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可用的科学设定
❶ 适合写科幻小说的前沿科学或者理论有哪些
数学,物理学,信息学,这是硬科幻素材;软科幻素材可是,各地风俗、传说等等。
❷ 科幻小说写作形式 科学幻想小说用什么形式
科学幻想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预见和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三要素。英国雪莱之妻的《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 是第一部科幻小说,谁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
❸ 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科学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利用量子纠缠进行超光速信息传递在量子力学中证明是不可行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硬伤,作为科幻小说而言不影响情节而已。
❹ 科幻小说一定要写关于科学的吗
关于科学是肯定的,因为生活处处有科学吗...
素材:有个博士名叫托.尔阿斯,他发现在R4587星上有一种特殊物质,用他似乎可以改变基因,于是他取回了样本预备以白鼠做实验可瓶子里的物质放出了辐射.地球的生物开始变异......最后地球变成了第二个R4587星
❺ 有哪些科幻小说中出现了天马行空的设定
就是许多科幻小说当中都比较天马行空,就比如说我国有四大名著之称的西游记,其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孙悟空被绑在一个大柱子上,然后把它扔到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拿出来他就练成了火眼金睛,我觉得搁在现实生活中来说还是比较科幻的。
❻ 哪些科幻小说的设定让你记忆深刻
《卫斯理与蓝血人》,当人们看到外星人的龙形飞船的时候,也许会把它误认为是一种生物,龙。
❼ 科幻小说四个特点 (1)、设置悬念(2)、科学元素 (3)、宏大场面(4)、给予思考请
你这第3个特点就有问题,科幻小说并不一定需要宏大场面,很多经典的科幻小说压根儿就没有宏大的场面,照样受人欢迎。比如《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就是一例,它就是一部得到雨果奖的科幻小说,说的是人脑智力方面的情节,书中根本没有什么宏大场面。
所以第4点,应该是要有“思想内涵”。
❽ 科幻小说的武器设定
这都是那自己小说的设定给你的。
首先,你得知道要打什么材料的装甲,以及该材料的理化性质,单说装甲还要讲究力学结构,和外壳不能存弹。B站上有很多课,可以去修,修了总比不修强,平均每科五个小时,所以不占多少时间。透甲都是重金属,因为密度大,就好比汞和水。是不是热能融穿,炮弹制不制导,加不加计算机,连不连云计算等等。费用价格符不符合你设计的国家或公司。
动能够大什么的绝对是空谈,一个动能炮弹口径不大打装甲绝对是贯穿,没有进车力。撕裂且不考火药的话,去查词条梅花弹。其次,弹头要加碳纳米粉,破坏电路,激光烧蚀什么的技术要出现在作品的设定中。
还有环状炮弹等不规则炮弹,压强小,制作困难,产量很少。我要是军火公司的头,绝不会投资到这么一个沙雕玩意上。
电磁弹射是初中知识。但加速绝没有化学来得猛,要是硬扛什么高压,我也服。但发电设备,供电设备,冷却设备,不仅占体积而且各种方面耗钱,如果开到宇宙去,保养上您还得考虑宇宙射线,这东西很猛。然后就是经济,比如霓虹的大和号,只能造一艘不经济,又不是亚顿之矛设定,绝对没人出钱。
❾ 科幻小说常见设定是什么
科幻小说常见设定如下:
1、超光速飞行。
我把星际旅行,瞬间移动这些移动速度快的都归为一类。不管是飞行器还是个人。基本上只要有星际尺度设定的作品,超光速飞行是一个最常见的设定了。作品比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星星,我的目的地》、《闪电侠》。
2、时空穿越。
回到过去,未来,或者单纯的时间空间变幻应该都属于这一类。其实超光速飞行和虫洞,感觉也能沾边。作品比如《回到未来》、《终结者》、《源代码》、《环形使者》、《十二猴子》、《时间旅行手册》《阿努比斯之门》、《电光》《永恒的终结》之类的,感觉说的电影比较多。
3、永生不死。
各种类型导致的永生不死都能归于这一类吧,很多作品都提到了人体冷冻技术,科技,变异,甚至就是时间尺度不一致都可以算。这和科技AI会有一些重合,有小说把意识上载也算作是永生了。比如《科学怪人》、《漫长的人生》、《第六日》、《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超喜欢)、《副本》、《百年法》。
4、人工智能。
主要是想说机器人这一类,可以衍生出很多思考,不乏各种伦理类的神作。《机器人能梦见电子羊吗?》、《少数派报告》《海伯利安》《安德的游戏》《我,机器人》《神经漫游者》等等。
5、机甲装甲。
小时候看这一类日系的漫画很多,《强殖装甲》、《铳梦》、《高达》之类。还有《星船伞兵》《光环》这一类,挺炸挺燃。
6、意念交流。
很多外星人都会这一招,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似乎天然可以放这个技能。既有毁灭你与你何干,又有星际迷航里面保护原生态文明的博爱。作品也多到不行:《探寻者》《阿凡达》《ET》《火星》《卫斯理》。
7、虚拟世界。
很多虚拟世界是设定为超级电脑啥的,也有单独的意识控制,我觉得可以算作一类:《盗梦空间》《观察者》《明日边缘》《源代码》。
❿ 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科学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得到雨果大奖。雨果奖也算是全球性的大奖,与星云齐名,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最佳小说更是重中之重奖中之王,最高领奖台上第一次站上来自亚洲的领奖人。
《三体》的三部,是围绕几个概念来进行的,分别是技术爆炸、猜疑链以及黑暗森林。这三个概念是贯穿整部作品的,并且也不是脑洞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提取出来的概念。
首先是技术爆炸,这个毫无疑问是工业革命的变种。工业革命以来,人来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已有历史的所有财富总和都要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到还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
每一次工业革命,人类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当然也造出了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从火枪的推广,大炮的普及,到凡尔登绞肉机机关枪的应用,乃至广岛、长崎的核弹。然后还有氢弹、高斯枪、中子弹……人类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都是完全符合技术爆炸的特征的,“智慧生物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像爆炸一样迅速发展的现象。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猜疑链应该是从囚徒困境中提炼出来的。
猜疑链: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即猜疑链。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即两文明无法形成共同知识。
囚徒困境也是一样,核心就是交流受阻,你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和经验,猜想别人是怎么想的。所以最后,大家往往不是选择合作共赢,而是选择损人利己。
技术爆炸和猜疑链最后组合成了《三体》中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黑暗森林。
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
黑暗森林法则,应该是脱胎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技术爆炸和猜疑链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黑暗森林的漏洞比较大。
一、人类是碳基生命,人类也有猜想过非碳基生命的存在,比如硅基生命。如果非碳基生命的真的存在,那么它们所需的资源很可能和我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很可能不存在生存的竞争关系。
第二点,宇宙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大,而地球所具有的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在现有的人类所探索(观测)到的区域,并没有发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是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人类所需的资源却几乎可以用无限来形容,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遍地是黄金,谁吃的没事去抢别人的。
还有,从现在人类的技术角度来看,太空城并不是幻想,也就是说,人类并不需要一个完全类似的地球来生存,完全可以自己建。并且太空城留下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一个文明看到另外一个文明的定居点的时候,怎么确定是不是这个文明的本体呢?万一只是定居点,其本体的文明程度比自己高呢,所以贸然发动攻击,并不合适。
所以在人类踏入宇宙纪元,生存的需求,基本没什么障碍就能实现,就算遇到其他文明,互相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家里都有,并且都快放不下了,谁闲得没事去抢你的。
但是《三体》依旧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等电影版出来,一定要去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