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最好的科幻小说
那肯定一定要阅读一下三体了,而且一定要阅读三体这三本小说的系列。第1本是讲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准则吗?第2本是作为国内最受瞩目的科幻小说,可读性非常强,情节紧张。第3本在你读完以后,就有一种畅游了浩瀚宇宙后的快意与沧桑直冲脑海。
❷ 请给我推荐几本科幻类小说
经典作品有很多
威尔斯的一些作品不错,凡尔纳的作品则类似于冒险小说
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
罗伯特·海因莱因“未来历史”系列;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四部曲;
杰克·威廉森的
太空歌剧作品;
还有像安德系列、迈尔斯系列、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神经浪游者》是经典赛博朋克作品;
另外反乌托邦三部曲: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都《我们》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三本书甚至在主流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也有很多名家,如星新一、小松佐京、筒井康隆、田中芳树、小林台三等,很多作品都翻译到中国了,你可以去找来看看。
国内的推荐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及他的一些短篇,宏大厚重很值得一读;王晋康的一些作品也广受好评;韩松的比较阴暗晦涩,也有很多人喜欢;还有何夕、柳文扬、潘海天、飞氘等人的作品都还不错。比较偏流行小说的像江南的《上海堡垒》,喜欢的人也不少。还有架空历史科幻《天意》,是近年销量最好的国内科幻之一了
❸ 求好看的科幻小说
世界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钢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阳》(The
Naked
Sun)
等。他他于1941年发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即: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二、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给与的任何命令;三、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波士顿大学的副教授,先是业余写作科幻小说,1958年开始专职写作,以他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科学作家。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学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学简史》、《化学简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识》、《空间知识》、《圣经入门》、《莎士比亚入门》等。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改变了原来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老套的奴隶工具或人类敌人的怪物面目,开始成为人类的亲友,他在科幻小说中制订的“机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为机器人科幻的经典,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进侦探与推理小说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中国作家的最好读刘慈欣,王晋康或星河的比较好.
❹ 求韩松的科幻小说《红色海洋》电子版
很遗憾的告诉你,《红色海洋》至今还没有电子书,我之前也在网上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后来没办法了才买了一本看。书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很喜欢韩松的科幻的话,绝对是必读书,建议你买一本吧。
嘻嘻,其实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回过你邮件了,这里再回答一下就是看中你的悬赏分了。。。
邮箱里我刚发了你一个韩松的电子书合集,希望是你没有的。
❺ 科幻小说推荐
科幻小说《风起智能》读到一半可以推荐一下,这是一部知识密集型的科幻小说,但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形势呈现的浮躁表象的忧患。作者用辛辣的笔锋写尽了近五年来的所有社会现象。
❻ 世界奇人之一韩松的书
奇人韩松
自从我在l979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后,以后也陆续发表过几篇科幻小说,但由于我把主要集力放在科普创作上,便很少涉猎科幻领域。对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作品,偶尔翻翻。
2010年3月发生的一场引起海内外关注的《科幻世界》杂志社风波,将我的眼球重新吸引回科幻界。在这场风波中,我很想做点什么,但由于对科幻界不够了解,也无从下手,只能干瞪眼。但是,在这场风波中,有一个奇人却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就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大家韩松。他用在新华社担任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兼对外部副主任的有利地位,强力介入事件,两次对四川省委发出“檄文”,促使四川省科协在风波发生10天后做出了让《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李昶停职的决定。
奇的是,韩松在得知李昶停职的消息后,突然对李昶同情起来,他在风波暂时平息后,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李昶对立面一方的一些人的不满。这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特照录如下(略,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741210100hly1.html)。
韩松是一个什么人?我一定要见识见识。5月底,我应邀赴台湾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决定绕道北京,往返时在北京停留几天,采访韩松、吴岩、星河等人。我以前未见过韩松,通过吴岩,我与韩松建立了电话联系。韩松痛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
2010年5月20日上午9时,韩松来到我下塌的酒店,吴岩派来制作视频节目的北师大传媒学院学生、科幻迷邓韵也早早来到我的房间,在我12平米的陃室里安好摄像设备。采访开始了,我为讲不好普通话而抱歉,谁知韩松是我的重庆老乡,而邓韵是我的大老乡—贵州人,我们用家乡话交谈起来,无比亲切。
在谈话中,我发现,韩松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奇”,也一点不“怪”。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没有一点新华社大记者的架子。而且他关心人,善解人意。在采访中,我逐渐了解了韩松的身世,他走过的人生道路。从他的经历中,我发现韩松既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他的头脑中经常会钻出许多奇怪的念头。
韩松8岁在位于重庆市中区上清寺附近的人民路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先后在重庆6中、29中读中学。那时候正值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科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韩松开始遭遇科幻。他从《科学文艺》《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杂志中看到了不少科幻作品,看了童恩正的《雪山上的魔笛》,看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他喜欢上了科学。
1982年韩松14岁,在29中读初三,正遇上全国在进行科幻小说征文,学校老师发现韩松是个科幻迷,把他找去,要他写几遍科幻小说去应征。他答应了,一口气写了几篇。这几篇科幻小说已显示出韩松的特质:思维新颕睿智,反常规,写出来的文章色彩阴暗、悲观、凄凉、诡异。老师看了直摇头,连声说:“要不得!要不得!”
