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現代小說 » 後現代主義小說代表人物

後現代主義小說代表人物

發布時間: 2021-07-21 21:55:23

㈠ 後現代派有那些代表人物及著名作品

洛麗塔>--後現代主義里程碑代表作之作品賞析參考資料 http://hk.netsh.com/eden/blog/ctl_eden_blog.php?ctlAct=get&ctlObj=blog_log&iLogID=145354

㈡ 誰是後現代主義小說之父

伊哈布・哈桑和戴維・洛奇等學者所提出的後現代主義小說始於喬伊斯或貝克特的觀點是欠缺說服力的。通過對博爾赫斯代表作的發表時間、理論貢獻、整體創作實績和對其他後現代主義作家的影響等方面的梳理,指出只有 博爾赫斯 才是名副其實的後現代主義小說之父。

㈢ 後現代文學代表人物有哪些

二十世紀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 ■ 存在主義文學 濫斛於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到發展的顛峰。它與存在主義哲學關系密切。「荒謬」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在藝術上,存在主義文學寓哲理於文學中,體現「文」「哲」一體的特點;同時不拘一格地運用傳統的、現代的各種表現手法。代表作家有薩特、加繆等。 代表作家——地位影響——代表作品——思想內容/藝術風格 薩特 1905-1980。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文藝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存在主義哲學的領袖人物,也是存在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作家。196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但以「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為由拒絕領獎。 存在主義哲學中心思想——薩特的存在主義是無神論的,主要思想可概括為三個基本原則:存在先於本質;自由選擇;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文藝觀上,薩特批判純藝術論,主張文學介入時代,介入生活。 存在主義小說創作——「自由」是薩特存在主義核心之核心,他的所有小說創作和戲劇創作,都圍繞著「自由選擇」這一命題展開。 《惡心》——採用的是日記體、自敘體。寫青年歷史學家「我」對周圍的惡心感,表現對現實世界的否定。 短篇小說集《牆》——代表作是同名的短篇小說《牆》,一篇重要的哲學小說。小說通過存在主義的化身伊比埃塔從生到死、由死而生的曲折經歷,控訴法西斯匪徒草菅人命,嘲笑了荒謬的現實世界,反映了存在主義的生死觀:生存與死亡只是一牆之隔,並非不可逾越的天塹。 長篇小說《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時代》《延緩》《心靈之死》三部曲,是薩特存在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表現自由選擇的命題:在荒謬絕倫的世界裡,要想獲得自由與幸福,就必須「介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為尋求正義的事業而斗爭。有明顯的無政府意味。 存在形式戲劇創作——薩特的存在主義戲劇又稱「境遇劇」、「自由劇」,它們不是按照傳統戲劇的原則處理環境與人物的關系,而是讓環境支配人物。 《蒼蠅》《禁閉》——表現人在特定處境中的自由選擇。「他人就是地獄」成為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句名言。 《畢恭畢敬的妓女》——一部反種族主義作品,同時體現了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主張。 《死無葬身之地》——以法國淪陷時人民的反抗斗爭為背景,寫5個最後的游擊隊員為了保護游擊隊長而英勇獻身的故事。作品的基調是向上的。 哲學論著——《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加繆 法國當代作家和評論家。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與薩特齊名。 《局外人》《鼠疫》——因他的作品「揭示了當今人們的良心提出的問題」而獲獎。《局外人》是反映荒謬世界荒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義作品。局外人莫爾索對一切都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面孔。作者以局外人為題,正意反說,包含辛辣的諷刺。莫爾索似真卻假的荒謬言行和心理,說明他是消極地對抗荒謬社會的真正的局內人。《鼠疫》用象徵手法寫成。鼠疫象徵德國法西斯侵略,奧蘭城市民受鼠疫之害象徵法西斯鐵蹄踐踏下的人民之苦,市民奮起抗疫象徵人民反法西斯斗爭。里厄醫生不僅是舍己為人的人道主義者,而且是拯救人類於水火的英雄。 ■荒誕派戲劇 50年代興起於法國,後迅速風靡歐美各國的一個反傳統戲劇流派,因1962年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思琳寫的《荒誕派戲劇》而得名。1950年尤金·尤奈斯庫《禿頭歌女》的上演標志著該流派的誕生。荒誕派戲劇有以下幾個特徵:1、荒誕、抽象的主題;2、支離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 尤金·尤奈斯庫 荒誕派戲劇奠基人,荒誕派經典作家,羅馬尼亞人。 《禿頭歌女》一部離奇古怪的獨幕話劇,被稱為「對一切傳統戲劇的嚴重挑戰」,是「天才的作品」寫兩對英國中產階級夫婦莫名其妙、令人倒胃的交談。通過這些不知所雲的談話,旨在說明人的個性、本質已消失在群體之中。劇中不但沒有禿頭歌女,甚至連長頭發的歌女也沒有,只有那口瘋狂的大掛鍾。 塞繆爾·貝克特 1906-1989。愛爾蘭人,荒誕戲劇代表作家。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社會人類生存狀況。196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荒誕派戲劇——貝克特劇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殘志缺的糊塗蟲,幾乎與世隔絕,思維混亂,語言貧乏,活動幅度很小。劇作人物少,動作單調。所有的人物只是某種習俗、思想感情的代表,他表現的只是類型,而不是個性,是「人類的縮影」。貝克特為了體現其創作意圖而採用的恰當的藝術形式——荒誕,正好表現出現代西方社會正經歷著難以克服的精神危機。 《劇終》《啊,美好的日子》——突出表現了人的精神麻木。 《等待戈多》——2幕,是一部反傳統、反理性的劇作。劇本通過兩個流浪漢永無休止而又毫無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誕與人生的痛苦,表現了現代西方人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絕望心理。作者力圖通過自己的劇作來反映「社會真實」,彈出「一個時代的失望之音」。劇作用「直喻」的方法強化了「純粹戲劇性」,把內在的思想變為視覺形象,以達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劇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如光禿禿的樹上一夜之間新添幾片綠葉,代表了時光的流逝。 ■新小說派 又稱反小說派或拒絕派。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60年代進入鼎盛,並蜚聲世界各國。新小說派既沒有嚴密的組織,也沒有統一的文學主張。新小說派作家反對傳統小說的思想性和傾向性,主張作家「毅然決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動地照搬荒誕世界裡的存在,不賦予它任何意義和感情色彩。在創作上,新小說摒棄情節和人物,拼貼散亂的片斷,以物代人,創立純粹寫物的風格。倡導讀者參與創作,重建小說的人物與情節。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等。 克洛德·西蒙 「新小說派之父」之稱,1985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佛蘭德公路》——因「在描寫人類生活狀況中把詩人與畫家的創造性與他對時間作用的深刻理解結合起來」而獲獎。 