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星光克莱门特

科幻小说星光克莱门特

发布时间: 2021-10-31 09:58:14

⑴ 有谁能推荐一下几本科幻小说

你是说硬科幻吧? ?网上打“迷幻汤”GOOGLE之,里面有很多外国科幻大师的极品作!最近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的《彩虹尽头》不错,弗诺文奇著;还有《环形世界》,拉里尼文著,内核很硬,乔 哈尔德曼的《千年战争》,和时间有关的小说;《不朽》应该会很好看的,泽拉兹尼写的么!杰克威廉森的小说都好看,他绝对是个一流的讲故事高手!《反物质》系列很好!那个讲狼族的小说很好!(什么名字我忘了)。还有哈尔克莱门特的小说都是描写外星世界的,设定非常合理!还有就是不要看什么恐龙科幻,那都是借恐龙的外衣讲几个故事而已。(不要看迈克尔斯万维克和罗伯特J索耶的恐龙科幻小说,看的头疼,还总是把宗教给牵扯进来 )还有,还有,《飞城》系列,我刚看完一半,还行,人类利用反重力和长生不老药在星际空间演绎的传奇故事。还有,你要是电脑高手的话,那你就看威廉吉布森的作品吧,他的小说都是和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有关的,他的代表作是《神经浪游者》,《科幻世界》05年前几期上也刊载过他的几个短篇。还有嘛...就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了,我看他的第一部小说就是《童年的终结》,不错, 《与拉玛相会》,《太空漫游》系列。另外也不能忘了另一个大师:阿西莫夫,他的小说网上流传的挺多的,在中国很有影响力,小说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日本科幻作者有很多关于时间旅行题材的作品,不知道网上有没有,科幻世界译文版上曾经大量刊载过。(像《醉步男》什么的)还有...就是有很多很多了,我说也说不完,科幻小说历经几百年发展,经典的不计其数了

⑵ 介绍科幻小说《重力使命》

哈尔最有名的长篇小说是《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在麦斯克林星上一枚空间探测器坠毁了,这颗行星非常巨大,且旋转飞快,上面的重力加速度最大是地球的700倍左右,最小也有3倍;我们的任务就是取回这枚火箭。《重力使命》的续集是《星光》(Star Light,1971),故事发生在一颗重力加速度为40G的行星,麦斯克林星人到那里去历险。

此外,哈尔的长篇小说还有《冰世界》(Iceworld,1953)、《火环》(Cycle of Fire,1957)、《接近临界点》(Close to Critical,1964)。

哈尔获得的荣誉包括1991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宾;1996年的回顾雨果奖,此奖奖给他1945年的作品《非同寻常的感觉》(Uncommon Sense);1998年入选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名人堂;1999年获得SFWA的大师奖。

哈尔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硬”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他对科幻领域的最杰出的贡献在于营造独特的外星环境,并创立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独特的物种。他作品的特点之一是突出小说的知识细节,这些知识显得翔实可靠,包括行星化学、生物系统、进化论、地理学、天气系统等等。在一本题为《克莱门特最佳科幻小说选》的后记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创作,他认为科幻小说在使用“科学”时应持一种“保守”的态度,应该拒绝写那些受到较多怀疑的领域,只从已知的事实进行外推。他对自己作品中科学的“精确”感到满意。他总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供给消息,最终联系到已有的科学定律,并由此解决问题。不过,他作品最大的缺点是节奏缓慢和情节太少,而且往往采取直进的方式。此外,艰深的“科学讲座”和“重复解释”也太多,社会生活和道德侧面地描述又不够新颖。作品中的成年人通常是一些科学家或者技师,但这些人千篇一律,成年女性更是奇缺。

http://online.sfw-cd.com/forum/view_topic.asp?pageno=0&forum_id=15&topic_id=272014

找到一个连载的地址,你有福气了:http://bbs.nankai.e.cn/cgi-bin/bbs/newcon?board=SF&file=M.1072184849.A&num=1157&compact=0&mode=3

⑶ 什么是最好的科幻书籍,哪些不是系列书籍的一部分(仅一本书)

因为您似乎对硬SF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将从这里开始。(顺便说一下,科幻小说或科幻,请,没有“科幻”,这个名字是在我们身上格栅谁曾经爱过流派几十年了。)我去骗一点,并命名了一本书或两个WASN”打算有续集,但最终做到了。

Poul Anderson:Tau Zero。一艘STL星际飞船,行驶c的比例很大,发生了一次小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由于我现在不记得的原因,已经有好几年了)运转越来越快,所有的Lorenz收缩都意味着……

格雷格·贝尔(Greg Bear):鲜血音乐。如果您知道我的意思,那么一个人会创造出智能的纳米机器人并将其隐藏在自己的体内,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格雷格·本福德:Timescape。1962年,一位科学家于1998年收到了有关Tachyon的信息(该书于1980年出版),试图改变过去,从而在“未来”时间轴上拯救地球免遭全球灾难的影响。

⑷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科幻小说

《风起智能》作者用宏大的构思将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智慧、现代科技、国际问题、未来危机等众多种因素糅合在一起,包罗万象,情节出乎意料却又在合理之中。

⑸ 推荐几本外国科幻小说!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历险记》 《神秘岛》。17K也有很多好看的科幻小说,你可以去看看!

