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科幻小说世博会
① 在中国举办世博会,早在清末就是一批率先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一个梦。100年前,中华民族积贫积弱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①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利益。 ②讲文明,懂礼仪,平等待人,尊重、宽容、理解他人,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 ③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既要尊重、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又要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④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关心、帮助他人中提升自身价值。 (答出其中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酌情给分) |
② 清朝打仗不行,科幻小说写得不错,看清朝写的1999年震撼吗
如果我们谈清朝时期的科幻小说,很多人肯定一脸懵逼,清朝还有科幻小说的?诚然,我们眼中的清朝,是一个病态落后的时代,清朝人的思维也应该是落后愚昧的,但是,每个时期,总有少数人能够睁眼看世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清末科幻小说作家便是一个例子。
陆士谔,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卒于1944年。清末民初的医学家、小说家。代表作有《新中国》、《新水浒》、《血滴子》等等。
在经济上,作者幻想的新中国已经淘汰了马车和人力车,大街上穿行的都是汽车,各种汽车公司专司负责向人们出租汽车(类似今天得出租车)。中国还发明了能在天上飞的“空艇“,用电驱动的各种轮船,全国已经不再有穷人,连过去的渔夫如今都已经开上了电气船,用先进的“测水镜”和“听鱼机”来捕鱼,家家富裕(今天的全面小康)。
③ 民国时期我国有哪些优秀的科幻小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人们兴奋地形容当年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世界舞台上,我们终于拥有了东方独特视角下的科幻故事。
聚光灯照射之下,《流浪地球》背后所代表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也随之被人们重新审视。而当人们试图追溯中国科幻小说历史时,会惊讶地发现,带有鲜明东方视角的科幻小说,早在一个世纪前的清末民初,便已悄然萌芽。
有趣的是,《月球殖民地小说》的刊载倘若和同年发生的另一件事对比,会显得别有一番趣味。1905年,清王朝颁布法令,所有的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旧时代与新时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进行了交接。
现在的人们大概很难想象,在那个知识匮乏、战乱不断的旧社会,竟然能诞生如此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那些创作者,怀着近乎本能地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科学幻想的追求,以超越时代的视野创作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科幻作品。
民国初年,有“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包天笑的《空中战争未来记》,描绘未来种种高科技武器克敌制胜的故事;又有“高阳氏不才子”的《电世界》、“萧然郁生”的《乌托邦游记》,描绘未来世界的游历生活。
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是零散创作,此起彼伏,始终未能成规模。
④ 准确预言上海世博会的晚清奇人究竟是谁
陆士谔在1910年的幻想小说新的中国中预言百年后中国上海将举行世界博览会,就是世博会,那时的浦东,将会和上海一样繁荣,陆家嘴将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高楼大厦遍布上海。陆士谔充满激情的预言,上海将会建设地下隧道,城市各处会有电车通行,中国将会成为极富有极文明之国。
陆士谔能在晚清准确地预言一切,是有很大的巧合的,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祖国的厚爱和对祖国实现富强的强烈期盼。所幸,中国没让人民失望,今天之中国,已经繁荣富强,国力昌盛,甚至远超陆士谔所梦想中的那个中国。美好生活是我们劳动人民创造的,新中国独立富强为人民做主,陆士谔如果能看到今天的盛况。也会极为高兴和自豪。
⑤ 古代有没有科幻小说
国外一样!!不要忘了中国只是近代才落后的!不过清末民国的时候国内有科幻小说了中国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是1904年荒江钓叟写的《月球殖民地小说》
⑥ 猫城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吗下面摘自澳门网站,是真的吗
同四楼,应该是《月球殖民地小说》。它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科幻小
说,是叶永烈先生在1904年的《绣像小说》上找到的,作者署名是“荒江钓叟”,现在未能考证出其真名。
《月球殖民地小说》共三十五回,边写边连载。从《绣像小说》第二十一期起开始连载,没有写完。
而中国第一部完成了的科幻小说应是东海觉我(徐念慈先生)的《新法螺先生谭》。小说描写法螺先生的灵魂和躯壳分别游览金星、水星和地心世界的故事。作者徐念慈,创作于1904年,1905年出版,署名昭文东海觉我。这部小说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都是我国现代科幻小说出现的标志性代表作。
⑦ 要写世博会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文章,请大家帮忙找些资料。
上海图书馆下属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详尽介绍世博会与近代中国历史渊源的著作。全书分别从世博会的百年历程、中国与早期世博会的关系、近代世人眼中的世博会等三个方面,翔实地反映了中国参与早期世博会的历史进程。
书中澄清了一段模糊不清的历史——学术界曾有人以为第一个和“炫奇会”(世博会)发生关系的是清末著名文人王韬(他曾在法国以游客身份参观了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并写下观感),也有人错以为中国第一次参加的世博会是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或者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但事实上,早在1851年的首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商人徐瑞珩(字德琼,号荣村)就曾以“荣记湖丝”获奖。徐瑞珩祖籍广东香山,徐氏家族是上海开埠后最早来沪闯荡并发迹的商人群体之一。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徐氏宗谱》中就有《徐君德琼行状》和《荣村公得奖感言》两文,它们是关于中国参加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并获奖的第一手文献。
书中还逐一介绍了1851至1940年间的20届世博会,清晰地勾画出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一个个脚印:
英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本意是展示该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划时代成就,孰料美国企业家们异军突起,所展示的实力“在一切方面胜过他们”(马克思语,《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一卷);1853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即赢得了满堂喝彩,并从此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1862年,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参加伦敦世博会后,著有《西洋事情》一书,向日本介绍世博会的盛况,产生了很大影响;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被认为是“最值得惊异的东西”,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但最引人瞩目的展品是一台高13米、重56吨的蒸汽机;法国人希望借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彻底摆脱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此届世博会的人文内容极为丰富,各项活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雨果主持的作家大会,屠格涅夫率俄国代表团参加,会上制定了保障文学产权的国际法;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英、德等不少君主制国家就为了这“革谩鸨二字拒绝与会,该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在经历了最初的非议后获得巨大成功,并促使以后历届世博会的规划人员都千方百计想建造一座巨大的建筑物作为标志……
除了历届世博会的概貌外,《中国与世博》一书还以大量史料刻画了中国参与早期世博会的艰难进程,读后使人感慨良多。正如编者所言:“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屈辱、觉醒和奋斗,在某种程度上都浓缩于此。”
