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翻译科幻小说
Ⅰ 《自然》杂志为什么要刊登科幻小说

虽然只是“好玩”,但这可能就是真谛,它找到了把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图为电影《星际穿越》剧照
韩松
听说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反对科幻小说。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著名科技期刊、英国的《自然》杂志会刊登科幻小说,是一件让人很难想象的事。
但偏偏就是这样。摆在眼前的这部《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中译本,收录了2007年之前发表在《自然》上的66篇科幻小说。目前该系列选集已经出版了两部,我手上的是第一部,据说以后还将继续出下去。
“好玩”,或许才是科学发现的真正动力,是将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
《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是由《自然》杂志的工作人员亨利吉编辑出版的。科幻进入中国一百多年了,翻译加原创,中国现在每年出版一百多种科幻书。但这部书在我看来,的确是独一无二的,它简直就是一部奇书。译者江晓原和穆蕴秋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工作。
英国《自然》杂志创刊于1869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它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高大上的“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许多———或者说大部分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首次面世都是以研究成果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面的:DNA双螺旋结构,激光原理,中子发现……但它为什么要刊登科幻小说呢?
科学是实验性的,反映真实世界的,而小说是虚构的、想象的,可以不直接与实际发生关系,何况还是科幻小说,描写并不存在的未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科学家反对科幻小说。
在导读中,我看到了《自然》收纳科幻小说的两个理由。一是与英国科幻大师、有“科幻界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赫吉威尔斯有关。威尔斯与《自然》有很深的个人渊源,是杂志的长约作者,该杂志发表了总共66篇与威尔斯相关的文章,有26篇是威尔斯本人署名发表的,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通灵术等。另外《自然》还发表了许多对威尔斯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著作进行评论的文章。因此,发表科幻小说,应视为向这位大师致敬吧。有意思的是,威尔斯常常是对科学作出批判的。
二是出于一种看起来很简单、很不可思议的原因。在亨利吉以科幻方式写的前言《怀念未来》中,介绍了《自然》的历史。原来,它是由一个名叫麦克米伦的家族赞助的。《自然》的成功,与它从成立之初便一直保持的宽松愉快氛围有关。吉说:“这种氛围鼓励进行新的尝试:纯粹为了好玩。”
因此,杂志在1999年11月4日(杂志130岁生日)之际开设了“未来”专栏,专门发表“好玩”的短篇科幻小说。开篇之作是英国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之后,读者的热烈反应让编辑始料不及。许多人成了专栏的铁杆粉丝。有一些作品被收入年度最佳科幻作品集。众多科幻作家、科学家都为之写稿,它还发表过一个11岁小女孩的作品,其父是一位科学家。
亨利吉在这篇前言中,多次提到“好玩”、“有趣”、“充满乐趣”、“超脱的娱乐精神”等词语。这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科幻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并不是很好玩的,它最早是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的。鲁迅先生把科幻引进中国时说,“导中国人群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这很不错,但是同样也是很沉重的。
从《自然》对科幻作品主题和内容的选择看,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幽默,有的严肃,有的荒诞,有的神奇。脑洞大开,根本没有什么禁忌和拘束。
我想,会不会,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的动力?这种动力归根到底是一种好奇心。虽然只是“好玩”,但这可能就是真谛,它找到了把科幻与科学统一起来的力量。科学
创造,是内心深处的兴趣使然。
原创性的“点子”闪闪发光,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多样性的向往
我觉得,江晓原他们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当然了,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自然》上的这些科幻写得比较平庸。是的,按照一般主流文学标准,也许有的甚至称不上小说。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作品,绝不是平淡无奇,相反,它们极有意思,也极有意义,至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江晓原他们讲到,这些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让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国际上科幻创作的反思科学的主流倾向,另外,它帮助人们了解《自然》究竟是什么样的杂志。而我则觉得,这个集子收录的作品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们展现了科幻的特质和审美,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多样性的向往。
这里面,原创性的“点子”闪闪发光,在构造科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些作品大都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尽情想象,并把这种想象建构在科学性上。能发表在《自然》上的,自然也基于一定的新技术、新理论。这部书的分章,也按照反乌托邦、机器人、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永生、植物保护主义、环境、核电污染、地外文明、时空旅行、多重宇宙、未来世界、科技展望等主题来设置。不少作品是很“硬”的。从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由科学技术进化带来的千变万化的人类未来。这是科幻最为激动人心的。
另外,我觉得,从形式感上观察,这些作品是介于人的创作与机器人创作之间的新型文学。科幻小说是人类历史上“自古”没有的,至今仅仅约200年历史,还在发展中。日本科幻研究者木村生死曾说:“断言蕴含哲学的小说是‘文学性’的人们也许会说包含科学的小说没有‘深度’。他们也许会觉得描写宗教性质的烦恼的是‘纯文学’,对于科学发明绞尽脑汁去描写只是一些皮毛。不过,这种认识是对仅仅接受文化系统的教育、只知道哲学的文学青年的偏见。”我想,或许未来的人类更愿意阅读类似于这本文集中《随机存储器相移2》假想的机器人写出的那种小说吧。
