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推荐纽约时报
⑴ 名著推荐 (救急啊!!!)
推荐你看《万历十五年》
中华书局 出版 作者:黄仁宇 定价:36.00元
推荐理由:这本书上大学之前我都没听过,但是一查资料发觉实在只能怪自己孤陋寡闻,这本书的名气实在是非常的高。语言朴素易懂,相比较平日读的社会理论方面的书容易读懂,并且此书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能够吸引人不断地读下去,不知不觉一本书就看完了。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和我的" 大"历史观》中很明白地指出他所持的是大历史观。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而不纠缠于具体的人人事事,因为所有人物的"贤愚得失不足以更改上述历史发展的程序"。不同的人看《万历十五年》能看出不同的东西,甚至有人从中悟出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心得。
简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⑵ 蚂蚁三部曲的《纽约时报》评语
?蚂蚁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令人愉快地、引人入胜地知识读物,它还是一套在展示迷人 知识的同时,担揭示深刻哲理的智慧书,它通过讲述人类与蚂蚁的故事,提出了人类社会与 昆虫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命运…… ?
重新认识蚂蚁,正是为了重新认识人类自我! ?惊险刺激的文学可读性? 贝尔纳·韦尔贝尔以他超前的昆虫学知识和惊人的小说家天赋 ,成功地调出了这杯少见的闪亮的鸡尾酒,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令他们一步也不愿离开'蚂 蚁三部曲。'?
美国《纽约时报》的这段评语,客观的评价了蚂蚁三部曲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文学魅力。
蚂蚁三部曲以人类的故事和蚂蚁的故事为两条平行的主线作为线索,将人和蚂蚁的关系及其命运为共同主题,全书情节发展峰回路转,充满出人意料人的悬念,紧张刺激的 描写,迷人新奇的想像,奇异诡秘的场景,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险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侦探 小说,令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毫不夸张地说,蚂蚁三部曲的可读性是 超乎寻常的,尤其对于追求新奇刺激的年轻读者而言,蚂蚁三部曲确是一份不可多得的 美味佳肴。
蚂蚁三部曲》作者:贝尔纳·韦尔贝尔 TXT下载内容简介:“蚂蚁三部曲”:关于两大文明社会的伟大史诗 由当代法国文坛炙手可热的新锐作家贝尔纳·韦尔贝尔创作的以蚂蚁为题材的“地球内部居民”系列作品《蚂蚁》、《蚂蚁时代》、《蚂蚁革命》,以对昆虫世界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作的激动人心的艺术创作而享誉世界文坛,被国际书评界誉为“伟大的史诗小说”、“改变读者世界观的天才作品”、“精彩绝伦的旷世之作”。该系列作品目前全球发行量已突破2000万册,以13种文字出版,其中美国发行量300万册,法国发行量近400万册,韩国发行量150万册。该系列作品先后获得多项殊荣,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奖,《出版者周刊》读者奖,《她》杂志读者奖,《新观察者》读者奖,法国教育协会特别荣誉奖。法国和欧洲多家学校将“蚂蚁三部曲”的内容纳入生物课的教学大纲。蚂蚁这种老幼皆知而无人重视的微小昆虫,在本书中被塑造成地球上两大社会文明之一,与人类社会文明相提并论。小说从地球生态平衡的高度,描写了人类和蚂蚁这两大社会文明在谁是地球真正主人的竞争中,从接触、对抗到合作的史诗般的过程,并第一次向人们彻底揭示了蚂蚁社会文明的神秘迷人又惊心动魄的“地球内部世界”,这几乎完全超乎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常识规范。“蚂蚁三部曲”以人类的故事和蚂蚁的故事为两条平行发展的主线,以蚂蚁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及其命运为共同主题,作者依据精深的蚂蚁生态学知识,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邪恶残暴,充满血腥战争,却又富于诱惑力的昆虫世界,一个人绝对无法想像的蚂蚁帝国社会……早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一亿年前,蚂蚁就创造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社会文明,这是一个遍布地球的庞大帝国组织,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最精密复杂的武器,有最高效的社会分工和协作,有最完善沟通传播方式和手段,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工商业、农牧业、医疗、教育,有最壮观惨烈地“交配大典”。蚂蚁社会城邦建设和战争艺术之发达,人类至今望尘莫及;蚂蚁社会团结一致的成功,人类社会永远无法企及;蚂蚁的聪明和智慧,使其成为惟一可与庞然大物的人类相抗衡的“地球内部居民”。三部曲”描述了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三个不同阶段:《蚂蚁》——在漫长的族群战争中,褐蚁联邦成为蚂蚁世界中的霸主,然而谁才是地球上的真正主人?人类到底是无所不能的神明,还是无恶不作的巨大怪物?为了整个蚂蚁社会的命运,褐蚁联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秘密展开了与人类的最初接触,并为此组建了一支特别行动队。在联邦内部进行了一连串的残酷杀戮行动,斩尽杀绝一切可能泄密的蚂蚁……《蚂蚁时代》——人类社会与蚂蚁社会的较量,至今胜负未分,当褐蚁联邦的中心城市贝洛岗被人类一举摧毁之后,旧的王朝消亡了,新的王后诞生了,第133任褐蚁联邦王朝新蚁后贝洛姬·姬妮向人类社会发出了战争令,数亿只全副武装的讨伐人类的远征军从地球内部潮水般涌出,地球上最强大的两大社会文明的全面冲突一触即发……《蚂蚁革命》——经历千百年来的互不了解和对抗,两大社会文明[attach]215678[/attach]中的精英分子终于认识到人类与蚂蚁在地球上的共同命运。