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是科普读物吗
Ⅰ 请介绍一本你印象最深的科普读物或科幻小说
哈利波特 答案补充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6—)24岁那年(1991年)在火车上(从伦敦去曼彻斯特)看到窗外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巫朝她微笑并挥手时,罗琳便萌生了进行魔幻题材写作的想法。她在七年后,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于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997)诞生了,并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喝彩。
哈利·波特系列历险小说凭着出奇的想象、层层迭出的悬念和利于儿童阅读的语言,几乎是一夜之间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少年读者。罗琳又先后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1998)、《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0)、《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3)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5)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007)。据悉,罗琳正在为哈利波特第8部做准备,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哈利的孩子们。但多数哈迷不领情,他们认为魔法妈妈不应该再续写哈利波特,因为那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哈利波特.
2007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问世10周年。迄今为止,该系列小说已被译成70多种语言,总销量已达到3.25亿册。罗琳也因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而名利双收。
答案补充 作为2006年的圣诞礼物,罗琳在她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第七部书的书名: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2007年2月1日,同样是在她的官网上,罗琳宣布,第七部书将于英国夏令时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00:01在英国和美国出版。也会在21号星期六00:01在全世界其他讲英语的国家出版。这些作品的陆续问世,不断地刷新着世界小说发行史的记录。
哈利·波特这个人物顿时叱咤文学江湖,让数不清的读者为之倾倒,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罗琳这个富有想象力的魔法妈妈带给了无数人欢笑与泪水,也带给了全世界的FANS一个美丽的梦。
Ⅱ 硬科幻小说是科普类的撒还有介绍几本科普类的书吧~!要好看的啊~
硬科幻不是科普,但有科学思想,NASA都叫过科幻小说家来讨论问题。
科幻: 沙丘系列, 阿西莫夫写的,海因莱因写的
科普:文学性强的,自然史,昆虫记,万物简史(别被平白书名骗了)
文学性不强的 ,你真的看不下去。
Ⅲ 什么是科普科普短文是科幻小说还是实际问题
科普是普及现有的科学知识,科普短文就是普及现有科学知识的短篇文章,是实际的。而科幻小说一般来说是对未来科技、生活的一种科学幻想,是不一定会实现,不一定正确的。科幻小说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或是对可能存在的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生命、环境、科技等条件下发生的事件的描述,使我们在现在的地球上也能知道未来或是宇宙中其它地方的事情。有时也能指导现在的人们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创造。
Ⅳ 科学小说与科幻小说有啥区别
科学小说的情节建立在科学命题和理论上,一般会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比较有技术含量,科普小说一般属于科学小说行列。
科幻小说带有大量丰富的想象,依据不依据现有科学技术,或在理论上能不能讲通都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情节和想象。
但这个东西是相对的,两种之间本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现在看起来不合理论的事情未必在将来就行不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很多成果都是在过去的科幻作品中得来的灵感。
Ⅳ 请问科幻小说银河帝国算科学课外书吗 很急,求解,帮帮忙谢谢!
