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新石头记科幻小说

新石头记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1-10-30 14:00:05

⑴ 未来,我们还能找到真正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吗

红楼梦的读者们在细读过前八十回之后,再读后面的四十回,就会觉得食之无味如同鸡肋。

不知道当今的年轻人或者是学生,会不会再去读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巨作,在科幻题材,洪荒类与架空类小说走红之后,这类传统意义上的名著似乎并没有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的读者,似乎更愿意看耽美向的小说,而博大精深的名著似乎无法引起共鸣。也许在当下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过快的背景下,年轻人急于找寻解压和舒缓的渠道,快餐类小说填补了空白。

但如果真的细读过红楼梦,就真的会很想要知道曹雪芹笔下的后四十回到底讲了些什么。

当步入中年后,重新再来读这本名著,会收获不同的感悟,也再一次惊叹曹先生的学识。

⑵ 《新石头记》最新txt全集下载

新石头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新石头记
作者:起名未遂
引子
更新时间2007-9-1 16:15:00 字数:1643
一只落单的蚂蚁在一个不知名的废墟上漫无目的的爬行。一只毫不起眼的蚂蚁,即使死了也减轻不了地球负担的那种生物。
“呼隆……”蚂蚁踩空了一脚。
“呼隆隆……”
脚下的那块人类指甲大小的石头显然是引起了连锁反应,无数大小不一的石头顺势毫不留情的砸向可怜的蚂蚁,很快,这里就变成了一座小山。倘若旁边有一个大一点视野的生物,
不经意间就可以看出这些石头的不同之处,每一块石头竟然都散发着七彩霞晕。
这是到底什么地方?
但蚂蚁看不到这一切。它只感觉到眼前一黑……
蚂蚁拼命挣扎着,想离开这个鬼地方。按理说凭蚂蚁的本事,在地下挖个洞出来应该是不算难事,毕竟蚂蚁是统治了地下数亿年的王者,能以毫末之躯硬抗比自身体重大四百多倍的物体,无愧于王者的桂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蚂蚁拥有人类的体重的话,那么它要从人类手中接管统治权是轻而易举的。
但蚂蚁无论如何也爬不出这个大黑坑,那种感觉就像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黑煤窑!
对,就是黑煤窑!蚂蚁倒吸了一口冷气,拱着腰在黑色的巷道中乱抓一通,黑色充斥着整个世界,眼前却不见一点反应。
时间,在这个黑色的世界唯一可以流动的东西,肆虐蔓延着。
蚂蚁的记忆渐渐停留……
对蚂蚁来说,这个伸手不见——六指的世界,毫无留恋可言,它多希望能在一个明媚……
请采纳

⑶ 新石头记的介绍

《新石头记OL》是一款仙侠类的回合制网游作品,由逸海情天自主研发与运营。其以中国独有的仙侠文化为底蕴,通过延续经典文学著作《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要素,架构出传统文化与仙侠文化相融的“新红楼”世界。

⑷ 关于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拥有幻想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特质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奋斗,为之陶醉。当然其中有一些在今天看来是虚无飘渺的空想,但当幻想与科学联系到一起时,谁又能保证它们不会成为现实呢?

透过小说形式的探讨,科幻创作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科技、社会、自然等相互关系的了解。在科技正在冲击着人类每一活动领域的今天,这种了解无疑是急切和必需的。科幻小说就是人类幻想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将科学技术巧妙地溶入引人的故事情节之中,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谈到科幻小说(ScienceFiction),我们不能不说及它的发展历史。世界科幻的发展著文甚多,笔者无需赘言。而回首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恰已百年。在这百年发展过程中,我们通常把1949年以前的近五十年称作中国科幻小说的萌芽期。在这半个世纪期间,中国科幻小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不过,那段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事情不为普通科幻爱好者所知。笔者现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简单地说,中国现代科幻文学的发展是以翻译西方(包括日本)的科幻小说拉开序幕的。

1900年,中国世文社出版了由逸儒翻译、秀玉笔记的《八十日环游记》(即《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儒勒·凡尔纳),这是目前有史可查的中国发行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作品。

1902年,卢藉东译意、红溪生(真实姓名不可考)润文翻译了《海底旅行》(即《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发表于1902年1期至1905年6期(1902年11月14日——1905年7月)的《新小说》杂志上,但只有21回,未完。

