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小说水平
⑴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的科幻小说水平
《三体》从第一部到最后一部出版已经快5年了,这段时间国内科幻小说的市场并没有明显改善。我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应该很复杂。全世界的科幻文学都在衰落。
⑵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创作中有哪些特点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以下特点:
1、有着恢宏的科学意境
在人类能大规模改造自然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于神秘的自然是怀有一种敬畏之感的。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人类不再有这种敬畏感。
然而科幻文学却可以让人们从单调空乏的生活中抽身,让思想在既虚幻又现实的世界里遨游,重拾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科学、想象力丰富、时空尺度极大,能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刘慈欣在其在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学之美,这种美虽然基于科学,却也具有中国文化所讲求的意境之感,并且无论想象力多么恢宏,却可以落地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展现一种壮观的诡谲,这也是其小说所特有的。
2、有着乐观的科学态度
刘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个技术乐观主义,即对科学技术充满信心,认为它可以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尤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需要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民众需要科学的思维,因为这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科幻小说不该总描绘科学的负面,这种观念也让他的作品显出一种推崇科技的倾向。
比如,在解决人类生存、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小说中,最初带来灾难的技术几十年后终于造福人类,一个科学研究支持的爱好最终给城市带来降水,百年后人类回望古代人的探索不禁感叹当时的艰辛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死神永生》中是人性最终导致了人类文明的毁灭,但刘慈欣对此并没有表达负面的情绪。他对理性和科学有着明显的倾向,但仍保持了比较中性的立场。
3、重物轻人的形象刻画
在主流文学中小说一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要求小说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然而与主流文学中的着重刻画人物形象不同,科幻文学中一些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硬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被弱化甚至符号化的,更多是作为人类种族形象或者类群形象出现的。
在完全是出于对科学的迷恋而非爱好文学而进行科幻创作的刘慈欣看来,人类只是浩瀚宇宙沙漠中的一粒沙,主流文学只注重人的描绘是一种自恋,而科幻要超越这种自恋,将目光投向整个宇宙。
这也许可以解释刘慈欣的想象力为何如此恢宏恣意,他不受传统文学和时空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
在他的作品中被突出的是科学形象,而很多人物是被弱化的。这种刻画方式虽然展示出了一些科幻文学的特质,但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合人情也被一些评论者和读者诟病。
(2)刘慈欣科幻小说水平扩展阅读:
刘慈欣为人低调,一直以科幻迷自居,对于媒体的称赞从来都冷静对待,但他在科幻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经成为谈到中国科幻小说便不可绕过的作家。
他的作品用空灵想象力展示宇宙的宏大壮美,更有乐观的科学态度、独特的科幻意境和幽深的宇宙哲理。
通过分析和总结他的创作特点可以得知,其最与众不同的便是将现代科学精神、西方科幻小说经验以及中国文学传统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科幻创作,带读者进入了出乎意料又似曾相识的想象世界。
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名气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数量还很有限,我们的科幻文学离世界顶级水平还很远,但是现在刘慈欣已经站到了这个高台之上,为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⑶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烧脑不
比较彻底的科幻: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 都是按悬疑的套路来写科幻的
刘慈欣的《三体》不错 前段时间得了奖的
个人很喜欢一个不太出名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作者是哲学家兼科幻作家
其他方面深刻的:
乔治·奥威尔《1984》 反乌托邦里最出名了
《来自新世界》也很好看 更加注重伦理方面
刘慈欣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连奥巴马都爱不释手的小说,更是在2015年一鼓作气获得了雨果奖。作者以新奇的脑洞,展示了宇宙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文明——三体,讲述了在偶然收到来自地球的信息后,三体文明开始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并展开入侵的故事。庞大的宇宙舰队向着地球进发,两种文明开始对撞,不同种族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或许,人类的末日已经悄然来临。
⑷ 刘慈欣所有科幻小说
1999年: 6月: 《鲸歌》(《科幻世界》) 《微观尽头》(《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缩》(《科幻世界》) 魔鬼积木(刘慈欣获奖作品)10月:《带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2000年: 2月: 《地火》(《科幻世界》):后收录于《中国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 《流浪地球》(《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后收录于《200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1年: 1月: 《乡村教师》(《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3月: 《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 《微纪元》(《科幻世界》) 8月: 《全频带阻塞干扰》(《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2年: 1月: 《中国太阳》(《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梦之海》(《科幻世界》):大艺术系列之一 《朝闻道》(《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6月: 《天使时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湾飞马》 9月: 《魔鬼积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长篇 11月: 《吞食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2003年: 1月:《超新星纪元》(作家出版社):长篇。 2月:《文明的反向扩张》(《科幻世界》):科幻专题文章 3月:《诗云》(《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艺术”系列之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8月:《光荣与梦想》(《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4年: 3月:《圆圆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状闪电》(《科幻世界星云》):长篇。 《 当恐龙遇上蚂蚁》(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名《白垩纪往事》,长篇。 