既然看过银河帝国系列那么就可以先看看阿西莫夫其他的小说,机器人系列 基地系列其余的么,既然是长篇小说就可以照着科幻排名往下看给列出来几个
沙丘
安德的游戏(目前出了一个电影)
玛拉
冰与火之歌(这个是奇幻)
三体(虽然现在被说烂了,但是也是难得中国科幻出来了一个精品)
云图
海伯利安(和云图比较像,不过看过的一般说比云图好看)
太空漫游系列(2001,2010,2061,3001有这么几个)
光晕(面前算是科幻,主要为了科塔娜这个角色把光晕算成科幻)
蝴蝶效应(注意是小说)
宇宙尽头的餐馆
饥饿游戏(也是小说,虽然电影比较出名)
杀戮轮回(貌似叫做这个,明日边缘是从这个小说改编的)
银河系漫游指南
异乡异客
星河战队</ol>
排名不分先后
就先说这么多吧,由于小说太多,没有一一列举,但是同时这些没有都看过,所以没有办法保证质量,同时,可以看出来,这里面有好些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了,所以注意要找小说,找不到的可以问我要。
Ⅵ 科普文章,科学故事,科幻小说,哪些书属于这些类。
刚看完的崔岸儿写的神舟飞船-我的第一次月球之旅 和 人造太阳。感觉就是属于这种内容的,科普类的航天小说故事, 因为写的是未来虚拟的,也有科幻小说的感觉。
Ⅶ 科学小说与科幻小说有啥区别
我国著名科幻与科普作家叶永烈也认为,科学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介绍说,在20世纪初,科幻小说被翻译成中文时就称之为科学小说,包括鲁迅、梁启超等人都把凡尔纳的小说称为科学小说。随着后来受前苏联的影响,因为俄文中的科幻小说是带有“幻想”这个词的,所以解放后国内都将这类小说改称为科学幻想小说。叶永烈认为,科学幻想小说这个名词比较准确,这6个字中包含了3个因素,就是说要成为科幻小说必须具备三因素,第一必须是科学的,第二必须是幻想的,第三必须是小说。因此,从现在来看,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小说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幻想”这个要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科幻作家吴岩则认为,科学小说应当算是科幻小说的一个支流,因为科幻小说在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就曾经被称为科学小说。但事实逐渐证明,在小说中大量讲述的科学知识并不是读者真正喜爱看的内容,而类似于雪莱夫人创作的《弗来肯斯坦》那种给世界带来变化影响的作品则更加受到读者的喜爱。因此,在这个长河里科幻小说就成为了和科学相关的文学写作中的主流。吴岩指出,不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学小说,首先应当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如果作者故意想要放很多认知的东西在作品中,对普通读者来说很可能是一个“苦难”。而大多数科学小说的作者在作品的选材、提炼以及情节起伏的设置上都可能有所欠缺,这就会直接导致作品的张力不足,从而使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
Ⅷ 科幻小说是基于科技发展而衍生的流行读物,对么
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难以严格区别。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门》《太空序曲》《接触》等等,及国内流行的《失控的进化》和《三体》系列。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起;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科幻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法文中,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anticipation”,即“预测”。这样的文学作品基于科学的可信性是必要条件,应当说这种“科学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说有别于其它幻想类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Ⅸ 科幻小说是什么
主要以科学为基础进行幻想的幻想小说。对虚构的事物,用科学理论去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作者必须设想出某种科学理论或技术,使作品中的虚构世界有可能存在。
科幻小说既然以科学为基础,又不能抛开小说的人文特质,创作时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着重于描写科学发展,描写新技术所建构出的新世界、新事物,等等;另一种是着重于描写科技对社会、对人的影响,描写在新的科学时代中,人的道德原则、伦理观念、生活目标和生存方式,等等。
前一种,就是所谓“硬科幻”,后一种则被称为“软科幻”。
必须注意的是,这两种方式绝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区分出硬、软,只是由于写作的侧重点不同。只有“科”,单纯描写科学新技术,那就成了科普或科学假想;而只有“人”……那也称不上“科幻”了。
在此还想补一句: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别,并不在于作品中“科”更多还是“幻”更多,而在于偏重“科”还是偏重“人”。不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幻”都是必然存在而且一直存在的。“幻”并没有多少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另一方面,即使是软科幻,也必须有个能够自圆其说的科学理论来支持。也就是说,科幻小说,必须具有科学上的合理性。
例如,对于倪匡的大部分小说,我既不赞成归入硬科幻,也不认为该归入软科幻,而是把它看成科幻与玄幻交界的边缘类幻想小说(倪匡的少量作品,有些具备较为完整的科技设定,确实可算到硬科幻里,另一些则主写人在新科技面前的矛盾心理,似可放入软科幻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