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攻壳机动队科幻小说

攻壳机动队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1-10-24 21:03:38

㈠ 攻壳机动队的创作背景

1988年8月,日本发生了著名的“宫崎勤事件”,到89年6月间连续发生了四起女童分尸案件,直到89年7月凶手宫崎勤才被逮捕,警察在搜索其住宅时搜出了许多动漫相关资料,描写性虐待与性变态的漫画,同人色情录影带与色情同人志,跟甚至他诱拐女童后拍下的性变态录影带,后经审讯证实了凶手有多重人格分裂的倾向。这一案件震惊了全日本,所有媒体立刻大做文章。由于此事件相关的ACGN产物,媒体便借此将OTAKU(即御宅族)与事件扯在一起,大肆批判,日本政府也趁机攻击ACGN界,演变成日后“有害图书运动”为代表的一系列政府的整肃、打压ACGN界的事件。这一连串的打压行动使日本ACGN界从90年开始进入长达五年的冰河期,这个冰河期直到随着95年EVA开播后才逐渐恢复。
那个时代的关键词,在那个充斥着恐慌与不安的气氛之下,需要的正是热血与浪漫,但是士郎正宗的攻壳明显与时代格格不入,Cyber-punk风格的复杂故事,极其专业的信息量,更有阐述士郎正宗的政治、哲学、宗教观点,完全是一本OTAKU向的天书,然而这一点正是攻壳的魅力所在,即使在冰河期内,91年的单行本也如当时的机动警察一般占有了属于自身的一席之地。
士郎正宗称:“我想科幻类作品有必要创作一些全新的类型。并非未来都是世纪末的那种孤立无助与彷徨不安的感觉,而应该是崭新的、更有希望的才对。必须在可以给人新鲜感觉的题目上动脑筋,虽然这样很难,但是为了众多的读者考虑,也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而不得不这样做。再说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
这正是士郎正宗的创作理念,正是这种对科学抱持着肯定的态度,士郎正宗的作品总是保持着这种明快向上的风格。很多人寄托在科幻作品中的是对未来世界的担忧,他们惧怕科技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相对的益处之外还会带给世界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发明科学,科学毁灭人类”这种思想在近年的“911”事件以后表现得最为明显。可士郎正宗却没有这种想法,他相信着人性,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将会一直紧逼于科技的发展,而在这种时代为了生存,人类就要一直采取相应的战略和进化。这也正印证了他的一句话:“好不容易利用智慧存活到现在,如果现在不动脑筋、积极思索生存之道那将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而进化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攻壳的后记中,才会有那句:“未来应该是更光明才对。”虽然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读者更希望看到容易理解的作品内容,然而士郎正宗却认为这是种“不负责”的态度,现实并不是这么容易理解的,考虑到这点,士朗正宗传达了自身风格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漫画让读者了解更多无法用简单词汇了解的东西。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这种心态正是我们所需要和必须拥有的。
1995年该作品由动漫界“怪才”押井守(日本第一部OVA执导者)负责执导搬上了电影屏幕,它是日本第一部由外国(英国Manga娱乐公司)公司全资投拍的动画片,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比较起来,士郎正宗原著的漫画以短篇单元为主,人物在不作战时表现很轻松,对世界抱持乐观态度。押井守导演的剧场版的人物则较严肃,笑容也只有一两次,而且把儿童个性的攻壳车角色略去。影片画面作画精美并配合了一定数码技术呈现出动人的视觉效果,川井宪次制作的音乐也相当衬托气氛,并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主人公的内心波动。在伴随着视听冲击所展开的故事中,影片探讨的是一个颇为沉重的主题——生命与机械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在未来世界中,机械与人的分界变得模糊,程序开始具有自我意识想要获得人的躯体,而人则通过生化技术将身体变得机械化,这一矛盾在主人公草薙和傀儡王的往来较量中得以集中体现。本片在日本国内及国际上都广获赞誉,是一部经典科幻动画。 影片在欧美上映时以票房冠军的佳绩打败了同期的好莱坞大片,英文版录像带占据了美国Billboard录像带销售榜第一位(《Billboard》杂志评选的家庭影碟销售冠军),就连《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当初也曾为此片的日文LD版撰写文章。攻壳机动队是一部不仅仅局限在动漫一方领域的国际知名影片,不但引起了诸如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伦蒂诺等好莱坞人士的艺术共鸣,甚至还直接激发了沃卓斯基兄弟的创作灵感,促成了《黑客帝国》系列的诞生。片中笑脸男使用笑脸图案给自己的脸部打码, 该图案后来在网络上以相同用途盛行一时。
随着电影引起的攻壳狂潮,士郎正宗的攻壳1.5单行本于2001年6月28日面世,随后的攻壳2单行本也于2003年7月23日正式发行。拖拉了近五年的时间,与前作单行本相隔了十年之久,其作品的出版速度不能不令人产生“士郎正宗是不是因为出生在劳动感谢日才那么懒”的怀疑。然而这种怀疑其实错怪了士郎正宗,之所以士郎正宗推出作品缓慢,主要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背景以及线条的处理等完全依靠自己一个人完成,而且在作品单行本化的时候还要加笔修正,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连续系列不多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才会早早在98年就看到了攻壳2的预告,但是却到2003年才看到作品的正式推出。以致于直到现在我们还看不到攻壳3或攻壳的完结。他也正是那种只管在作品中加入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不管读者的死活,是那种让“读者去适应作者,而非作者来适应读者”的漫画家。然而即使对士郎正宗的创作速度持怀疑态度,其绘画技巧和情节设定却从来没有让读者失望过,哪怕是他那高高在上的科学和工程知识,总是把人弄得模糊不清,莫名其妙的状态也好,甚至牵涉到他自身自娱自乐的哲学、宗教、神学等方面也罢,无论你如何“死机”,他的作品也不会让你简单的得到想要的信息。这个或许和其性格有关,正如他的照片少得可怜,让不少人都难以一见起尊容,这种低调的处事态度也正是他的个人写照。
本片共耗时三年的制作,花费了高达八亿日元的制作费。由于士郎正宗参与了设定协力,加上一群原著“攻壳Fans”的制作群,故事在人性方面更贴近原著,在这里,笑脸男人不再是获得了灵魂的AI,而是学生出身的顶尖黑客,更是一个为了揭露“真相”而四处奔波的正义使者。而素子也不像剧场那么深沉犹如哲学家一般,她时常对旁人不失那冷嘲热讽(虽然还没漫画里那么活泼开放),而其他九课的成员都非常朴实和生活化了,我们理解了他们平常人的一面后,就发现他们其实并不是站在我们遥不可及的地方了,S.A.C.比起原作和电影更加轻松和生活化,就连塔奇克马也在剧情占了很大的戏份,其最后为了巴特而牺牲的壮举更夺走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2004年1月1日,TV版《攻壳机动队 S.A.C. 2nd GIG》正式播出,该作每话制作费高达3000万日元。导演和前作一样依然还是神山健治负责,不同的是押井守也参与了协力,幸而没出现电影版那样的凄凉气氛,依然还是那充满生活气息的硬科学时代。该作品道出了素子的过去,和第一作一样各故事独立成章,却贯穿着同一条主线。同样的在塔奇克马的Ghost关系阐述上下了很大篇幅,其最后用AI卫星为救9课成员和难民与核弹相撞的举动再一次从观众眼中夺走了泪水。也正式迎来了S.A.C时代的完结。
TV上映仅仅三月时间,伴随着TV版的热播,热炒多时,由押井守全权负责的剧场版——《攻壳机动队2:无罪》于2004年3月6日上映。和第一部剧场版一样基调灰暗,氛围悲凉,但是相对第一部而言,改作气氛的冰凉之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押井守也义正词严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决不允许有牧歌式的主人公,现在的主人公是以抱持着更为痛切的主题为绝对条件的……”与第一部剧场版最大的不同就是该片只是借用了士郎正宗的背景设定和人物设定,而剧本完全是押井守独自下笔的,这部作品也成了押井守导演生涯有生以来最大的挑战。

