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作品变成现实事例
A. 《海底两万里》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变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科幻小说是近代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是科技本身的构成,不能要求它普及精确的科技知识。
B. 以前的科幻作品中哪些科技变成现实
"你觉得《海底两万里》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2书中哪些想象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3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1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书名。因为如今在海洋底部行20000里也是比较不容易的,而且目前还没有人实现过。《海底两万里》中你们认为最吸引人的是主人公尼牟以平均十二公里的时速,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化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2潜艇已经变成事实了
3科幻小说提出合理的设想,然后再由现实生活中去进行科技发展从而实现。
C. 哪些科幻小说家的想象力成真了
医学研究、空间探索和机器人等领域都已经诞生了许多科技奇迹。但是想一想电影里令人畏惧的机器人,或许人们对于机器人并没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飞车的吸引力也并没有那么大,倒不是因为金钱或能源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制造出了遥控飞机——嘿,空中飞车也没那么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会成为现实呢?Reddit用户RobStone采访了Reddit的科学家们,邀请他们分享哪些最为不可思议的科技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家们没有回答明确的时间轴——这确实太难预测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够引起人们遐思。
D. 历史上有哪些科幻中的变成了现实
今日,达·芬奇的部分设计手稿及发明模型抵达至北京,将于20日开幕的北京科技周期间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向公众亮相。
意方负责人介绍展品
反向螺钉和差动螺钉
这些研究记录了达.芬奇对螺钉这一基本机构的详细分析,他本人经常开发出螺钉的功能。在反向螺钉中,螺纹从螺钉中部延伸出来,分叉至螺钉的对端。
而差别螺钉拥有2种螺距不同的螺纹,可以用于施加非常大的压力,特别使用于压榨机。
螺旋齿轮
这个模型展示了达.芬奇在用于传输运动的有齿或有棘爪的螺钉、卷轴和轮子的各种组合的分析和归类。
两轮式提升机
提升机的主动杆能够来回运动,推动水平方梁。提升机采用了复杂的机构来确保每个轮子依次保持着将小齿轮推向同一方向的运动,从而提升起固定在轴杆上的重物。
千斤顶
通过树脂玻璃面板可以看到这个千斤顶减摩擦机构,为了减少摩擦,达.芬奇在冠状齿轮与支撑平台之间设计了多个球型体部件。
带自动吊钩的提升机
为了提升很重的负荷,达.芬奇设计了一个无需操作人员干涉就能在负荷物达到目的地后松开的吊钩。
曲轴
这项研究记录了达.芬奇对传导运动所需机构进行分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些机构包括了曲轴(或拉杆)机构,这类机构能够将连续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直线运动。
飞行器
在达.芬奇对机械飞行的研究中,他努力寻找多种基本机械装置的最优秀组合方式。这点可以从这个1:1比例制造的模型中找到证据。这些翼翅是由倒踏脚板来驱动的。而它带来的推进效果通过手摇曲柄得到了放大。
E. 有哪些科幻小说中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
史蒂芬森的小说也预测了人们将会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互动时,会因为计算机的魅力而在不恰当(而且恼人)的时机分心。他没料准的是他说那些人只会是一小部分,但实际上现在所有人随时都在玩他们的手机。
F. 有哪些科幻小说的预言或情节已变成了现实
最经典的凡纳尔著的一系列小说、如“海底两万里”等,科幻永远是预言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很多小说的情节都实现了,只不过那些小说比较早,像是飞机,微型电脑等。即使是早些年幻想的悬浮车,现在也有悬浮滑板了不是么
G. 找一部以前看过的科幻小说,内容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些科幻电影变成现实的小说.
你要的是无限流的小说我不清楚是哪本,但绝对不是无限恐怖1.无限之综漫天下(无限之综漫天下)2.无限之至尊无双(无限之至尊无双)3.无限之召唤游戏(无限之召唤游戏)4.无限之天道(无限之书本)5.无限之最终恶魔(无之闇夜)6.无限之最终恶魔(无之闇夜x)7.无限之变态(无限编下去)8.无限之降临圣子(龙之元力)9.无限之欲望(奈之羽落)10.无限之征途(绿之法皇)11.无限之鬼瞳(梦之呓语)12.无限之修改器(一时之气)13.无限之我的无限制(无限幻想中)14.无限之科技神教的威能(西纳普斯空之主)15.无限之灌水小鬼(天天无限阅读)16.无限之阿瓦隆(黑金之锯)17.无限之最终的魔王(白银之罪)18.无限之神的奇迹(梦之裁判)19.主神的无限之旅(流光之剑)20.无限之灵魂驱动(无限抽动)21.无限之弓兵传说(红龙之影)22.无限之陌路(寇罪之兮)23.无限之动漫世纪(霜之夜羽)24.无限之小正太的邪恶(苍月之镰)25.无限之作弊修仙(那一抹绯色)26.无限之绝对疯狂(死亡丧歌)27.无限之猎人(血色白月)28.无限之作弊修仙(佚名)29.无限之死亡商人(黑色元婴)30.无限之黑暗势力崛起(流逝的霜降)31.无限之军火狂人(餐蚕123)32.无限之猎杀(说不出的悲伤淡不了的情)33.无限之召唤师传奇(睁着眼胡说)34.无限之热血传奇(天都)35.无限之终极魔王(残废的特快)36.无限之召唤游戏(便前洗手)37.无限之究极幻想(枫叶TonyTzx)38.降临无限之异火焚天(霓虹灯泡)39.无限之孤棺灯青(坐忘论)40.无限之一手遮天(纯洁的清影)!手机党不容易望采纳!