⑹ 科幻小说作家有哪些

西方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玛丽·雪莱、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小约翰·坎贝尔、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中国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宏伟、凌晨、刘维佳、柳文杨、米一、潘海天、星河

⑺ 有多少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是

moon008cn朋友,你好。以下是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的相关资料。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文/吴岩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小说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小说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的玛丽·雪
莱(1797·1851)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的小说。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淫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娱。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小说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
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得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到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小说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小说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一生涉猎广泛,科幻小说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纳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说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有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尔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作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中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读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小说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人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小说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乐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于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游”;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来,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小说的初创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
个世界的前途。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等。

二节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说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黄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说《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这场由英国人发起的改革运动,立刻被当时居留在英国的美国作家托玛斯·迪什、约翰·斯
拉戴克、詹姆斯·沙立斯和萨缪尔·迪拉尼带回美国,进一步影

⑻ 求一本国外科幻小说的书名,只有梗概,熟悉这方面的人请赐教

Science Fiction Book Club的编辑宣布了他们选择的“过去五十年间最优秀的科幻奇幻小说,1953-2002”名单。

《魔戒之主》(The Lord of the Rings),J.R.R.·托尔金(J.R.R. Tolkien)
《基地》三部曲(The Foundation Trilogy),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沙丘》(Dune),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异乡异客》(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罗伯特·A.·海因莱茵(Robert A. Heinlein)
《地海法师》(A Wizard of Earthsea),厄休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
《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机器人梦见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阿瓦隆的迷雾》(The Mists of Avalon),马里恩·齐默·布拉德利(Marion Zimmer Bradley)
《华氏451度》(Fahrenheit 451),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
《新日之书》(The Book of the New Sun),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
《雷伯维兹圣歌》(A Canticle for Leibowitz),沃尔特·M.·米勒(Walter M. Miller,Jr.)
《钢窟》(The Caves of Steel),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原子孩子》(Children of the Atom),威尔莫·施拉斯(Wilmar Shiras)
《飞行都市》(Cities in Flight),詹姆斯·布莱什(James Blish)
《魔法色彩》(The Colour of Magic),特里·普莱切特(Terry Pratchett)
《危险幻像》(Dangerous Visions),哈兰·埃里森(Harlan Ellison)编辑
《死鸟传说》(Deathbird Stories),哈兰·埃里森(Harlan Ellison)
《被毁灭的人》(The Demolished Man),阿尔弗雷德·贝斯特(Alfred Bester)
《代尔格林》(Dhalgren),赛缪尔·R.·德兰尼(Samuel R. Delany)
《龙飞》(Dragonflight),安妮·麦卡芙瑞(Anne McCaffrey)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异教徒汤玛斯·寇文能历代记》(The First Chronicles of Thomas Covenant the Unbeliever),史蒂芬·R.·唐纳森(Stephen R. Donaldson)
《无尽的战争》(The Forever War),乔·哈德曼(Joe Haldeman)
《门》(Gateway),弗雷德里克·波尔(Frederik Pohl)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J.K.·罗琳(J.K. Rowling)
《银河旅行者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
《我是传说》(I Am Legend),理查德·马西森(Richard Matheson)
《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安妮·莱丝(Anne Rice)
《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厄休拉·K.·勒吉恩(Ursula K. Le Guin)
《小与大》(Little,Big),约翰·科罗里(John Crowley)
《光明之主》(Lord of Light),罗杰·泽拉兹尼(Roger Zelazny)
《高塔中的男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哈尔·克莱门特(Hal Clement)
《超级人》(More Than Human),斯多尔·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
《人的再现》(The Rediscovery of Man),考德维那·史密斯(Cordwainer Smith)
《海滩上》(On the Beach),内尔·舒特(Nevil Shute)
《与拉玛相会》(Rendezvous with Rama),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环型世界》(Ringworld),拉里·尼文(Larry Niven)
《野蛮月球》(Rogue Moon),奥基斯·巴崔斯(Algis Budrys)
《斯尔玛莱利昂》The Silmarillion,J.R.R.·托尔金(J.R.R. Tolkien)
《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5),库尔特·冯尼格(Kurt Vonnegut)
《雪崩》(Snow Crash),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
《航向桑给巴尔》(Stand on Zanzibar),约翰·布拉诺(John Brunner)
《群星,我的归宿》(The Stars My Destination),阿尔弗雷德·贝斯特(Alfred Bester)
《星际船伞兵》(Starship Troopers),罗伯特·A.·海因莱茵(Robert A. Heinlen)
《暴风雪使者》(Stormbringer),迈克尔·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
《莎拉娜之剑》(The Sword of Shannara),特里·布鲁克斯(Terry Brooks)
《时间轴》(Timescape),格里高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
《走向你们散落的身体》(To Your Scattered Bodies Go),弗利普·何塞·法默(Philip Jose Farmer)

