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科幻小说
1. 求异界科幻小说 要求是带着现代科技或者未来科技等去到异界利用科技技术打魔法 比如原子弹 导弹
三体,很不错
2. 现在在中国写科幻小说有前途吗请问写作是网络呢,还是正常手写呢,还是打电子稿好呢
虽然我还是门外汉,不过这一年一直在当一个全国科幻奖的大学生评委
首先我本人从不把那种长篇的网络小说作家定义成科幻作家,我讨论的科幻也不包括所谓的网络科幻
一,科幻有没有前途?
老实说,前途并不是很好,科幻作家很多都是副业,即使国内很出名的科幻作家也很少敢拿科幻当主业去从事。不过,从外国科幻业发展来看,国内电影和游戏技术水平上不去也是影响中国科幻发展的很大因素。如果你喜欢科幻可以吧科幻写作当一个爱好来做,如果全心投入科幻,不从事其他事业还是很有危险的,
二,稿件?
电子稿为宜,一般现在都用电子稿。
3. 求科幻小说,最好是关于电脑。人工智能的 超级计算机 名家所写,最好不要现代写手的,写的还不如我.谢谢!
<<电脑能胜过人脑吗.pdf>>
<<人工智能的未来.pdf>>
<<百万亿神经连接编织意识.pdf>>
<<常用神经科学站点链接 - 生命经纬.pdf>>
自已网上找(google, )。
4. 有科幻小说,有没有社会幻想作品呢
1818年以来的幻想作品
想在数千字的篇幅内尽述1818年以来的幻想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幻想。但当我们有这个机会时,我们却无法抵御这种诱惑。这仅仅因为,幻想,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天性……
幻想是人类得天独厚的美丽天赋,也是人类整体创造活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它更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泉;是不是觉得这很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不管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达到与否都是一种事关幻想的幻灭。正是这种痛苦成为了文学创造的原动力,于是文学在幻想中诞生了。
从《吉尔迦美什》到《神曲》,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从《理想国》到《太阳城》,从《格列佛游记》到《米克罗梅加斯》,从《天方夜谭》到《罗摩衍那》,从《山海经》到《西游记》……这些恢宏的、不朽的著作中处处闪耀着幻想的光芒。在这里,幻想与文学似乎有着同命题的关系,互依共生,密不可分。
然而,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却随着十八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戛然而止,现实主义文学的风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光芒。在这个科学时代里,诞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否认权威、崇尚理性思维的精神在欧洲诸国再度引起一次思想革命,对这一时期及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幻,这一融合了科学与文学之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个大背景下,悄然登上了文学舞台,二个多世纪以来,翩翩起舞,以其别致而优美的舞姿倾倒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科幻)——玛丽·雪莱
1818年,寓居意大利的玛丽·雪莱在阿尔卑斯的雪夜中创作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故事情节很简单,青年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人的器官和组织,拼合出了一个人体;并在一次雷击下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可天性善良的巨人却因面貌丑陋而不容于世界。整个故事自然是以悲剧收场。玛丽·雪莱受限于时代,并没有意识到她的这部小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体裁。更多的,这部小说充斥着哥特体小说的印迹。但在浪漫幻想、宣泄情感、尊崇自由、弥漫神秘的特点之下,《弗兰肯斯坦》第一次引入了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这使得它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幻想与科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种基本特征来源自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科幻小说有异于其它文学体裁之处。从文本的自然价值上来讲,《弗兰肯斯坦》乏善可陈,但它毕竟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这一体裁,无法忽视。
尽管《弗兰肯斯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洪流下,这部小小的作品还掀不起太大的浪花。三十余年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出现才真正开始将科幻小说推向一个顶峰。而跨世纪的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则是科幻文学界继往开来的另一位翘楚。