第二部剧场版实际的制作花费了3年,如果加上事前的准备作业则一共是5年的时间,制作规模之大可说是前所未见。押井导演希望能透过这部作品,让与他一起居住于日本国内的观众共同省思某些问题。他虽然借用了SF科幻式的描述手法,但内容却是从正面探讨当今的“日本”。本作继承了前作哲学式的惊人结局,以及先进的影像处理呈现的手法,画面素质也在同期作品之列达到了顶峰,与前作一样,充满了禅语一般的对白以及脑筋急转弯式的情节,美轮美奂的华丽视觉效果,故事的铺垫伴随着复杂的悬念和多重交叉的危机,更在素子与巴特重逢时掀起了高潮。旁白和字幕里还出现了来自《圣经·旧约》和《论语》的语句。整个制作从头到尾都体现出了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熟悉深知和对东方艺术的精通了解。该作品最终在日本创造了13.7亿日币票房佳绩,缔造130万人观赏动员记录。其在美国上映时也同样叫好又叫座,虽然其中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其背后的梦工厂,但是凭借第一作就给全球改变了对日本动画电影的成见的名气,再凭借着制作阵容的新的创举,新的电影情节对更为进步多元文化的糅合以及颠倒风云的视觉效果牢牢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和心理这些背景的处理下,其在全球引起轰动也属理所当然。
2015年,《攻壳机动队新剧场版》作为《攻壳机动队》诞生25周年纪念作品上映。影片属于黄濑和哉和冲方丁联手打造的“攻壳机动队Arise系列”,讲述主人公草薙素子将攻壳机动队作为队伍正式组建时发生的故事。制作方联合专业团队打造了3D版的草薙素子,素子原型邀请机车宝贝有马绫香担任,通过80台照相机360°全方位扫描建模完成。影片在日本国内107块银幕上同时公映,首周初登场排名第九位,观众满意度排名第三位。

