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星球大战是科幻小说吗

星球大战是科幻小说吗

发布时间: 2021-06-23 10:09:47

❶ 星球大战和科幻小说里提到的超空间跳跃是四维空间跳跃吗

星球大战中的超空间是基于现实中的一种假设理论进行艺术夸张而成的。
原型是上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巴克哈德海姆提出的超空间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能制造出一个足够强的磁力或引力场,就能让力场中的物体比如飞船进入一个与常规空间不同维度的超空间(海姆认为是6维,而其后继者各有各的说法),而这样的维度中光速不再于常规空间相同,于是飞船可以在超空间中以高于光速的速度飞行,等到达目的地后关掉立场即可返回常规空间。

❷ 《星球大战》系列是漫画还是小说改编的吗

《星球大战》是导演的一个梦,拍摄电影之前是没有小说和漫画的。
漫画和相关小说是,星球大战前三部拍摄完成之后,一部分超级粉丝和爱好者编撰的。

❸ 《星球大战》有几本小说

《星球大战》系列小说以及衍伸小说共171本
《星球大战》系列小说成为20多年来市场上常销不衰的典型。第一部“星球大战”小说甚至在电影《新希望》放映前就已经出版,由阿兰·迪恩·福斯特(Alan Dean Foster)创作,乔治·卢卡斯改编。1978年,福斯特还创作了故事介于《新希望》和《帝国反击战》之间的小说《心灵之眼的分裂》(Splinter of the Mind's Eye),由德雷图书公司(Del Rey)出版。
6部星战电影所衍生的小说数量即时另写一本书,也无法介绍完毕。这些小说从《魅影危机》的故事生之前许多年一直写到《杰迪武士归来》之后许多年。这些故事最终被统称为“扩展宇宙”(Expanded Universe)。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授权的班顿(Bantam)公司异军突起,连续十几年推出了有关扩展宇宙的系列小说。1991年5月该公司发行,由科幻作家提摩·西桑(Timothy Zahn)撰写的《帝国继承人》让星战迷们为之沸腾。由于卢卡斯和班顿公司决定系列小说彼此之间将会互相连接。也就是说,一本小说中出现的事件也会影响到其它小说,所以,阅读每一本班顿的星际大战小说都可以获得很大乐趣。
以下是班顿公司出版的部分星际大战小说,按故事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星际大战:新希望数年之前:
天堂陷阱(The Paradise Snare)
赫特棋局(The Hutt Gambit)
叛军黎明(Rebel Dawn)
内容简介:讲述韩索罗的过去。在作者的笔下,读者将可以看到韩如何逃出小时后他厌恶的生长环境,进入帝国军校;看到韩如何开始他的走私者生涯,并逐渐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看到韩如何赢得他的爱船千年游隼号,驰骋宇宙,最后却穷途潦倒来到塔图因。
介于《帝国反击战》和《杰迪武士归来》之间:
《帝国暗影》(Shadows of the Empire)
内容简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帝国反击战》和《杰迪武士归来》之间发生故事的小说。
紧接《杰迪武士归来》:
巴库拉的休战 (The Truce at Bakura)
内容简介:卢克在帝国崩溃前夕立下的惊人壮举。
《杰迪武士归来》后两年半:
X战机系列 (X-Wing Series):
浪子中队 (Rogue Squadron)
魏奇豪赌 (Wedge's Gamble)
克里托斯陷阱 (The Krytos Trap)
贝克塔之战 (The Becta War)
内容简介:受到游戏《X战机》启发创作的小说。记录全宇宙最出名的精锐空中武力,浪子中队的故。
《杰迪武士归来》后三年半:
X战机系列 (X-Wing Series):
恶灵中队 (Wraith Squadron)
铁拳号 (Iron Fist)
内容简介:浪子中队中的特立独行的飞行员组成恶灵中队,继续与帝国残余势力搏斗。
《杰迪武士归来》后四年:
莉亚公主的最爱 (The Courtship of Princess Leia)
内容简介:在这部小说中韩索罗和莉亚公主组成了一个家庭。
《杰迪武士归来》后五年:
索隆三部曲 (The Thrawn Trilogy):
帝国继承人 (Heir to the Empire)
黑暗原力兴起 (Dark Force Rising)
最后命令 (The Last Command)
内容简介:班顿星战系列小说中最畅销的一套,介绍了两个星球大战中的传奇邪恶人物:索隆元帅和乔鲁兀斯卡鲍斯。读者从这部壮阔的三部曲可以知道,天行者卢克不是旧杰迪的幸存者,他是新一代杰迪的第一人。
《杰迪武士归来》后七年:
杰迪学院三部曲 (The Jedi Academy Trilogy):
寻找杰迪 (Jedi Search)
黑暗学徒 (Dark Apprentice)
原力的同伴 (Champions of the Force)
内容简介:为了要延续杰迪武士,天行者卢克决定要设立一个训练所:杰迪学院。在这套三部曲中,读者会发现帝国威力强大的终极武器,令人恐惧的毁日者战艇(Sun Crusher)。我