羅布·格里耶 新小說派旗手,當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窺視者》《橡皮》 ■ 黑色幽默 20世紀60年代風行美國的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作家沒有結社,沒有宣言,也沒有明確的綱領,稱謂是評論者所加。「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觀現實;「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個性對這種現實所採取的嘲諷態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種展現絕望的幽默,故被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作為一個流派,「黑色幽默」在藝術上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2、「反英雄」式的人物;3、「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4、小說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弗里德曼、約瑟夫·海勒等。 約瑟夫·海勒 1923-1999。美國當代著名作家,「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幟。其小說創作形成了一種「絕望的喜劇」風格。 獨白型小說《出了毛病》——通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日常生活和相互聯系,反映了60年代彌漫於美國社會的精神崩潰和信仰危機。主人公工作出色,一切都很順利,但他卻得了神經過敏症,認為一定有什麼地方出了毛病。 《象戈爾德一樣好》作品圍繞一個猶太後裔的知識分子戈爾德在美國的遭遇展開,表現了猶太人的「異化」主題,題材超出個人命運的范圍,反映城市的衰敗史,家族的瓦解史。 《第二十二條軍規》 (《最後一幕》是續集)——【內容】被譽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說。小說寫的是美國一支空軍中隊的內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飛行復員回國,與軍隊官僚們的斗爭構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基本矛盾沖突。小說通過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戰爭和官僚機構的瘋狂、荒誕,並通過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表現出西方人對人類處境的困惑。 【思想】小說不是一部歷史小說,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表現超現實的哲理:第二十二條軍規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徵著冥冥中統治世界的神秘力量,變化無窮,令人莫測高深……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一個圈套。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圈套,是一種永遠無法擺脫的困境。這種圈套和困境就是現代人對世界的一種感受。 【人物】尤索林是一個浸透著存在主義意識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現實的積極因素和取消斗爭的消極因素。 【特色】1、結構散亂。小說採用一種類似於戲劇「人像展覽式」的結構。2、敘述方式上,全書沒有一個貫穿首尾的故事情節,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節若斷若續地進行拼貼。3、小說是一出瘋狂的喜劇,但喜劇效果中又浸透著黑色,對死亡的恐懼、對瘋狂世界的絕望態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 魔幻現實主義 指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自本世紀中期,拉美小說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拉美作家們不再刻意模仿歐洲某種流派,拘泥於過去某種固定的文學模式,而是注重採用具有民族意識和內容和形式。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達生活現實的一種創作方法。用魔幻的東西將現實隱去,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循環往復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小說創作極富民族特色,成為當代頗受人們關注的一種文學現象。代表作家有馬爾克斯等。 胡安·魯爾福 魔幻現實主義作為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真正成熟的代表作家 中篇《佩德羅·帕拉莫》——寫一個破落的庄園主之子由一個負債人變成一方巨富,是一個墨西哥惡霸地主的典型形象。結構上作者打破了時間順序和空間界限,隨意顛倒。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作家,擅長表現拉美土著文化和孤獨狀態。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短篇《周末後的一天》——小說寫馬孔多的奇特現象:炎熱七月,群鳥自殺。點明人間缺少同情的主題。 中篇《枯枝敗葉》——《百年孤獨》的前身。寫馬孔多這個神話王國中上校和他的子孫們孤獨的生活。 長篇《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寫西班牙遺民的後代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與馬孔多由開拓到繁榮、再次毀滅的歷史。馬孔多百年間經歷了氏族統治、封建統治和殖民統治等變化,布恩蒂亞家族的七代人也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馬孔多實際上就是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的縮影。布恩蒂亞家族的神奇經歷與不幸,是印第安人歷史文化的再現阿和拉美民族命運的濃縮。作者著力表現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與世隔絕、愚昧落後的歷史真實。揭露和批判了哥倫比亞國內外反動獨裁政權的殘暴和美國侵略者對拉美民族的政治壓迫與經濟掠奪,預示了拉美人民將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烏蘇拉是貫穿全書的主人公,在她身上,集中了拉美婦女的優秀品德。奧雷連諾是布恩蒂亞家族中最有影響的人物。 【藝術特色】1、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2、象徵、暗示手法大量運用。 長篇《家長的沒落》——用「多人稱獨白」的手法講述了獨裁者尼卡諾爾的一生,以此抨擊拉美的獨裁統治。作品被美國《時代》周刊推薦為1976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 中篇《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講述一個由於謠傳和猜測致使無辜者慘遭殺害的故事,揭露了陳規陋習對人們心靈的毒害。 長篇《霍亂時期的愛情》——作品以男女主人公的戀愛為主線,展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哥倫比亞沿海城市生活、社會變遷和時代風氣,反思了人們的偏見與感情。男女主人公戀愛50多年而終未果,被評論界認為寫了一個完整的人生觀和歷史的種種意想不到的突變。 ■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該派作家都是男女青年,以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著稱,追求絕對的自由和人的生物學的滿足,認為墮落就是解脫,沉淪就是解放,躲進超現實的環境尋求神秘主義的靈感,用怪僻的內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淪的所謂「脫俗」態度來表示對體面社會的不滿,對社會進行病態的反抗,因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的《嚎叫》等。