㈡ 高分!!!攻壳机动队 求原创回答。。。

先看《无罪》,就是2004剧场版。为什么呢?《无罪》制作了20亿日元,攻壳TV版每集2000万日元,对于画面效果和配乐来说,剧场版高于TV版,《无罪》里面的庙会片段令人惊艳。。。从此对攻壳之爱一发不可收拾。。。

再下来看《攻壳机动队2.0》,就是95剧场版《Ghost In The Shell》的炒冷饭加强版,更换了傀儡王的声优,加强了画面和声音效果,个人觉得是攻壳的代表之作,和老版感觉差异是有的,但是剧情变动不大,重温95版就不必了。。。

现在你可以看攻壳TV版了,各26集。
(其实还有一集OVA《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笑脸男事件》,但没有看过TV版估计你难看懂)
攻壳的TV版每集都可以当做单独的故事来看,可观性很强,但是建议你看攻壳之前先了解一下它的背景和世界观,毕竟它是包含了政治,科幻,未来设定各种的成人|漫画,小孩子和低智商者很难看懂 = = ~!

看完OVAⅠ《笑脸男事件》之后可以看OVA Ⅱ 《各别的十一人》

我觉得我这么总结是相当的通俗易懂了。。。

还要注意翻译的字幕组哦~首推漫游,灵风后期制作不行了

请介绍一下你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这个实在不好表达,毕竟每个人理解不同,在我看来就是未来体系下的残存记忆 ,等你看完攻壳并喜欢上它时,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

欢迎讨论 QQ:42935975

摆渡大婶真是好河蟹,抽了我一次!害我白白打这么多字,55555555,鄙视之。。凸= =凸

㈢ 求科幻小说,不要脑残作者写的。

玄幻和科幻不是一个概念。。。
国内硬科幻,最著名的就是大刘了。。。三体,球形闪电,流浪地球,还有众多短篇

㈣ 攻壳机动队将变成现实科技天才们早已开始行动

目前来看,脑机接口领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之后的下一个新的科技热点,而文中所提到的三架马车也将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使我们人类一步又一步的迈向非凡,实现神级的跨越和进化。
我们的大脑能在持续白热化的人类与人工智能间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他希望通过连接技术产物来提高人类大脑自身的能力——可能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遭遇潜在的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在那种未来中人工智能的能力远远超过自然人。
这样的想法可能看起来很遥远虚幻,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新颖陌生就忽略一个想法。毕竟,无人驾驶汽车在在十几年前还被归类于科幻——可现在他们已经驶上公路。

