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奖中国作家
⑴ 科幻小说的著名奖项
儒勒·凡尔纳奖(Prix Julex Verne)
由法国出版社“哈切特文库”颁发。1927年至1932年奖给最佳科幻小说作者,获奖者得到五千法郎奖金。1958年起再次恢复,由哈切特和加尔利马德合办,至1963年止。
世界幻想奖(World Fantasy Awards)
由一个裁判团协定,在世界幻想作品会议上办法,每年一次。
阿波罗神奖(Rrix Apollo Awards)
右雅各·萨杜尔在法国于1971年发起,以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它每年一度奖给法国出版的科学小说,由11个非科幻小说作家、评论家、记者和一个科学家组成的裁判组织审定。
约翰·甘宝纪念奖(John W@Campbell Memorial Awards)
每年春天,由一个评论家和作家组成的小型评议会裁定,奖给上一年最佳科幻小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于1974年凭借《与拉玛相会》获此奖。
朝圣者奖(Pilgrim Award)
由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奖给智力于增进社会对科学小说理解的个人。世界科幻史上“新浪潮”运动的主要任务,英国科幻大家布赖恩·W·奥尔迪斯曾于1978年获该奖。
国际幻想奖(The John W@Campbell Awards)
美国科学小说作家协会颁发。由会员提名投票在每年大批作品中选出,分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大师奖等。其中大师奖是奖给“在一生中对科幻小说有卓越成就”的作家。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1974年获该奖。
雨果奖(The Hugo Awards)
该奖是为了纪念(美国第一本科幻杂志的创办人)雨果·根斯巴克。它的正确称呼为“科幻小说成就奖”,习惯上称为“雨果奖”。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会(费城)上决定设立的,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国科幻小说奖。分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最佳杂志奖等。1953年以来连续评选,现在已经是若干科幻小说奖中最有名的一种。
2015年8月我国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雨果奖,中国科普科幻界深受鼓舞。
星云奖(Nebula Award)
星云奖奖给美国科幻协会选定的前一年度最佳作品,与雨果奖并列,是现在科幻小说奖中最有权威的奖项。1966年以来连续颁奖。
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The Australian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s)
澳大利亚科幻小说成就奖常被称为“狄马特奖”(The Ditmar Awards),由每年一度的澳大利亚科幻小说会议颁奖。奖项右与会者选举产生,奖给当年全国最佳科幻小说、全世界最佳科幻小说、最佳读者同仁杂志、当代最佳科幻小说作家。
英国科幻协会奖(The British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s)
由英国科幻小说协会颁发,奖给英国最佳科幻小说作家,在复活节其间颁发。先通过选举产生候奖作品,然后由协会的委员会裁定。
银河奖
作为中国幻想小说界最高荣誉的银河奖为中国科幻作家、科幻爱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惟一的科幻小说奖。最初设立于1986年《科学文艺》(现在的《科幻世界》)和《智慧树》两家科普刊物联合举办。《智慧树》停刊后,银河奖改由《科幻世界》独家举办。
201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与刘慈欣等科普科幻创作者座谈。他希望大家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高扬理想和科学旗帜,创作更多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科学正能量。李源潮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他说,对美好未来的想象是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科学幻想因其源于现实生活、激发新奇发现、放飞自由想象,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科普科幻创作肩负着展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激发全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想象力创造力。要坚持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既超人超物超史,又合情合理合法,把科学幻想与人类情思、社会理想融为一体,增强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各级科协组织要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创作,宣传表彰先进典型,鼓励发展影视、互联网等科普产业,开创中国科普科幻事业新局面。
⑵ 中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是谁
中国科幻之父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郑文光,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1983年因患脑血栓停止创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 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郑文光也没想到,这篇作品在《中国少年报》刊出之后,竟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郑文光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激励着。从此,创作科幻小说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科幻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写法,讲的是在共产主义大同世界里,人类开始在火星上建设基地,虽经多般艰苦奋斗,仍然由于当地细菌的侵染而功亏一匮。 郑文光的艰难完全是一个拓荒者的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坚持创作,他还开始了对科幻小说理论上的探讨。这其中,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复杂的漫长过程,他曾试图在作品中尽量多地“放入”科学知识,但最后,他越来越明确认识到,科幻小说也是小说,遵从小说(也即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它姓“文”不姓“科”,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学内容。所以,郑文光对科幻小说总的看法是“洋为中用、幻为实用”;科幻是“舶来品”,有个民族化的问题;科幻又应该用科学的幻想(而不是神话)结合现实,反映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郑文光于1958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自此以后四十多年,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中国科幻界竟再无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这些问题与不了解科幻艺术的外界舆论反复争辨。其理论探索的停滞颇为可叹。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这次科幻高潮实际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续。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这次高潮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1979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该作品延续了《从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险”的故事框架。但场面更为宏大,人物更多,刻划上也更出色。当然,作品里的宇航距离也更远。 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 《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 郑文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等职务。
⑶ 科幻小说有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有的话,请举例!
