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代小說
1. 明代前期小說代表作是
從明初到嘉靖年間,以成書於元末明初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傳》和成書於嘉靖年間的《西遊記》為代表,標志著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由宋元時代初具規模的講史和說經話本,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 除「三言」、「二拍」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
2. 明代清代所有小說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類:
①歷史演義小說。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
②英雄傳奇小說。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③神魔小說。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④世情小說。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 ,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⑤公案小說。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
⑥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 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
⑦文言小說: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給予小說深刻的影響。
從清初到乾隆時期,是小說的全盛時期,代表民主傾向的、真實描寫社會現實的作品是這個時期小說的主流,《紅樓夢》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時期以後到鴉片戰爭以前,即嘉慶、道光時期,脫離現實、宣揚名教和因果報應的作品大量出現,小說創作呈現萎頓、沉悶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說創作在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較大發展。
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滸後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等,寫的是歷史和歷史人物,表現的是當時社會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識。
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繼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優良傳統,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峰。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學中諷刺藝術的營養,展示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生活圖卷 ,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經典作品。
長篇小說《紅樓夢》,描寫一個貴族家庭的衰敗,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對個性自由的要求與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此外長篇小說《綠野仙蹤》,話本小說《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嘉慶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有《說唐演義全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 》等,但思想性和藝術性都不及前期同類作品。續《紅樓夢》成風,這類作品都是想改變《紅樓夢》的悲劇精神,讓賈林大團圓,反映了封建傳統文藝思潮對《紅樓夢》的反撥,是一種倒退。《盪寇志》以續《水滸傳》為招牌,而立意與《水滸傳》正相反,表現了作者痛恨農民起義,維護封建統治的政治立場。這時期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綠牡丹》、《雷峰塔傳奇》、《粉妝樓全傳》、《雙鳳奇緣》和《鏡花緣》等。清代小說的面貌和明代小說有顯著的不同。明代小說大都有一個從民間傳說、戲劇、話本到文人編定的演化過程。清代小說則不同,作家依據自己的生活和經驗選材、構思和描寫,在作品中充分表現作者個人的意願和理想。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都臻於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獨創之處。《紅樓夢》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這時期小說的最傑出的代表。
3. 明朝和時朝的三部著名古典小說是什麼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 明朝中期,著名古典小說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滸傳》明代
樓上所說的《紅樓夢》《聊齋志異》都在清代
4. 明代小說的小說介紹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分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
插圖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元明清三代的小說超過以前所有時代,尤其以章回體小說光輝奪目。繼元明兩代產生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之後,到清代又產生了《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長篇小說著作,達到了古典小說的頂峰,讓後世學者對它們產生了無窮的興趣。
明代小說非常侃口,四大名著中三冊在明朝誕生,這也證明了這一點。
5. 明朝時期有哪些著名古典小說
西遊記、水滸全傳,三國演義,金瓶梅,封神演義,三言二拍
6. 明代的文學作品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明代李時珍著。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采訪所積累的大量葯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
《農政全書》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
《演算法統宗》全稱《新編直指演算法統宗》,是中國古代數學名著,明代程大位著。
《物理小識》是明末學者方以智所著的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學術著作。從內容來看,它廣泛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醫葯、農學、工藝、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
《瘟疫論》,又稱《溫疫論》,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學書籍。作者為明朝末期的醫學家吳有性。
《武備志》是明代重要的軍事著作,屬於中國古代字數最多的一部綜合性兵書。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或編者一般被認為是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7. 明朝之前的小說都有哪些
《搜神記》《世說新語》。 《李娃傳》 《錯斬崔寧》、《碾玉觀音》、《志誠張主管》、「三言二拍」。
8. 明代長篇小說幾種