老师教他用传统的方法写,编一个故事,将一点科学知识塞进去。韩松心里不以为然,但不得不照办。他用这种手法编了一个用宇宙飞船将熊猫送到月球上去的故事。虽然写得传统,小说中仍透出韩松行文的特质。学校不敢把这篇与众不同的科幻小说送到北京去,但仍获得了重庆市的奖励。
韩松第一篇科幻小说的奖品是一大堆科幻书籍,有威尔斯的,还有一部外国科幻小说选。这些小说,不仅使他眼界大开,而且,这些“软科幻小说”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类、宇宙的终极关怀,以及行文布局的神秘、诡异,不同于传统的中囯科幻小说,很对他的味口。他在这些小说的滋润下,开始了他独具一格的科幻小说创作。
1985年,韩松进武汉大学读书时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由于韩松的作品极富文学情趣,结构精巧,内蕴深远,独树一帜,被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的老编们看中,不断发表他的作品,并于1988年、1990年获得《科幻世界》杂志社颁发的科幻银河奖。
这些作品,写得非同凡响。有一篇科幻小说,写地球人到达一个有智慧生物居住的星球,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到这里做生意来了!”须知,那时中国的商品经济“小荷才露尖尖角”,人们头脑里还没装进商品意识,当年没有一个大陆科幻作家写太空探险小说会说出这样的话。他还写了一篇科幻小说,说科学家将所有人都返老还童了,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使所有的年青人都羡慕,于是年青人又都把自己变成了老人。谁知这个老人社会也不理想,充满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怎样才好呢?韩松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想吧!
《科幻世界》的老编们决定借颁发银河奖之机见一见这个极有前途的青年科幻作家,向他面授机宜进一步培养。但是通知书发给韩松,韩松却为难了。他非常想去,却没有路费!
《科幻世界》的编辑谭楷知道这一情况后,写了一封信给武汉大学的校长。这位校长是位爱才之人,立即批了500元专款给韩松,让他去成都开会。
韩松欣喜若狂,顺利地来到成都,见到了他一直仰慕的《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杨潇、副总编辑谭楷等老编。老编们没有赞扬他,却对他耳提面命,认为他最近的创作路子不对头,写得怪头怪脑的,色彩也很阴暗,把他写的一大堆稿子退给了他。这一批退稿中包括了他自认为很得意的科幻小说《宇宙墓碑》。
对老编们的教诲,他洗耳恭听,但内心不服。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台湾来的科幻作家吕应钟看,吕应钟大加赞赏,并将他的《宇宙墓碑》带走。
《宇宙墓碑》写的故事真是奇怪到了极点,写宇航,写月球,那样不能写,他却去写外星球上的坟场和墓碑,并像地球上的考古学家一样去研究宇航员的墓葬风俗。他好像是在写遥远的未来,又像是在写现在,让人很快信以为真,随后你便同作者一起坠入科幻故事的云里雾里,为故事中人物哭,为故事中情节笑。写这些有什么意思?韩松说,不知道。
不知道这篇小说有何意义,不等于看了他的小说会无动于衷。我看完这篇小说后便产生了一些奇想,出现一些怪头怪脑的念头。我生前是没机会去进行宇航了,生后我的遗体能不能进行宇航,能不能葬在外星球上,让我在外星球上躺着,天天遥望深篴的星空,并在坟头上也立一块墓碑呢?这得花多少钱,我的存款够不够?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也许钱应该省着点用,或者将钱拿去投资,以钱生钱,攒够足够的钱,使我能实现死后上天,在天上的坟墓里静静地观看、感受宇宙亿万年的变化,那有多爽!把钱投向什么地方?建一个“宇宙墓碑”公司呵!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韩松的小说“宇宙墓碑”拍成影视片,充作公司的广告片!不知韩松干不干?给韩松一点公司的干股,他能不见钱眼开?