于是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和地球内部的蚂蚁世界先后爆发了“蚂蚁革命”,双方从血腥残暴的战争对抗,到史无前例的智慧较量,终于走向了历史性的和平共处……接触、较量、共处——蚂蚁社会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三个阶段,三个专题,形成了“蚂蚁三部曲”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架构,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雄伟壮观的昆虫生态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并通过人类与蚂蚁的故事,揭示了人类社会与昆虫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命运等重大主题和深刻哲理……重新认识蚂蚁,正是为了重新认识人类自我!“蚂蚁三部曲”绝非一般的科幻小说,正如法国《新观察者》报所说的:“它融合着当今微观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卓越想象,是真正的严谨科学与出色的法兰西民族浪漫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蚂蚁三部曲”称得上一部特殊的昆虫网络知识教科书,书中展示了蚂蚁、蜜蜂、啄木鸟、金龟子、甲壳虫、蜘蛛、蜗牛……等等几十种昆虫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蚂蚁的知识,是一个严密而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未读此书,可以说我们根本不了解蚂蚁;读了此书,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说成了“蚂蚁专家”,“在读者焦急地等待着故事谜底揭晓的同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所有蚂蚁的习性。”“贝尔纳·韦尔贝尔以他超前的昆虫学知识和惊人的小说家天赋,成功地调出了这杯少见的、闪亮的鸡尾酒,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几乎使他们不愿离开“蚂蚁三部曲”。
蚂蚁.rar(2008-03-06 09:16:12, Size: 167 KB, Downloads: 187)
蚂蚁革命.rar(2008-03-06 09:16:12, Size: 361 KB, Downloads: 207)
蚂蚁时代.rar(2008-03-06 09:16:12, Size: 261 KB, Downloads: 232)
⑶ 有哪些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说可以推荐
威尔斯这部发表于1898年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被斯皮尔伯格搬上大荧幕。小说对外星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也成了后来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一大特征。
⑷ 二万词汇量能否自如阅读纽约时报和各种侦探、科幻小说
一定可以。你这样提问,我担心你没有二万词汇量,或者就是死记硬背学会的,而不是通过词根词源的方法学会的。一旦你掌握了词根词源,所有的单词都非常容易记住和理解。
⑸ 有谁能推荐一些外国言情小说 要【欧洲】【美洲】的 不要日本韩国那边儿的 最好不是科幻传奇的
向你推荐当代最红最受欢迎的美国言情小说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作者已有多个中文译本: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00559/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NichoIas Sparks),美国著名畅销作家,著有多本小说,作品被翻译超过35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四千五百万册!他与《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是仅有的两位同时有精装和平装作品在纽约时报排行榜上停留超过一年的作者。他被称为美国“纯爱小说教父”、“纯爱小说天王”、“催泪弹”。《瓶中信》是斯帕克斯的经典代表作,也是他最畅销的一本小说。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尼古拉斯·斯帕克斯自己的父亲。母亲亡故后父亲的哀恸让他开始思考,人生是否能第二度找到真爱?据此改编的电影由凯文·科斯特纳、罗宾·菜特以及保罗·纽曼主演。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其他已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作品:《忠实信徒》、《手札情缘》、《分手信》、《幸运符》、《罗丹岛之恋》、《抉择》、《最后的歌》等。
于2010年3月31日在美国首映由小天后麦莉·塞勒斯主演的电影《the last song》(《最后的歌》),也改编来自于它的畅销小说。
作品目录:
The Notebook《恋恋日记本》(October 1996)
Message in a Bottle《瓶中信》(April 1998)
A Walk to Remember《初恋的回忆》(October 1999)
The Rescue 《拯救》(September 2000)
A Bend in the Road《弯路》 (September 2001)
Nights in Rodanthe 《罗丹岛之恋》(September 2002)
The Guardian《守护者》 (April 2003)
The Wedding《婚礼》 (September 2003)
Three Weeks with my Brother《与兄弟的三周》(非小说)(April 2004)
True Believer 《忠实信徒》(April 2005)
At First Sight 《一见钟情》(October 2005)
Dear John《亲爱的约翰》/《分手信》(October 2006)
The Choice《抉择》(September 2007)
The Lucky One《幸运者》(October 2008)
The last song《最后的歌》(September 2010)
⑹ 科学家会看或写科幻小说
世界上有一些即是科学家也是科幻小说家的人,比如美国的卡尔·爱德华·萨根。但是,更多的是,不写科幻的科学家,和不是科学家的科幻作家。
我认为科普和科幻有非常大的区别。
中国以往的观点总认为,科幻的意义在于普及科学知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不错,科幻小说有时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就像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含有很多地理海洋知识一样,但更多的时候,小说里的“科学理论”仅仅是作者的虚构而非真实理论,比如《隐身人》的作者在小说前言终究明确的告诉读者这篇小说实际上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