《时间机器》(科幻)——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1895年,威尔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就此这个题材被人们广泛认知。小说中,一位时间旅行家乘坐时间机器来到了公元802701年的世界上,发现那时地球人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依族,智力仅及儿童;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族,他们用以前遗留下的机器饲养埃洛依族,并在夜间猎捕他们为食。时间旅行者的出现,自然打乱了这种社会结构的平衡。借助小说中的时间机器,威尔斯带领读者进入了数十万年后的未来乃至地球的末日,他用进化论的观点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未来画卷。很显然,小说中的情节是暗有所指的,这种悲观的情绪恰恰是威尔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讥讽。
在凡尔纳、威尔斯等作者的带动下,科幻文学步入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色彩缤纷的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的创作重心逐渐从欧洲大陆转移到了北美大陆上,科幻小说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优秀科幻作家和杰出科幻作品层出不穷,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茵莱因和阿瑟·克拉克这三位科幻巨头的出现,标志着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基地》(科幻)——艾萨克·阿西莫夫
1951年,在《基地》的第一篇故事发表十年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正式结集出版了。这个系列可以说复演了罗马帝国兴衰史,是科幻文艺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史诗类作品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科幻和科普作品最为有名,他的《基地》系列描述了心理历史学家谢顿以心理史学计算出银河帝国即将崩溃,于是以编纂网络全书为名将人才汇集到银河边陲的第一基地,随后在银河另一端秘密地建立第二基地;藉此希翼把黑暗时期缩短至一千年。《基地》系列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第二十四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这套作品获得了为其特设的最佳小说集奖,这是空前的荣誉;而阿西莫夫本人当时还以为托尔金的《魔戒之王》会赢得这份大奖。
阿西莫夫也无法忽视《魔戒之王》的成就?是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魔戒之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这篇文章从一开头就声明是介绍幻想文学的。但由于十九世纪纯幻想文学的低潮,奇幻文学始终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线所及之处。不过,奇幻文学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再次迸发出它的青春;这首先应该归功于英国大学教授J·R·R·托尔金《魔戒之王》系列的面世。
《魔戒之王》(奇幻)——J·R·R·托尔金
1954年出版的托尔金的奇幻史诗《魔戒之主》系列现在被奉为所有现代奇幻文学的鼻祖,这一点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托尔金背离了撰写“晚安故事”的初衷,耗费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套作品。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以纯熟的、尽可能宏大的笔触描述的史诗传奇。霍比特人弗罗多与他的同伴们为了中土的和平,与邪恶的索伦围绕着至尊魔戒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托尔金仿佛一位优秀的说书人,用语言和文本构筑出一个“比真实还真实”的“中土世界”;这里的每条河流,每座山川,每个种族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每个情节似乎都正在这片神秘的大陆上演绎。对于读者来说,没有读过它,你的阅读生涯肯定会少了点儿什么。
奇幻小说与早期幻想文学(传说、神话、史诗等)的渊源更近,在经历了十九世纪的压抑和没落后,随着《魔戒之王》的问世,奇幻文学迎来了它的全面复苏。这是幻想文学界的一大幸事。而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幻小说界又开始了一场变革。“新浪潮”作家的出现对“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带来了冲击,他们企图彻底改变科幻小说的写作方式,希望赋予科幻小说更大的力度,创作出更富有文学性和社会道德感的作品。
《温室》(科幻)——布里安·奥尔迪斯
1962年,“新浪潮”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尔迪斯出版了他的名作《温室》。这部作品描写了千万年后的地球因为自转速度下降,终于以一面永远朝向月亮。巨大的植物遍布大地,人类已退化成原始状态。主人公古连便是在这样的世界上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小说中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原始色彩构筑了这部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奥尔迪斯的作品明显远离了传统的科幻题材,致力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思考,把科幻文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曾这样评论自己的作品,“我写的是人类的不幸,隔绝,失望,忍受和友爱。”评论家们经常分析这句话,并对他的排列顺序津津乐道:人类从“不幸”开始,导致“隔绝”,继而“失望”,但仍“忍受”,最终达到“友爱”。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新浪潮”运动已经穷途末路,失去了其先前的革命性和实验性,很多作品不再比自然科学作为创作的基础,毫无情节,只是在建筑空中楼阁,探讨晦涩艰深的所谓哲理;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文学已经脱离了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基本属性,难免遭遇失败。
