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奖科幻小说名单
A. 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 刘慈欣 获奖多少次
中国科幻银河奖
▪ 2015 第二十六届 特别功勋奖[17] (获奖)
▪ 2010 第二十二届 银河奖特别奖 三体Ⅲ·死神永生 (获奖)
▪ 2006 第十八届 银河奖特别奖 三体 (获奖)
▪ 2005 第十七届 银河奖 赡养人类 (获奖)
▪ 2004 第十六届 读者提名奖 圆圆的肥皂泡 (获奖)
▪ 2004 第十六届 银河奖 镜子 (获奖)
▪ 2003 第十五届 银河奖 地球大炮 (获奖)
▪ 2003 第十五届 读者提名奖 诗云 (获奖)
▪ 2003 第十五届 读者提名奖 思想者 (获奖)
▪ 2002 第十四届 读者提名奖 吞食者 (获奖)
▪ 2002 第十四届 银河奖 中国太阳 (获奖)
▪ 2002 第十四届 读者提名奖 朝闻道 (获奖)
▪ 2001 第十三届 银河奖
全频带阻塞干扰 (获奖)
▪ 2001 第十三届 读者提名奖 乡村教师 (获奖)
▪ 2000 第十二届 特等奖 流浪地球 (获奖)
▪ 1999 第十一届 一等奖 带上她的眼睛 (获奖)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 2015 第六届 最高成就奖 三体[18] (获奖)
▪ 2011 第二届 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 三体Ⅲ·死神永生[2] (获奖)
▪ 2011 第二届 最佳科幻作家奖金奖[2] (获奖)
▪ 2010 第一届 最佳科幻/奇幻作家奖[2] (获奖)
赵树理文学奖
▪ 2010 2007-2009年度 儿童文学奖 超新星纪元[2] (获奖)
柔石小说奖
▪ 2012 第一届 短篇小说金奖 赡养上帝[2] (获奖)
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
▪ 2013 第一届 金奖 三体[2] (获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 2013 第九届 科幻文学奖 三体Ⅲ·死神永生[2] (获奖)
《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
▪ 2011 2011年度五佳 三体[2] (获奖)
星云奖
▪ 2015 最佳长篇小说 三体[12] (提名)
雨果奖
▪ 2015 最佳长篇小说 三体[26] (获奖)
坎贝尔奖
▪ 2015 坎贝尔奖最佳小说 三体1[27] (提名)
B. 首位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终身成就奖的科幻作家是
郑文光
中国的科幻小说面对的挑战确实不少,有科普界对作品科学性的责问,有主流文学对作品文学性的蔑视,有魔幻、玄幻小说以很强的诱惑力争夺读者……中国的科幻小说一度被搞得灰溜溜的,几乎被挤压得透不过气来。好在总有不怕挫折、奋勇向前的作家,他们坚守阵地,源源不断将作品公之于世,显示着这个品种自有它的魅力和难以消亡的存在价值。
不过由于整体质量和数量的限制,总也成不了大的气候,这也是世人皆知的。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不可不追究自身的原因,比如说面对众多的挑战者,科幻作者是否都明白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又如何旗帜鲜明地去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否由于某些糊涂认识,运笔不利,影响了实力的较量?这些因素恐怕是必须考虑的。
那么,科幻小说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先就字面而言,科学幻想小说自然离不了前面的“科学”二字,离了“科学”,不就成了一般幻想小说,或成了魔幻小说、玄幻小说了?如果再去掉“科学幻想”四个字,不就成了一般小说了?尽管有人对科幻小说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把科学性强调到不恰当的地步,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了科学性也就没有了科学幻想,没有了科学幻想,也就没有了科学幻想小说。科幻小说区别于别的文学品种的地方不正是这“科学”二字吗?如果论优势,它的优势不正是因为这“科学”渗入文学所带来的吗?我们只有把这“科学”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科幻小说才能理直气壮地占有一席之地。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指什么呢?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就像一般小说中的生活一样,它是被描写的对象,一般小说对生活的描写要求酷似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科幻小说在对科学的描写上,也要求酷似科学而又高于科学,那就必须要求一些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基本规律要十分准确,如果在解释、描写上不是那么严谨,闹出些笑话,它无疑会使读者感到不像科学,对于不像科学的科学,还谈什么高于科学!还谈什么艺术的真实性!当然,科幻小说也就是将科学描绘得像科学,造成一种艺术的真实感,但并不要求就是科学本身,就像一般小说所描绘的生活仅仅是酷似生活,并不要求就是生活本身一样。