科幻小说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授科学知识,而在于让读者发现科学的美丽、激发对科学的热情。
科幻是属于小说的,科普是属于科学的。
科幻和科普的关系,类似于看《三国演义》和学习历史课本的关系:固然你可以从《三国演义》得知一些历史知识,但是你不是为了了解历史知识而去看三国的,而且《三国演义》的一大半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但是,三国演义可以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宏伟壮丽、波澜壮阔,从而可能让你产生对历史书的兴趣。这大概就是科幻和科普的区别了吧。
你爸爸的观点也有失偏颇。美国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有很多著名科学家投身科幻写作。
例: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ard Sagan),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
著作
《宇宙》、《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拍为同名电影)、《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魔鬼出没的世界》。
萨根——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
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
卡尔·爱德华·萨根于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于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从60年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学执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正教授。1996年12月20日,这位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在与骨髓癌抗争了两年之后,在福莱德·胡钦斯癌症研究中心与世长辞,年仅62岁。 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他的研究重点为金星上的温室效应、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原子战争所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以来他一直担任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和太空科学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病重期间,他仍然在指导他的学生。他是康奈尔大学最值得尊重的教授。 卡尔·萨根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海者”、“海盗”、“旅行者”和“伽俐略”宇航探险计划中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他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颁发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荣获杰出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萨根除了获得航空航天局的承认和奖励以外,还拥有美国大学和学院授予的22个荣誉学位,以表彰他在科学、文学、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贡献。由于他在原子战争的长期后果和反对核武器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许多奖励。他还获得过许多其它部门给予的奖励,如美国太空航行委员会的约翰·F·肯尼迪太空航行奖;探索者俱乐部第75届年会奖;苏联航空联合会康斯坦丁·柴科夫斯基奖;美国天文协会马素斯基奖;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公共福利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高奖,以表彰他在“将科学应用于公众福利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萨根是美国天文协会行星科学学会的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研究会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行星学会主席。他在12年的时间内连续担任研究行星的权威杂志《伊卡洛斯》的主编。萨根是行星协会的合作发起人,这个机构拥有10万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研究行星为主的组织。这个组织为寻找外星智能生命的无线电联络研究项目和地球附近的的小行星的研究项目提供帮助。萨根还是加利福尼亚的喷气推进器研究所的客座科学家和《太空漫游》杂志的投稿编辑。在这个杂志上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在他病重期间,他还写了一些与他的疾病有关的文章。 卡尔·萨根还是伟大的科普专家和科学教育家。1980年,他推出大型长达16集的电视序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这部电视片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放映,观众达到5亿!这个电视片获得米·彼博迪大奖。与这个电视片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中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他的一生著述甚多。除了各种科普文章以外,他还写了30本书。其中《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浅蓝色的点:人类在宇宙中的未来之展望》等书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伊甸园的飞龙》还获得美国普利策奖。 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斯瓦兹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他同时还是“美国超自然现象说法科学探究委员会”的成员,并于1987年获得该委员会授予的“维护理性奖”。1994年,他又获得第一届“阿西莫夫奖”。
(你说这位写科幻的科学家不牛吗?)
