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戲劇化
A. 誰能推薦 幾部戲劇性強的 中國現代小說,方便改成劇本 小品 演的
我也想找!比如悄悄就來了個《蝸居》,書都沒看過久上電視了,到底去哪發現這些書呢??????????
B. 請問大家中國現代文學中有哪些與復仇有關的作品有復仇情節的或主題的都可以,小說、戲劇體裁不限。
老舍《貓城》,寓言式,貓向人復仇
張恨水《紙醉金迷》《啼笑姻緣》這兩個不知道算不算,有些報復傾向
余華《現實的一種》寫兄弟仇殺
C.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黃遵憲局限在傳統詩歌范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針對梁啟超的後退之處。
○1「作詩如作文」
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於早期象徵派獲得某種回應。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第一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
2、胡適《嘗試集》
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3、早期白話詩特徵
○1作品
沈尹默《三弦》《月夜》
俞平伯《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朱自清《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
○2特徵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2郭沫若《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像)+(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像,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湖畔》
1922 汪靜之《蕙的風》
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春的歌集》
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
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3、小詩體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華《流雲小詩》徐玉諾、何植三
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馮至《昨日之歌》
○1藝術的節制
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雨夜》
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3敘事詩《幃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四、新詩的「規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刊物陣地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
○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聞一多《口供》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
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敘事詩,戲劇化、小說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
○3新詩格律化
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區分新舊格律。
2、聞一多
○1思想內涵
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
《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沉鬱的風格。《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一個明星》《落葉小唱》
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雪花的快樂》
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王嬌》《貓誥》。
五、「純詩」與早期象徵派詩歌
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從「表達」功能轉向「表現」功能。對胡適「作詩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詩與散文的純粹的分界」。詩的領域是「純粹的表現的世界」;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強調「暗示」與「朦朧」。
○2王獨清《再譚詩》突出「感覺」的因素,強調「色」「音」的交錯。
○3早期象徵派
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2、李金發《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
「多遠取喻」,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棄婦》 聯類不窮的自由聯想,暗示的力量,選用文言詞語的陌生化效果。
D. 綜述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第一個十年新詩的發展歷程
0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00 1、「詩界革命」的演變
00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00黃遵憲局限在傳統詩歌范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
00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針對梁啟超的後退之處。
00○1「作詩如作文」
00受黃遵憲的啟發,比宋詩對唐詩的變革更進一步。
00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00○2「詩的經驗主義」
00「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00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00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00「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於早期象徵派獲得某種回應。
00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00 1、新詩陣營的發展
00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00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00③刊物:《詩》月刊第一個新詩刊物,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
00 2、胡適《嘗試集》
00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摸索、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
00《一顆星兒》《「威權」》《一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00 3、早期白話詩特徵
00○1作品
00沈尹默《三弦》《月夜》
00俞平伯《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00周作人《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00朱自清《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
00○2特徵
00白描手法和托物寄興。客觀寫實和主觀意志。散文化和平實風格。
00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00三、「開一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00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00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00○1成仿吾《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00○2郭沫若《論詩三札》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像)+(適當的文字)
00○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像,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00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00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湖畔》
001922 汪靜之《蕙的風》
00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春的歌集》
00天真開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時代精神與詩人個性的統一。
00應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00 3、小詩體
00冰心《繁星》《春水》宗白華《流雲小詩》徐玉諾、何植三
00即興式短詩。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表現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內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00 4、馮至《昨日之歌》
00○1藝術的節制
00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雨夜》
00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00○2哲理化詩情沉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00○3敘事詩《幃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00四、新詩的「規范化」——前期新月派
00 1、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00刊物陣地主要詩人
00《晨報副刊》「詩鐫」聞、徐、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00○1新詩的自覺
00「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00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
00○2「理智節制情感」
00「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書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巴那斯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00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聞一多《口供》蘊藉含蓄,鮮明的形象性。
00詩歌中敘事成分的加強。敘事詩,戲劇化、小說化,不露聲色的客觀態度。
00○3新詩格律化
00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區分新舊格律。
00 2、聞一多
00○1思想內涵
00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
00《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00○2個性風格
00矛盾的張力。《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你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00沉鬱的風格。《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
00 3、徐志摩
00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個性/才華/追求的統一,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
00徐志摩式意象。《雪花的快樂》《黃鸝》《為要尋找一個明星》《落葉小唱》
00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雪花的快樂》
00 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00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00《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王嬌》《貓誥》。
00五、「純詩」與早期象徵派詩歌
00 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00從「表達」功能轉向「表現」功能。對胡適「作詩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00○1穆木天《譚詩——寄沫若的一封信》
00要求「詩與散文的純粹的分界」。詩的領域是「純粹的表現的世界」;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強調「暗示」與「朦朧」。
00○2王獨清《再譚詩》突出「感覺」的因素,強調「色」「音」的交錯。
00○3早期象徵派
00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徵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00 2、李金發《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
00「多遠取喻」,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00《棄婦》 聯類不窮的自由聯想,暗示的力量,選用文言詞語的陌生化效果。
E.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一章 中國現代小說的知識點有哪些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第二版)這門課第一章 中國現代小說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 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和高峰——魯迅,第二節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新範式的創造者——茅盾,第三節 青年反抗者——巴金,第四節 老中國兒女的書寫者——老舍,第五節 重塑民族理想的努力——沈從文,第六節 凡俗與華靡——張愛玲,第七節 寫在人生邊上——錢鍾書,第八節 娜拉走後怎樣——丁玲,第九節 飄逝的是美麗的——蕭紅,參考資源。
F. 現代主義文學會使情節戲劇化嗎
文學中的戲劇化,應該單指作為戲劇這一文類的特性吧。純文學的小說等,要麼是表現客觀真實(那就是現實主義啦),要麼表現主觀真實(自然就是現代主義啦),你覺得真實跟戲劇化可以共存嗎?你的世俗生活跟精神生活是戲劇的嗎?
G. 為什麼說短篇小說現代文體的形成是20年代中國小說現代化的標志
為什什麼說短篇小說現代文筆的形成是20年代中國小說?現代體代形成這個是一個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明白的人給你解答
H. 結合作品談談新詩戲劇化的特點
第十八講 艾青及其他新詩
?艾青的詩歌 ?田間與七月派 ?馮至《十四行集》 ?穆旦與中國新詩派 ?政治諷刺詩 ?民歌體敘事詩
中國現代文學史 惠州學院中文 龔雲普
艾青的詩歌
?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 上》賞析 思想主題 「散文美」 ? 艾青的生平創作與主 要貢獻
思想主題:詩歌以 散文美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 形式:自由詩體 /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 語言:現代口語 為抒情線索,反映了 ? 取材:日常生活 抗戰初期中國民眾貧 窮、屈辱而艱難的生 北方的牧民 活,深沉地抒發了詩 南方的漁婦 人的愛國情感。
? 意象:現代主義
中國現代文學史 惠州學院中文 龔雲普
艾青的生平創作與主要貢獻
? 1910—1996,原名蔣海澄, 筆名莪伽、克阿等。浙江 金華人。 ? 1929年赴巴黎勤工儉學, 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 洲現代派詩歌。比利時詩 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最 大。 ?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 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 並組織春地畫社。7月, 被捕入獄。 ? 1940年赴延安,在陝甘寧 邊區文化協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