明代長篇小說。關於它的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中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匯編》都記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說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說,明人大致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合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所載的《施耐庵墓誌》和《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相互矛盾處不少,且有明顯不可信處,因此對於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意見頗不一致,多數研究者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施耐庵畫像
《水滸傳》的成書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里,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在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里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並未說故事內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系。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
《水滸傳》的思想內容 《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向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後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專會串瓦走舍的浮浪紈□兒。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面,則是一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水滸傳》在揭露這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何欺壓人民的罪行時,首先敘述了高俅迫害王進的故事,因為王進的父親早年比武時,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帥府太尉後,到任的第一天就官報私仇,無端責罰王進,害得王進連夜奉母逃走。作者還寫了高俅為了讓兒子霸佔林沖的妻子,千方百計謀害林沖。高俅作為那個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體現了兇殘、陰險的權□特點,也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和腐朽的本質。此外,《水滸傳》中還寫了地主惡霸的種種作惡行為,如鄭屠霸佔金翠蓮,西門慶害死武大,毛太公勾結官府構陷獵戶解珍、解寶。
總之,《水滸傳》描寫了封建統治階級中自上到下的對人民的壓迫者。而受壓迫的人中還有正直的上層人物,如柴進、楊志等。有壓迫就有反抗,《水滸傳》寫林沖被逼上樑山就具有典型意義,說明了「亂由上作」的道理。《水滸傳》寫晁蓋等劫取北京留守梁世傑的不義之財,也具有典型意義,它表現了人民對貪官污吏剝削行為的反抗和打擊。由這種反抗,也使晁蓋等人走上造反的道路。「智取生辰綱」中白勝唱的一首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似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更是唱出了歷代被壓迫人民的不平,反映了階級之間的尖銳矛盾。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林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庭出身和官場生活,養成了他奉公守法,安分守己的性格,但他畢竟也被逼上樑山,這說明在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復雜,政治極端黑暗的情況下,統治階級內部必然發生分化,其中的一些人因受到當權派的排擠打擊,起而反抗,也會投身於農民起義的洪流。怒殺西門慶 選自明代崇禎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插圖吳用智取生辰綱 選自明代崇禎刻本《英雄譜》插圖
《水滸傳》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是循序漸進,步步深入,而終於全面展開的。英雄們的起義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由小山頭到大山頭,最後匯成一股浩浩盪盪的起義巨流。魯智深、武松等人的斗爭活動,開始多半是出於被迫,或是抱打不平,或是出於個人報復性的反抗,後來上了二龍山落草,接著又參加梁山起義。「智取生辰綱」最初就是有組織的反抗行動,但晁蓋等上樑山後,就更大規模地反抗政府了。起義的武裝,也是由小股發展到大股,最後都匯合到聲勢浩大的梁山泊。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麼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他們為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中國的農民富有武裝斗爭的傳統和經驗,但用文學形式來歌頌農民戰爭,並且真實生動地作全面的藝術再現的,只有《水滸傳》。《水滸傳》在記敘歌頌起義軍的武裝斗爭時,還比較重視戰爭經驗的總結,起義軍戰勝敵人,不僅憑勇敢,還靠智慧。《水滸傳》中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莊」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毛澤東曾經贊揚「三打祝家莊」是合乎辯證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義軍在這次戰役中能夠重視調查研究,對敵分化瓦解,並採取打入內部里應外合的辦法,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水滸傳》中有關戰爭的描寫,可與《三國志演義》相媲美。清代劉鑾的《五石瓠》里說: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水滸》諸書,凡埋伏攻襲皆效之」。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起義軍的政治主張,雖然說得不十分明確,卻可以看到他們有著「八方共域,異姓一家」,不管什麼出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理想。聯繫到他們「殺富濟貧」的行動,表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
《水滸傳》中用以組織群眾和團結群眾的思想基礎是「忠義」。這里所說的義,它在某種程度上注入了被壓迫階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這一點,有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是有所覺察的。明人郎瑛就說過:「逆料當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這實際上是說《水滸傳》所說的義不完全同於歷來統治階級所說的義。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下層人民也常講義,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產生一種團結禦侮的願望,這種願望,在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異地的一些遊民身上,反映得尤為強烈,他們最講朋友之間的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進而至於「濟困扶危」、「殺富濟貧」,都是「義」的表現。因此,《水滸傳》中所寫的義,在特定的環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壓迫的性質,而不同於儒家的綱常倫理中的「義」。但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滸傳》里的「義」,還不能取代舊的倫常觀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滸傳》里的「忠」,有忠於梁山事業的內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許多場合里,「忠孝」這種封建倫理大節被放在首位,而把「義」置於次要地位,這就是江湖義氣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現,梁山泊一些斗爭性最強、革命最堅決的人物,最終也不免在講義氣的情況下跟著宋江接受招安,義氣服從了忠君,就是《水滸傳》所寫的「義」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