下面我介绍文集中一些作品的内容,以观其妙:
未来的城市没有了秘密。全体市民成为泛大都市驱动体。整个城市是一只超级硬盘,供生活在里面的人存储、解码、交换信息。每个人都能尽情读取对方的信息。(《20-2》)
从生物学意义的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电子人,他和原来的版本,谁是正宗的?谁才是那个他?谁才是真实、完全的某人?法律裁决电子人才是。而生物人就像蛇蜕去的皮一样,不再能视作新生命的一部分。(《终极审判》)
中央交通控制电脑控制人的内啡呔和肾上腺素,让司机觉得堵车是种愉快。(《快乐旅程》)
有一种药,能让老夫老妻重回年轻时的相互迷恋状态,结果却很尴尬。(《爱情药剂》)
……
从这些小说中,读者会看到一种大胆的杂糅。它们把不同的领域连接一起,科学、技术、哲学、社会、文学混合在一起,从中产生“创新”和“趣味”,很多想法是当前我们很多科幻小说中没有的。
除了思想点子,作品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写法,或者风格,就好像是未来人写的,坦率来说,有的要看第二遍,才能抓住里面的精妙味道。我读的时候,好像李白来到21世纪,读我们写的文章。
这是真正的科幻。
Ⅱ “科幻小说”英语怎么说
科幻小说_网络翻译
科幻小说
[词典] sci-fi; science fiction;
[例句]科学事实和科幻小说之间的界限变得有点儿模糊了。
The border between science fact and science fiction gets a bit fuzzy.
双语例句 汉英大词典
Ⅲ 现代学生普遍喜欢一些科幻小说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翻译如下
现代学生普遍喜欢一些科幻小说
Modern students generally like some science fiction
Ⅳ 《自然》杂志为什么要刊登科幻小说
因为科幻是激发人类探索知识的欲望的,提升人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科幻也是对未来的预见,科幻的黄金时代是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第一次意识到目前地球的种种严峻形势的时代。
而且,科幻小说是从一个基于科学的核心设定出发(比如《基地系列》的心理史学,《机器人系列》的机器人三定律,《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然后试着去构筑一个完整的世界,看看将会发现什么。
说的很散乱,希望可以帮到你,求采纳
Ⅳ 经常看到有人翻译科幻小说,想问下都是在哪里找到的英文科幻小说的原文的怎么确定还没有被别人翻译过
访问科幻世界官网,有一个“译者征集”的栏,点开之后就会有提示了
Ⅵ 为什么玄幻、科幻小说都在抄袭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好回答,看了这么多年的小说,其实我觉得只能叫半抄袭,或者觉得这个应该叫潜意识抄袭。。。表说我在装13 ,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觉,怎么说也有7年书龄了,表骂我,我觉得吧:
一、比如从几年前的异界之极品奶爸火了下奶爸行业,现在出现N多奶爸的书,甚至我看过某本奶爸的简介都和第一代的差不多。。。其实不能叫抄,他们看了想写了,也想写好,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式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定向思维的人,而作者这种很有文化的人几乎都出现在受教育者里面,作者们都钻进了一个被第一个人画好的圈子了不能出来,只能不断的让圈子变得更漂亮或者扩大而不能跳出这个圈子,直到某个人跳出来再画个圈子然后一大批人在近来。。。一直循环下去,这我觉得是必然的。。。这是他们的思路被影响了,潜意思里遵从了原来的设定,如果说是抄袭,那完蛋了,所有的修仙都是抄的飘渺,所有的无限流都是抄的无限恐怖,奶爸流抄的异界之极品奶爸等等等等,现在是不是觉得龙战天这个名字很蛋疼,当年这个名字貌似很火啊,还有什么凌天等等。。。
二、作者的写作风格的限定,说个名人,唐三少,他写的书好不?好!好看不,好看!但是,有很多书友说感觉风格都是一样或者说出了内容不一样本质是一样的(我不是在装我有多牛掰。。。),说着说是看的感觉一样,你可能是这种情况,感觉都差不多,没有让你的感觉产生兴奋的感觉。而很多半路出来的zuozhe在写作前肯定做出了相当多的准备,其中对其他作品的观摩也是必要的,这就导致了他在潜意识里模仿了内容甚至模仿了风格。现在不还是有模仿极品家丁的嘛。。。就像现在几乎说有的网络游戏抄魔兽,而魔兽是抄的暗黑破坏神一样,千篇一律。
三、你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现在流行穿什么。。。流行穿什么就有很多穿什么,要穿的人多了,店家卖的也多了,小说也一样,现在叫快餐文学。。。我经常会反过来读以前的书,不是写的太好了,是我压根就不记得什么内容了,读起来就像读第一次一样,可以轻松的应对书荒。。。。。。而我们经常读的神书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影响,咳咳。。。扯远了。。。我是说就是什么题材活了,什么读者现在喜欢看了,那些靠写作吃饭的人就会很容易往上面靠,毕竟为人名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嘛。。。然后就出现很多本质相同的东西了。。。现在说的原创小说。。。呵呵,也只有创出新体系新风格新内容的才叫原创吧。。。否则是不可能跳出抄袭的圈子的,而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并不觉得他抄了什么,我不是和其他人的内容不一样嘛,但是那个体系,风格等等都会和前面的作品发生重合。。。
四、没啥功底的zuozhe很多。。。超级白。。。不解释
现在回答作者。。。起点里面那么多的书就没太多是真正的原创。。。叫无限什么的都是抄的,几乎所有修真都是抄的、几乎说有洪荒的都是抄的,言情的偶不知道耶。。。科幻。。。如果说是国内我们平时看的那就绝对没几个原创,国外的科幻我就看过一本,名字记不得了。。。说实话我看不懂,外国写的那些科幻小说里面存在太多的物理学知识在里面,很专业,就我这高中水平的物理,残念。。。而且看的也不轻松。。。
我写完了。。。最后说下。。。偶不是在装。。。
Ⅶ 科幻世界译文版和科幻世界,有何区别
译文版全是外国的科幻小说,大多是中长篇,要厚一些。而科幻世界主要是国内的科幻,长篇连载和短篇,搞笑,资讯,较薄。
Ⅷ 有哪些翻译好的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
Ⅸ 要科幻小说英文定义和由来以及科幻小说有关的知识,要英文的!英语版,最好有翻译~谢谢
The science fiction is defined as a form of modern literature which is intended to predict future of human world and inspire human imagination and novelty of scientists. The War of the Worlds (1898) is a science fiction novel by H. G. Wells. It describes the experiences of an unnamed narrator who travels through the suburbs of London as the Earth is invaded by Martians.It is the earliest story that details a conflict between mankind and an alien race.Jules-Verne may also be deemed as contributinga lot to this writing style.The great popularity of this writing style arose from The Instrial Revolution ,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exploration of unknown world .