⑺ 求推荐有关人类基因工程的科幻小说
替天行道
作者:王晋康
莱斯·马丁于上午9点接到《纽约时报》驻Z市记者站的电话,说一个中国人扬言要炸毁MSD公司,让他尽快赶到现场。马丁的记者神经立即兴奋起来,这肯定是一条极为轰动的消息!此时,马丁离MSD公司总部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他风驰电掣般赶到。数不清的警车严密包围着现场,警灯闪烁着,警员们伏在车后,用手枪瞄准公司大门。还有十几名狙击手,手持FN30式狙击步枪,无指手套里的食指紧紧扣在扳机上。一个身着浅色风衣的高个子男人显然是现场指挥,正对着无线电报话器急促地说着什么,马丁认出他是市警察局的一级警督泰勒先生。
⑻ 《TheLeftHandofDarkness》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Ursula K. LeGui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作者:Ursula K. LeGuin
出版社:Gollancz
出版年份:2017-4-13
页数:336
⑼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美] 厄休拉·勒古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
作者:[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杨轲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
页数:216
内容简介:
世界科幻大师的写作课
波澜壮阔的故事航海之旅
◎ 编辑推荐
☆ 星云奖、雨果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世界科幻、奇幻小说大师倾囊相授!
☆ 经典赏析+习作练习+写作工作坊+延伸阅读 = 充满惊喜的私人写作计划。
☆ 用显微镜观察故事发展进程中的细枝末节,掌握叙事的根本要素 和语言的游戏规则。
◎ 内容简介
写作是一门手艺,技巧精湛者才能获得艺术的自由。世界科幻、奇幻大师厄休拉•勒古恩认为,创作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只有掌握真正的技巧航海,才能在暗礁和重重险阻间开拓属于自己的航道。
本书是厄休拉•勒古恩主持“写作工作坊”时的课堂讲义,也是她多年创作及阅读经验的浓缩,聚焦于叙事文与虚构写作最重要的十件事:语言的音乐性、文字间的有机作用、结构与调性、叙述者的视角与口吻……坦诚、敏锐、充满洞见的艺术领悟与经典文学名著碰撞出惊人的火花,富有挑战性的文学技巧分析与范例赏析、练习及延伸阅读相结合,引导你在故事的海洋中确定自己的航道,顺利扬帆远行。
◎ 媒体推荐
对于已有小说写作经验的写作者和追求精进的写作者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本书简明扼要、叙述清晰,能够陪伴和鼓舞那些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勒古恩在这本书里揭露了技巧为何是一门艺术。这本书就像一颗明亮之星,能够指引所有航行在写作之海的人。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勒古恩是位睿智的写作者,是富有幽默感的讲故事大师。她既可以为那些阅读《纽约时报》的读书人讲故事,也可以取悦孩子们。她所写的每一种故事类型,可以说都重塑了那个故事类型的面貌。
——《波士顿全球报》(Boston Globe)
作者简介: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 1929-2018),生于美国加州伯克利,世界著名奇幻、科幻小说家,被称为“科幻小说女王”。勒古恩在各种不同写作领域均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一生共著有21部小说、11卷短篇小说集、4本文集、12本儿童文学、6卷诗歌和4部翻译;多次赢得国际幻想小说领域最重要的奖项:7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21次轨迹奖,她还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卡夫卡奖及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大师”称号、《洛杉矶时报》“罗伯特•基尔希终身成就奖”等荣誉。西方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将她列入美国经典文学作家之中,《纽约时报》则称她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尽管她本人更喜欢以“美国小说家”之名为人所知。
⑽ 有科幻小说,有没有社会幻想作品呢
1818年以来的幻想作品
想在数千字的篇幅内尽述1818年以来的幻想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幻想。但当我们有这个机会时,我们却无法抵御这种诱惑。这仅仅因为,幻想,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天性……
幻想是人类得天独厚的美丽天赋,也是人类整体创造活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它更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泉;是不是觉得这很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不管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达到与否都是一种事关幻想的幻灭。正是这种痛苦成为了文学创造的原动力,于是文学在幻想中诞生了。
从《吉尔迦美什》到《神曲》,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从《理想国》到《太阳城》,从《格列佛游记》到《米克罗梅加斯》,从《天方夜谭》到《罗摩衍那》,从《山海经》到《西游记》……这些恢宏的、不朽的著作中处处闪耀着幻想的光芒。在这里,幻想与文学似乎有着同命题的关系,互依共生,密不可分。
然而,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却随着十八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戛然而止,现实主义文学的风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光芒。在这个科学时代里,诞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否认权威、崇尚理性思维的精神在欧洲诸国再度引起一次思想革命,对这一时期及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幻,这一融合了科学与文学之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个大背景下,悄然登上了文学舞台,二个多世纪以来,翩翩起舞,以其别致而优美的舞姿倾倒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科幻)——玛丽·雪莱
