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伟大的悲剧是科幻小说吗

伟大的悲剧是科幻小说吗

发布时间: 2022-02-23 22:47:23

A.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谁

伟大的悲剧是犹太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之一,该作品通过描写斯科特一行人勇敢探索南极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却发现由阿蒙森为首的挪威探险队已经先于他们到达此地了,这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和来时的雄心壮志,最终因缺水,缺食物又缺热能而冻死在雪地里的事,赞扬了斯科特一行人为了祖国荣誉的不惜献身的精神和批判了发现他们自己已不再成功时的悲观。斯蒂芬·茨威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B.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

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 茨威格
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C. 伟大的悲剧的文学体材

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它自身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如传记文学,要求的是对人物——所谓“传主”——人生故事和命运轨迹的如实反映,作家可以推想、想象,但绝不能违背人物的基本性格和特定的历史情境。在表现方法上也较为单纯,以叙述(讲述)为主体,以描写、议论等为辅助。小说呢?则是一种纯粹的虚构体裁,作家在对社会人生充分感受、体验的基础上,你可以海阔天空地去想象,子虚乌有地去编造,它要求的是心灵、理性和艺术的真实。表现手法上也不拘一格,叙事的角度、人称、方式等,完全可以由作家自由选择。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夺取南极的斗争》,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作家遵循的也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基本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但对一个杰出的作家来说,文学体裁本身的清规戒律,是限制不了他的艺术创造的。茨威格硬是在传记文学这一相对狭窄的体裁中,谱写出一曲悲壮深沉、多姿多彩、感情激越的多声部合奏曲。就像宋代诗人“填词”,“词牌”的字数、平仄、韵脚等有极严格的规定,但那些大诗人照样可以写出气象万千的好词来。《伟大的悲剧》所以成为传记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自然与题材本身的独特、作家精心的艺术想象有关,但更得力于作家叙事方式上的创造性运用,他把传记文学那种以叙述为主的语言方式,极大地扩展了、丰富了,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传记文学语言个性,而这种语言个性的形成,又源自他的小说叙事语言的深厚修养。

D. 科幻小说金羊毛,罗伯特的,那里有的下载

作者简介:
罗伯特·J·索耶是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自1990年以来,已经出版了十七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等多种科幻奖项,被誉为加拿大科幻的教长。
索耶的科幻小说涉及多种主题,从电脑狂魔、恐龙复活、时间旅行,到平行时空、太空侦探,想像奇伟,异彩纷呈。 索耶的代表作除《金羊毛》外,还包括《计算中的上帝》、《终极实验》、《星丛》、《原始人类》和《混血》等。

内容简介:
一艘庞大的飞船即将远赴外星。上万名地球人被征召进入这艘飞船,担负起飞船的日常勤务工作。
这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一个小型城市。作家采取一种极其独特的叙事角度,以“我”——一台负责管理这艘飞船、具有自我意识的超级电脑——的眼睛来观察这个社会。“我”无所不在,令人联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那台万能电脑。同时,“我”对人类极其蔑视,不甘于人类工具的角色。“我”认为,从宇宙中传来、召唤人类前往目的地星球的信息其实根本不是发给人类的,而是发送给高于人类的另一种超级智力,也就是“我”。小说从“我”如何冷静地谋杀一个人开始。监视一切的“我”实施谋杀,然后报案,之后又作为飞船主控电脑参与侦破……这是一场人脑与电脑之间的较量,由此揭开一场牵涉到整个人类最终归属的惊天阴谋……

★专家推荐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安德系列”作者] 奥森·斯科特·卡德:在这个小说英雄层出不穷、人们早已习已为常的时代,索耶给了我们一种极其罕见的东西:一出真正的悲剧。难怪小说以希腊悲剧典故为题。这类题材属于伟大的古希腊诗人。与这些前辈的作品相比,索耶的《金羊毛》并不逊色。许多科幻小说以电脑为主角,在我看来,杰森这个人物是其中塑造得最深刻的。而阿隆这一人物可以跟最优秀的侦破小说中的侦探相媲美:真实、常犯错误、富于人情味。这本杰作,我觉得读者们应该买两册,一本阅读收藏,一本硬塞给自己的朋友,告诉他:“读读这本书,现在就读!”《金羊毛》好到什么程度?我的一个当英语文学教授的朋友每次见到我都说:“既然已经有了《金羊毛》,你为什么还要写你那些太空科幻小说?”我总是这样回答:“《金羊毛》让我知道,这类题材的科幻小说可以好到什么程度。索耶已经证明,写出这种水平的小说是可能的。他做到了,也许我也能做到。”