同年11月,饮冰子(梁启超)翻译了《世界末日记》,在《新小说》1902年1期(1902年11月14日)发表。

1903年,饮冰子(梁启超)和披发生(罗孝高)合作编译并缩写了《十五小豪杰》(即《两年假期》法~儒勒·凡尔纳),分十八回连载在《壬寅新民报》上。这部小说转译于森田思轩的日文版;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压缩,大约删减了四分之三的篇幅。并使用章回体结构。其中饮冰子译前十回,披发生译后八回。

同年5月,杨德森翻译了《梦游二十一世纪》(荷兰~达爱斯克洛提斯),最初发表于《绣像小说》1903年1期至1903年4期(1903年5月29日——1903年7月9日),后作为说部丛书的一种出版。

同年6月,包天笑翻译《铁世界》(法~儒勒·凡尔纳),由文明书局出版。

同年10月,鲁迅先生将井上勤由英文版翻译的日文版《月世界旅行》转译成中文版《月界旅行》(即《从地球到月球》法~儒勒·凡尔纳),由日本东京进化社出版,但本书的作者被误署为美国的培伦并且结构改为章回体。在此书序言中鲁迅指出:“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将科幻小说对中国的意义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出来。

此月,东莞方庆周译述、我佛山人衍义、知新主人评点的《电术奇谈》(即《催眠术》日~菊池幽芳)在《新小说》上连载,共24回。

同年,佚名翻译《空中旅行记》(即《气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尔纳)。

大量的外国科幻作品涌入中国给中国科幻的发展注入了养分。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当时改良主义的变法运动方兴未艾,维新志士们认为小说可以使民开化,以梁启超为先导为小说争得了正宗文学的地位。而介绍新意识、新思潮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翻译。并且洋务和频繁外交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都使得大量外交人才被培养出来;译书局和印刷厂的广为开设、报刊期刊的大量出现都极大地丰富了翻译作品的阵地。当然翻译科幻作品的大量出版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创科幻小说。同时,正是因为翻译作品的引入,使得中国原创科幻小说也深受西方作品的影响。

于是,1904年3月,这应该是中国科幻迷永远记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科幻史上的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诞生了。荒江钓叟(真实姓名不可考,很是遗憾!)在《绣像小说》杂志的1904年21期—24期、26期—40期,1905年42期、59期-62期(1904年3月——1905年11月)上连载了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共35回,13万余字,但没有结束。小说记述了一个叫龙孟华的人杀人避祸逃至南洋。在那里龙孟华遇到了架气球探险的日本人玉太郎。于是,龙孟华展开了他的气球之旅,从南洋飞至纽约,途中游历了月球。

同年7月,日本的井上勤翻译了《环游月球》(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同年,海天独啸子创作了《女娲石》,分别于1904年和1905年由东亚编辑局出版了甲卷和乙卷,但两卷只包括16回,并没有终结。

1905年,周桂笙翻译《环游月球》(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

同年4月,奚若翻译《秘密海岛》(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

同年6月,另一篇优秀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问世了。东海觉我(徐念慈)通过上海小说林出版社出版了《新法螺先生谭》。这本书由三篇小说构成:《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和《新法螺先生谭》。前两篇是吴门天笑生(真实姓名不可考)从日本岩谷小波的德文日译版转译的,原著者不详。而《新法螺先生谭》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全文13000字,主要写一名为新法螺的人御风而起,周游了月球、水星、金星,最后返回地球的故事。徐念慈先生创办了《新舞台》杂志,刊载了大量科幻小说,他曾说过,“小说之进步,而使普通社会,亦敦促而进步。”在此后不久,中国便陆续出现了二十多篇科幻小说。

同年7月,东海觉我翻译了《黑行星》(即《世界的终结》美~西蒙·纽卡姆),由上海小说林社发行。15章的《幻想翼》(美~爱克乃斯格平)在《绣像小说》1905年53期至55期上连载。