目前,没有那部科幻小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是最高奖项。
雨果奖是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以来,它每年都在世界sf大会上获奖。它被正式命名为科幻成就奖。它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格恩斯贝克。
为了雨果奖。在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两个世界科幻奖,堪称诺贝尔科幻艺术奖。雨果奖成立多年来,已发展成为所有科幻和奇幻作品的奇幻文学艺术奖。
2015年8月23日下午1点左右,第六十二届雨果奖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宣布,中国作家USA. Liu Cixin因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雨果最佳小说奖,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雨果奖。
⑷ 首位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终身成就奖的科幻作家是
郑文光
中国的科幻小说面对的挑战确实不少,有科普界对作品科学性的责问,有主流文学对作品文学性的蔑视,有魔幻、玄幻小说以很强的诱惑力争夺读者……中国的科幻小说一度被搞得灰溜溜的,几乎被挤压得透不过气来。好在总有不怕挫折、奋勇向前的作家,他们坚守阵地,源源不断将作品公之于世,显示着这个品种自有它的魅力和难以消亡的存在价值。
不过由于整体质量和数量的限制,总也成不了大的气候,这也是世人皆知的。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也不可不追究自身的原因,比如说面对众多的挑战者,科幻作者是否都明白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又如何旗帜鲜明地去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否由于某些糊涂认识,运笔不利,影响了实力的较量?这些因素恐怕是必须考虑的。
那么,科幻小说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先就字面而言,科学幻想小说自然离不了前面的“科学”二字,离了“科学”,不就成了一般幻想小说,或成了魔幻小说、玄幻小说了?如果再去掉“科学幻想”四个字,不就成了一般小说了?尽管有人对科幻小说的科学性提出质疑,把科学性强调到不恰当的地步,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了科学性也就没有了科学幻想,没有了科学幻想,也就没有了科学幻想小说。科幻小说区别于别的文学品种的地方不正是这“科学”二字吗?如果论优势,它的优势不正是因为这“科学”渗入文学所带来的吗?我们只有把这“科学”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科幻小说才能理直气壮地占有一席之地。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指什么呢?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就像一般小说中的生活一样,它是被描写的对象,一般小说对生活的描写要求酷似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科幻小说在对科学的描写上,也要求酷似科学而又高于科学,那就必须要求一些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基本规律要十分准确,如果在解释、描写上不是那么严谨,闹出些笑话,它无疑会使读者感到不像科学,对于不像科学的科学,还谈什么高于科学!还谈什么艺术的真实性!当然,科幻小说也就是将科学描绘得像科学,造成一种艺术的真实感,但并不要求就是科学本身,就像一般小说所描绘的生活仅仅是酷似生活,并不要求就是生活本身一样。
以上对科学的要求其实都是就文学作品中的“酷似科学”而言,文学作品还有一个高于科学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高于科学,是说作品的主旨不在于表述一下科学知识或科学的假想就算完事,如果真是这样,那它的任务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了。可科幻小说的任务还不能说就是普及科学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塑造高于科学的艺术形象。何谓高于?它高在哪里?它就高在作者要比常人更多地去发现科学之美,科学美虽然客观存在,但不同作者对科学美的发现、感受和表现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使作品中呈现的科学已经不是现实中的科学,已经有着艺术美的千姿百态。另外,作为艺术形象,它是作者对科学美的感知,那感知的直觉性、情感性是始终不会放弃的,可又要对科学进行理性把握,可见它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的综合实体。这样的实体也就是高于科学的审美实体。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又是怎么回事呢?但凡进行科学幻想,就说明还有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说明大千世界还有很多东西对我们处于神秘状态,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假想或幻想,那幻想的兑现程度当然不能保证百分百。何况现实中科学家在发现或发明某项科技或某种定律时,事先会提出各种假想或幻想,这些假想或幻想随着后来的实证也有不少被否定,真正认可的几率也是有限的。我们是否就因此认为他的假想或幻想是无稽之谈呢?当然不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知识是已知的,想象或幻想是未知的,但起着进一步推动你去获取知识的作用,起着打开你的思路、给你前进动力、使你最终寻觅到真理的作用,它是科学发现、发明的必经之路。对于科学幻想小说中的幻想,由于作者队伍中虽然不少是学理工的,但可能够称得上某方面科技专家的恐怕不多。郑文光是天文学家,童恩正是考古学家,他们分别在以天文、考古为题材的作品中展开幻想,也许能达到同专业科学家的水平,不过成功的几率也只能与科学家的百分比相当,如果要求超出他们的百分比,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正的。更何况郑文光、童恩正也不总以天文、考古为题材进行创作,他们还创作了许多跨专业的科幻作品。总之,科学幻想本身是属于未知领域,那幻想只能说是以科学为基础展开的幻想,但还不是科学。如果要求未来的一切等同于科学,说明人类对未来早有结论,不仅可以取消科学幻想,科学家们也用不着再探索什么了。
