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未来发展优势
❶ 中国科幻小说的出路在哪里
记得以前看吴岩的科幻小说论纲说就是在国外,科幻仍然属于小众,属于大男孩的,异乡人的异世界。其实个人觉得还是慢慢积淀比较好。三体火起来应该是死神永生吧,大家更感兴趣也是黑暗森林,降维攻击这些。当时还有一篇论降维攻击与互联网企业的文章。小说的类别里面有很多种,科幻也属于其中一种。不一定非要把科幻拔高到看不起其他类别小说的地步。非科幻的粉丝不会看其实很正常,如果大家都喜欢看了,那一般就是这部书真的写的很好,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像凡尔纳的很多小说基本都成了推荐给学生读的名著作品了。至于中国科幻的未来,真的不用过于担忧。以前科幻长篇出版基本上就是只能卖几千册,但这几年很多人都出了长篇,或者出了短篇选集这些,出版社也有不是只跟科幻世界相关的出版社。科幻世界好像还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虽然这几年这质量。科幻迷也在逐渐增多,以前读高中在小县城,我们班上看科幻的差不多也有十个人左右。而且这跟科学素养的关系不是很多。比如学渣的我还有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的同学这些。要走向世界的话还是要有好作品,美国能形成周边产品这些除了跟产业相关的原因还是在于有能写科幻的小说编剧这些。所以还是得等积淀。国外的作品看得不怎么多,主要还是科幻三巨头那年代的。后面的有些智商不高看不太懂。这里面就永恒的终结看过。只是提醒一下,阿西莫夫的小说设定很精彩,但描述真的比较乏味。
❷ 谈谈你们对科幻小说的前景和作用的认识!
在我国第一个在北京大学开办科幻学习班的吴岩曾经这样说过:“科幻可以表达现代甚至后现代的主题,可以使用任何全新的文体。”而且,好的科幻小说绝对不是让人消遣的小东西,他们反映的范围之广,之深是一些纯文学远远不可能达到的。比如像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小说《来波维兹的赞歌》,那种对人性和文明发展的思考让人震撼,再比如我国最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刘慈欣的名作《流浪地球》中,那种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描写,使宇宙的深邃和未知让人心潮澎湃和扼腕叹息。对人类的反思,对宇宙的思考,科幻文学在这方面比起纯文学的起点高出许多。还有,凡尔纳的对科学发展的极度乐观到现在已经更加理性,在法国科幻文学被算作浪漫主义,而像号称英国战后最伟大的作家乔治奥维尔的代表作《1984》中那种对极权主义的控诉在欧洲产生了风暴一般的影响。可以说科幻文学在西方已经得到了承认,但在中国的发展并不乐观,首先,大家对科幻的定义都分不清,如卫斯里的毫无科学理论根据的作品被称作科幻,其实是玄幻,而《哈利伯特》是奇幻,却被当成科幻。再者,认识的科幻小说家太少,人们了解的科幻小说家不是凡尔纳,就是韦尔斯,要不就是好莱坞大片,殊不知科幻小说大家云集,名作辈出,还看着100多年前的作品,在时间上,已经落后了。我们可一下这一段话,对中国科幻的忧思:
“一位网友说,但是,“中国的媒体只要有个小艺人的花边,可能就有大量报道。”一位科幻迷说,在西方,科幻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媒体追逐的偶像,是财富的象征,“美国一位科幻大师去世了,那是轰动世界的新闻。”
但中国科幻却一直命运多桀。1904年,作为西方工业革命副产品的科幻首次被鲁迅从国外引进,鲁迅认为,这种文学样式可以“导中国人群以力行”,是改变国民劣根性的一剂良药。然而,此后,就在西方科幻进入黄金时代以后,中国科幻却地位尴尬,颇受打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科幻再次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伪科学”。如今,中国科幻走向复苏,但作为一个五千年来习惯于从历史和经典中寻找答案的民族,还一时难以适应科幻那种对未来的神奇想像、对无尽可能性的洒脱描述以及对权威的颠覆。
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西方,科幻已被认为是一种反映人类后现代焦虑的“先锋文学”,但在中国,仅仅被当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儿童文学”。“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幻的复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楼主对科幻感兴趣,请看
中国
刘慈欣http://xjecpc.vip.sina.com/kehuanwenxue.htm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60-liu_cx/index-lcx.htm
王晋康
http://scifi.51flying.com/homepage/wangjinkang/index2.asp
何夕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h/24-he_xi/
此三人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水平代表
外国
阿瑟克拉客
http://book.tiexue.net/novel8010/
http://www.ebook99.com/lx_khsk_klk.htm
阿西莫夫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cience/xsa/xsa.html
海因莱因
http://www.aikanshu.com/books/8003/
此三人为上个世纪中后期公认的外国科幻三巨头
❸ 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未来预言真的有可能会实现吗
科幻小说指的是现在即将面对的未来,指的是一种可能性,却不能代表是我们的未来。虽然说我们可以通过科幻小说来探测我们的未来,但是不得不说,有一些科幻小说是缺少科学理论依据的,他们是根据生活需求的一方面进行天马行空的猜想,虽然其中包含的一些理论知识是正确的,但是事情结果产生的一些科学理论依据却又是匮乏的。
科幻小说存在的意义不是制造群众对未来的恐慌,而是为了敲醒人们心中的警钟,而我们要从科幻小说中学习到的是防范于未然,要爱护环境,爱护这个美丽的星球“地球”,而这才是科幻小说存在最大的意义。
❹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急)
我认为我们是从90年代以后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进入到非常新的时期,1956年到1957年政府当时讲“向科学技术进军”,繁荣科普、繁荣儿童文学,科幻也跟着走向高潮。通过一些儿童读物,当时的科幻非常家喻户晓。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最红的明星还是上一代的刘慈欣。他在粉碎“四人帮”后最早的那个10年就已经开始写了。从《三体》开始,科幻作为类型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开始出现。以前科幻小说不是类型文学,没有类型文学的一系列特点,特别是粉丝文化,过去是没有的,今天粉丝文化已经非常强烈了。
今天其实应该全方位发展科幻,不能放弃少儿科幻这一块。刘慈欣的书为什么卖的不好?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还不知道科幻这个东西。
❺ 中国科幻小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尽可能的专业一点)
我觉得科幻不如奇幻好看.