1818年,寓居意大利的玛丽·雪莱在阿尔卑斯的雪夜中创作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故事情节很简单,青年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人的器官和组织,拼合出了一个人体;并在一次雷击下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可天性善良的巨人却因面貌丑陋而不容于世界。整个故事自然是以悲剧收场。玛丽·雪莱受限于时代,并没有意识到她的这部小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体裁。更多的,这部小说充斥着哥特体小说的印迹。但在浪漫幻想、宣泄情感、尊崇自由、弥漫神秘的特点之下,《弗兰肯斯坦》第一次引入了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这使得它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幻想与科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种基本特征来源自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科幻小说有异于其它文学体裁之处。从文本的自然价值上来讲,《弗兰肯斯坦》乏善可陈,但它毕竟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这一体裁,无法忽视。
尽管《弗兰肯斯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洪流下,这部小小的作品还掀不起太大的浪花。三十余年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出现才真正开始将科幻小说推向一个顶峰。而跨世纪的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则是科幻文学界继往开来的另一位翘楚。
《时间机器》(科幻)——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1895年,威尔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就此这个题材被人们广泛认知。小说中,一位时间旅行家乘坐时间机器来到了公元802701年的世界上,发现那时地球人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依族,智力仅及儿童;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族,他们用以前遗留下的机器饲养埃洛依族,并在夜间猎捕他们为食。时间旅行者的出现,自然打乱了这种社会结构的平衡。借助小说中的时间机器,威尔斯带领读者进入了数十万年后的未来乃至地球的末日,他用进化论的观点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未来画卷。很显然,小说中的情节是暗有所指的,这种悲观的情绪恰恰是威尔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讥讽。
在凡尔纳、威尔斯等作者的带动下,科幻文学步入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色彩缤纷的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的创作重心逐渐从欧洲大陆转移到了北美大陆上,科幻小说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优秀科幻作家和杰出科幻作品层出不穷,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茵莱因和阿瑟·克拉克这三位科幻巨头的出现,标志着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基地》(科幻)——艾萨克·阿西莫夫
1951年,在《基地》的第一篇故事发表十年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正式结集出版了。这个系列可以说复演了罗马帝国兴衰史,是科幻文艺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史诗类作品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科幻和科普作品最为有名,他的《基地》系列描述了心理历史学家谢顿以心理史学计算出银河帝国即将崩溃,于是以编纂网络全书为名将人才汇集到银河边陲的第一基地,随后在银河另一端秘密地建立第二基地;藉此希翼把黑暗时期缩短至一千年。《基地》系列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第二十四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这套作品获得了为其特设的最佳小说集奖,这是空前的荣誉;而阿西莫夫本人当时还以为托尔金的《魔戒之王》会赢得这份大奖。
阿西莫夫也无法忽视《魔戒之王》的成就?是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魔戒之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这篇文章从一开头就声明是介绍幻想文学的。但由于十九世纪纯幻想文学的低潮,奇幻文学始终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线所及之处。不过,奇幻文学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再次迸发出它的青春;这首先应该归功于英国大学教授J·R·R·托尔金《魔戒之王》系列的面世。
《魔戒之王》(奇幻)——J·R·R·托尔金
1954年出版的托尔金的奇幻史诗《魔戒之主》系列现在被奉为所有现代奇幻文学的鼻祖,这一点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托尔金背离了撰写“晚安故事”的初衷,耗费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套作品。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以纯熟的、尽可能宏大的笔触描述的史诗传奇。霍比特人弗罗多与他的同伴们为了中土的和平,与邪恶的索伦围绕着至尊魔戒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托尔金仿佛一位优秀的说书人,用语言和文本构筑出一个“比真实还真实”的“中土世界”;这里的每条河流,每座山川,每个种族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每个情节似乎都正在这片神秘的大陆上演绎。对于读者来说,没有读过它,你的阅读生涯肯定会少了点儿什么。