㈤ 如何评价《攻壳机动队》系列在日本动漫史上的地位

在这里先科普一下。凉宫春日的忧郁》(凉宫ハルヒの忧郁[すずみやハルヒのゆううつ]/Suzumiya Haruhi no Yuuutsu )是日本《角川文库》上连载的超人气轻小说《凉宫春日的物语》系列作的第一卷,背景故事为高中校园的科幻冒险故事。作者是谷川流,该作品获得第八届Sneaker大赏。被评价为“一部脱离常规的校园青春流行小说”。《凉宫春日的忧郁》因为他独特的设定和超前奇异的世界观,在当时的年代十分的火,轻小说火的不行,动漫也是好评不断,直到现在,它(她?)仍然可以称上是一部神作级别的动漫,但是后来出现了设定太过超前和战斗场面众多的轻小说渐渐抢上了风头(如:刀剑神域的妖精之舞篇),《凉宫春日的忧郁》还在剧本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不会弃看的那一种,轻松搞笑又略显未来的日常给这部动漫给上了浓厚趣味的一笔。再一个因素就是战斗环节。《凉宫春日的忧郁》这部番里面,战斗环节不算太多,但是每一次战斗都可以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女主的奇怪性格更是凸显了这部动漫的“日常&猎奇”的主题。但是后来作者发现好像觉得没趣,(还有一个源头是懒),于是就不更了,在当时人气暴涨的这部轻小说,还是很罕见的,尤其是这种神作级别的动漫,在当时出了很多的衍生品(如:小凉宫春日的忧郁,小鹤屋学姐,手),这些都卖的很火。最后就是它的制作商的奇怪套路。我记得,在第二季发出制作决定时,《朝日晚报》还登出了长达一版的告示,但是在那时,SOS团官方网站还搞失踪,在第二季要出的那一天,出的却是《小鹤屋学姐》番外篇,也让人想砸电脑啊~最后,《小鹤屋学姐》的约一个月后,《凉宫春日的忧郁 二》才得以播放,在这里给运营商的运营手段和清奇的脑洞说一声666。在这里我推荐还没入坑的把这部动漫列为入坑之作。(刊文发表作者:面码泣之时)

㈥ 请高人介绍 攻壳机动队 这部作品

= =SAC漫画不是太清楚。。动画系列有:
TV两季:
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 26话
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 2nd GIG 26话

剧场:
Ghost In The Shell(95年)
Innocence (04年)
Ghost In The Shell 2.0(08年)

OVA:
笑面男事件 (05年)
个别的十一人 (其实是2 nd GIG<即使TV第二季>的特别篇,发行时间貌似是06年)
Solid State Society (一般简写成S.A.C. S.S.S. 发行时间也是06年)

你说的06年出的OVA应该SSS。。。

话说这些东西貌似网络里有。。。直接搜攻壳机动队就能找到。。。

p.s.SAC系列不存在3。。。你说的3有可能指的是Solid State Society,是攻壳系列OVA的第三作,即SAC SSS,有时候也会简写成 SAC 3S

= =再不明白我也没办法了。。。SAC是神作。。。要看的话可以去VC或者各大字幕组的发布页搜(VC就是very cd 囧 这样够清楚了吧)

另外就是。。。SAC的话。。。推荐下灵风Forsky的作品。。。

㈦ 《攻壳机动队》系列中有哪些的作品推荐的观看顺序是什么

攻壳机动队2:无罪 攻壳机动队2 イノセンス (2004)

导演: 押井守
编剧: 押井守 / 士郎正宗
主演: 田中敦子 / 大冢明夫 / 山寺宏一 / 竹中直人 / 榊原良子 / 大木民夫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动画 / 惊悚
官方网站: http://www.gofishpictures.com/GITS2/main.html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 粤语
上映日期: 2004-03-06(日本)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㈧ 科幻作品有哪些类型,目前我只知道有赛博朋克一类

蒸汽朋克Steampunk:描绘蒸汽机技术得到高度发展与应用的社会,装饰与工具经常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兼具工业化和田园时代场景,常见各种巨大的齿轮、机械杠杆、蒸汽管道设计以及类似飞空艇这类的交通工具。典型作品在小说中如《差分机》,动画中如《天空之城》、《蒸汽男孩》、《最终流放》等,游戏作品如《格兰蒂亚》、樱井光的作品等。部分蒸汽朋克作品会采用假设的魔法类机器代替蒸汽机,但其余设计依然带有浓厚的蒸汽朋克色彩,典型代表如游戏《X之轨迹》系列。