美国科幻杂志《规迹》:让人拍案称奇的天才之作

加拿大书评杂志《加拿大图书》:“索耶的这部作品的成就不容质疑,它将星际旅行和人工智能两种题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留下印象深刻。”

注:本站内容全部需要使用网络阅读系统软件才能阅读。下载地址为:http://www.ex51.com/ex51.zip 软件无须安装,解压缩即可使用。

不好意思上面的好像不能下
用这个 罗伯特.希克莱作品集
http://www.51xs.com/khxs/x/xikelai/index.html

E. 三个伟大的悲剧是哪些作品

1.《伟大的悲剧》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本文通过叙写发生在1911年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为寻找极点而展开的一场富有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表现探险家们坚毅、执着、挑战自我,为事业而献身的良好品格,反映他们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挫败的人生态度。
3.本文的作者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942年)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F. 伟大的悲剧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G. 伟大的悲剧的文体是什么

传记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但作者茨威格却对这些科学问题忽略不计,而是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清故事情节。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把握了以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课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了解了。
2.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比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3.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有时作者直接站出来议论: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作者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使人想起报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H. 茨威格除了写《伟大的悲剧》还写过什么要具体文章。

《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位师》《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等一些极好的作品。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茨威格论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正因为如此,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永远流浪的灭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帮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也有可能披着大主教的法衣,举起十字架从跪地的教徒的头上掠过。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绅角色再吻合不过了。要是你看到一张他赶着马车外出的照片,还有个白胡子随从与他并排坐着,你也许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才能判断手握缰绳的是马车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再看另一张照片,是他在同一些农民交谈。你假如不明真相,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农中间的列夫是个有地位有钱财的人,他的门第和身份大大不同于格里高、伊凡、伊利亚、彼得等在场的所有人。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因此,我们得把他称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昕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围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埕甓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郜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怍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巾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住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丰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怎么样!

I. 第一部科幻小说是什么

1
1818年,年仅二十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

2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

【走上创作之路】

1828年,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3
阿特·布奇沃德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阿西莫夫 安东尼·吉尔伯特
彼埃尔·伽马拉 别利亚耶夫 布瑞恩·斯坦伯利福
陈勇 程东 崔西·西克曼
达世新 大卫·赫尔 德·比连金 杜渐

弗雷德里克·波尔 弗雷德里克·布朗 弗里茨·莱伯 冯尼古特 冯尼格特

哈里·哈里森 韩松 郝晓波 赫·齐·威尔斯 霍炬

基·布雷切夫 江渐离 杰恩·沃尔夫 杰克·芬尼 景星
空门 宽齐 克拉克
雷·布拉德伯雷 雷·布雷德伯里 凌晨 刘兴诗 柳文杨 鲁卫 绿杨 罗伯特·海因莱因 罗伯特·希克莱 罗尔夫·豪夫曼 罗森 罗琳 洛夫克拉夫特
莫仁
倪匡 怒加

帕莫拉·萨根 潘海天
Q乔治·卢卡斯
RR·A·萨尔瓦多 儒勒·凡尔纳
施彤宇 斯蒂芬·金 苏珊·西瓦兹 苏学军 苏逸平 随心玫
谭剑 特利·比松 田中芳树 童恩正 托尔金
王晋康 威尔斯 威廉·厄普森 无极 威尔斯
萧建亨 萧志勇 星河 星新一 宣昌发 西马克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 杨平 英子 尤异 宇无名 约翰·瓦利
詹姆斯·冈恩 詹姆斯·考西 张系国 赵海虹 郑军 郑文光 周宇坤

热点内容
免费阅读小说名门代嫁 发布:2025-05-01 01:45:17 浏览:575
时莜萱盛瀚钰小说免费阅读无广告 发布:2025-05-01 01:02:12 浏览:302
主角变身萝莉的综漫百合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01 00:11:34 浏览:415
掌门家小娘子小说免费 发布:2025-05-01 00:06:22 浏览:575
有没有综影视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4-30 23:10:36 浏览:419
武道神帝叶辰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4-30 22:34:25 浏览:737
我的世界小说听书 发布:2025-04-30 19:53:41 浏览:206
科幻小说往哪发 发布:2025-04-30 19:51:12 浏览:952
完结小说完结版玄幻小说 发布:2025-04-30 19:49:50 浏览:937
100部禁毒网络小说 发布:2025-04-30 18:45:23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