《水滸傳》作者歌頌梁山義軍,卻又反對方臘起義,實際說明他同情、歌頌的是一種不徹底的農民起義,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義,不「僭號稱王」的起義。所以,《水滸傳》中出現了「替天行道」的口號。「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義,但是由於遵奉天命,這就不能突破君主觀念,因為在封建社會里,正是統治階級借天命來欺騙人民,所謂「奉天承運」,「天命所歸」,歷來帝王正是借天命來統治萬民的。《水滸傳》中「替天行道」的意義,說的是朝廷無道時,由這些好漢來「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則是「□臣蒙蔽了聖聰」,因而他們造反便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終又不得不歸服天子腳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終於換成「順天」、「保國」了。這也是《水滸》英雄們最終走上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滸傳》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為梁山泊領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系著整個梁山事業的興衰和存亡。宋江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史」,養成「忠孝」觀念,後來在縣里作了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對於衙門里公事和官府的應酬,十分熟悉。他雖為官府中人,卻又喜歡結交江湖上好漢,對下層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時雨」的美名。這樣的一種特殊經歷,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要作個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觸中,使他較多地了解下層人民的苦難和願望,又成為仗義扶危、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的反抗行為的人物。總之,宋江在上樑山之前,他對人民的造反,只是抱著同情態度,或在某種情況下在行動上作一點有限的支持。從他思想上說,他是不願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後來上樑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個廣有謀略的人物,決不甘心長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著他的才能將來能夠「為國立功」,作出一番事業來。「博得個封妻蔭子」,以圖日後「名垂青史」。而當時朝政黑暗,□臣當道,一些才能之士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恰在這時宋江又犯了殺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後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拿住,問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漢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在這時,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組織才能,善於團結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聲譽,前後有大批好漢隨他上山,壯大了山寨力量,給山寨事業帶來了一番興旺發達的氣象。梁山起義軍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之下,接連打了許多勝仗,給予一些貪官污吏以嚴重的打擊和懲罰,並且震動了朝廷,這些勝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勞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忠孝觀念根深柢固,雖造了反而這種觀念並未改變,這就伏下了他日後接受招安的契機。他上了梁山後口口聲聲說皇帝是「至聖至明」,只是「□臣當道,讒佞專權。」他反復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只被濫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權借水泊棲身」,「專等朝廷招安」。他在與官軍對陣中,總是想到如何為日後的招安預留地步。這樣,梁山起義軍的力量越強大,梁山的事業越興旺,也就越為宋江的受招安積累資本。他終於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軍隊大敗虧輸之後,光榮體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義事業斷送。宋江投降之後,又奉朝廷之命去鎮壓方臘起義軍,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這是對《水滸》的最尖銳的批評,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嚴重局限。火燒草料場 選自明代崇禎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插圖
《水滸傳》全書可分前後兩大部分,前半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樑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後半有五個部分組成,即征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其中田虎、王慶兩部分是後來加的,今所見較早的百回本,征遼之後緊接平方臘。但有的研究者認為,征遼也可能是插增的,因為第一,征遼的事不同於受招安和平方臘,歷史上無跡可尋。其次,和平田虎、王慶一樣,征遼中梁山一百單八人無一死亡。這個看法尚有爭論。從思想內容來說,《水滸傳》前半是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後半則是寫忠臣反□臣,是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的忠□矛盾。作者寫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愛國思想,魯迅說:「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這話是有根據的,水滸故事流傳的時間正是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寫宋江等人受招安,和這一背景不無關系。而征遼部分的出現,則是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至於忠臣反□臣,也是和這一思想有關的。在小說結尾寫「史官有唐律二首哀輓」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說:「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水滸傳》的作者是把宋江作為忠臣來描寫的。第85回遼國歐陽侍郎招降宋江,吳用向宋江獻策:要富貴,投降遼國;要忠義,報效宋朝。宋江說:「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這里的「盡忠報國」實際上就是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民族立場。
宋江投降之後,「水滸」英雄始終受□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後宋江等被□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對於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和作者對受招安者的鑒戒來說,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的「官逼民反」的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它所表現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沖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後盡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亂,還是不見容於當權執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