㈣ 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有哪些

1、加繆《局外人》

《局外人》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由於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於衷。

2、《百年孤獨》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3、《禿頭歌女》

《禿頭歌女》於1950年在巴黎首演時,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爭論。此劇描寫了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與他們的朋友——另一對典型的英國中產階級夫婦之間的無聊的對話。

4、《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譯做《等待果陀》,是愛爾蘭現代主義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兩幕悲喜劇,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現的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發生,誰也沒有來,誰也沒有去』』的悲劇。

5、《弗蘭德公路》

法國小說家克勞德·西蒙的作品。《弗蘭德公路》以1940年春法軍在法國北部接近比利時的弗蘭德地區被德軍擊潰後慌亂撤退為背景,主要描寫3個騎兵及其隊長痛苦的遭遇。

㈤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流派與代表作家、作品

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出現的各種文化潮流的總稱,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學、美學評論,語言學等領域。後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是指二戰以來對現代主義文學繼承和發展的同時又背離超越的文學現象,七八十年代達到高潮,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有:荒誕派戲劇、新小說、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
荒誕派戲劇由英國戲劇理論家馬丁�6�1艾斯林的著作《荒誕派戲劇》而得名,基本特徵是:反映當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誕性,將深邃的哲理寓於荒誕的形式中。在創作方法上摒棄傳統的戲劇程式,沒有完整的故事和集中的矛盾沖突,人物形象支離破碎,缺乏鮮明的個性,對話也語無倫次,但很重視道具的作用。傑出代表是法國的尤奈斯庫和貝克特。
新小說一是以揭示人的內心奧秘為主的「內心小說」,側重表現人的下意識活動,以薩洛特(《懷疑的時代》)為代表;二是側重於對外部客觀世界的描寫的「客觀小說」,以物為主要描寫對象,以羅格-格里葉(《橡皮》、《窺視者》)為代表。
黑色幽默因美國作家弗里德曼編的一本小說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它是存在主義哲學在美國小說中的變種。傑出的代表作家是美國的海勒和馮尼格等。