奇幻小说与早期幻想文学(传说、神话、史诗等)的渊源更近,在经历了十九世纪的压抑和没落后,随着《魔戒之王》的问世,奇幻文学迎来了它的全面复苏。这是幻想文学界的一大幸事。而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幻小说界又开始了一场变革。“新浪潮”作家的出现对“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带来了冲击,他们企图彻底改变科幻小说的写作方式,希望赋予科幻小说更大的力度,创作出更富有文学性和社会道德感的作品。
《温室》(科幻)——布里安·奥尔迪斯
1962年,“新浪潮”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尔迪斯出版了他的名作《温室》。这部作品描写了千万年后的地球因为自转速度下降,终于以一面永远朝向月亮。巨大的植物遍布大地,人类已退化成原始状态。主人公古连便是在这样的世界上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小说中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原始色彩构筑了这部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奥尔迪斯的作品明显远离了传统的科幻题材,致力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思考,把科幻文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曾这样评论自己的作品,“我写的是人类的不幸,隔绝,失望,忍受和友爱。”评论家们经常分析这句话,并对他的排列顺序津津乐道:人类从“不幸”开始,导致“隔绝”,继而“失望”,但仍“忍受”,最终达到“友爱”。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新浪潮”运动已经穷途末路,失去了其先前的革命性和实验性,很多作品不再比自然科学作为创作的基础,毫无情节,只是在建筑空中楼阁,探讨晦涩艰深的所谓哲理;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文学已经脱离了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基本属性,难免遭遇失败。
另一方面,奇幻文学在《魔戒之主》的感召下,不断蓬勃发展,众多奇幻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能与托尔金的名著并立而倍感自豪。这其中就包括1977年推出了《沙拉娜之剑》的泰瑞·布鲁克斯。
《沙拉娜之剑》——泰瑞·布鲁克斯
如果说《魔戒之主》是史诗奇幻的基石,那么《沙拉娜之剑》系列可称得上“剑与魔法”奇幻的圭臬。正是这部作品让布鲁克斯成为作品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奇幻作者第一人,同时也替奇幻文学打开了上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兴盛之门。这一系列作品一开始是以剑与魔法来包装的;渐渐地,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就是经过一场科技灾难后的地球,精灵、矮人、巨龙等传说中的生物开始出现在地球上,进而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和历史。
奇幻文学的迅猛发展,令科幻文学界产生了危机感。我们已经说过,“新浪潮”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歧路,使得科幻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读者对科幻小说的状况日益不满的情况下,另一场“赛伯朋克”运动以强烈震颤的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演了。
《神经浪游者》(科幻)——威廉·吉布森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甫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科幻界,一时间好评如潮。这本小说是一个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时也是导致“赛伯朋克”第一次被正视的作品。在小说中,主人公凯斯将自己的大脑与电脑网络相联通,成为信息窃贼。小说将复杂的线索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个关于未来的无法逃避的现实。《神经浪游者》所推动的“赛伯朋克”运动是对新浪潮运动的一种反驳,它引入了信息论、控制论、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内容,在文化价值观点上具有反传统性;它又一次将科技的力量展现在科幻迷的面前,从本质上体现了硬科幻小说的回归。
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这个阶段不只有“赛伯朋克”,科幻文学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多元化、边缘化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科幻文学和奇幻文学的交叉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弭;也许,幻想文学的复兴指日可待。
纵观最近十年幻想文学的发展,明显地,奇幻文学的势头更加猛烈。最近四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奇幻文学三度抡元。在屡有奇幻佳作涌现的今天,有一个系列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号称近三十年来最佳奇幻系列的《冰与火之歌》
《冰与火之歌》(奇幻)——乔治·R·R·马丁
乔治·马丁是一位科幻奇幻双料作家。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冰与火之歌》描述了一个异常丰富充足的世界、拥有令人惊讶的可爱人物。这套伟大作品的灵感直接来源于传说和神话,同时建构在历史和现实之上。普通读者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年内描写和架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而马丁驾驭这个庞大世界的能力又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信手写来的,而是一幅严整的镶嵌画中的分子,全都有其存在的具体意义。可以这么说,《冰与火之歌》有能力骄傲地站在《魔戒之王》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