柴油朋克Dieselpunk:描绘内燃机与电机得到高度发展与应用的社会,装饰与工具经常基于两次世界大战及战间期的风格,一般有各种庞大的工厂城镇、高耸的烟囱、纵横交错的铁路以及各种基于老式汽车和飞机的设计。典型作品如《大都会》,电影《夺宝奇兵》系列,动画《倒A高达》等。因为时代的延续性,也会出现部分设定上依赖蒸汽动力但整体风格接近柴油朋克的作品,如游戏《樱花大战》。

原子朋克Atompunk:描述原子能技术得到高度发展与应用的社会,常见各种便携式的核动力工具与武器,并常出现世界被两级的核大战破坏的末世情节。典型作品如游戏《辐射》。传统的《高达》系类在今天看来也属于原子朋克类型设定。

赛博朋克Cyberpunk:描绘信息技术与控制论得到高度发展与应用的社会,会大量出现全民无限制的网络应用、芯片改造人、数据人、人口高度聚集、摩天大楼极为密集的大都市、大企业统治等设计,常带有反乌托邦式的意味。典型作品如《攻壳机动队》、电影《黑客帝国》、漫画《铳梦》、动画《Lain》等。

生化朋克Biopunk:描绘分子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技术得到高度发展与应用的社会,会大量出现基因改造生物、人工生命体、阴森的研究所之类的场景等设计。典型作品如电影《千钧一发》,游戏《生化危机》、《虐杀原形》等。此类作品风格常与赛博朋克相融合,典型作如《银翼杀手》。部分作品还会融入时空穿梭等元素,如游戏《ever 17》。

发条朋克Clockpunk:描绘文艺复兴时代科技大规模发展与应用的社会。因为文艺复兴时代尚无现代工业动力,所以动力上一般会诉诸于魔法,介于科幻与魔幻之间。部分蒸汽朋克作品会带有浓厚的钟表朋克风,其描述的社会会更接近于16、17世纪的社会形态而非维多利亚时代,典型作即如《轨迹》系列。

太空朋克Spacepunk:描绘人类大规模移民宇宙、并获得在宇宙中长途旅行能力的社会。一般除了拥有太空跃迁技术外其余设计与原子朋克非常接近,如《星球大战》、《超时空要塞》等。与太空歌剧所指的范畴有非常大的重合。

纳米朋克Nanopunk:描述纳米技术大规模发展与应用的社会。属于赛博朋克和生化朋克中诞生出的新的支流。

梦境朋克Dreampunk:高度专注于对神经科学乃至梦境进行描述的作品。典型作品如《盗梦空间》。

现在朋克Nowpunk:某些人发明的新名词,专指较综合的近未来科幻作品,其特点是会涉及到近年来发生的时事。

记得今年上半年有一期《看电影午夜版》就用了一个专题来自细讲这类电影,题主可以去搜搜看。(是以攻壳机动队为引子)

㈨ 求介于科幻(科学、哲学)和猎奇之间的外国经典小说

云图咋样!时间回旋,时间轴,时间漩涡,2001系列呢!与拉玛相会四部曲,地球龙骨,童年的终结

㈩ 求攻壳机动队的作品年表

南方网讯 空想主义的浪漫,修罗道之间的诡异。色彩各异的少女瞳孔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有时象捍卫正义的女神,有时象心底燃烧着仇恨之火的烈女……肌理肤色清晰性感,衣着前卫香艳,经常将科幻式的构造与神话臆测中的图象,两种对立的存在,融合在一起于画面中表现出来,让人不由自主的跌落在时间的两极“未来”与“远古”中……

以下是来自于日本先锋主义插画家“士郎正宗”的系列作品。每一幅都色彩明艳具有冲击力,每一处细微都已经精心勾勒,以唯美精制的电脑CG效果处理为擅长,士郎正宗在日本动漫界、科幻界(以下称SF界)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如果从这位作者自80年代末期加入动漫“同人志”热潮并初道算起,士郎正宗应该是目前日本动漫精英份子圈子里很中坚的一位了,这不仅仅只是以时间的积淀来衡量,其背后为数众多的作品表现履历,以及插画造诣水平早有日本业界为之肯定已久。