另一方面,奇幻文学在《魔戒之主》的感召下,不断蓬勃发展,众多奇幻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能与托尔金的名著并立而倍感自豪。这其中就包括1977年推出了《沙拉娜之剑》的泰瑞·布鲁克斯。
《沙拉娜之剑》——泰瑞·布鲁克斯
如果说《魔戒之主》是史诗奇幻的基石,那么《沙拉娜之剑》系列可称得上“剑与魔法”奇幻的圭臬。正是这部作品让布鲁克斯成为作品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奇幻作者第一人,同时也替奇幻文学打开了上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兴盛之门。这一系列作品一开始是以剑与魔法来包装的;渐渐地,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就是经过一场科技灾难后的地球,精灵、矮人、巨龙等传说中的生物开始出现在地球上,进而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和历史。
奇幻文学的迅猛发展,令科幻文学界产生了危机感。我们已经说过,“新浪潮”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歧路,使得科幻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读者对科幻小说的状况日益不满的情况下,另一场“赛伯朋克”运动以强烈震颤的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演了。
《神经浪游者》(科幻)——威廉·吉布森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甫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科幻界,一时间好评如潮。这本小说是一个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时也是导致“赛伯朋克”第一次被正视的作品。在小说中,主人公凯斯将自己的大脑与电脑网络相联通,成为信息窃贼。小说将复杂的线索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个关于未来的无法逃避的现实。《神经浪游者》所推动的“赛伯朋克”运动是对新浪潮运动的一种反驳,它引入了信息论、控制论、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内容,在文化价值观点上具有反传统性;它又一次将科技的力量展现在科幻迷的面前,从本质上体现了硬科幻小说的回归。
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这个阶段不只有“赛伯朋克”,科幻文学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多元化、边缘化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科幻文学和奇幻文学的交叉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弭;也许,幻想文学的复兴指日可待。
纵观最近十年幻想文学的发展,明显地,奇幻文学的势头更加猛烈。最近四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奇幻文学三度抡元。在屡有奇幻佳作涌现的今天,有一个系列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号称近三十年来最佳奇幻系列的《冰与火之歌》
《冰与火之歌》(奇幻)——乔治·R·R·马丁
乔治·马丁是一位科幻奇幻双料作家。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冰与火之歌》描述了一个异常丰富充足的世界、拥有令人惊讶的可爱人物。这套伟大作品的灵感直接来源于传说和神话,同时建构在历史和现实之上。普通读者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年内描写和架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而马丁驾驭这个庞大世界的能力又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信手写来的,而是一幅严整的镶嵌画中的分子,全都有其存在的具体意义。可以这么说,《冰与火之歌》有能力骄傲地站在《魔戒之王》的身边。
5. 哪个网站写科幻小说好,注意:硬科幻
给科幻世界投稿吧,这事我当年干过,现在想想,一个高中生,基础科学还没学完,就想写科幻?还硬科幻?我建议你先从软科幻写起,等到文笔成熟且知识容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在着手写硬科幻,毕竟科幻小说不是一般的小说。先写短小精悍的吧,等你的稿真的发了,再来提问,我去买杂志,捧你的场。写科幻,也是我曾经的梦想。
6. 推隽科幻小说手写的。
你是要看科幻小说吗,是的话 搜 时光电子书,里面有这个分类的,免费。
7. 一个主角是孙悟空的少儿科幻小说
如果这是以前少年科幻《飞》上的小说,那你最好去豆瓣科幻世界小组去问问,那里有许多资深科幻迷,说实话我没看过科幻版的《飞》,现在的《飞-奇幻世界》倒是看过。
8. 我想写一篇科幻小说应该怎么着手写
建议去写软科幻,不要描述太多技术层面的东西。
科幻不是臆想!不是给随便什麽东西挂一个未来,或者外星的场景就叫科幻。你要知道你自己要表达什麽,要有一定的技术背景才能写出硬科幻,不然你写出来满篇诸如,在真空环境中可以听到脚步声这养的硬伤的文字,就不是科幻而是笑话了。