❹ 星际战争之类的科幻小说

迈尔斯系列
《战争学徒》
《贵族们的游戏》
《无尽的边界》
《记忆>
《科玛》
《西塔甘达》
《外交豁免权》
《镜舞》
《兄弟手足 》
《明争暗斗》
《贝拉亚》

yiqieyuanqu,《星际旅行》可不是什么星际战争,主要是探索宇宙,发现新的新世界,新的生命形式和文明,但是星际旅行—深空九号涉及到星际战争。

光晕系列,《致远星的沦陷》《洪魔》《初次的反击》《奥星幽灵》《丰饶星战役》

台湾《银河新世纪》
《太空堡垒》小说版-《麦克罗斯传奇》《南十字》《新的一代》

❺ 科幻小说都有哪些分类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二、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四、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说,有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月球旅行》,英国的赫·乔·威尔斯写的《大战火星人》,美国的阿西莫夫写的《赤裸的太阳》等。

国内最著名的科幻小说,有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刘慈欣的《球状闪电》等。中国的倪匡也是一位多产的科幻小说作家,现居美国三藩市,“卫思理”是他常用的一个笔名,代表作有《还阳》,《新武器》,《爆炸》,《另类复制》等。

附录
1、在所有的文学分类中,科幻小说出现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误解。
如果你问朋友:“你喜欢读科幻小说吗?”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科幻小说?什么是科幻小说?”或者“我看过超人和那类连环图画, 好几年前早就不看了。”没那么气人的回答是:“哦,你说的是电视里那些哄人的飞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儿我也看,但我确实历来对这种小儿科的玩意没有真正兴趣。”你还可能常常碰到那么一些人,他会以轻蔑的口气,直接了当回答:“我从不读这些荒谬的东西。” 我们在这儿要谈的就是第一个回答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科幻小说?”这确是所有难题的关键,因为深入探讨下去,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上面谈到的种种反应都和这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有多少个科幻小说家(且不论读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说的定义。” 这提法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不过凡是对此领域多少有点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为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而无可争议的定义非常困难。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M·福斯特的《机器停止》是科幻小说?如果阿尔杜斯·赫胥利的《美丽新世界》是科幻小说,那么乔治·欧威 尔的《1984》呢?或者那只是一篇关于未来社会的讽刺作品吧? 难道凡是以火星为背景的冒险故事就该叫科幻小说吗? 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有许多所谓的科幻小说,只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其它种类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惊险小说,只不过用 雷射枪代替了自动武器。横越大西洋的走私者变成了来往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走私者。《星球大战》就是这类假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再就科幻定义本身而言(绝大多数定义是科幻小说作者定的), 我们发现,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都有,比方说科幻是一种“如果……, 将会发生什么”的故事,也有的认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义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这些探索及其结果将会丰富现有的、既先进,但又不清晰的知识。”这些定义显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所下的定义,尽管有些乏味,倒可视为一个良好的起点。他认为刻画小说是“在这种小说中,作者表现了对被视为科学方法的人类活动之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对人类通过科学活动 收集到的大量知识表现了同样的理解,并将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对人 类的影响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他的小说里。”简短些说,我 们引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话来说:“科幻小说可界定为处理人类回应科技发展的一个文学流派。”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幻小说相对于其它文学类别是一个后来者。科学技术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响人生产生急激的改变,这在工业革命后是世界上特有的现象。这种特定现象自 1750年最先出现在英国和荷兰,其后在1850年出现于美国和西欧,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
第一个对这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应的著名作家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经常探究科学及其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在英语世界中,最早的大师是H·G· 威尔斯。他俩一起奠定了大多数科幻小说主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科幻小说作家千变万化,写出多姿多采的作品,使科幻小说繁荣发展起来。