㈥ 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出現的各種文化潮流的總稱,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學、美學評論,語言學等領域。後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是指二戰以來對現代主義文學繼承和發展的同時又背離超越的文學現象,七八十年代達到高潮,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有:荒誕派戲劇、新小說、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
荒誕派戲劇由英國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斯林的著作《荒誕派戲劇》而得名,基本特徵是:反映當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誕性,將深邃的哲理寓於荒誕的形式中。在創作方法上摒棄傳統的戲劇程式,沒有完整的故事和集中的矛盾沖突,人物形象支離破碎,缺乏鮮明的個性,對話也語無倫次,但很重視道具的作用。傑出代表是法國的尤奈斯庫和貝克特。
新小說一是以揭示人的內心奧秘為主的「內心小說」,側重表現人的下意識活動,以薩洛特(《懷疑的時代》)為代表;二是側重於對外部客觀世界的描寫的「客觀小說」,以物為主要描寫對象,以羅格-格里葉(《橡皮》、《窺視者》)為代表。
黑色幽默因美國作家弗里德曼編的一本小說集《黑色幽默》而得名。它是存在主義哲學在美國小說中的變種。傑出的代表作家是美國的海勒和馮尼格等。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共同特點
後現代主義文學雖然各具特色,但還是有一些共同特點的。很多人認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不確定性的創作原則(主題、形象、情節和語言都呈現出不確定性)、創作方法的多元性、語言實驗和話語游戲。從20世紀文學發展的軌跡看,後現代主義文學是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繼承、背離和超越。它們繼承了現代主義文學的批判和創新精神,並進一步將其推向極端。從藝術形式上看,如果說現代主義對文學表現形式的探索還停留在打破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傳統手法並力圖有所創新的階段,那麼後現代主義文學則傾向於放棄藝術形式,甚至從根本上反對藝術形式本身。從思想傾向上看,如果說現代主義文學對西方文化還抱有危機意識和變革意識,對人生的無意義和世界的荒謬性還表現出痛苦和焦慮,,那麼後現代主義作家則換了一幅嘲諷和調侃的面孔,他們相信,與其毫無結果地思考那些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如對它們投以輕蔑的一笑。

㈦ 後現代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的理查德·羅蒂、法國的雅克·德里達和讓-弗郎索瓦·利奧塔。

1、理查德·羅蒂

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1931年10月4日出生於紐約——2007年6月8日逝世於加州帕羅奧多,享年75歲)

羅蒂是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思想家,也是美國新實用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他利用英美分析哲學所擅長的嚴格方法和精密論說,詳細分析了當代諸多分析哲學和歷史主義思潮,結合歐陸哲學的解構思想,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新實用主義的思路和話語。

第二,他擅長以宏觀的歷史視野,向人們顯示,新實用主義的信仰對於我們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羅蒂在1967年出版其《語言學的轉向》一書,使得「語言學轉向」這個當代西方哲學的關鍵詞從此流傳於世,而他在1979年完成的《哲學與自然之鏡》更是奠定了他作為新實用主義領軍人物的地位。

20世紀80年代以後,羅蒂的學術活動的重心已經越出了專業領域,在關注人類所面臨的各類重大社會問題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文化政治學、意識形態問題、全球化問題、女權主義、倫理問題等公共話題的討論,成為西方知識界非常活躍的公眾人物。

2、雅克·德里達

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公元1930年7月15日—公元2004年10月8日),法國哲學家。是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著名的哲學家。

1983年起任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主任,還是國際哲學學院創始人和第一任院長,法蘭西公學名譽教授。

雅克・德里達生於阿爾及利亞。19歲時回法國就學,1956~195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60年代成為《泰凱爾》雜志的核心人物。

60年代末與該雜志分裂。後一直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任教。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訪問教授。

德里達是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

德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書寫與差異》,《論文字學》,《播撒》等。

3、讓-弗郎索瓦·利奧塔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後現代思潮理論家,解構主義哲學的傑出代表。主要著作有《現象學》、《力比多經濟》、《後現代狀況》、《政治性文字》等。