以上对科学的要求其实都是就文学作品中的“酷似科学”而言,文学作品还有一个高于科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高于科学,是说作品的主旨不在于表述一下科学知识或科学的假想就算完事,如果真是这样,那它的任务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了。可科幻小说的任务还不能说就是普及科学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塑造高于科学的艺术形象。何谓高于?它高在哪里?它就高在作者要比常人更多地去发现科学之美,科学美虽然客观存在,但不同作者对科学美的发现、感受和表现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使作品中呈现的科学已经不是现实中的科学,已经有着艺术美的千姿百态。另外,作为艺术形象,它是作者对科学美的感知,那感知的直觉性、情感性是始终不会放弃的,可又要对科学进行理性把握,可见它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的综合实体。这样的实体也就是高于科学的审美实体。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又是怎么回事呢?但凡进行科学幻想,就说明还有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说明大千世界还有很多东西对我们处于神秘状态,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假想或幻想,那幻想的兑现程度当然不能保证百分百。何况现实中科学家在发现或发明某项科技或某种定律时,事先会提出各种假想或幻想,这些假想或幻想随着后来的实证也有不少被否定,真正认可的几率也是有限的。我们是否就因此认为他的假想或幻想是无稽之谈呢?当然不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知识是已知的,想象或幻想是未知的,但起着进一步推动你去获取知识的作用,起着打开你的思路、给你前进动力、使你最终寻觅到真理的作用,它是科学发现、发明的必经之路。对于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幻想,由于作者队伍中虽然不少是学理工的,但可能够称得上某方面科技专家的恐怕不多。郑文光是天文学家,童恩正是考古学家,他们分别在以天文、考古为题材的作品中展开幻想,也许能达到同专业科学家的水平,不过成功的几率也只能与科学家的百分比相当,如果要求超出他们的百分比,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正的。更何况郑文光、童恩正也不总以天文、考古为题材进行创作,他们还创作了许多跨专业的科幻作品。总之,科学幻想本身是属于未知领域,那幻想只能说是以科学为基础展开的幻想,但还不是科学。如果要求未来的一切等同于科学,说明人类对未来早有结论,不仅可以取消科学幻想,科学家们也用不着再探索什么了。
关于科学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位置要明确的是,如果说一般文学作品是以人、以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那么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和人、科学幻想和社会为描写对象。科学是融于社会生活、融于艺术形象中的。如王晋康的《生命之歌》写科学家从DNA结构中提炼出生命的主旋律,从本质上讲它就是生物生存欲望的遗传密码,以乐曲形式表现出来,它能使机器人获得生存欲,成为超过人类自身的智能人。作品同时表现了两代科学家如何呕心沥血地攻克难关,又如何为了捍卫人类的利益不惜毁掉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作品最后还写了由于警察局的电脑通过窃听器接收、传送到了互联网,使新的智能人类还是诞生了。由此使人类不得不去马上面对失败的考验。作品始终将科学的发现、发明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后果与考验紧密相连,使人欣赏到的是属于科幻小说独有的整体艺术形象。
在此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倒不在于是科学幻想的成分占多数,还是社会生活的成分占多数,或者以为只有科学幻想成分占得越多,才越能体现科幻小说的特点。关键是你的科学幻想如果完全离开社会生活或人的参与,是很难写得圆满、很难写得生动的。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写由于太阳的灾变,影响到地球的存在和去向,人类使用地球发动机让地球逃逸。作者挥洒科学幻想之笔,浓墨重彩地展现着宇宙之神奇,灾变之触目惊心,逃逸历程之艰难、惊险、曲折。但这毕竟是一场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旅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地球人不可能不作出反应,作品同时也写了飞船派和地球派的斗争,叛乱与反叛乱的斗争,“我”的父亲和母亲、自己和加代子的分分合合,以及各种人物情绪的起起伏伏。使科学幻想与人、与社会水乳交融,构成一幅悲壮的艺术图景。
在此还要强调的是作为溶入形象的科学知识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一定要尽可能地形象化,一定要注意在情节发展中自然道出。须知大多读者主要是带着欣赏科学故事、欣赏这一特殊艺术形象来看作品的,须知目前我国国民大多科学水平不高、科学意识是不强的,须知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理工学子他们也只熟悉自己的专业,对于其他专业仍然是外行。老一辈科幻作家诸如郑文光就很注意科学知识的深入浅出,在《太阳探险记》中对地球和太阳的描写,他把地球比作“块煤”,把太阳比作“大炉子”,“那么要130万块煤才能填得满太阳这个大炉子”,“把地球扔进去,烧光了,你还来不及眨一下眼呢”。这是多么通俗而又形象的语言啊。