关于科学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位置要明确的是,如果说一般文学作品是以人、以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那么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和人、科学幻想和社会为描写对象。科学是融于社会生活、融于艺术形象中的。如王晋康的《生命之歌》写科学家从DNA结构中提炼出生命的主旋律,从本质上讲它就是生物生存欲望的遗传密码,以乐曲形式表现出来,它能使机器人获得生存欲,成为超过人类自身的智能人。作品同时表现了两代科学家如何呕心沥血地攻克难关,又如何为了捍卫人类的利益不惜毁掉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作品最后还写了由于警察局的电脑通过窃听器接收、传送到了互联网,使新的智能人类还是诞生了。由此使人类不得不去马上面对失败的考验。作品始终将科学的发现、发明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后果与考验紧密相连,使人欣赏到的是属于科幻小说独有的整体艺术形象。
在此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倒不在于是科学幻想的成分占多数,还是社会生活的成分占多数,或者以为只有科学幻想成分占得越多,才越能体现科幻小说的特点。关键是你的科学幻想如果完全离开社会生活或人的参与,是很难写得圆满、很难写得生动的。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写由于太阳的灾变,影响到地球的存在和去向,人类使用地球发动机让地球逃逸。作者挥洒科学幻想之笔,浓墨重彩地展现着宇宙之神奇,灾变之触目惊心,逃逸历程之艰难、惊险、曲折。但这毕竟是一场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旅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地球人不可能不作出反应,作品同时也写了飞船派和地球派的斗争,叛乱与反叛乱的斗争,“我”的父亲和母亲、自己和加代子的分分合合,以及各种人物情绪的起起伏伏。使科学幻想与人、与社会水乳交融,构成一幅悲壮的艺术图景。
在此还要强调的是作为溶入形象的科学知识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一定要尽可能地形象化,一定要注意在情节发展中自然道出。须知大多读者主要是带着欣赏科学故事、欣赏这一特殊艺术形象来看作品的,须知目前我国国民大多科学水平不高、科学意识是不强的,须知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理工学子他们也只熟悉自己的专业,对于其他专业仍然是外行。老一辈科幻作家诸如郑文光就很注意科学知识的深入浅出,在《太阳探险记》中对地球和太阳的描写,他把地球比作“块煤”,把太阳比作“大炉子”,“那么要130万块煤才能填得满太阳这个大炉子”,“把地球扔进去,烧光了,你还来不及眨一下眼呢”。这是多么通俗而又形象的语言啊。
在此还要强调的是,我们一方面要求科学的准确性,又不能把科学当成艺术形象的全部,略有差错,就不顾及整体形象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有了科学的准确性就沾沾自喜,忽略了在整体形象上下功夫。张之路的《非法智慧》描写有人通过无线电波与植入脑中的芯片“联网”,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作家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与描写上,运笔通俗、从容、有条不紊,而且准确、严谨,交代得清楚明白。但作品的成功远不止如此,如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起笔就写陆翔风的“七星瓢虫”计划与陆翔风的突然死亡。接下来似乎根本不再提起这回事,转而写梦九中学发生一起又一起奇奇怪怪的事,让各种人物一一登场,直到这一切与“七星瓢虫”又联系起来,终于弄清陆翔风之死的原因,可突然又冒出个活着的陆翔风……情节峰回路转,步步深入;人物各有背景,性格鲜明;内涵深刻但不深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科学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揭示也有着其他文学样式所没有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科学幻想,审视科学本身。如作家吴岩的《鼠标垫》通过对5.3亿年寒武纪高智商微型生物的发现,向原来的生物进化论提出挑战。作品还可以借科学幻想看社会,如金涛的《月光岛》写药物虽然救了孟微的生命,但“四人帮”造成的社会灾难却使孟微永远离开了地球。科幻小说还可以以大见小,如郑军的《宇航卡》写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看到的地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十分脆弱的球体,从而使宇航员们深深感受到,地球人类一体,应该休戚与共。科幻小说又可以以长见短,如郑文光的《地球的镜像》写在乌依齐德星球高智商人类拍下地球的镜像,他们从全宇宙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看地球,认为地球人类尚处于野蛮人的发展阶段。作品还可以从未来看现在或以过去看现在等等方式,揭示一些一般文学所难以涉及的问题,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科幻小说由其中的“科学”带来种种优势,也会由于其中的“科学”处理不妥而失去这一优势,甚至变优势为劣势。科幻小说只有提高自身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百花园中突破重围,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⑸ 你最喜欢的中国当代科幻作家是哪一位为什么
