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小說中人物形象的書寫
㈠ 現代主義的文學特徵是什麼
1採用主觀色彩極重的表現法,反對客觀的描寫法;強調主觀隨意的自由聯想。
2在語言形式上,現代主義文學廣泛運用意象比喻、不同文體、標點符號甚至拼寫方法、排列形式,來暗示人的感覺、印象和精神狀態。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現代主義文學不注重塑造個性鮮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著重表現人的全面異化,表現人與社會、人與物質、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全面異化。
4現代主義在藝術形式上特別注重追求新奇怪誕的藝術表現手法。
上述特徵主要表現在象徵主義詩歌、意識流小說、荒派戲劇、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文學當中。(也就是說現代文學追求作者自我的觀念和新穎,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突出作者的自我感受)
㈡ 現代主義小說的藝術特色
現代主義文學屬於20世紀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種文學不主張用作品去再現生活,而是提倡從人的心理感受出發,表現生活對人的壓抑和扭曲。在現代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物往往是變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誕的,主題往往是絕望的。
特點:1採用主觀色彩極重的表現法,反對客觀的描寫法;強調主觀隨意的自由聯想。
2在語言形式上,現代主義文學廣泛運用意象比喻、不同文體、標點符號甚至拼寫方法、排列形式,來暗示人的感覺、印象和精神狀態。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現代主義文學不注重塑造個性鮮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著重表現人的全面異化,表現人與社會、人與物質、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全面異化。
4現代主義在藝術形式上特別注重追求新奇怪誕的藝術表現手法。
上述特徵主要表現在象徵主義詩歌、意識流小說、荒派戲劇、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文學當中。(也就是說現代文學追求作者自我的觀念和新穎,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突出作者的自我感受)
㈢ 中國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有哪些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㈣ 現實主義作家塑造的文學人物形象有何特徵
現實主義是一種融合浪漫主義因素的現實主義,體現出現實主義的開放性特徵。從這一創作理念出發,塑造的人物形象既展現出其與五四文學傳統、左翼文學的聯系,又有著明顯的差異,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對知識分子形象的理想化、浪漫化的塑造,是對中國現代文學中知識分子形象的一個豐富和補充。同時,作品格調明朗、樂觀,多"大團圓"式的結局,但是這種"大團圓"大多由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自然發展而來,故不顯突兀。
㈤ 東方小說運用了什麼寫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關於郭祥。寫這樣一部書究竟要寫個什麼樣的人物作為主人公呢,這是寫作時首先考慮到的問題。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在我們的部隊中,我接觸了這樣一種人:他們受到長期戰爭烈火的鍛煉,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也能生活,再強大的敵人壓他,他也不示弱。過去常稱他們是「突破口的幹部」、「革命的好戰分子」,他們也常常以此自豪。他們平時休整就感到寂寞,本來生病了,一聽說打仗就好了。他們身上有一種征服敵人的渴望,也就是他們說的「寧可在敵人頭上尿尿,也不許敵人在面前吐痰」。這種性格在我們的各級指揮員中都可以找到。我們常說那個團能戰斗,就因為那裡有這樣一批戰斗骨幹。如果我們將來還要打仗,那就少不了還要有這種人,沒有這種人是不行的。那麼這是不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呀?我認為就是。因為這種人的出現,正是革命戰爭長期熏陶的結果。在當時的典型環境中,怕死不怕死,敢不敢為革命獻身,這就是最高的道德標准。在寫這種人的時候,還要有一個性格化的問題。作為藝術典型,應該包括共性與個性兩個方面。只有個性沒有共性就沒有普遍意義,這當然不行。但另一方面,只有共性沒有個性,作為藝術典型就是不成功的,也就是過去說的公式化概念化,形成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當然,處理好這兩方面的關系,特別是搞好人物的性格化,並不很容易。正因為不容易,這樣的典型在文學作品中就比較少。這個問題的解決,還是要很好地研究生活里邊的人物,同時突出性格中主要的東西。
郭祥是有模特兒的。一直到現在我寫東西還是覺得有幾個模特兒比較放心,比較有個抓撓頭。如果人物在你頭腦中就沒有活起來,你寫出來一定是概念的。說到郭祥,生活中有一些這樣的人物。比如抗日戰爭申我參加晉察冀英模會,就遇到過一個戰斗英雄,很出色,性格詼諧,很逗人喜歡。我們過去睡在老百姓炕上,大家緊緊擠著,叫「貼白菜幫」,誰要一起來就再也沒空躺下去。他出了個「情況」,人們一驚起來了,他卻躺下睡了。還有一次,他到據點里去打一個偽軍。當他走到這個偽軍面前,只有幾步遠,偽軍問:「你是什麼人?」他說:「自己人。」說著他就掏出槍來,想一槍就把他打死。誰知子彈臭了,偽軍立刻端著槍喝道:「自己人為什麼開槍?」他坦然一笑說:「跟你鬧著玩哩!」還有一個戰斗英雄,打大同時很英勇。我寫過一首詩叫《英雄陣地》,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張家口一個姑娘看了他的事跡後很感動,寫了一封信,還給他送來一塊表。可巧,這時候他正在禁閉室里蹲著哩,因為犯了紀律。我在寫《東方》時有過考慮,是寫一個正經八百、不苟言笑的人物作主人公呢?還是寫一個活潑一點的?後來選擇了後面一個。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受封建影響太深,許多人性格比較古板,寫這種性格對民族會有好影響。當時文藝思想上有一個爭論很大的問題是能不能寫英雄人物的缺點。我想,只要我們自己是熱愛英雄人物的,總會想盡力寫得好一些,不會隨便來醜化他。而為了從生活出發,從特定的個性出發,即使寫了一些缺點,也不算什麼問題,甚至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還是想把人物寫得活一些,更像是生活中的人物。生活中的人物,他身上的優缺點總是相統一的。我們一動筆往往就把那一面取消了,只剩下一面。因此使人感到不真實。這是創造人物申一個很大的問題。我看沒有必要非要人物穿高底鞋,頭上繞著光圈,喪失真實感。