在此还要强调的是,我们一方面要求科学的准确性,又不能把科学当成艺术形象的全部,略有差错,就不顾及整体形象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有了科学的准确性就沾沾自喜,忽略了在整体形象上下功夫。张之路的《非法智慧》描写有人通过无线电波与植入脑中的芯片“联网”,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作家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与描写上,运笔通俗、从容、有条不紊,而且准确、严谨,交代得清楚明白。但作品的成功远不止如此,如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起笔就写陆翔风的“七星瓢虫”计划与陆翔风的突然死亡。接下来似乎根本不再提起这回事,转而写梦九中学发生一起又一起奇奇怪怪的事,让各种人物一一登场,直到这一切与“七星瓢虫”又联系起来,终于弄清陆翔风之死的原因,可突然又冒出个活着的陆翔风……情节峰回路转,步步深入;人物各有背景,性格鲜明;内涵深刻但不深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科学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揭示也有着其他文学样式所没有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科学幻想,审视科学本身。如作家吴岩的《鼠标垫》通过对5.3亿年寒武纪高智商微型生物的发现,向原来的生物进化论提出挑战。作品还可以借科学幻想看社会,如金涛的《月光岛》写药物虽然救了孟微的生命,但“四人帮”造成的社会灾难却使孟微永远离开了地球。科幻小说还可以以大见小,如郑军的《宇航卡》写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看到的地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十分脆弱的球体,从而使宇航员们深深感受到,地球人类一体,应该休戚与共。科幻小说又可以以长见短,如郑文光的《地球的镜像》写在乌依齐德星球高智商人类拍下地球的镜像,他们从全宇宙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看地球,认为地球人类尚处于野蛮人的发展阶段。作品还可以从未来看现在或以过去看现在等等方式,揭示一些一般文学所难以涉及的问题,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科幻小说由其中的“科学”带来种种优势,也会由于其中的“科学”处理不妥而失去这一优势,甚至变优势为劣势。科幻小说只有提高自身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百花园中突破重围,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C. 首位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终身成就奖的科幻作家是:
是郑文光(1929-2003),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郑文光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不幸的是,2003年6月17日清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享年74岁。
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
D. 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一共印了多少套
《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精选集》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收录历年银河奖获奖小说的小说集,一套六册。
该图书到底印了多少套并不清楚,唯一能知道的是该图书为限量版印制,且网上常年处于断货绝版状态。
E. 第 32 届银河奖公布,历届银河奖获奖科幻小说中,你最推荐哪部
历届银河奖获奖科幻小说中,最推荐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
大刘时时刻刻都在关心我们已经麻木习以为常的环境,在这部短篇小说里,以绝对的封闭的死亡空间为第一体验,反衬出社会零件们的不知情趣。
地球很美,大刘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呈现出一个似乎病态的审美角度,然后用反转把这个审美合理化,地球很美,只是需要一点距离去欣赏欣赏。
我想,如果小女孩没被困在地心,我想她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感悟与珍惜人间美好,毕竟像她这么糟糕的处境真的是和地狱一个级别。用一个航地计划的点子让故事进行合理化以及产生转折,这是这个小说最精彩最可贵的地方。
其实这篇小说相当于是大刘的一次魔术表演,只是手法之明显就仿佛是慢动作给你拆解每个魔术动作背后的意图一样,让你明白一部科幻先说的构思过程。
大刘的小说,以点子作为合理化的根基,用人物串联故事走向,再附上他向来玩的极溜的制造悬疑,整个过程还得以他饱满的想象力作为文笔滋润文章,那么一篇精彩绝伦的科幻小说就这样诞生了。