现在不妨借此机会来了解更多关于士郎正宗这位艺术工作者的 “人生”——

■ 背景简历

士郎正宗生于1961年11月23日,出生地是兵库县神户市。以后因受到喜欢漫画的姐姐的影响而进入大阪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油画专业深造。学生时代的士郎就已经是个受人瞩目的人物,原因是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自费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应该就是他自己的漫画“同人志”了,即1983年2月属于自己的出版物《BLACK MAGIC》。此外,同人志时期的另部作品《黑魔术M-66》亦相当有名。

屈指算来那该是他二十刚出头那段的时间,但是在发表同人志作品集的两年后即1985年,大阪一家并不怎么知名的出版社“青心社”(注1)就将其首个漫画作品《APPLE SEED》单行本化发售(以后《APPLE SEED》又作为了目前士郎仅有的一个长篇漫画作品至今创作中、在下文中笔者会提到关于该作的内容),于是士郎正宗就以新人漫画家的身份正式涉足漫画领域。

真正让士郎正宗一下子从漫圈众多新人中间脱颖而出的契机则是在1989至1990年间,他发表的一部“另类”主题的漫画《攻壳机动队 第1部》,当时该作是连载在讲谈社的漫画月刊《YOUNG MAGAZINE》海贼版上,当时连载的进度是每三个月刊登一次,最后共十二篇完成了第一部、第二部的正式内容。第一部分的单行本于1991年10月5日第一次印刷发行,售价为一千日元。这个售价在同期漫画单行本可谓相当高,但就这本共346页,装订精美,画面高度集中的单行本一经问世随即受到市场读者的热烈欢迎、关注。这以后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部题材偏冷、主题深邃晦涩的科幻作品就引发了以后在日本、海外“攻壳机动队”热潮的原点作品。也许这正是应了一句俗语“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士郎正宗目前是日本著名的漫画、插画家,此外其个人亦开始逐步拓展参与动画制作设计的工作。最初从美术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神户当地获得教师资格认证,并确实担当过一阵美术教师。后终抵挡不住“兴趣”亦或是金钱的诱惑(笑)而成为目前自由职业者的状态。长期以来,士郎正宗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1、漫画:主要以短篇、中篇漫画为主,并且尤其擅长这样篇幅长短。内容多是科幻、半科幻(或可理解为“神话”与“科幻”的部分融合)之类的作品,当然最为著名、题材广泛的还是他的科幻主义作品;

2、插画:参与了大量出版社旗下的小说、文库、期刊以及期刊连载作品的封面及插图,还有一些周边产品的宣传用海报绘制工作等;

3、动画:主要是参与了动画设定方面工作,比如士郎曾以设定协力的身份参与过一部名为《冈特雷斯》电影的创作,该片于1999年公映过;此外最著名的就是为自己的作品动画化了的《攻壳机动队》最新TV版担当人设职务;

4、游戏:参与创作一些人设、机械设定工作。目前为止,比较著名的一个游戏设定工作是曾为日本王牌动漫游企业GAINAX的游戏《苍之战机 II》中的战机设计了一款机型,同时参与该游戏的其它设定动漫人还有贞本义行、大友克洋、小林诚等人。
归结起来漫画与插画应该是士郎正宗活跃的事业重心,前者的创作更注重于作品的内涵、思想性方面的展开,后者则是美术技法、风格上的体现。 进入21世纪后,士郎正宗依然以上面四项工作为中心展开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事业。

■ 代表作品回顾

士郎正宗的作品前文已经提到过,着重于短、中篇的长度、科幻式及半科幻的架构。主要代表作品如下——

1、《BLACK MAGIC》 同人志时期的代表作品,不同于《APPLE SEED》的思想的延伸、《攻壳机动队》的集大成者,《BLACK MAGIC》可以看作是士郎正宗科幻主义思想的“原点”作品。整个故事的内容是关于未来卫星与地球之间住民的生存问题,不由让人想起了《逆A高达》的情节。只不过,毕竟还是同人志时期,所以漫画画面还是比较粗糙的。 另外,该漫画以后由著名日本动画导演北久保弘之兼任造型设计及导演成同名动画OVA。

