術骨幹:
金惠敏,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主要著作有《意志與超越》(國內第一部叔本華美學思想研究專著),《後現代性與辯證解釋學》、《媒介的後果》,譯《解釋學 美學 實踐哲學——迦達默爾與杜特對談錄》;主持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學理論基本問題與後結構主義批判》、《比較詩學》「闡釋與接受」卷、《西方美學史》第4卷,均屬學術界和理論界之重大課題。主編《西方思想家研究叢書》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
賀淯濱,男,教授,英國愛丁堡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著有Towards a Typology of Love Dramas: Chinese Plays and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在方法論、戲劇形態學概念、對東方戲劇的語義和修辭批評等方面,均有獨到之處。英文譯著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 (《長生殿》)和Classical Chinese Poems through the Ages (《中國古典詩歌選譯》)在不少方面有別於西方漢學家的翻譯規范和程式,很好地傳達了原作的美感和韻味,展示了中國古典詩歌和詩劇的非凡魅力,並以充滿創見的註解傳達了中國詩學觀念,具有獨立的學術價值。
張清民,男,教授,北京大學文藝學博士。以西方現代美學思想研究為出發點,以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學科史研究為歸宿,力圖以新的理論質素激活舊對象的生命因子,尋繹文學理論發展的普遍規律,對文學理論應有的學科品位、發展方向進行科學檢測和預設。其專著《藝術解釋的向度》、《話語與秩序》及其主持的「比較詩學與中國現代文論發展研究」(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重點學科開放研究中心重點項目)與「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學科形成機制研究」(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社會語境與文學理論形態生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均圍繞上述目的而展開。
劉 恪 ,男 ,教授,當代著名先鋒作家、評論家。已發表小說與理論專著五百多萬字,出版理論著作有《慾望玫瑰》(合著)、《現代小說技巧講堂》、《先鋒小說技巧講堂》、《耳鏡》;出版長篇小說《寡婦船》、《藍色雨季》、《城與市》、《夢與詩》,中短篇小說《紅帆船》、《夢中情人》、《牆上魚耳朵》等。劉恪以自身多年豐富的先鋒寫作經驗以及對小說理論的高度自覺,在我國小說詩學的道路上進行了具有拓荒意義的探索。
三、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
學術定位與研究特色:以文學文本和文學現象為研究對象,將藝術分析與社會學、主題學、文化學批評結合起來,探尋研究對象中富有現代意義的社會、人生、文化蘊涵。研究特點體現在,一是把話語形式與敘事方式的研究與社會心理問題相聯系,分析藝術構成的社會學內涵;二是探討作家創作心理及文學作品的文化蘊含,以及創作心理與文化精神之間的互動關系,總結文學的演進規律;三是把文學批評置於當前文化語境中,發掘文學中對人類具有支撐和提升意義的人文精神以及終極價值。
學術帶頭人與學術骨幹:
耿占春,男,教授,耿占春教授在詩學和敘事學兩個研究領域都有獨到的研究。其詩歌理論研究專著《隱喻》出版後連續印刷5次,在國內學界反響良好。近年又從社會學、文化學諸角度研究敘事文學作品的構成機制及文體演變規律。出版《中魔的鏡子》、《敘事美學》、《改變世界與改變語言》等多種著作。2000年以來,在《文學評論》、《當代作家評論》、《小說評論》、《讀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有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刊物轉載,有關觀點被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徵引。相關學者如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比博教授、北京評論家白燁、學者余虹、上海張閎博士等對耿占春教授的批評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
何向陽,女,教授,何向陽教授為河南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在文學批評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出版專著《自巴顏喀拉》、《12個:1998年的孩子》、《思遠道》、《夢與馬》、《夏娃備案》等。2000年以來,榮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冰心文學獎」、「河南省文學獎」、「河南省圖書獎」等多項省部級獎勵,2004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有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讀書》、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選載摘編,社會效果卓著,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對她作過專題報道。
胡山林,男,教授,胡山林教授長期從事文藝心理學教學與研究,在接受美學和欣賞心理學方面尤為專長。近五年來,胡山林教授在《當代作家評論》、《寫作》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出版《文藝效果論》、《文學欣賞導引》、《心靈感悟:文學與人生》、《文學藝術與終極關懷》、《尋找靈魂的歸宿》、《文學與人生》等學術論著多種,主持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文藝效果論》,其專著《文學欣賞心理學》榮獲2002年教育部優秀論著獎。
高有鵬,男,教授,高有鵬教授專研民俗學和中國現代民間文學理論,文獻的理論探求和田野調查的實證精神兼具,有《中國民間文學史》等專著;獲首屆及第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兩項,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現代作家的民間文學觀問題」。
河南大學文藝學學科伴隨著百年學府的歷史嬗變,孜孜以求,薪火相傳,建構了凝重深厚的學術平台,一代代學人辛勤耕耘,使文藝學學科的研究形成了根柢扎實深厚,學風朴實嚴謹的鮮明特色。
「嵩岳蒼蒼,河水泱泱」,河南大學文藝學學科將秉承悠遠淳厚的中原文化傳統,承繼先賢學風,開拓新的領域,凝聚學術實力,使人文傳統弘揚恢張。

⑥ 巴金《隨想錄》有誰讀過有何感想

哎!上面那位是什麼人啊,去網上下載誰不會啊,沒有前途!!