建议你开始时先尝试写下软科幻,只要你有新奇思路,并能表述出自己的主题,言之有物而不是在胡言乱语。慢慢来吧,多看点名家的作品。推荐看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9. 谁知道 科幻小说家 卫斯理 的全部作品名称
卫斯理的作者,笔名倪匡
原名: 倪聪,字亦明。(“匡”字是他在《辞海》中点出来的)
生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午十二点三十七分
出生地: 上海
籍贯: 浙江镇海
生肖: 猪
星座: 双子座
血型: O型
家庭状况: 二兄、二弟、一姐、一妹
最喜欢的食物: 海鲜(鱼、虾、蟹、贝……)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毕业后以十六岁半之龄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自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继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并先后参与“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后至苏北、内蒙古垦荒,足迹并远至东北大兴安岭。在内蒙时因“破坏交通”(严冬冰封河道时,将一条小木桥拆下来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离软禁数个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内蒙古逃亡至广州,七月间偷渡澳门再逃进香港。从此义无反顾,再也没有回过神州大陆。初至香港时曾在夜校读书,因而认识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厂里做杂工,并开始投稿《真报》,后被《真报》录用,先后任工友、校对、助理编辑、记者与政论专栏作家(笔名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关“土改”的小说《活埋》在香港工商日报发表。第一篇发表的散文是《石缝中》。第一本小说是《呼伦池的微波》(创作于五十年代末,背景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开始写武侠小说,笔名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与李果珍女士结婚,现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后大部份时间乃是自修,算得上没有正式接受过学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于查良镛(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在《明报》副刊连载。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蓝血人》一书于二零零零年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成为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侠影片大行其道之际,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十多年间,所写剧本不下数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
一九七二年,卫斯理系列小说《新年》发表后,倪匡暂停卫斯理系列小说的创作,时间长达六年。
一九七八年,卫斯理系列小说《头发》发表,被评为最受香港青年欢迎的小说。倪匡此后又回到了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复活节,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过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与牧师祷告后,治好了多年以来的酒瘾。近年来他笃信基督,频频在香港及台湾作见证。
一九八七年,倪匡与梁小中(石人)、哈公、黄维梁、胡菊人、张文达等发起成立香港作家协会,并出任会长。
一九九二年秋,卫斯理系列小说《运气》发表后,倪匡移居美国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个多士垆。闲时在家里种花养鱼,如蔓陀萝及神仙鱼等。他笑称洗手间可以看到金门桥,所以作了一句诗:“举头看金门,低头看‘小鸟’”。移民后的倪匡生活优哉悠哉,自称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仅是第三。
倪匡人生阅历丰富,什么苦难都尝过。他为人风趣幽默。古怪兴趣多,古怪想法更多。(曾经有一次,在一只小小的跳蚤身上感悟到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力原来如此脆弱,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忍耐力,还不及一只构造简单的跳蚤。)所以他写文章手疾眼快,千变万化。倪匡自认是个很胡闹的人,但对于工作他是很严谨的。他规定自己每天要写八千多字,这样他便可以工作一个月,然后休息一个月。他又规定自己在黄昏前尽量把工作做好,因为一入黑,他的手便蠢蠢欲动,想摸酒杯了。他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如科幻,侦探,武侠以及爱情文艺小说,他又写电影剧本,乃至抒写个人感受的杂文和散文。自一九七五年来港后,他笔下出现了不少科幻,侦探及武侠小说,电影剧本不下几百部,而且在本港各报刊上他每天都发表专栏文字。
倪匡是个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他不懂驾驶,但迷上研究汽车时,曾经独个儿把一部汽车化整为零后再装嵌回原状。他至少有两次遇鬼经验,坚信灵魂的存在与不灭。早年时还经历过“狐仙显圣”,因此,至今仍然认为不同的生物在通过所谓的修练,是可以让身体产生结构上的变化,就会成人成仙。(卫斯理科幻系列《成精变人》,就是一只神鹰经过种种的变化,最后变成人的故事!)