比如,在这篇小说当中,用于合理故事的点子有几个:1、视觉嗅觉触觉眼镜;2、在3小时内可以去到地球任意地方的平离子层飞机;3、向地心航行的落日计划,3.5G甚至是6G的先进通讯设施;4、中子材料,等等。
魔术师向来喜欢欲盖弥彰的表现方式,眼睛的这个形象比喻,从一开头就用上了,但会用一连串的暗示来让读者去猜测这比喻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未来科技,最后会选出一个合适的段落亲自告诉你眼睛是一个什么样的科技。
在一开头,在男主的怀疑里已经明确暗示观众,这个女孩子并非真的在太空中,但又会用后续更多的细节去让这个真相潜伏下去,这个手法在悬疑电影里可谓是十分常见。
而揭晓答案的时候,也是要先从落日计划开始吊足胃口,因为此时的读者想知道的答案是为何男主会惊讶但无力地跌坐下去,而且还是一直被隐瞒的,十分容易勾起读者的心,更何况科幻爱好者向来都是十分猎奇的人群呢。
于是正好在这时掏出大刘精心准备的科幻点子,向地心航行,并将太空少女的美好景象一百八十度逆转到了地底世界暗无天日的绝望境界,让之前故意营造的夸张式地球爱惜变得十分合理,并抬高了这个审美价值,也用男主的心态变化来让读者找到更大的共鸣出口。
大家读完了这个故事,心里也就遗留一下一个可怜兮兮的女孩子在自己心口深处无限怀念地球的美好,从而让你我也同样开始体会到地球的可贵。
手法不算很高明,但够用就好,文笔不算很华丽,但恰到好处就不容易。
这一篇小说充分展现了大刘对科幻小说结构的拿捏,他不在意手法是不是明显,也不在乎人物是否立体,他只在乎自己的心意能否表达,只在乎点子是否足够惊艳到读者能打开的新的窗户去欣赏宇宙。
F. 科幻小说的著名奖项
儒勒·凡尔纳奖(Prix Julex Verne)
由法国出版社“哈切特文库”颁发。1927年至1932年奖给最佳科幻小说作者,获奖者得到五千法郎奖金。1958年起再次恢复,由哈切特和加尔利马德合办,至1963年止。
世界幻想奖(World Fantasy Awards)
由一个裁判团协定,在世界幻想作品会议上办法,每年一次。
阿波罗神奖(Rrix Apollo Awards)
右雅各·萨杜尔在法国于1971年发起,以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它每年一度奖给法国出版的科学小说,由11个非科幻小说作家、评论家、记者和一个科学家组成的裁判组织审定。
约翰·甘宝纪念奖(John W@Campbell Memorial Awards)
每年春天,由一个评论家和作家组成的小型评议会裁定,奖给上一年最佳科幻小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于1974年凭借《与拉玛相会》获此奖。
朝圣者奖(Pilgrim Award)
由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奖给智力于增进社会对科学小说理解的个人。世界科幻史上“新浪潮”运动的主要任务,英国科幻大家布赖恩·W·奥尔迪斯曾于1978年获该奖。
国际幻想奖(The John W@Campbell Awards)
美国科学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由会员提名投票在每年大批作品中选出,分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大师奖等。其中大师奖是奖给“在一生中对科幻小说有卓越成就”的作家。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1974年获该奖。
雨果奖(The Hugo Awards)
该奖是为了纪念(美国第一本科幻杂志的创办人)雨果·根斯巴克。它的正确称呼为“科幻小说成就奖”,习惯上称为“雨果奖”。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会(费城)上决定设立的,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国科幻小说奖。分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最佳杂志奖等。1953年以来连续评选,现在已经是若干科幻小说奖中最有名的一种。
2015年8月我国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中国科普科幻界深受鼓舞。
星云奖(Nebula Award)
星云奖奖给美国科幻协会选定的前一年度最佳作品,与雨果奖并列,是现在科幻小说奖中最有权威的奖项。1966年以来连续颁奖。
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The Australian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s)
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常被称为“狄马特奖”(The Ditmar Awards),由每年一度的澳大利亚科幻小说会议颁奖。奖项右与会者选举产生,奖给当年全国最佳科幻小说、全世界最佳科幻小说、最佳读者同仁杂志、当代最佳科幻小说作家。
英国科幻协会奖(The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s)
由英国科幻小说协会颁发,奖给英国最佳科幻小说作家,在复活节其间颁发。先通过选举产生候奖作品,然后由协会的委员会裁定。
银河奖
作为中国幻想小说界最高荣誉的银河奖为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爱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惟一的科幻小说奖。最初设立于1986年《科学文艺》(现在的《科幻世界》)和《智慧树》两家科普刊物联合举办。《智慧树》停刊后,银河奖改由《科幻世界》独家举办。