同年8月,老少年在《南方报》(1905年8月21日——1905年11月29日)上连载了11回的小说《新石头记》,包含有科幻的成分在其中。

同年,索子(鲁迅)翻译了《造人术》(美~路易斯·托仑),在《女子世界》1905年4、5合刊上发表。

1906年,之江索士(鲁迅)翻译的在《浙江潮》杂志上连载的《地的旅行》(即《地心游记》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普及书局发行。同样,这本书的作者也属错了,标为英国的威男;结构仍为章回体,分为12回。

同年,萧然郁生创作《乌托邦游记》在《月月小说》1906年1、2期上刊载,只有四回并没有完结,小说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1903~1906年间,日本科幻作家押川春浪的《空中飞艇》、《新舞台》、《秘密电光艇》、《白云塔》、《千年后之世界》等作品被陆续翻译成中文;其中《空中飞艇》由海天独啸子翻译(1903年,明权社)、《新舞台》由徐念慈翻译(1904年)、《秘密电光艇》由金石和褚嘉猷合译(1906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7年2月,陈鸿璧翻译的25章《电冠》(英~佳汉)在1907年1期至1908年8期(1907年2月——1908年1月)的《小说林》上发表。周桂笙翻译的《飞访木星》在《月月小说》1907年5期(1907年2月27日)发表。

同年11月,周桂笙翻译的《伦敦新世界》在《月月小说》1907年10期(1907年11月20日)上发表。

1908年1月,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翻译了《新飞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共35章。

同年2月,吴趼人创作了《光绪万年》,发表在《月月小说》1908年13期(1908年2月8日)上,体现了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思想。这篇小说被标为“理想科学语言讽刺诙谐小说”。

同年4月,《易形奇术》(英~斯蒂芬森)被翻译出版,共10章。

同年8月,天笑(包天笑)的《世界末日记》在《月月小说》1908年19期(1908年8月)上发表。

同年10月,吴趼人以我佛山人的笔名创作了40回的《绘图新石头记》,由上海改良小说社发行了单行本。笑(包天笑)在《月月小说》1908年21期(1908年10月)上发表《空中战争未来记》。同期的《月月小说》上还发表了闓异的《介绍良医》。

同年,肝若创作了《飞行之怪物》,此文抨击了支那外务大臣包媚骨以退让讨洋人欢心,表达了对腐败的清政府的无比憎恨;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20回未完。

1909年,无名氏创作《机器妻》,是一篇挺清新的小说。

同年,陆士谔的《新野叟曝言》由上海改良小说社出版,共20回。

同年10月,高阳氏不才子(许指严)的《电世界》在《小说时报》1909年1期(1909年10月14日)上发表,共16回。

1911年6月,心一翻译了《黑暗世界》,在《小说时报》1911年10期(1911年6月11日)上发表。

1912年6月,《小说月报》(1912:3:3)上刊载了《秘密室》。

1915年,李薇复翻译出了《洪荒岛兽记》(即《失落的世界》英~阿·柯南道尔)。

1917年9月,《小说月报》(1917:8:9)上刊载了《科学的隐形术》。

同年,茅盾先生翻译了《三百年后孵化卵》(即《巨鸟岛》英~H·G·威尔斯),分三次连载于《学生》杂志。

1918年6月,《小说月报》(1918:9:6)上刊载了《不可思议》。

1923年1月,劲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世界》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了《十年后的中国》,是对帝国主义暴行的痛恨的一种反映。

1932年8月,《现代》杂志开始连载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次年载毕,并由现代书局发行了单行本,共约十一万字。《猫城记》写了“我”流落到火星后在猫国的种种奇遇。作者借助于幻想,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有着很深的思想内涵。

1934年陈望道在上海创办了《太白》半月刊,“以反映社会现实,并使科学及历史与文艺相结合的刊物”,特辟“科学小品”一栏,每期皆有科学小品创作,希冀以小品文形式来普及科学,至1935年停刊止,共出版24期,合计发表66篇。

1940年,顾均正先生将其发表于《科学趣味》杂志的科幻小说选出三篇编入《和平的梦》科幻小说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含有《和平的梦》、《在北极底下》和《伦敦奇疫》。当时中国抗战烽火正烈,世界大战的危险也正在逼近,顾均正的上述作品均能够及时反应时代特点。同年,在《科学趣味》1940年第二卷1、2、4、5、6期上还连载了顾先生的《性变》。