2、《APPLE SEED》 本作是士郎正进入商业志创作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亦可算作初道作品,其出版速度较慢,1985年出版了第一册单行本,到了1989年一共有四册问世,进入90年代又有同名的画集、外传单行本曾问世过。从这部作品的剧情上推论,其内容依然有着下文。然作者士郎正宗绘制该作则时有间断,目前依然在创作该作的新章中。它是目前士郎正宗还在进行的长篇发展方向作品。

《APPLE SEED》作品名的直译是“苹果的种子”,国内流传比较广的该作中文称谓是《苹果核战》。其中关于“SEED”一词令人联想到神话题材中的“原点回归、欲望果实”等隐晦的意思(原来的意思“种子”亦有“果实”的意思)。而故事相对的则是讲着有关“开拓者”的内容。

《APPLE SEED》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空想的未来世界中,人类为了理想的生活与身边的敌人战斗与建设家园的故事。作品着力描绘了一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世界,作品用纷繁复杂的画面和琐碎的对话框表现 一种紧张繁忙的感觉,机器人的设定尤为出色。

《APPLE SEED》目前已经决定制作电影版。该电影片断的短篇DVD《APPLESEED PROJECT》将于2003年4月11日在涉谷 Q-FRONT e-style 5楼进行发表会。2003年度即将公开放映。

3、《攻壳机动队》 1989年到1990年间,士郎正宗在连载《攻壳机动队》漫画之后,一时间该作成为当时日本漫画界最热门的话题作品。不久该作又被素有日本动画界“怪才”导演押井守(注3)搬上银幕,并在欧洲、美洲上映后得到了近乎狂热的支持。

应该说最初该作由于题材便冷(90年代初那阵还是流行热血少年、爱情少女类型的漫画居多)并不为包括编辑、部分资深读者所看好的,随着剧情的展开士郎正宗很快用他自己的绘画、编剧功底吸引住了读者。

《功壳机动队》的英文标题《THE GHOST IN THE SHELL》,直译过来的话就是《壳里的灵魂》。早在创作《仙术超攻壳》里士郎正宗就提出一个观念:“当灵魂脱离壳的约束后就是提升至另一个层次的时候……”那么在《功壳机动队》中作者充分表达了这一观点。

另外一点,《攻壳机动队》之所以后期影响效果大,押井守导演的电影版功不可没。如同押井后期的电影作品《阿瓦隆》(包括押井早期的《红眼镜》、协助指导的《人狼》)中流露出来的浓厚上个世纪70年代“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人文背景(押井后期创作的《阿瓦隆》电影制作采景也选在了冷战时期背景浓厚的国家波兰)、无国界的故事背景文化(其实就是无政府主义的情结)一样,押井将士郎同样流露的这两种文化思潮发挥的更加直接明了、淋漓尽致。于是乎,在欧洲、美洲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大部分欣赏该电影以及漫画的读者年龄都是青年,并且也都是从70年代那个时代所过来的……

《攻壳机动队》主要探讨的是机械、人、网络三者的关系,是属于那类很未来化的人文题材。后来的同类型日本电影《大都会》(漫画大神手冢治虫先生的遗作)、好莱坞大作《骇客帝国》(插一句,《骇客帝国》的延续版将已动画的形式表现,导演人选为日本先锋动画圈的川尻善昭执导)都与该作十分相似。

热点内容
故事小说校园春色古典武侠 发布:2025-07-15 15:15:07 浏览:243
校园灵异小说有樱花哥哥 发布:2025-07-15 14:39:38 浏览:415
都市小说走妖精有西方鸟人的小说 发布:2025-07-15 14:24:45 浏览:608
还珠格格之之小说全集阅读 发布:2025-07-15 14:14:56 浏览:285
王者电竟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15 13:09:02 浏览:626
好看种田文完结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5 12:44:07 浏览:85
都市天堂小说txt 发布:2025-07-15 12:43:49 浏览:847
好看的经典青春小说 发布:2025-07-15 12:42:23 浏览:901
女主穿越异世修炼的逆袭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5 12:10:31 浏览:33
军事科幻小说中苏 发布:2025-07-15 12:08:55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