科幻小说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新形式,旨在预测人类的未来,激发人类想象和科学家的创造精神.1898年的"地球大战"是威尔斯创作的科幻小说,它描述了一位无名氏在伦敦郊区旅行期间偶遇火星来客的故事.这是最早的描述人类与外星物种爆发冲突的小说.儒勒.凡尔纳对科幻小说的盛行也贡献巨大.科幻小说的盛行源自于工业革命,因为正是这场革命提供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
Ⅹ 有关科幻小说的翻译
1郭建中 ?-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 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2郭建中(1938.7.~),男,籍贯上海。之江学院外语系主任。1961年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曾任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负责人,《浙江对外开放专辑》(特刊)主译、主审、《文化交流》英语主编、《中国翻译》汉译英专栏翻译,以及浙江卫视英语新闻翻译顾问和主译,浙江省政府英文网站和《麦克米伦网络全书》中文版主译、主审等职。现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全省委员会委员兼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论著有《英汉/汉英可译性问题探索》、《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文化与翻译》等;主要译著有美国文学名著《杀鹿人》(合译)、英国文学名著《鲁滨逊飘流记》、当代美国文学名著《铁草》(合译)等,并翻译和主编“外国科幻小说译丛”(50余册)和《科幻之路》(6卷),获1991年世界科幻小说协会颁发的恰佩克翻译奖和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科幻小说翻译奖———“金桥奖”。
翻译 1 Jian-Zhong Guo? -1.94 Thousand young people in Shanxi Team 2nd column resistance Daredevil and Taiyuan, Shanxi Northwest District 8 Division Detachment deputy political commissar in 1940 in Shanxi Province, Wen County, fighting at the expense of water
2 Guo Jianzhong (1938.7. ~), Male, origin Shanghai. The River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ad of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1961, graated from Hangzhou University. A former provincial key subjects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Zhejiang opening up album," (special issue) host translation, the main trial, "Cultural Exchange" English editor in chief, "Chinese Translation" colum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Zhejiang Satellite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Consultant and the main translation,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English website and the "Macmillan Encyclopedia" Chinese moderator translation of the rank of the trial.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is currently director and translator Theory and Teaching Committee and deputy director of Zhejiang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members,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Zhejiang Province Writers Association and the province'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mmittee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e enjoyment of the State Council special allowance.
Mainly on the author of "English-Chinese /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sues can be explored," "Chinese Proverb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ntemporary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y",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 main translations are the U.S. Literature, "to kill a deer person "(Ge Yi), British Literature," Robinson Crusoe ",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Iron Grass "(Ge Yi), etc., and translation and editor of" foreign science fiction译丛"(50 volumes) and" Sci-Fi Road "(6 volumes), was in 1991 awarded by 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 and the 1997 translation Capek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ci-fi science-fiction translation prize ---" Golden Bridge Aw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