同年,施洛英译述了《两年假期》(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启明书局出版。

1942年2月,许地山先生在《大风》半月刊发表了《铁鱼的鳃》,这篇小说以潜水艇中的氧气提取装置为科幻创意,通过对一名科学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科学家报国无门的悲惨处境。

同年,王晋翻译了《老朱漫游物理世界》(即《汤普金斯先生奇遇记》美~G·盖莫夫)。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是从翻译外国优秀科幻小说开始的,这符合发展的规律。许多当时世界上有名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均不同程度的被译成中文,如: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押川春浪、玛莉·雪莱等等;尤其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被翻译的最多,这也使得人们一提到科幻小说总是会先想到他。

这些西方优秀作品的传入,使得中国科幻从中汲取了许多养分,再加上众多第一流的文学名家对科幻小说的推崇和倡导(鲁迅、梁启超、徐念慈、茅盾、老舍……),因此,当中国自己的科幻小说出现时,起点并不低,时间也不算很晚。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所致(如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科学氛围、国民整体素质等),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数量并不太多。科幻小说的作者也大多是偶然而为之,属于个人行为,并没有出现专业的科幻小说作家,因此科幻文艺的规模还不大。

纵观这50年中国科幻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致的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晚清时期,二是民国初至建国。这两个阶段的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既有其共性,也有很大的不同。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处于上升期,这种上升表现的一个方面就是企图使中国人民有近代科学的概念。其科幻小说创作或翻译的题材大多集中在科学救国的呼吁、民族意识的觉醒、政治改革的寄托和女权思想的促发等方面。鲁迅就曾经说过,“导中国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这便是一种进化论思想的体现,借科幻小说以激励人们奋斗、进取、图强,最终改良社会。正是由于这个思想,此时的科幻小说大多还是以传授观念为主,而且科幻小说作家也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或者说是职业科幻小说作者,所以大多作品都是作者从大众媒体获得一些科学术语或者粗浅介绍,并引此薄弱的科学知识作为科幻推理的依据;这就导致这个时期的科幻作品往往是对科技成就的直接幻想,回避了科学原理的说明,甚且还虚构出一些科学理论作为个人科幻推理的基础。

进入民国时期直至建国,中国的科幻小说的创作环境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善,科幻小说的创作也还是属于偶然的个人行为。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科学”思潮,虽然未能直接促进科幻小说的发展,却为中国的科学文艺创作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社会基础,至三十年代起,各种科学文艺形式开始尝试创作,科幻小说也展现了新的风貌,浓厚的西化色彩与严谨的科幻态度成为这个阶段科幻小说的特征之一。政治改革的寄托、民族意识的觉醒、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学运用的反思等等题材也大量被体现。在这期间,抗战与内战延阻了科幻小说的发展,直到三四十年代,随着科学环境的成熟,以顾均正为代表的一些作家拥有了更扎实的科学素养,在科幻创作中无论是科学原理还是科学推理都更加准确合理、严谨详实。

顾均正曾经强调“尤其是科学小说中的那种空想成份怎样不被误解,实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首次对如何进行科幻构思发出了呼吁,从某种程度上承认了科学幻想的存在价值。这段时期,人们赋予科幻小说的科普目的仍没改变,并没有分辨出科幻小说与科普读物的差异,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不管怎样,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发展受西方科幻小说的影响很大。例如《月球殖民地小说》模仿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平的梦》近于凡尔纳的风格、《猫城记》则威尔斯的意味很重、《新法螺先生谭》更是连名字都承继了《法螺先生谭》。

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代表作有:《月球殖民地小说》、《猫城记》、《和平的梦》、《铁鱼的鳃》等。

