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現代小說分幾個階段
⑴ 蒙古民間文學分幾類
蒙古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馬頭琴和長調民歌向世人展示了蒙古民族熱情豪放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懷。傳說故事、民歌、史詩、童話、神話、俗話、諺語、禱詞、謎語、祝詞、贊歌、兒童繞口令和巫師祈禱詞等組成。
⑵ 滿族文學發展和蒙古族文學發展脈絡
滿清實際上是內亞游牧征服者殖民明國,對明國人而言的確屬於侵略者的外來佔領統治。而在滿清看來,屠殺明人本來就是戰爭計劃的一部分,也沒有什麼值得可憐,只是因為明人太多,殺下去太不和成本於是才沒有殺光。屠殺的數字根據國外史學界科學統計約在7千3百萬到8千萬之間,幾乎占當時明國總人口的40%左右,至於被滿蒙強奸的漢女以及由此產生的雜種胡就更是不計其數了,所以說今天已無真漢這話也不為過。其實漢族就是明人倖存者憑空造出的概念,與歷史上的漢朝人已沒什麼關系。
當然明人的後代倖存者也會反撲,這正是為什麼辛亥革命南方各省屠殺滿蒙旗人20萬的原因,從人口比例來看雙方基本相當,顯然是有計劃進行的報復性殺戮。關於這兩段歷史大陸史學界是堅決不敢承認的,理由是為了維護民族團結。可是歷史的事實在那裡擺著,裝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所謂的民族融合其實就是相互屠殺,大一統的歷史本就是一部血腥史。至於所謂中國只是個後來人為製造的概念(而且是滿清為了迷惑被統治的明人自己編造的概念),在此之前是不存在中國這個國家的。
人類社會存在彼此排斥本身就是人類的本能,是符合社會規律的,妄圖用人為的意識洗腦來消滅人群之間的天然界線其本身 就是逆自然規律的行為,也是反人類本能的行為。人類歷史進步的動力本就來自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的多樣性,沒有多樣性的社會就如同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大自然,必然走向崩潰。人類社會永遠不可能統一,誰搞統一消滅族群界線搞民族同化,誰就是違背自然法則,並成為歷史罪人,西特勒,東條無不如此。
漢人討厭排斥外族,這本身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正常社會現象。所以題主你呀根本用不著耍這樣的小聰明,編這個噱頭實無必要,你的正義感本身就是堂堂正正的,你根本不用心虛,搞民族排斥沒有錯。
反滿恨滿趕走滿人對你而言本來就是正義的,你要相信自己的正義性。
你是堂堂大漢族,滿人不是你的同胞,排滿是你的權利,你有權這樣想,這樣作,這本身沒錯,民族就是應該具備排他性的,漢族如果不去排斥異族還能稱為民族嗎?民族就是要有彼此排斥的,這才是正常的社會規律。
你有權討厭別人 ,你也有權討厭一個群體或一個民族,這是你的人權,是光明正大的事,你完全沒必要心虛嘛。——你討厭滿人,就是討厭滿人,這是你應有的權利,討厭別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漢族討厭滿族是漢族的權利,根本不用問為什麼。
同樣的道理,滿人討厭漢人也是理所應當。
那如何正確解決人們 之間的彼此厭惡?
正確的辦法就是分而治之
既然彼此厭惡,那麼就不應該繼續在一起。
老子曰: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
當然,要獨自獲得自己的社會資源與發展理想,就不要貪圖別人的社會資源。
要想搞漢家獨大,就不要捨不得放棄其他民族。
既然選擇了民族對立,就不要害怕分裂與流血。
要想維護統一就不要奢望文化多樣性與政治民主,也別奢望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純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對自己的追求是否作好明智的覺悟?