我以前老師叫我寫過這論文,現在的感想是沒有了,但是我可以建議你去看這方面的書,很快就有感想了

⑦ 想寫好小說需要什麼教材

最好的教材是所有你自己覺得好的書。因為那類書跟你自己的感情最貼近。寫小說主要是感情。寫到連自己都覺得被感動了。那就大成了。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大神。
要想寫好。有三個客觀方面。
1 看過的書,自己要有收獲。謂之自學。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個看似簡單,卻最考驗功底,是要大量的閱讀量。和許多文學的沉澱。用筆如神,園轉滿意。就會有這個效果。
2 多寫、就是隨時寫寫的心情。舒舒心緒。只要某時的感情到了。常會寫出事後連自己都驚嘆「原來我是這樣的有才華啊。。。。」
3 找高人指點。(要想有最大的成就,這個必不可少。)這點很重要。別人要是肯教。而且你還用心學。一定會受益匪淺的。因為寫作不是個死板的東西。裡面有很多技巧。比如到哪裡改用怎樣的方法。哪裡改適可而止。再多就是累贅羅嗦。又例如,同一個地方,兩次不同心情。又該怎樣寫。才會取得最好的效果。

這三點,按步而行最好。一步一步來。只有前兩步走好了。踏實了。第三步才能有最大的收益。

至於。教材。根本就不是指定要那本書的事。別人覺得好的。可不一定適合你。別人看的,津津有味。神光滿面,精神抖擻。也許你看了,就會昏昏欲睡。不得其味。
與其,這樣花錢還不如。找你側重點。是散文類小說。還是深沉醇厚的傳統敘事小說。。。。
長篇還是短篇的。
國內還是國外的。

至於你說的材料有本《記敘文小說材料大全》就夠用了。這種東西。要是投入不進去。收獲甚小。

要我說,我看過的最好的書就是《紅樓夢》了。至於水滸和三國。本人是根本就看不進去。
還有就是余秋雨的書。煙雨江南的書。金庸的書。。。。。這些書都很好看。還很有營養。網路小說有水平的很多。沒水平的也不少。

⑧ 想多看點書,提高下文筆。請問有什麼書推薦嗎

想提高文筆需要長時間的文字積累,多閱讀中外的一些經典的書籍,平常看完書自己要學會做讀書筆記。堅持一段時間,會對你的文筆有所提高。

我推薦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之所以叫名著就是因為裡面的內容什麼時候看都不過時,值得我們反復推敲,研究。這幾本書就是非常值得我們去讀,去學習的。這四本書有各有各的特色。

還有一部《飄》,這本書是國外的,這本書寫的特別的好,我當時是在初中的圖書室里借的,把它讀完的。這本書的故事特別的精彩,把一個女人從女孩到結婚到守寡到再婚,期間經歷的種種等,作者平生只創作這一本小說,卻被稱之為經典,作者的寫作手法是非常的特別,非常的完美,對於提高文筆會有一定的幫助。

對於提升寫作我們除了看書還有很多的方法,多看一些新聞節目,多聽一些新聞報道。還有歷史專訪,名人演講等,這些對我們的寫作文筆都有幫助。在日常的生活里有什麼感想感悟要及時的寫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

熱點內容
名偵探柯南是科幻小說嗎 發布:2025-10-07 04:08:47 瀏覽:351
關於系統黑暗流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07 04:03:34 瀏覽:674
誰寫的修真小說比較好看 發布:2025-10-07 04:00:34 瀏覽:419
現代言情虐心小說推薦偏執狂 發布:2025-10-07 03:40:26 瀏覽:927
好看的男男戀愛的小說 發布:2025-10-07 03:39:51 瀏覽:924
都市魔王類型小說 發布:2025-10-07 03:22:13 瀏覽:298
為救男主女主死了玄幻小說 發布:2025-10-07 03:09:26 瀏覽:245
撩入非非小說免費 發布:2025-10-07 03:02:04 瀏覽:760
寵魅小說免費全文閱讀全文 發布:2025-10-07 02:32:12 瀏覽:714
最好看的成人現代小說 發布:2025-10-07 01:40:18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