⑸ 新石头记的小说

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单行本。四十回。作者:署“老少年撰”,老少年即吴趼人。吴趼人,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生(1866年5月29日)生于北京祖父寓所,三岁,祖父亡故,随父母奉丧南归。十七岁丧父,十八岁被生计所迫,至上海谋事。光緖廿三(1897)年至廿八年,主持上海各小报笔政。从光緖廿九年起,致力小说创作,进入其文学生涯的黄金时代。宣统二年九月十九日(1910年10月21日)卒于沪寓。内容:续《红楼梦》故事。
《新石头记》最初标为“社会小说”,后又改标为“理想小说”的晚清长篇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红楼梦》续作,遗憾的是,它们大都“托言林黛玉复生,写不尽的儿女私情”,甚至众女共事一夫,家族兴旺,皇恩浩荡,兰桂齐芳之类。而《新石头记》与此迥然不同,承继了《石头记》的迷幻时空框架,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甚至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对于这部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小说,通常的评价是说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乌托邦式的社会和国家制度模式的向往,但我认为它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它的科幻色彩与远迈常人的想像力,如飞车,电炮,潜艇等,放到今天犹能给人遐想,而这一点,应该与吴趼人当年在江南制造局的经历有莫大关系——冥冥中命运的安排,确实有令人难以深究之处。

⑹ 《新石头记》是谁写的

吴趼人
清代谴责小说家吴趼人 ( 1867-1910 年)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 广东南海(广州)人,号沃尧因居佛山镇,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 活跃在清代文学时期, 代表作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痛史》《九命奇冤》等。

⑺ 哪里有南武野蛮《新石头记》的电子书

http://www.ccler.com/hlm/15/

⑻ 请问中国正规意义上最早的第一部小说是哪一部最佳答案我加分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作者是南北朝宋的著名文学家刘义庆.

⑼ 清末教育变革中“传统与西潮”关系的理解

话说贾宝玉在大荒山青埂峰下修炼多年后,某天忽然凡心一动,想酬补天之愿,便重返人间,不料竟来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目睹了种种黑暗腐朽、历经一番劫难后,宝玉偶然闯入了一处“文明境界”。在这个美丽的新世界里,他乘着飞车翱翔天际,坐着潜艇畅游海底,见证了一个科技昌明、道德完备、千古未有的乌托邦盛世。这个异想天开的故事出自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的《新石头记》(一九〇八)。

吴趼人

吴趼人(1866-1910),原名宝震,又名沃尧,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晚清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北京,曾祖吴荣光,曾任湖广巡抚兼总督,是金石名家。父名升福,曾任江苏候补巡检。热爱家乡,自称“我佛山人”。32岁(1897年)起投身及写作,在上海先后创办《采风报》,协办《字林沪报》、《奇新报》、《寓言报》等。他的作品,除人们所熟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外,还有《痛史》、《恨海》、《九命奇冤》、《发财秘诀》、《瞎编奇闻》、《糊涂世界》、《近十年之怪现状》、《情变》等。

在吴氏海量的著作中,《新石头记》尤为别致,用作者本人的话说,它“兼理想、科学、社会、政治而有之”,因此可视之为其一生写作的综合,为其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作品中描绘的魑魅魍魉横行的黑暗世界增添了一抹可贵的亮色。就其系统性和丰富性而言,它也是晚清最重要的科幻小说之一,早已成为备受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出了家,而在《新石头记》里,他于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游历,被大量的新鲜事物如火柴、轮船、点灯等所吸引,被崇洋媚外的风气所诧异,爱国情结油然而生。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文锋一转,贾宝玉迈入文明镜,走进一个乌托邦式的专制社会,飞天入海,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文明开化程度甚高的国度所震撼。

在《新石头记》中,有一个细节易被以往的学者忽略:“文明境界”共有二百万区,每区一百方里,分东、西、南、北、中五大部,每部统辖四十万区,每十万区用一字作为符识:礼、乐、文、章、忠、孝、廉、节等等。历来的研究者都只关心这里的空间规划和命名方式所体现的儒家理想,却无人追问过:此地究竟有多大?

《新石头记》内页

根据1908年制定的营造尺库平制定位表,一方里约为五百四十亩,一亩约为六点一四公亩。由此可知,“文明境界”的总面积当为六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竟是今日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倍之多!更离奇的是,书中还有这样的描述:“敝境每区只有一个医院。本院所管的就是纵横一百里的地方”,“这里是本区之西,水师学堂在海边上,是本区之东,相去一百里呢”。按此叙述,每个区实际上应是纵横各一百里的正方形,则此地总面积当有约六十六亿平方公里,竟是地球表面积的十倍以上!在书中那些离奇宏大的科幻构想中,没有一个能比这一巨型时空本身更令人吃惊的了。