⑶ 現代文學三個時期分別稱為
1、第一個十年(1917~1927),開拓期,一般習稱「五四」時期的文學。
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和《文學革命論》,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隨後,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呼應文學革命的主張,推進文學革命的發展。
以魯迅、郭沫若等人為代表所創作的新文學作品,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表明了新文學的實質性進展。
2、第二個十年(1927~1937),豐收期,通常也叫「左聯」時期的文學。
表明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這一時期的現實主義代表作《子夜》、《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等,還有蔣光赤、洪深、田漢、臧克家、丁玲、張天翼、葉紫、洪靈菲以及「左聯」五烈士、東北作家群、中國詩歌會等等作家、群體的創作,都顯示了左翼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
3、第三個十年(1937—1949),轉折期,包括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前一階段是抗戰初期的文學。圍繞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如街頭詩、獨幕劇等,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集體創作。
後一階段在解放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解決了文藝大眾化等一系列「五四」以來重要的文藝理論和實踐問題,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階段。國統區很多作品在藝術風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3)蒙古族現代小說分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早期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並不局限於法國、英國和德國,也波及到歐洲其他國家。如比利時的法語劇作家梅特林克創作夢幻劇《青鳥》;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把法國象徵主義引入德語世界;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堡以其代表作《走向大馬士革》奠定了表現主義戲劇鼻祖的地位。
總體上看,這一時期的現代主義仍是比較龐雜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仍較曖昧,不如晚期成熟。大多數早期現代主義作家都經歷了從其他文學流派轉向現代主義的過程,比如葉芝早年的詩歌具有唯美主義的因素,感情纖細,而晚年的作品則徹底轉變為純粹現代主義的抽象化。
⑷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幾個時期
中國現當代文學分為兩個時期:
1、現代文學時期
白話文的現代文學。1917年初發生的文學革命,為中國文學史樹立了一個鮮明的界碑,標志著以文言文表現形式的古典文學結束、現代文學的開始。「五四」後,各地愛國學生團體紛紛效仿《新青年》、《每周評論》,創辦白話報刊,僅1919年就出版400多種。
由陳衡哲1917年創作了白話短篇小說《一日》,以「莎菲」的筆名發表於《留美學生季報》,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只不過影響較小。中國大多以魯迅《狂人日記》為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也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
它發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雜志四卷五號上,後收入《吶喊》中,其內容與形式的現代化特徵成為中國現代小說的大開端,開辟了我國文學(小說)發展的一個新的時代。
而在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短篇小說大抵是新的智識者登了場。白話文的出現改變了文學的創作形式,為今後中國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表現手法。
2、當代文學時期
「文革」前的文學。1949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其中民間故事文學在發展,例如,1958年,田漢改編的最成功的話劇《關漢卿》,塑造了知識分子英雄形象。
但在這一時期,只有工農兵才能居於中心地位的「理想英雄」。從中國的文學批評的語言來觀察,充斥了戰爭心態的詞彙幾乎俯首可視,在戰爭文化心理的支配下,給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的主流帶來深刻的影響。
「文革」開始至1978年的文學。「文化大革命」使文學遭受空前的災難,它是以文學藝術作為其主要批判領域,各界的學者大多被作為左翼分子被關進「牛棚」接受批鬥,從事強制性勞動。對胡適等文人批判否定了「五四」一代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傳統。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的不斷傳播,20世紀90年代彷彿是一個碎片中的世界,作家在不同的立場上寫,逐漸擺脫了文革帶來了影響。作家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創作屬於自己的文體風格,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如朱蘇進強調人物本身個人慾望的長篇小說《醉太平》、瞿永明宣傳女性的《女人組詩》、民間宗教與理想的《殘月》、個人對時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等。