12月:《镜子》(《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 2005年: 1月:《赡养上帝》(《科幻世界》) 8月:《欢乐颂》(《九州幻想》,“大艺术”系列之三) 11月:《赡养人类》(《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体》 (连载于《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长篇 2008年: 1月: 《三体》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单行本 2008年: 5月: 《三体II:黑暗森林》(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2007年底写作完成,与《三体》分别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2010年: 1月 : 《太原之恋》 (九州幻想) 2010年: 11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 ;2010年中旬写作完成,与《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统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
⑸ 为什么说刘慈欣一个人把中国科幻提高到世界级水平
在《三体》还没有上市之前,刘慈欣在中国文坛的名字大概只有少数的科幻迷知晓。纵使他连续获得了八次银河奖,纵使他号称中国科幻第一人,科幻作为一种类型文学这个事实注定了他的受众面只能辐射到一小部分读者。而当《三体》横空出世,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在中国的文坛刮起了一股不小的科幻旋风。
《三体》的故事很难用简单的一句话去描述,而一切的开始似乎都是一场意外。文革期间,一个叫做叶文洁的女生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巨型军事基地“红岸”打开了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得知了三体星球将进攻地球的消息。从此以后,人类世界地覆天翻。为了抵御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一次危机,无数如同钻石闪耀的人物群星一般划过人类的星空,穿越黄金时代,危机纪元,威慑纪元,广播纪元,掩体纪元,乃至最后的银河纪元,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篇章,描绘了爱、责任、良心和勇气等人类具备的一切美好素质。
在黄金时代的2005年,刘慈欣在中国一个叫做娘子关的地方,开始写下这个时间跨度数百年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电力工程师的他,白天需要上班,而写作,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爱好,或者说在生活之外寻找快乐的一种方式。
⑹ 刘慈欣在世界科幻小说界地位有多高
相当高,世界顶尖,确实厉害。还记得同学奉劝我的话:不接触刘慈欣,你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想象力。
于是我接触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黄金原野》是我读过的第一篇,最后的大反转令人称奇,文章到了末尾的留白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我那时就知道,大刘真的很厉害。
因为学业,不得不只先看一些短篇,其中《微纪元》和《流浪地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佩服大刘的想象力。
不过,当前些日子我接触了《三体》时,我才知道,之前对大刘的一切评价,尽管很高,但那是对大刘的亵渎。
读完第一部那天,我被最后那章《虫子》深深震撼,那天我真正理解了那个同学的话。
于是开始读第二部,我发现,如果拿“地球往事”的评价高度再评价的话,那么又是对大刘的一种亵渎。那令心灵震颤的黑暗森林体系,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第三部的时候,我想我能做的,就只有献上膝盖了……不能再对大刘作任何评论,因为做不了。只剩下两个字“震惊”。
如果就故事而言,三体一的历史感非常强,读来十分厚重且富有哲思。而三体二,个人认为是最震撼且故事情节是最为完整的。第三部死神永生,则是最为庞大和开阔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三体二最后那么震撼,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第三部,几乎每一段都能让你震惊!
看完之后,回味无穷,哲理与讽刺意味兼具,是不可多得的一个系列。就个人读过的科幻小说而言,除三体之外,暂时没有一部小说可以给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说是世界顶尖,名副其实。
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水平提升为世界高度,绝对名不虚传。
⑺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很好的,刘慈欣的小说想象丰富奇特,适合学生阅读,会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带上她的眼睛》简介:
人类使用地层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一艘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她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这是刘慈欣获奖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里演绎的故事。
小说内容:
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实在累了,便请求主任给我两天假,出去短暂旅游一下散散心。主任答应了,条件是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我也答应了,于是他带我去拿眼睛。
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里,如今还剩下十几双。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呆呆地看着我。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更显得娇小,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显然刚刚体会到太空不是她在大学图书馆中想象的浪漫天堂,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狱还稍差些。
⑻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我国科幻书的里程碑,对我国科幻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在国际科幻上能打得出手的著作。
⑼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中国特色表现在哪里
他的小说新颖之处正在于提出某种跟个人主体相对应的集体性形象,对西方经典现代性“文学性”的标准进行了改写,这个改写回到文化政治的角度,就是第三世界的位置,或者带有中国特色的高度政治化的第三世界的位置,并非仅是区别于西方的“第三世界”。必须把科幻文学放置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政治中,才能理解刘慈欣科幻小说以及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潜力,科幻文学正是借助对“整体性”的世界的想象与书写达到了其他文学不能达到的力度。
刘慈欣作品的启示是不要寄希望于强力,而要从第三世界反抗殖民的历史中找到解决混乱的药方——第三世界知识人在反抗殖民、守护乡土中彰显的“游击队员”品性,以及中国在第三世界独立运动中保持先锋队位置。
⑽ 你认为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能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觉得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刘慈欣的水平还是不够的,而且现在中国文坛上,唯一一个获得文学奖的作者是莫言,而莫言也是通过很多经典的作品来积累出来的功底,相比之下,刘慈欣的水平和作品的累积比莫言还差了一些。
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
一、刘慈欣的作品题材比较单一
刘慈欣擅长的题材是科幻的题材,他的文风了充满了理应思维,刻画了深刻的人性。科幻文学不同于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相对于其他作品而言,科幻是属于小众的,他的读者群体是非常的一致。三体获得了雨果奖,并不意味着他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