H. 《海底两万里》书中有些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科幻小说一个发挥的空间,若没有科技发展这巨大潮流,科幻小说就失去了生命。
I. 有哪些例子能说明科幻作品对现实世界进步产生的启发
1. 手机
我们每天用的手机,它的发明就离不开一部Geek们津津乐道的科幻作品:星际迷航。当年Dr. Martin Cooper在电视里看到Kirk舰长对着手里一个小盒子说话时,没有觉得他是精神分裂,而是觉得,这玩意实在是屌爆了,为何不发明出来玩玩呢(他看的是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电视剧),于是就成就了几乎是技术宅拯救世界的最典型例子了。Cooper后来在谈到他从星际迷航里得来的灵感时说道 "That was not fantasy to us, that was an objective.” 而后第一款翻盖手机被命名为StarTAC(没错,名字也是在向Star Trek致敬)。
2. 潜水艇
上面就有说海底两万里的,不过可能有些人不清楚这个背景。1870年,儒勒凡尔纳发表了那本广受欢迎的海底两万里,虽然在这本书之前,潜水艇就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但是这货尼玛还下不了水啊(好鸡肋的赶脚= =),这时候,潜水艇之父,Simon Lake在读了凡尔纳的小说之后大为震撼,被书中描述的海底旅行以及探险深深吸引。终于,在1894年他造出了这架终将名留青史的Argonaut号,对之前的潜水艇做了大幅改进,增加了压载舱、驾驶室、潜望镜等现代潜水艇的标配设施,并在1898年成功下海航行(the first submarine to operate successfully in the open ocean)。自此,人类的航海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因此,他也收到了一张来自凡尔纳的表示祝贺的便条。(下图就是Argonaut号,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这货真的能潜下海大丈夫?)
3. 直升机
凡尔纳又立功了!这次是直升机。在凡尔纳的另一本不太出名的书Clipper of the Clouds里描述了这么一种能够直上直下的飞行器,在小小的 Sikorsky 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上面搞潜水艇那人名字里有一个Lake,这个搞飞机的人名字里有一个sky,真是神奇)。当他终于把他儿时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他引用了凡尔纳书里的一句话:Anything that one man can imagine, another man can make real.(好励志有木有!)下图为Sikorsky发明的VS-300直升机。
4. 地球同步卫星
亚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 Clarke)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电影版还被许多人奉为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本书= =(够了!)一切源自他在Wireless World这本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虽然挺不起眼的,但是也还是有人注意到了,20年后,在这篇文章里描述的东西终成现实,长途电话和卫星电视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于是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也被叫做Clarke Orbit。
5. 平板电脑
作为硬科幻的标杆,星际迷航带给我们太多经典的技术概念,这次是平板电脑,在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电视剧里,有一种叫做PADD (Personal Access Display Device)的设备,它就是平板电脑的雏形。(也有人说2001太空漫游里提到的一种叫做newspad的设备是雏形,毕竟这本小说更早,写于60年代,但是这个newspad只能用来看新闻,又是这种好鸡肋的赶脚是肿么回事= = 不过明显Star Trek里面的设备更强大,还有触屏哦亲~)乔帮主在向世人介绍iPad的时候,就用了最新的一部星际迷航电影来展示它的多媒体性能。(难道他也是Star Trek的粉丝?)
6. 信用卡
1887年,Edward Bellamy在他的小说Looking Backward里,首先发明了Credit Card这个词,以及它可以被拿来代替现金支付的概念(当时他说的还是‘a piece of pasteboard’,一张纸卡片,现在的技术都没法做到啊@@),直到20世纪20年代,真正的信用卡才被发明出来,50年代才投入使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J. 曾是科学家的幻想,现在已经变成现实的例子
所谓“科幻”,就是科学幻想,就是以科学为前提、未来理论上有可能实现的东西。 比如潜水艇: “科幻之父”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里面描写到了潜水艇这种水下船只,在当时作者那个年代,潜水艇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但凡尔纳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了大胆的想象,结果不久的未来,这个幻想中的产物真正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