传闻说倪匡曾在东北省看见过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才这么出色,而他自已说本身是喜欢写武侠小说,但有金庸这位老友金玉在前,只好舍难取易,专心从事科幻小说。(写科幻小说容易???)在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人物是卫斯理,最喜欢的作品是卫斯理系列《寻梦》,其次是卫斯理系列《黄金故事》。最喜欢的武侠作品是《火并》。
倪匡的广泛兴趣,过目不忘的本领以及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来港后的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组织严谨又带启发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倪匡先后使用过的笔名计有:倪匡(武侠与科幻)、卫斯理(科幻)、沙翁(杂文)、洪新(高达、高飞传奇)、魏力(木兰花传奇)、岳川(武侠)、衣其(政论)、九缸居士(杂文)、危龙等等。
倪匡是最多产、多样化的作家,他自称“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其实这是倪匡自谦,这句话中的“汉”字大可删去。古今中外,倪匡唯一可能的对手,只有西方科幻大师艾西莫夫。然而艾大师的英文多是由打字机或文字处理机打出来的,所以这句话绝无人能找到反证。)倪匡也是最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作家,他从不拖稿、欠稿(早期写得太快,写完后还故意搁几天再交稿)。但稿费、版税奇高,并有两大原则:请先付钱;货出不改(小说绝对不准人改,剧本如何改则绝不过问)。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说(武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杂文、专栏、政论、电影剧本。(请参考倪匡著作目录)从没有写过的文体只有歌词与广告词。
倪匡的小说气氛逼人、情节诡异、构思奇巧。小说的数量已超过三百本。电影剧本已超过四百部,保证是世界记录。
倪匡的写作动机,一、谋生;二、兴趣;三、没有别的本事(但后来又发现自己是个很称职的演员)。写作收入,稿费加版税,一年超过二百万港币。写作风格,喜欢玩花样,变题材,不投读者所好,却总能牵着读者的鼻子走。写作天赋,自认是与生俱来的。(倪匡相信一种理论,就是有文学天赋的人,大多也都嗜酒,例如古之李白,今之古龙、倪匡。)写作习惯,一定要听音乐(否则静不下心来),书桌桌面成三十度仰角(才不会腰酸背痛);从来不能也不会以电脑或口述代替手写。写作速度,最高记录为一小时四千五百字(格子),那是“革命加拚命”的速度;最慢一小时也有二千五百字。写完之后从不再看第二遍(最早期作品例外)。自谓“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倪匡对小说的理念:“小说只分两种——好看的与不好看的”(他认为不好看的小说,即使里面有再多的学问、道统或艺术价值都没用)。小说的主体是创作意念,至于情节安排则各凭功力。 他认为作家的责任是写出的作品让读者废寝忘食。他对色情文学的定义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文学——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子,当然就有权利看。
倪匡的个性极端情绪化,难得不糊涂。率性放任,热情爽朗,慷慨侠情。绝对的自由主义,不喜欢受约束,不爱争胜负,不喜欢正经八百,绝不会道貌岸然。
倪匡的爱好很多,有养鱼、种花、集贝壳、木工、烹饪、古典音乐等等,皆是由迷转痴,由痴变狂。推而广之,任何具有许多不同式样的东西都喜欢研究、收集。喜欢读书,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书都看,但最喜欢看小说。阅读速度最快时,可达到平均一天看二十万字的小说。
倪匡还有三个嗜好,一曰酒,以前一天至少可以喝一公升XO。最近,他宣布了“戒酒”,但定义是酒可以照饮,不过不要饮醉。如今可喝可不喝,但仍认为酒是一种最好的“抗忧郁剂”。二曰烟,曾有过三十五年的烟龄,最高记录一天四到五包(刷牙时都不停——刷左边牙齿时香烟咬在右边;刷右边时咬在左边)。直到有一天,忽然听到上帝的声音说了几遍:“你可以不抽烟了!”从此就再也不抽了。(上帝的意思倪匡想了一下子才弄懂,所谓“可以不抽烟”,是指上帝加诸自己的三十五年“烟刑”已满。)三曰女人,最欣赏柔顺听话的女人,当然外在美也很重要。《鹿鼎记》中的双儿是倪匡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典型。
倪匡最推崇的小说家分别是金庸、古龙、琼瑶、亦舒、高阳、夏树静子、爱伦坡;最推崇的散文家是柏杨与李敖。
倪匡是业余刻图章高手,当年就是靠伪造图章与路条,才能一路从内蒙古逃到香港。伪刻图章的原料是肥皂,并没有依照任何样本,只知道刻得愈大就愈唬人。他还是业余海洋贝壳分类专家,曾购上千本参考书,并租下一个居住单位,陈列所收藏的各种贝壳。又曾花上几年时间收集及钻研贝壳,虽然最后意兴阑珊把心爱的收藏卖掉,但他对贝壳的认识已达专家境界。