21世紀的到來,中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文學形式,如瓊瑤的愛情小說、韓寒的現實小說、網路小說等,現在正在被廣大的文學愛好者所接受。各種文學傳播形式也日益更新,如網站、報紙、電視台、廣播、雜志等媒介傳播形式。
(4)蒙古族現代小說分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而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走向世界」社會思潮,更引起本領域有識之士的學理自覺,他們紛紛從西方學術思潮中找尋學理依據,進行新的理論體系建構探索。
如傅璇琮對丹納《藝術哲學》「三要素」理論的採用、袁行霈用意象意境概念分析中國詩歌藝術的嘗試、羅宗強對文人心態中介作用和文學思想內涵的解析等,逐漸推動形成了古代文學與其他學科如歷史學、心理學、美學、文藝學、社會學等交叉融通的局面,其影響直至今日。
⑸ 古代書籍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為
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由於歷史上形成的種種原因,這種認識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完全為人們所接受。為此,筆者擬沿著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發展的軌跡,分為古代、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歷史階段,將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加以對照和比較,力圖科學地、實事求是地論述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中國是世界文學的搖籃之一 據大量考古資料和歷史記載,亞洲和非洲的幾條大河流域是人類首先擺脫蒙味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世界文明古國產生的大致順序是巴比倫(含蘇美爾、阿卡德)、埃及、伊朗、印度、中國、希伯來和希臘。這些國家和地區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是世界文學的搖籃。 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國人創造了先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作了先進的文學,其中包括神話、散文和詩歌在內。 從種種跡象推斷,中國古代的神話(這裏主要指漢族)在數量上是相當可觀的,在質量上也足以同其他國家的優秀作品比美;可惜由於沒有系統記載神話的專書等原因,絕大多數作品未能完整地保存下來,今天所能見到的只是後人記載的某些片斷(收入《山海經》、《左傳》、《國語》、《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搜神記》、《述異記》等書中)。因此,就保存至今的材料而言,中國的神話不及印度和希臘的神話豐富,也沒有像印度、希臘和希伯來神話那樣產生廣泛的世界影響,但仍不失為人類古老的神話之一。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還保存了不少古老的神話,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的某些空白。中國古代在散文創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尚書》是中國古代散文形成的標志。由於載有遠古時代的珍貴史料,並且初步具備了敘事、抒情等文學性質,所以它被視為世界古代散文史上最古老的專著之一。在《尚書》之後,中國散文分別沿著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兩個方向發展。諸子散文(如《論語》、《孟子》、《莊子》、《荀子》和《韓非子》等)偏重論說,注重文采,風格各異,文體多樣。歷史散文(如《左傳》、《國語》和《戰國策》等)偏重記述,將歷史記錄的真實性、思想傾向的鮮明性和語言表現的形象性結合起來,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雖然不是純粹的文學作品,但卻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與印度梵書、森林書、奧義書中的散文作品,古希臘柏拉圖的對話,希伯來《聖經·舊約》中的先知書等,並列為世界古代散文寶庫中的珍品。中國古代在詩歌創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是《詩經》和屈原的創作。《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後代詩歌發展之先河;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人類最早編輯的幾部詩歌總集之一,可以毫無愧色地與埃及的《亡靈書》、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希伯來的《聖經·舊約》中的詩歌等並駕齊驅。屈原的楚辭感情熾熱,意境高遠,在詩歌體制、表現手法和語言形式上有許多獨創,並且開創了與《詩經》的寫實精神形成對照的浪漫風格。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抒情詩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學史上的偉大抒情詩人之一;若就個人詩歌創作的成就而言,似乎只有印度的迦梨陀娑和羅馬的維吉爾與之相當。不過,中國古代詩歌彷彿重抒情而輕敘事,所以抒情詩的水平高於敘事詩,《詩經》和屈原的創作便是明證。大約與此相關,中國漢族沒有創作出規模宏大的史詩流傳後世,不免使人感到某種缺憾(中國少數民族史詩蘊藏相當豐富,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都享有盛名,其中《格薩爾王傳》據說還有可能是世界最長的史詩;但這些史詩產生都較晚)。大約也與此有關,中國古代沒有產生真正的戲劇文學,更沒有像印度和希臘那樣形成戲劇文學的繁榮局面。