据我了解,科幻这门文艺,在上世纪80年代后就开始衰落了.
我个人觉得中国科幻不好说,一方面许多优秀的作者已经不写科幻了,像王晓达.柳文扬的早逝,使中国科幻又失去了一个优秀作者.现在的王晋康不禁让人感叹"廉颇老矣".但另一方面,超新星一般的刘慈欣,后起新秀长铗和夏笳等人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不管怎么说,只要有科幻迷,好的科幻作品就不会消失。
❻ 科幻小说在中国有前途吗
科幻的没前途吧,毕竟咱中国游戏刚起步,网游的或修真的更容易吧,这只是咱国内,老毛子怎么想就不知道了,人家不走寻常路,美国比较偏向高科技或末世的吧,最近的电影不都这样吗。
❼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是怎么样的
处在起步阶段
❽ 关于科幻小说的发展
科幻理论网http://www.pkusf.net/
里面有很多关于科幻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研究文章,作者都是中国最有名的科幻研究者和科幻作家,相信对你有帮助。
❾ 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野生野长的中国新生代科幻
我是因为很偶然的原因(十岁娇儿逼着讲故事),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懵懵然上了科幻这条贼船,从此再没下来。我当时并不知道,中国科幻那时正处于最艰难的境地。此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它受到一场不公平的、所谓“科幻就是伪科学”的全国性批判,国内所有的科幻发表阵地全部失守,只余下四川的《科幻世界》勉力维持,但销量锐减,作家流失,杂志质量下降,在生死线上艰难挣扎。那时该杂志被主管部门推出门外自负盈亏,以杨潇、谭楷为首的一批“殉道者”临危受命,接下这个摊子。为了生存,他们业余出版教辅来为科幻输血,社长杨潇脱下高跟鞋,亲自蹬三轮去推销教辅。老友谭楷曾告诉我,在杂志生死一线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卖身”,个人去办了一期“带色的”低俗刊物,再把赚来的钱交给杂志社干正事。他曾笑言,那次的强烈感受是:这种不干净的钱赚着太容易了,他都奇怪自己尝到甜头后怎么没有堕落。
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科幻世界》杂志仍坚持举办每年的银河奖,举办作者笔会,甚至承办国际科幻年会。为了争得举办权,社长杨潇坐了一星期的火车(没钱买机票)赶往荷兰,腿都坐肿了,被参会的国外作家们看成“很科幻的事”,最后硬是以这样的精神挣得在中国举办世界科幻年会的权利。在这样的坚持下他们艰难保住了国内唯一的科幻发表阵地,也造就了该杂志在中国科幻界中的王霸地位。中国科幻银河奖虽然已经声名显赫,其实只是该杂志的奖项,按“出身”论档次“很低”的,但它在中国科幻界的地位无人能撼动。我常说,没有他们的坚持,中国科幻的复苏至少要推迟十年时间。所以,在科幻初步复苏的时候请大家记住以下的名字:第一任社长和总编杨潇、副总编谭楷、财务负责人莫树清、资深编辑吉罡(已去世)、田子镒、现任副总编姚海军、杨枫(已离职,创办了一家推介科幻的公司),以及杨潇之后的几任社长阿来、秦莉、刘成树等。
❿ 科幻小说的优点
第一点要是只看片段很难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因为凡是小说总要有剧情的
第二点有的小说立意特别好,它不同于名著,名著有时会读的乏味,但小说因为其特有的笔触,天马行空的想象,或搞笑或悲伤的场景,可以吸引人读下去,有时读者就会被主角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