这是后话,按下不表,还是言归正传吧。自从吕应钟把稿子带走后,韩松就把这事忘了。谁知1991年的一天,韩松得到通知,他的《宇宙墓碑》获得了台湾《幻象》杂志组织的世界华人科幻小说征文首奖,奖金10万台币,当时折合人民币2万5千元,这对一个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台湾《幻象》杂志社通知韩松去出席颁奖仪式,并领取这一块好大好大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这时韩松已是一个新华社的国家干部,到台湾得经上级的批准。批复很好下来了,结论是韩松同志不宜去台湾。
这有点遗憾,但韩松遇到的这一切却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使他能充分使用自己才能中“奇”的一部分,使他最终成长为科幻大师。韩松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三个“伯乐”,前两个“伯乐”,一个是重庆29中的语文老师,一个是《科幻世界》的老编,他们识得韩松是“千里马”,助他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他们却无法接受韩松跨越常规、常理、常识去玄想的诡异行为,不能容忍他的离经叛道。而韩松遇到的第三个“伯乐”台湾《幻象》杂志的老编们,不仅识得韩松是一匹“千里马”,还识得韩松是一匹不同寻常的“千里马”,是一个奇才,并欣赏他的跨越常规、常理、常识去玄想的诡异行为,欣赏他的离经叛道。
这使笔者想起著名作家沙叶新2009年5月2日在北京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次演讲中说的对作家的希望:“一个称职的作家,一个有尊严的作家,一个真正想为这片多灾多难的热土、为你深爱着的人民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必须:独立苍茫,顶天立地。天马行空,无傍无依。无拘无束,豪放不羁。不当奴才,不做工具。不接圣旨,绝不遵命。敢想敢说,敢于直笔。敢爱敢恨,敢于犯忌。敢哭敢笑,敢于放屁。只信科学,只服真理。心灵自由,不为权力!”
于是,韩松这样一个如沙叶新希望的天马行空的奇才,才能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发挥他“奇”的特质,写出很特别的书,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科幻大师。
(待续)
❼ 求好看的科幻小说~~~~~~~~~~~~~~~~~~~~~~~~~~
1。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史诗般的世界构造,超强的剧情。中考前一晚,熬通宵看完的- -!魅力就是这么大!不过翻译版本良莠不齐,推荐译文版的。
2.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
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啊,人物塑造非常成功。语言颇有一种黑色幽默。我每年都会翻出来读几段的。
3.星云3的基因战争。
不要看网上的版本,网络文库里叫这个名字的根本就不是原书。原书超强,不过作者码字的速度让人想杀了他,都好几年了。还没把2写出来。这个书是本大坑。。。。
4.《寂静之城》这个是短篇,不过讽刺时政非常深刻啊。
5.《浪漫服务公司》和《幽灵5号》
都是短篇集,作者深得欧亨利的精髓,抖包袱的功夫出神入化。剧情非常不错。
6.国内的作者推荐韩松和拉拉。《地铁惊变》和《掉线》都不错,韩松的《红色海洋》也可以的。
❽ 求几部好看的科幻小说, (已完结,篇幅大)谢谢!
首先请从这两个作品里选出你认为是科幻的:
A.吞噬星空 B.银河系漫游指南
选A的话请无视以下内容
选B的话 推荐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 韩松的火星照耀美国 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
当然 首推大刘的三体
❾ 你如何看待韩松的科幻小说《高铁》
我喜欢韩松科幻小说的许多地方,都是以独特方式反照当前中国和世界的。他谈到中国被逼走上这条速度之路时充满了无奈,而谈到为了速度,不得不“山寨”其他民族的科技时又显得那么可怜。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增加合理性,高铁建造者还会伪造敌情,农耕者的面子转化为雄心,这使他们铤而走险,但万一落得失败,又立刻自暴自弃,胆小如鼠。
韩松没有一本小说不去关注中国的现实。但这本《高铁》的独特之处,是它已经成为近距分析仪,跟中国发展现状短距相接。小说把中国人的个性、中国的现实困境和个性困境所激发出的新的行为组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阅读的过程,就是你思索那种所谓“本民族的宇宙”能否存在、“中国例外论”能否持久、侵入整个社会肌体的“细菌”能否彻底清除的过程。掩卷遐思,一种科幻跟现实的对话在你的脑海中被建立起来。这种对话让你质疑今天,质疑物质世界,甚至质疑多年来我们所建构起的伟大梦想的价值。与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谈论“降维”(指外星人采用降低维数的方法打击对手)攻击不同,韩松的小说用于观察世界的方式可以叫做“升维”处理,它让读者不是简单地进行视觉三维观察,而是要走入11维或26维世界,更多视角地彻底分析中国式高铁本身的存在和移动。
❿ 如何评价韩松的科幻小说
只能说,也看不懂韩松的绝大部分科幻小说。
但韩松的小说实际上是很现实的,以至许多东西不能真正写出(懂得),韩松用一种极其荒诞的手法讽刺现实,但由于过于荒诞,许多东西如果不深入研究完全不知道指代何物。
想这样的解释或许能够帮助理解韩松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