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悠久,材料豐富,達到了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藝術水平,特別是在散文和詩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對世界古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因而在世界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可以與同時代的印度文學、希伯來文學和希臘文學並列。 二、中古中國文學豐富多彩光輝燦爛 考慮到整個世界歷史和世界文學的發展進程,為了更好地對中古時代的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特別是西方文學)進行比較研究,我們有必要大體上以15世紀為界,將中古時代的文學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比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要早。一般認為,東方其他先進國家大約在公元後 二三世紀至七八世紀之間進入封建社會,而歐洲的封建時代則是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崩潰算起。 在中古時代前期,中國文學在古代的堅實基礎上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獲得了新進展,取得了新突破,在散文、詩歌、戲劇和小說等各個文學領域得到了全面的大豐收,涌現出一系列達到世界水平的優秀作家和優秀作品。 在散文方面,首先應當提到的是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這部巨著開創了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紀傳體史學的新紀元,同時也開創了歷史傳記文學的新紀元,在中古世界文學史上很難找到與其匹敵的作品,不但如此,《史記》對於漢代以後的文學,特別是散文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推動了中國散文的前進。到了唐代和宋代,又出現了散文的新高潮——「古文運動」,涌現出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散文大家。 這個時期詩歌方面的業績更加引人矚目。在晉代,陶淵明的詩歌出類拔萃。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人輩出,真可謂燦若繁星,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堪稱世界一流的大詩人。到宋代,宋詞得到發展,宋詞和唐詩並列,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另一高峰,蘇軾、辛棄疾分別是北宋詞和南宋詞的傑出代表。 中國戲劇雖然起步較晚,但自元代起發展頗為迅速,所以後人常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稱。元代戲劇以雜劇為主,其中關漢卿、王實甫的創作最為出色。他們的創作將中國古典戲劇推上了世界的水平。 中國小說經過長期醞釀,在元末明初逐漸興盛起來,產生了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等長篇小說傑作總之,中古時代前期,中國在散文、詩歌、戲劇和小說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世界各國中理應名列前茅。
⑹ 蒙古族的名人(現代)
1、哈琳,7月21日出生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蒙古土爾扈特部第十五代公主,中央民族大學音樂舞蹈系畢業,蒙古族歌手。作品有《黑眼睛的小駝羔》等。
2、騰格爾,1960年生於內蒙古鄂托克旗,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批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央國家機關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
3、張小平,男,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曾任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
4、烏蘭托婭,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蒙古族歌手。2005年,參加黑龍江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奪得冠軍 ,2006年,發行專輯《阿爾斯楞的眼睛》 正式出道。2007年,簽約廣州新月演藝經紀有限公司。
2010年,烏蘭托婭演唱的《套馬桿》走紅;2009年,推出個人專輯《我要去西藏》;2011年她攜《套馬桿》登"唱響中國"的舞台。2014年,獲得2014亞洲品牌年度奧斯卡——第9屆亞洲品牌盛典「亞洲品牌十大最具潛力代言人」獎。
5、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雲澤、雲時雨,化名陳雲章。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上將軍銜。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6)蒙古族現代小說分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生活習俗
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人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游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白節(也稱白月)。
文學藝術
13世紀初起,蒙古人開始根據回鶻、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創制蒙古文字。是世界上唯一豎著寫的文字。此後,各種形式的歷史、文學作品相繼問世,有些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歷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最為著名,被稱為蒙古人的三大歷史巨著。