(7)後現代主義小說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相關文學:

後現代主義文學主要包括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加繆《局外人》、《鼠疫》。 西蒙娜《女房客》、《一代名流》。薩特《禁閉》。

荒誕派戲劇:尤涅斯庫《禿頭歌女》貝克特《等待戈多》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新小說派:西蒙《弗蘭德公路》、薩洛特《懷疑的時代》

黑色幽默派:馮尼戈特《第五號屠場》,約翰.巴斯《煙草經紀人》、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傑克·克魯亞克《在路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後現代主義

㈧ 1、後現代主義設計的代表人物作品及若干特點 2、波普設計的風格特點

1.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特點是對過去有過的東西再次發掘 再次解釋 為了挑戰現代主義的極限,藝術與設計家於是以後現代主義來統稱當代各種主義,如:女性主義、多元文化、解構主義、時間元素、媒體應用、物質主義等。這些觀點強調藝術品的創造與欣賞沒有單一的、絕對的答案或標准,作者與完成品的情感脫離,且作者、觀眾、策展人(或展場)與環境(或現象)都是藝術作品的參與者,如此一來,藝術創作與鑒賞都變得非常多樣.另一個特點是跨學科和跨創作媒體,建築、文學、繪畫、設計、傢具均有設計師,在各自的藝術場境內進行後現代式的表述。不過,由於後現代主義是對於創作主題和創作形式都有顛覆性的新思維,令風格很難一致,要表述各創作領域的後現代境況並不容易。
2 波普的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流行藝術 也就具備了通俗性 大眾性的特點 也出現在身邊很多東西上如漫畫、電影海報、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費品圖像通過解構、拼貼、重復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都可成為波普藝術的創作主題。反映了當時西方社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觀、消費觀及其反傳統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趣味。它受到美國20世紀50年代大眾文化和20世紀60年代波普美術的影響,認為藝術不應僅供少數人享用,而應走向普通大眾,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要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打破一切傳統的審美觀念。波普設計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局限於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過於嚴肅、冷漠、單一的面貌,代之以詼諧、富於人性和多元化的設計,它是對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具有戲謔性的挑戰。設計師在室內、日用品、傢具、服飾和平面設計等方面的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形式:誇張、奇異、富於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單純、鮮艷;材料多選用塑料或廉價的纖維板、陶瓷等。其設計掙脫了一切傳統束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其市場目標是青少年群體,迎合了現代青年的桀驁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及其標新求異、用畢即棄的消費心態。波普設計運動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時裝界有:英國的瑪麗·奎特所設計的迷你裙,在全世界風靡十幾年;法國的古亥熱的宇宙服,表現出最新科技觀念而使當代人驚喜。傢具設計有:科蘭的廉價、鮮艷、奇異的傢具,深受青少年歡迎;穆多什以英文字母為裝飾圖案的纖維板椅子和羅傑·丁的如玩具般的吹塑椅子,都極受歐洲消費者青睞。在包裝、書籍裝幀、廣告等平面設計上,也都出現了醒目的波普風格。
波普藝術的手法是利用現成的工業、商業產品。從飲料、化妝品的廣告、商標、電影宣傳畫,到汽車燈、車窗、家用電器,等等,把它們加以改造、加工,然後重新組合和拼貼,賦予一定的社會思想意義,有此構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

㈨ 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師代表人物都有誰,他們有什麼著名作品

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羅伯特·文丘里羅伯特·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有費城母親之家、費城富蘭克林故居、倫敦國家美術館、俄亥俄州奧柏林大學的艾倫美術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馬爾巴羅·布朗赫姆旅館的改建等。 http://hi..com/hnfgc2006/blog/item/df66def3f0f9b956352acc88.html看一下吧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一本關於地球流浪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10-11 00:28:32 瀏覽:666
女主掩蓋身份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10-11 00:28:25 瀏覽:32
十大玄幻禁忌小說 發布:2025-10-11 00:21:58 瀏覽:431
玄幻小說火本命法寶 發布:2025-10-11 00:16:19 瀏覽:217
玄幻反派女主小說 發布:2025-10-11 00:11:20 瀏覽:287
情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10-11 00:02:42 瀏覽:695
科幻小說星球上全是女天使 發布:2025-10-10 23:57:31 瀏覽:691
後宮玄幻扮豬吃虎小說 發布:2025-10-10 23:32:11 瀏覽:472
玄幻小說多少字一章 發布:2025-10-10 22:53:09 瀏覽:929
好看的校園青春小說甜寵 發布:2025-10-10 22:27:21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