⑼ 已入选科幻与奇幻名人堂的作家有哪些

1996年: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1967)

多本科幻杂志的创办者,其中最有名的莫过於第一本纯科幻杂志《惊异故事》(
Amazing Stories,於1926年首度发行);因而誉为「科幻杂志之父」。最着名
的作品是《拉福 124C 41+》(Ralph 124C 41+)。

约翰·坎伯(John W. Campbell, Jr. 1910-1971)

担任《惊愕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杂志主编时,一手打造科幻
黄金时代(Golden Age)的教父级人物。从他手中拉拨的大师级作家不可胜数。
其中最为着名的有罗柏·海莱恩(Robert A. Heinlein)、埃萨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凡·沃果(A. E. van Vogt)、席奥多尔·史铎金(Theodore
Sturgeon)、雷斯特·戴尔·瑞(Lester Del Rey)等人。他的名作《谁在那儿
?》(Who Goes There?)也被改编成科幻经典电影《突变第三型》(The
Thing ,该片有两种版本,1951年经典版和1982年翻拍版)。

凡·沃果(A. E. van Vogt,1912-2000)

从1939年即开始从事科幻写作,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也是1996年大师奖得主。
着名作品有《变种史蓝人》(Slan)、《武器店》(Weapon Shop)系列和《无
理世界》(The World of Null-A)等。

杰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1908-)

1976年大师奖得主,1978 1980的SFWA总裁,现存最老的科幻作家。连自传《幻
想之子:我的科幻生活》(Wonder's Child: My Life in Science Fiction)都
得过1985年的雨果奖最佳非小说类书籍。都九十几岁了,近作《矽晶匕首》(
The Silicon Dagger)还获得JWCMA 的特别荣誉奖。

1997年:

埃萨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基本上,他不需要再多作介绍。^_^ 《机器人》和《基地》系列永远烙印在科幻
迷的心中。不过他得大师奖是1987年的事,和他的成就、辈份比起来是稍晚了些


威尔斯(H. G. Wells,1866-1946)

英国作家,科幻之父之一。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开创出新的科幻次文类。着名作品
有《时光机》(The Time Machine)、《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
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蒙罗博士之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等。

亚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

他跟艾西莫夫差不多,只不过现在还活着。1986年被封为大师,也曾受封为英国
爵士。目前英国最佳科幻小说的奖项就是以他为命名。现定居於斯里兰卡。近作
为和新秀作家(应该说是精神传人)史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合着
的《他日之光》(The Light of Other Days)。

安德蕾·诺顿(Andre Norton,1912-)

她主要致力於儿童科幻奇幻文学,但作品仍广受成人读者欢迎。1984年获颁大师
奖,为SFWA迄今唯一受封的女性大师。(连科幻女王乌苏拉·勒官(Ursula K.
Le Guin )都还没有,不过她应该是辈份不够所致,再等几年就快了)最着名的
系列作品是《女巫世界》(Witch World)。

1998年:

罗柏·海莱恩(Robert A. Heinlein,1907-1988)

第一届大师奖(1975年)、四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轨迹》(Locus )杂志
票选最佳科幻小说作家永远的第一、作品永远买得到不绝版(除了一本《探星时
代》(Time for the Stars)以外)......还有什麽传奇是科幻先生(Mr. SF)
所没有的?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海莱恩是在堪萨斯市长大的作家,获选进入家乡
子弟所设立的名人堂格外有意义。

摩尔(C. L. Moore,1911-1987)

现代科幻尚在草创时期就已出道撰写太空冒险故事的女作家。1933年就以西北·
史密斯(Northwest Smith)系列闻名於世。常以各种化名发表作品散见当时各
杂志。与夫婿亨利·库特纳(Henry Kuttner)的合作更令人津津乐道。可惜她
的努力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肯定,入选名人堂也算是有补偿的意味在。