馬頭琴是蒙古人最具特色的傳統樂器,民族傳統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與筷子舞等。另外有蒙古呼麥、蒙古長調以及近代開始風靡全球的蒙古說唱等。
宗教與信仰
蒙古人早期信仰薩滿教,明末清初,藏傳佛教逐漸取代薩滿教,成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誦經便成為敖包祭祀活動中的主角和重要內容。此外,藏傳佛教法事活動還遍及蒙古族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⑺ 查特吉的小說創作分為哪幾個時期
查特吉的小說創作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多為歷史性的傳奇小說。《拉賈莫漢之妻》(1864年)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以英文撰寫,第二部作品《將軍的女兒》為孟加拉文版,徹底擺脫了一般認為文學作品應該用梵文或英文撰寫的想法;後期創作興趣轉移至社論。1872年,查特吉創辦《孟加特之鏡》雜志,其小說多以長篇連載方式刊登至雜志。小說《阿難陀寺院》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頌歌,顯示出查特吉作為印度救的忠誠擁護者和孟加拉獨立主義鬥士的信心與勇氣。查特吉在印度現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已有很多被譯為英文,受到世界各國文學愛好者的喜愛。
⑻ 小說分為哪幾個部分
長篇小說,小說的一種樣式。是篇幅長,容量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的一類小說。適於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成長歷程,並能反映某一時代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面貌。在篇章結構上,一般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成許多章節;篇幅特別長的,還可以分為若干卷或部、集等,從字數上,一般超過十萬字的篇幅就是長篇小說。如《戰爭與和平》、《紅樓夢》、《人間喜劇》等等. 小說的一種.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情節復雜,人物眾多.能夠在比較廣闊的范圍內多方面的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因此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稱為"時代的網路全書."長篇小說的特點:1.廣泛的確反映社會生活.2.多方面的描寫人物性格.3.有復雜的情節和結構.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干,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桓譚在其所著《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⑼ 小說情節發展的四個主要階段是哪四個
情節發展的四個主要階段: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小說的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
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浪漫青春、游戲競技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9)蒙古族現代小說分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又叫側面烘托。
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乏味。
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
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⑽ 近現代蒙古族到底分為幾個部
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後,結束了各部落互不統屬,相互征戰的局面,各個部落或遷徙,或合並在各個萬戶、千戶的統轄中,打亂了原來的部落結構。元被明滅後,主體力量回歸漠北,稱北元,後來西部蒙古奪權,蒙古部眾歷經多次戰亂,在達延汗後重新統一。當時主要的力量分幾大區域,一是西部衛拉特蒙古,他們曾經是被征服的部落,所以在權威上次於蒙古本部,也是蒙古高原多次內亂的主要因素。二是蒙古本部,以東西六大萬戶來劃分。後來出現的各個部族名稱基本都是按他們來劃分的,烏珠穆沁、察哈爾等也是部落名稱,而後因為自己的游牧區域形成了地理名稱。三是成吉思汗兄弟的領地,多在今天的東北地區。四是成吉思汗其他子孫們的汗國,如察合台等。
一、內蒙古地區部族
1、察哈爾部:
2、察哈爾八部(鄂托克)
(1)克什克騰部
(2)浩齊特部
(3)敖漢部
(4)奈曼(乃蠻)部
(5)蘇尼特部
(6)烏珠穆沁部
(7)察哈爾萬戶的阿喇克卓特部、主亦惕部
(8)多羅特部
3、內扎薩克八部:
(1)科爾沁部—嫩科爾沁部
(2)阿魯科爾沁
(3)杜爾伯特
(4)郭爾羅斯
(5)扎賚特
(6)四子部落
(7)茂明安
(8)烏拉特
4、內五部喀爾喀
5、巴林部
6、弘吉刺惕部
7、翁牛特部
8、阿巴噶部
9、阿巴哈納爾部
10、鄂爾多斯部
(附)達爾扈特(達爾哈特)人
11、土默特部、蒙古勒津(蒙郭勒津、蒙古貞)部
12、永謝布、阿蘇特、喀喇沁部
13、巴爾虎部
14、兀良哈—烏梁海蒙古
15、依克明安
16、布里亞特
二、漠北蒙古外喀爾喀諸部——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賽音諾顏汗
三、漠西蒙古
1、和碩特部
附:西藏的達木蒙古
2、阿拉善和碩特
3、輝特部
4、准噶爾部
5、杜爾伯特部
6、土爾扈特部
7、烏梁海人(兀良哈)
附:圖瓦人
8、扎哈沁人
9、明阿特人
附:科布多大臣轄區
附:喀爾喀人
四、蒙古地域之外的蒙古人
1、卡爾梅克人
2、布里亞特人
3、圖瓦人
4、阿爾泰人
5、哈扎拉人
五、與蒙古有關聯的其他民族
1、欽察人
2、韃靼(Tatar或Tartar)人、塔塔爾族
3、諾蓋人
附:諾蓋分支部落簡介
4、烏茲別克人
5、哈薩克人
可以到「我的空間」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