郑文光,他是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是中国科幻文学之父。我对他的敬仰如高山流水般绵延不绝。它大大提升了中国科幻作品的档次,带去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他认为良好的作品应该让大好青年们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还大力的推广科普科幻文学,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
⑹ 求推荐中外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一、刘慈欣。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电影《三体》的监制。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2015年10月18日,凭借《三体》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该等级勋章只有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家有资格获取。同时刘慈欣担任了由游族网络开发的三体游戏的云端架构师。 2015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二、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
三、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189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科幻小说。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预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撰写了《基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
⑺ 中国第一个获得雨果奖的是哪位作家
第一个获得雨果奖的是刘慈欣。
2015年8月 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 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作品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⑻ 列举四位中国现代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
1、王晋康代表作有:《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最后的爱情》,《解读生命》,《生死平衡》,《养蜂人》,《水星播种》,《最后的爱情》,长篇小说《类人》等。王晋康近年并未停止创作,于2005年6月在《科幻世界》推出《一生的故事》,并于2006年在《科幻世界》分两期推出新作《终极爆炸》。迄今为止,共获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9次,获奖篇目分别是:《亚当的回归》(1993),《天火》(1994),《生命之歌》(1995),《西奈噩梦》(1996),《七重外壳》(1997),《豹》(1998),《替天行道》(2001),《水星播种》(2002),《终极爆炸》(2006)。出版有《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4卷本。
2、刘慈欣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及刚刚出版的《三体Ⅲ:死神永生》)等,中短篇《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曾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3
、何夕
亿年后的来客》
4、钱莉芳
5、飞氘
《皮鞋里的狙击手》(《科幻世界》2003年12期) 《千真万确》(《科幻世界》2005年3期) 《讲故事的机器人》(《科幻世界》2005年10期) 《八月之光》(《科幻世界》2006年5期) 《最后的礼炮》(《少年科普世界》2006年5期) 《去死的漫漫旅途》(《星云Ⅳ·深瞳》,2006年8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节选收录,四川人民出版社,吴岩主编) 《一个末世的故事》(《科幻世界》2006年9期) 《喷嚏之王》(《科幻画报》2006年10期) 《呵欠王朝》(《科幻画报》2006年12期) 《三国志家庭篇》(《家长里短》) 《魔鬼的头颅》(《世界科幻博览》2007年1期,《中国科幻小说年选》收录,江苏文艺出版社,刘慈欣主编) 《众神之战》(《幻想1+1》2007年2期,《2007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收录,四川人民出版社,吴岩主编) 《发疯》(《科幻画报》2007年2期) 《宠儿》(《科幻世界》2007年4期,《2007中国年度科幻小说》收录,漓江出版社,星河、王逢振主编) 《1983年的母系氏族》(《九州幻想》2007年5期) 《群星岁月》(《幻想1+1》2007年5期) 《呼噜情报员》(《科幻画报》2007年6期) 《避风客栈》(《世界科幻博览》2007年10期刊中刊) 《苍天在上》(《科幻世界》2008年2期,《2008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收录,四川人民出版社,吴岩主编) 《星潮·宇宙号角》(《科幻世界》2008年9月) 《等待消逝的电波》(《科幻大王》2008年9月) 《第三点共识》(《科幻世界》2008年增刊) 《时间足够鬼混去爱》(《科幻大王》2009年2月) 《举棋不定》(《今古传奇·故事月末》) 《一览众山小》(《科幻世界》2009年8期)
⑼ 中国科幻小说作家都有谁
四大天王何夕 刘慈欣 王晋康 韩松,还有张冉 宝树 阿缺 陈楸帆 江波 潘海天 郝景芳 夏笳 顾备 萧星寒 吴楚 杨鹏 超侠 小高鬼 万象峰年 长侠 高渔 简妮 达世新 倪匡 凌晨 柳文扬 刘维佳 迟卉等
⑽ 求国内科幻小说和科幻作家的排行榜!
《三体》,《小兵传奇》,《北京折叠》,《间客》、《上帝之手》。
金涛,王晋康,王晓达,魏雅华,韩松,星河,杨鹏,刘慈欣,何夕,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