腓德烈·波尔(Frederik Pohl,1919-)

与艾西莫夫同辈的科幻作家、编辑兼仲介人。早年和赛瑞尔·孔布鲁斯(Cyril
M. Kornbluth)合作,名噪一时;後来则以「奚奇」(Heechee )系列推向另一
个人生高峰。他同时也是1974 1976的SFWA总裁,1993年的大师奖得主。

海尔·克莱门特(Hal Clement,1922-)

拥有天文学、化学、教育学学位的他,在高中任教多年。从1942年在《惊愕科幻
》发表第一篇作品《证明》(Proof )。他的创作多半围绕在太空历险和外星生
命之上。在1999年终获大师奖的肯定。最有名的着作是《重力任务》(Mission
of Gravity),日前才在英国重新发行。

1999年:

梅里特(A. Merritt,1884-1943)

幻想文类未真正成形就已活跃的作家兼编辑。虽然他的作品以奇幻为主,但其浪
漫冒险故事笔触和写作风格影响後世科幻作家甚巨。着名作品有《月池》(The
Moon Pool)和《伊斯塔之船》(The Ship of Ishtar)。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5-1905)

法国作家,另一位科幻之父。以当代科学冒险故事着称。和威尔斯相较,虽然写
作面向不广,但内容较注重科学知识的合理性。《地心之旅》(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从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均为早期科幻的重要里程
碑。

罗柏·席维柏格(Robert Silverberg,1935-)

十九岁初试啼声就获得当年雨果奖的「最有潜力新秀作家」(Most Promising
New Author)头衔。史上被提名奖项最多的作家兼编辑,然而得奖数却未成正比
。在科幻界极孚人望,提携後进不遗馀力。他是最年轻的名人,可惜的是没有惊
天动地的生平代表作。

雷·布莱德柏里(Ray Bradbury,1920-)

科幻迷、作者、诗人、剧作家......横跨科幻奇幻恐怖范畴的大人物。以清新隽
永又不失深度的文字,首先将科幻提升到「美」的层次。他也是少数同时获得主
流文学批评者青睐的幻想文类作家。1989年获得大师奖。着名作品有《火星纪事
》(The Martian Chronicles)、《图案人》(The Illustrated Man)、《华
氏四五一度》(Fahrenheit 451)和电影《白鲸记》(Moby Dick)剧本。

2000年:

艾力克·法兰克·罗素(Eric Frank Russell,1905-1978)

1937年在《惊愕科幻》发表创作後,就成为首位在美国科幻杂志占有一席之地的
外国作家(他是英国人);更夸张的是,许多美国读者都不知道这一点。虽然只
有十四部小说和十七个短篇,但他的幽默笔风但过人的洞察力是大多数作家所欠
缺的。

席奥多尔·史铎金(Theodore Sturgeon,1918-1985)

全美最好的短篇科幻小说家之一,科幻黄金时代的主力人物,以语不惊人死不休
着称。但也因此和坎伯理念不合,转战欧洲。在他手中,儿童心理、性别情欲等
议题开始纳入科幻的范畴。科幻研究中心所评审年度最佳短篇小说奖就是以纪念
他的名义来颁发。

高登·狄克森(Gordon Dickson,1923-)

以英雄式的太空歌剧闻名於世。《柴德世界》系列(Childe Cycle,或称《多赛
》(Dorsai)系列)与海莱恩的《星舰战士》(Starship Troopers)一同为战
争科幻写下定义。《多赛》之外,《龙与乔治》(The Dragon and the George
)系列亦极为出名。

保罗·安德森(Poul Anderson,1926-)

这位多产作家从五○年代之後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创作水准。虽然作品涵盖的面向
甚广,但一般认为他是宇宙航行和太空探险的代表作家。1998年受封为大师。着
名作品有《飞天十字军》(The High Crusade)、《终极宇航》(Tau Zero)、
《百万年的孤舟》(The Boat of a Million Years)等。

热点内容
你是我的彩虹糖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2 07:12:41 浏览:795
凤囚凰凰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7-12 07:11:06 浏览:74
恋上一个人小说好看吗 发布:2025-07-12 06:32:45 浏览:92
世间再无爱你的我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7-12 06:28:20 浏览:857
穿越重生爽文完本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2 06:10:27 浏览:120
玄幻小说能炼丹练器能练符 发布:2025-07-12 06:00:16 浏览:223
都市之扮演张起灵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05:37:02 浏览:597
有什么著名的言情小说作者 发布:2025-07-12 05:19:13 浏览:194
好看的言情现代小说推荐年龄差 发布:2025-07-12 05:10:55 浏览:89
好看的久别重逢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05:07:56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