倪匡绝对赞成人性本恶。对婚姻不赞成也不反对。他认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快乐。(不过倪匡也承认很难,倒是自寻烦恼一定不会令自己失望。)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倪匡做人的态度:“看得顺眼的多来往,看不顺眼的,不管你怎样,当你不存在。
倪匡有几位至交好友,古龙,两人于一九六七年结识,旋结为莫逆之交。古龙过世,倪匡伤心欲绝,吊祭时泪洒灵堂(还把古龙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结果古龙的遗体竟然当场吐血!倪匡不顾他人的警告,将故人之血郑而重之珍藏起来。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与老板。他的小说只在《明报》连载,而大部份的小说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写连载中的《天龙八部》数个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过后来金庸对倪匡说想删去他写的一段,倪匡只说来问我就不是当我朋友。)金庸于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间赞倪匡曰:“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黄沾,倪匡誉其为:奇才;香港粤语流行曲之父。传说两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为二的结果。倪匡曾于一九九三年秋赠黄沾对联一副:“两日烹调有黄沾,一生煮字无白雪”,但黄沾却认为这两句次序应该对调。张系国,两人同为中文科幻的开山祖师,但是对科幻小说的理念、表现形式、角色与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张系国描写初见倪匡的情形:“倪匡则人未至笑声先到,完全是红楼梦里凤姐儿出场的架势。后来每次见面,都是先听到他的朗声长笑才见其人。”又说:“坦白说,我是先喜欢上倪匡本人,才读他的小说。看他瘦瘦小小的个儿(注:那是十年以前),怎么样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时能写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写完一部小说或剧本……文坛鬼才的美称,倪匡可当之无愧。”沈西城,倪匡专家。曾以“洛人”为笔名,替倪匡续写浪子高达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细看卫斯理科幻》、《金庸与倪匡》等。叶李华,另一位倪匡专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爱科幻小说,与倪匡结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电脑启蒙老师。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说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说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权,他的反而无人问津。他的儿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杂志,更游说倪匡写少年卫斯理!
倪匡在四十岁生日时,曾撰自寿对联:“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他自撰的墓志铭:“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倪匡下笔如有神,六十分钟四千余字,虽云快矣,但仍不如其讲话速度,他说话快如连珠炮,速度比写字速度还要快近十倍(最高记录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说不出来。(据说这是因为倪匡本来是左撇子,被硬性矫正,从小受了“脑伤”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称为名嘴,实至名归。
倪匡自称是世界写汉字最多的人,因为他自一九五七年由内地来港后,写了三十年,一个星期写足七天,每天写数万字。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可以写三十年而灵感不断,题材不尽,且是畅销的保证。江湖中人更戏称他为“袋装书大帝”。出版界流传一个笑话:即使倪匡写的是无字天书,也会迅速售清。极其量下次购买倪匡作品时,看清楚是不是无字天书续集罢了!在香港,纯以写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http://www.bookspice.com/kehuan/fenlei/wsl.htm
10. 怎么样可以写好科幻校园小说
开篇致胜
好的一本小说,尤其是悬疑类科幻小说,从开篇就应该有这样一些片段,这样读者才能更有趣味的阅读下去。
(赏析:罗伯特森·戴维斯,他在《谋杀和行走的灵魂》里是这样开头的:“当斯尼弗从枪套里抽出暗藏的凶器将我击倒在地,让我无法动弹时,我这辈子都没有这么惊讶过!”)
一些爱书的作者可以和我交流一下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