我们知道,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与早期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 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就出现了中国的展品,如丝绸、茶叶、中药材等。同世界各国竞相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发明和先进的工业设备相比,中国只有一些原始的工农业材料、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古董工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的产品参展,显示出了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国清朝政府仍然一直未对世博会给予重视,中国的民间商人和外商以私人的身份参加了这一时期的世博会,并获得了一些奖项。
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个有智、有勇、有谋、有骨气的中国人,但淹没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虽然他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但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览会。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清政府派出官方代表团,在圣路易斯修建了中国馆和中国村,并正式颁布了《出赛会通行简章》20条,对华商出国参加世博会作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各省商家“精择物品”,踊跃参赛。国外媒体将此称为是“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
1915年,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派出一个40多人的表团,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在这届世博会上,荣获1211个奖项,名列各参展国之首。此后,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出现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空白。
直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组织者邀请我国参加于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田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经国务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中国馆登上世博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悠久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成为世博会新的亮点。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从1982年起,我国开始逐步与国际展览局建立联系。从1982年到现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受中国政府委托,以国家名义累计11次组织中国馆参加了世界博览会。这十次世博会是: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博会,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水源”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科技”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交通运输”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业余生活”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船与海洋”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世博会,1993年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世博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爱地球”世博会,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人与水―复归和谐”世博会。
我们很难忘记:1997年春天,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记者联袂出访比利时,在首都布鲁塞尔市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塔前拍照留念,这个模型塔是1958年在此举行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在按动快门的一刹那,来自黄浦江畔的中国记者脑海里不禁闪现问号:世博会何时能在中国举行、由上海承办?这一问号一直萦绕在上海记者的心头。因为举办世博会,既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象征,又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体现。
到了1999年,上海市提出承办 2010年世博会的计划。中国贸促会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同意申办世博会的建议,并获国务院批准。1999年 12月,中国政府在国际展览局第 126次全体大会上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 3月1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由时任国务委员的吴仪担任主任委员。001年 5月,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2002年 1月 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举办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 132次全体大会,李岚清副总理与时任国务委员吴仪等分别作申办陈述。12月3日,国际展览局各成员国代表投票表决 2010年世博会举办国。在4轮投票中,中国一路领先,并在最后一轮以绝对优势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2005年4月27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由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主任委员吴仪签署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和注册申请函。2005年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标志着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完成法定的全部申办程序。
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博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一些天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盛大开幕,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的强烈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⑧ 世博会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对世博会历史不甚了解,并为之困惑。不少记载认为中国第一个看到“炫奇会”(世博会)的 是清末著名文人王韬;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是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因为,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 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1876年,中国海关代表李圭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 ,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一书。此举也被称为是中国参加世博会之始……
历史终究会还其本来面貌,随着中国申博进程,2001年起,上海图书馆怀着为中国申博出力的信念,开始 了对中国与世博会历史的整理和研究。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中,他们发现从第一届世博会起,中国便有展 品参展并有摘金夺银的记录。历史上的世博会几乎都留有中国参展的记录。早年中国参加世博会参展多为传统 的手工业、农产品等,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状况及工业落后的状况。当时中国有不少仁人志 士正是通过参加世博会,从这个窗口知道了世界,并感悟到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只有尊重世博会历史,才能被世博会历史尊重。根据上海图书馆整理出版的“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 -1851-1940”,我们择取了早年中国与世博会较有代表性的六届以作展示,让我们重温这段新近被发现的“中 国与世博会”老历史。
⑨ 百年前最准世博预言 中国2010办世博会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