201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与刘慈欣等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他希望大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高扬理想和科学旗帜,创作更多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科学正能量。李源潮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他说,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是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科学幻想因其源于现实生活、激发新奇发现、放飞自由想象,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科普科幻创作肩负着展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全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想象力创造力。要坚持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既超人超物超史,又合情合理合法,把科学幻想与人类情思、社会理想融为一体,增强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各级科协组织要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创作,宣传表彰先进典型,鼓励发展影视、互联网等科普产业,开创中国科普科幻事业新局面。
G. 科幻小说在国内都设有哪些奖项比如“银河奖”
银河奖是最出名的
在国外是雨果奖
是美国的奖项
得奖的作品都是很不错的
恰佩克奖 是关于奇幻小说的
和科幻根本就是不沾边
H. 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集(第十五至十六届)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集(第十五至十六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集(第十五至十六届)
一
很多人生来就会莫名其妙地迷上一样东西,仿佛他的出生就是要和这东西约会似的,正是这样,圆圆迷上了肥皂泡。
圆圆出生后一直是一副无精打彩的样子,连哭啼都像是在应付差事,似乎这个世界让她很失望。
直到她第一次看到肥皂泡。
圆圆第一次看到肥皂泡时才五个月大,她立刻在妈妈怀中手舞足蹈起来,小眼睛中爆发出足以使太阳星辰都黯然失色的光芒,仿佛这才是她第一次真正地看到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西北的正午,已经数月无雨,窗外,烈日下的城市弥漫着海洋法,在这异常干燥的世界中,那飘浮在空中的绚丽的水的精灵确实是绝美的东西,看到小女儿能认识到这种美,为她吹出肥皂泡的爸爸很高兴,抱着她的妈妈也很高兴,圆圆的妈妈放弃了还有一个月的产假,第二天就要回实验室上班了。
二
时光飞逝,圆圆进幼儿园大班了,她仍然热爱肥皂泡。
这个星期天和爸爸出去玩儿,她的小衣袋中就装着吹泡泡的上瓶儿,爸爸许诺……
I. 科幻世界的银河奖
【中国幻想小说界最高荣誉】:作为中国幻想小说界最高荣誉的银河奖为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爱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惟一的科幻小说奖。
【首办】:最初设立于1986年
【主办方】:《科学文艺》(现在的《科幻世界》)《智慧树》两家科普刊物联合举办。《智慧树》停刊后,银河奖改由《科幻世界》独家举办。
【世界科幻年会】:1991年5月,世界科幻年会在成都召开,同时举办了第三届银河奖颁奖大会。
【银河奖颁奖大会】:每年举办一次,银河奖成为了每年一度的科幻盛会,获奖作品代表着中国大陆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详情请浏览“银河奖”词条。
J. 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集(第十三至十四届)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集(第十三至十四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集(第十三至十四届)
前宇航员仰视着庄宇点了点头:“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寓言:卖油人把油通过一个铜钱的方孔倒进油壶中,所需的技巧与将军把箭射中靶心同样高超,差异只在于他们的身份。”庄宇接着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库克发现了澳洲,但这些新世界都是由普通人开发的,这些开拓者在当时的欧洲处于社会的最下层。太空开发也一样,国家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把近地空间作为第二个西部,这就意味着航天事业的探险时代已经结束,它不再只是由少数精英从事的工作,让普通人进人太空,是太空开发产业化的第一步!”“好了好了,你说的都对!可快把我们弄上去啊!”下面的其他人声嘶力竭地喊着。在回去的电梯上,清洁公司的经理凑到庄宇耳边低声说:“庄总,您慷慨激昂了半天,讲的道理有点太大了吧?当然,当着水娃和我这些小弟兄的面,您不好把关键之处挑明。”“嗯?”庄宇询问地看着他。“谁都知道。中国太阳工程是以准商业方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