吴趼人如何构想出这么一块超限度的时空飞地呢?答案在第九回:和宝玉一样穿越到晚清的薛蟠说,他曾见过一本书,“内中说的中国地方,足足有二万万方里”。早在戊戌年,康有为给皇帝的奏稿中就提到“中国二万万方里之地、四万万之民”,今天的人很容易知道这一数值与中国的实际面积相去甚远,但在清末,种种时髦新知常对同一件事有着各不相同的说法。正是以这一被误解的数据为基础,“文明境界”建立了气象恢弘的阔大空间,以供东方圣贤们施展抱负。

一位美国的研究者认为,“文明境界”正如乌托邦这一概念的字面意义所言,是个“乌有之地”,它恰好完美地叠加在清帝国的疆域上并网格化地分割,同时又明显地告知读者这并非现实中国。但是,“文明境界”既然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部,每部又由四十万个均等的正方形组成,它就不可能完美地叠加在任何真实国家的地图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的理性方式对时空进行标准化处理又加以重组的结果,尽管这种规划本身给尚不熟练的叙事者制造了不少麻烦。

在清末学习西方的风潮中,以“小说”来诱发人们对“科学”与“未来”的兴趣渐成一种时髦,梁启超、青年鲁迅、包天笑等重要知识分子都曾译介过包括凡尔纳在内的外国科幻小说。晚清小说家对科技乌托邦或外太空殖民地的憧憬,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此类作品的启发。

国人在一个多世纪前写下的这些科学狂想,在今天读来令人感慨。面对西学大潮,晚清的许多知识人既有热切学习的渴望,又缺乏获得系统教育的机会。以吴趼人为例,他“于学问门径,亡所不窥”,并曾在江南制造局学习工作十四年,据说他还亲自制造了一艘二尺左右的轮船,“驶行数里外,能自往复”。按理说,他对“西学”的理解当在同时代中国人的平均水准以上,正因此,他的困境更有代表性。他曾批评江南制造局所译的西书有种种弊端:条理不惯、命名无定、义理不明等。更糟糕的是,当时的许多译作是由西方人将原著口头译出,中国人再笔录成文。“口译西书之人,已非译其专门之学,则其译也,亦惟就书言书,就事论事而已。而笔述者,尤非其所素习,惟据口译者之言以书之耳。如是而欲其条理贯通,义理明晰,盖难乎为力矣。”结果是,“开卷茫然者十常八九”。这导致他虽信服于科学,但由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结果造成了更多的困惑,只能靠冥想和臆测,“恨不能遇格致之家而一扣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面对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入侵,除少数先进的中国人,如魏源、林则徐、郭嵩焘等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外,大部分传统士大夫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和时代的局限性,持守保守主义思想,对西方的认识模糊不清,更有与洋务派相斥的反洋务论者。

晚清社会究竟如何看待西学?哪些政治大佬支持洋务运动?李鸿章为什么被称为洋务运动一哥?在学习西方的热潮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时代大人物们的挣扎和自强自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由《中国经营报》旗下触角音频专栏携手羽戈倾情打造的《知识与国运:从慈禧到袁世凯》系列讲座。

羽戈首次发声

邀你开启一场以知识与新思想为视角的探索

羽戈,皖北人,82年生人。公开身份是知名青年学者、作家。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致力于政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自我标签为不自由撰稿人、资深吃货、职业奶爸。著有《百年孤影》、《岂有文章觉天下》、《帝王学的迷津:杨度与近代中国》等。

综合澎湃、豆瓣、网络等。

热点内容
科幻小说什么出版社好 发布:2025-07-12 11:02:36 浏览:601
埃及小说言情穿越有肉 发布:2025-07-12 11:01:58 浏览:173
有什么好看的穿越言情虐心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2 10:51:20 浏览:559
刘慈欣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 发布:2025-07-12 10:51:20 浏览:752
玄幻小说里的玄石 发布:2025-07-12 10:37:24 浏览:124
玄幻小说主角一个老婆 发布:2025-07-12 10:26:25 浏览:758
科幻小说大陆名称 发布:2025-07-12 10:24:12 浏览:342
最新综漫动漫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2 10:03:59 浏览:999
言情小说女主角云欢 发布:2025-07-12 10:00:00 浏览:893
很黄很邪恶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7-12 09:51:38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