前面提到,有些作品往往主要人物反而不如次要人物突出。我看主要原因是顧慮過多,老是考慮這是主要英雄人物呀!可別把他寫壞了!所以就特別地慎重。慎重並不壞,但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心理上壓力大,過分拘謹,就會寫成四平八穩的人物。就像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過分溺愛,缺點也成了優點,反而不能很好地分析他、了解他了。
反面人物:陸希榮
關於反面人物陸希榮的塑造。這個人物也是從生活中接觸到這類人物後才形成的。我寫這個人物的基本構思,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寫個人主義的毀滅。小說出版之前,我去工廠聽閱讀小組的意見,一個工人說,陸希榮這個人物還不如讓炮彈炸死算了,後來還回了國,又當了小伙計,生活還不錯嘛!心裡覺得不解氣。實際上他從無產階級隊伍分化出去,當了資產階級的幫閑,這就說明他已經從精神上完蛋了。我認為無產階級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歌頌集體主義,批判個人主義。如果這個界限劃不清,那就很糟糕。在沖擊封建主義方面,資產階級作家們很英勇。他們用個性解放、個人主義去沖擊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識,這個任務完成得很出色。今天,雖然我們生活申遺留的封建的東西還很多,但是今天反封建殘余,也還是要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去反。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贊揚無產階級集體主義、批判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在我們的生活中間,在革命的歷史上,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是經常發生沖突的.因為鬧個人主義,必然使集體受到損害,並且最後導致個人的毀滅。比如歷史上的張國泰就是一個典型。他參加過「五四」運動,也搞過早期的工人運動,以後擔任四方面軍的領導人。長征中,他看到中央紅軍力量削弱了,就野心勃勃地要分裂黨,最後成了可恥的叛徒。這種人當年在革命隊伍里也扮演了一些角色,但個人主義惡性發展,終於離開黨完事。在我們的生活里也有不少因個人主義毀滅的例子。所以我就想寫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典型。因為這對我們的生活有教育意義。將來戰爭來了,這類人物還是會出現的。
《東方》既然是為未來戰爭作準備的,就有必要寫這么個人物,同主人公作一個鮮明的對照,也是對正面人物的陪襯。決不能說一個人一參加革命就十全十美,但不少同志在革命斗爭中把個人主義的東西掃除了,至少是減少了。也有些人沒有,學了一些馬列主義詞句,當作裝飾品,把自己的個人主義偽裝起來,到某種時候就暴露了。在《東方》里,我又用另一個人物劉大順來跟陸希榮對比。他是個解放戰土,對共產黨很感激,但因為入朝時他對新的戰爭不認識,起點不高吧,在戰爭開始他就趴下了,郭祥要揍他。但這個人和陸希榮不一樣,他不是掩飾錯誤的人,他起點不高,但越來越高,漸漸對戰爭有了認識。這兩個人物對郭祥都是陪襯,都是為了深化主題,從世界觀、人生觀上讓人想一些問題。一個人哪怕起點低、覺悟不高,但只要忠誠老實,肯於改造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戰土。反之,雖有才能但不注意改造,也不行。
㈥ 在我國現代小說中的經典人物形象
孫少平 堅毅不屈的性格 青蔥歲月 裡面的主角 青春激昂 不失幽默
㈦ 現代主義文學最突出的特徵是以人的什麼為描寫對象
現代主義文學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徵:
1、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人們開始把目光從客觀物理世界轉向主觀心理世界.現代主義作家視客觀實體為非真實,認為心靈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世界;
2、認為藝術的使命是非寫實的、泛表現的,文學創作應表現內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現實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在一些現代主義作家看來,傳統文學那種看似逼真的人物和物象描寫,實則是一種假象;
3、現實並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紊而不亂的整體結構,而是片斷的、瑣屑的、非邏輯的無序結構,因此,必須摒棄對人物性格和一切與之相關的附屬品的描繪,使讀者進入人物的心理現實。
4、現代主義對形式技巧的探索與追求,使文學的表現方法得到了豐富與拓展,但是,現代主義在形式與技巧上的革新與實驗也並非都是成功的.一些作家刻意追求新奇,把文學原有的最基本標准和特性也拋在一旁,這種走極端的標新立異,不能認為是嚴肅而負責任的。
㈧ 現代主義文學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現出什麼特點
著力發掘無意識精神領域這個嶄新礦藏,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重視講故事。
為了准確揭示這一精神領域,作家一方面重視藝術技巧,大量運用各種手法,如意識流、隱喻、張力、戲劇化等,另一方面又使人物形象和一般社會思潮密切聯系在一起,從而獲得自己人物的深度和觀念,如存在主義、表現主義、象徵主義、未來主義,以及各種批判思潮等。
現代主義文學的人物形象塑造遵循的是一種深度模式,在這一點上又和後現代主義文學人物形象塑造形成鮮明對比。
㈨ 小說中的人物該怎樣描寫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