《水滸傳》的藝術特色 《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弦。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眾的,而是緊緊圍繞著「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布,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分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斗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裡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娘。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著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干,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閑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裡,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准確和細致。《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發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武松醉打蔣門神 選自明代萬曆容與堂刻本《忠義水滸傳》插圖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准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維妙維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著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上了崗子。這里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繁,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准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麼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樑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水滸傳》的版本 《水滸傳》的版本比較復雜,大致可分簡本繁本兩個系統。簡本文字簡略,細節描寫少。繁本描繪細致生動,文學性較強。就內容來說,簡本包括大聚義、受招安、征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直至宋江被害。繁本無平田虎和平王慶故事。簡本和繁本的先後問題,歷來意見不同,或認為簡本在先,或認為繁本在先,而簡本是由繁本刪節而成,迄無定論。
現知和現存《水滸傳》較早刻本都系明刊本。正德、嘉靖間人李開先《詞謔》記有20冊本的《水滸傳》,有的研究者認為「二十冊」即「二十卷」。一般認為,嘉靖時郭勛刊刻的武定板《水滸傳》比較接近於原本,但郭勛原刊本已無存,有的研究者認為今殘存 5回的嘉靖刊本《忠義水滸傳》即郭本,並且由此認為郭本是20卷本。明嘉靖年間高儒《百川書志》所錄《忠義水滸傳》為100卷,今天所能見的比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100回本是天都外臣序本,序文撰於萬曆己丑(1589)。天都外臣序本從郭本出,不過分卷不同,郭本是20卷100回,天都外臣序本是100卷100回。這個本子於排座次之後緊接受招安、征遼、平方臘,而無平田虎、王慶故事。萬曆年間又出現了楊定見的120回本,主要是根據100回本,又插增平田虎、平王慶的故事(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簡本而加以潤色)。明末金聖嘆(見金人瑞)刪去了排座次以後的部分,添了個盧俊義的噩夢作為結尾,夢中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殺。又把原來的第一回改為楔子,作成70回本。這個本子,入清以來最為流行。今存較早的簡本有明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和明刊《忠義水滸志傳評林》,惟都為殘本。清刊本10卷 115回《忠義水滸傳》是今存比較齊全的簡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整理出版過 70回本及120回本、100回本等繁本,並影印過100回本,及排印過幾種繁本。還影印過簡本《水滸志傳評林》。
《水滸傳》
中國明代長篇小說。又題為《忠義水滸傳》,通行本簡稱《水滸》。一般認為是施耐庵著。
《水滸傳》是民間無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體創作的成果,其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流傳演變過程。《水滸傳》描寫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6),因聲勢極盛,便在民間產生許多奇聞異說,流傳中不斷得到無名作者的加工增飾。施耐庵就是在長期民間傳說、民間說話藝術和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加工寫定成書的。
9. 關於明清古典小說 急!!!各位大蝦幫幫忙
1、明代:要比較清晰地描述明代小說的分類及其演變,分文言小說、白話短篇小說、白話長篇小說三條路線比較方便。
明初文言小說中最具小說風採的傳奇類小說一度恢復生機,出現了瞿佑的《剪燈夜話》,並在其影響下產生了李昌祺的《剪燈餘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合稱「三燈」)、《花影集》等作品,但此後又冷落下去,直到明中葉以後思想界文化界掀起思想解放運動和文學浪漫思潮,才又稍微振作,出現了《九龠別集》、《情史類略》、《艷異編》等或創或編的傳奇作品集。此外尚有一些單篇佳作,如《中山狼傳》等。志怪小說、軼事類小說、笑話也小有成就。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成就十分突出,達到這種文體的最佳狀態,「三言二拍」成為古代短篇小說最重要的代表,馮夢龍和凌濛初也成為古代短篇小說最重要的作家。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明代四大奇書,各代表了一種小說類型,也就規劃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基本格局。
2、清朝:清代小說是中國小說史的黃金時代,這一時代產生的小說,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流派形成,類型齊全,質量上乘,個性鮮明,與明代小說承中有變,以《紅樓夢》為代表的若干優秀傑作,攀上了中國古典小說同時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頂峰,令後世至今還難企及。
10. 穿越到明朝的小說
回到明朝當王爺,還有的忘記了,你在看看我給你介紹的吧,好東東
夢世界(古靈的,非穿)
說一個心臟病男孩與心愛女孩的感人故事。
會有天使替我來愛你(明曉溪,非穿)
說一個心臟病男孩與心愛女孩的感人故事。
月斜碧紗窗(藍色獅,非穿)
古代,男主患病(有點像啞巴新娘中男主的得病),外弱能力強的文,蠻感人的。
百煉成妖(說游戲的,超搞笑,非穿)
迷失(非穿,bl文)
超好看的
看完之後,再看下面這些穿越小說吧,都是我看了推薦的文,至少品質有保障
連心奇遇記(女尊文一女N男)
綰青絲(這個就不說了,經典)
步步驚心(清穿,看穿越的沒有不看的。桐華的小說都值得一看,《大漠謠》等等都很好看)
夢回大清(清穿,看穿越的不能不看的好文)
尋找前世之旅(看穿越不能不看的)
折草記(女尊文一女N男)
愛莫能棄(感動)
此心無垠(好看)
歌盡桃花(好看)
滿朝文武愛上我(好看)
千年淚(好看)
三救姻緣(虐心)
誤盡三生(虐心)
武林外史同人之我是朱七七(看看吧,這里的朱七七很強)
蔓蔓青蘿
情深緣淺(比較虐心)
我的皇後
穿越之鑒證女法醫
瀟然夢
花容天下、十里紅蓮艷酒、瓊觴(BL但是真的很感人,就按這個順序看)
玥影橫斜
七年之癢
醉紅塵
醉玲瓏
我的靈魂在古代(父女那一版的,別看兄妹那一版的)
木槿花西月錦綉(敢說不好看的,基本是不識字的)
夢回大唐(長的)
獨步天下(長的)
異時空情戀之清水漪瀾(長的)
月沉吟(長的)
誓不為妃(長的)
第一皇妃(長長地)
回到明朝當王爺(好長好長的)
帝王畫眉
淡極始知花更艷
冰戀沉醉千年前
跨過千年來愛你
華麗穿越
鳳凰無雙-釋情
木棉清紗
薄荷荼蘼梨花白
鎖琴卷
步月
優釋迦之戀
恕愛
笑傾三國
宅女在古代後宮的幸福生活
相信我,都是我看過的好文,也可根據自己喜好篩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