外星人生活在别的太阳之下,银河政府的德政和暴行,有着荒谬、 邪恶或者令人感动的生命形态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视人心思维的机器--科幻小说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环境以及人类对它们作出的反应。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幻想小说”虽然号称“科学”,但小说里无需充满科学的内容。事实上,虽然也有一些故事以严肃的科学内容为主题,但那只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说真的要在细节 上专门描述科学的结构和活动,那么这种科幻小说只有科学家才会对 它有兴趣。一切有知性的人们之所以对科幻小说感到兴趣,原因是它 的主题和题材远远超越科学,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难题和可能性。 科幻小说极易与其它臆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特别 是与(fantasy )相混淆。事实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说家有时也给弄糊涂了,称其作品为幻想之作,而有时又把一些幻想小说贴上科幻小说的标签。科幻小说的确和幻想小说一样,都与臆测未知有关,甚至有时可能享有共同主题,这倒是真的。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过想象的叙述为读者提供线索,就象巫医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给人治病。两者都创造诡异的情境和描述怪诞现象。不同的 是处理的手法。如果将科幻小说视为幻想(从不严格的意义上说), 那么,科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幻想,它对奇迹的解释是“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主题展开是具有逻辑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须考 虑到必要的科学细节,有合理的科学构思。这些正是海因莱因的定义 所试图阐明的。
正如上所述,有一种非常流星,但又不十分准确或者盖涵性不强的科幻小说定义,即:“科幻小说是‘如果……,将会怎么样”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永生,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到过去 的年代并改变历史的轨迹,将会怎么样?如果天空出现飞碟把人掳走, 如果猩猩变成地球的统治者,如果月球与地球相撞,会怎么样?围绕这些内容,大量低级趣味的杂志、电影、电视剧集,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出现在大众面前。上述主题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开头后,这些 主题便被掷至一边,各种毫无逻辑,非科学的荒谬内容倾注于内。这 是真正科幻小说最阴险的敌人。由于披上“科学”外衣(故事里不总 是有一个科学家吗?),公众极容易上当,并对科幻小说产生错觉。
区别赝货和真正的科幻小说,不是看题材。机器人、激光枪和怪 物本身并不构成科幻小说。真假科幻(假科幻实质上是反科学小说)的区别在于题材的处理。科幻小说家有时会提出一些以现有科学知识 来说难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设(如行使快于光速的星际飞船)。有时也企图解释他们的假设(例如,穿越四维空间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时任其如此不加解释,但故事一开始,他会尽量依靠现有知识, 并利用它来展开主题。更多时,假设以及其后的开展只是已知事实的外延。现在我们已能够制造会学习和改进自己,能下棋和进行简短对话的电脑。如果我们制造一个比现在规模大十倍,复杂程度提高一千 倍的电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正是科幻小说家经常问自己的问 题。写科幻小说并非易事。讲述一个来自金星的生物访问地球,我们 必须随时掌握最新的关于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并解释此生物在那儿致命的高温和压力(据我们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时光旅行很有趣, 但必须苦苦思索其中违反因果律的情况并设法解决所带来的后果。一句话,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说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精神--信仰人类理性的优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
可是,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欢科幻小说,是因为它“过于想象”,但是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想象与疯狂、 不加约束的白日梦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种想象是神经病的--夸大妄想狂--不能区别事实与幻觉,另一种则是冷静头脑的思考。“ 过于想象”的嘲笑取决于你说的想象是什么。事实上,可以说,在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不够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人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放弃其作为人类一员的天赋权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说以至年轻人都绝了缘,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我从中学起,就不看科幻小说 了。”这与其说是在自我歌颂刚刚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说是在祝贺 自己精神动脉的某种硬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常会失去一个重要特 性“惊奇感”。关于这一点,我想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最深奥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学的播种机。谁对这种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惊奇赞叹之情,就如同行尸走肉了。”
记得我们年少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么清新光明,最简单的事物也充满生机,引人入胜。我们多么渴望不寻常的念头。我们却很少认识这点,所以不寻常也就当做寻常了。我们年纪越大,世界有时 也随着我们变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里褪了色,于是我们以 单调贫乏的心灵去面对世界,还是为自己机械的生活方式而庆幸呢。 难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吗?当然不是!科幻小说是一种渠道,在那里我 们的思想仍在流动,并非停滞。科幻小说拨动我们当然好奇心,伸展我们的想象力。它不是一种供偷偷地欣赏的、现实的虚假替代品,而 是现实美丽的延伸,也是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辉煌的色彩。
身体缺乏锻炼,就显得没有活力,头脑也是一样的。科幻现实不仅十分刺激,还为精神世界带来见识及力量。许多科幻小说家本身就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另外,每天都有许多勤劳智慧,负责任的男女想方设法继续享受年轻人灵活思维的快乐。他们享受好的科幻小说的能力正是他们幸福的外征。
除了“过于想象”外,另一种常见的嘲笑是,科幻小说“逃避现实”。没有人会反对文学小说为了避免“逃避主义”的罪名,必须以各种方式去反映读者最迫切的问题,因此,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卫星 工作人员或星球之间的管理行政人员的所作所为比维多利亚时代中叶乡下人或俄国人的活动更多地被人认为是在鼓励逃避现实倾向。且不谈显而易见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紧迫繁忙之中去寻求文学,从以上意义来说,所有文学都是逃避主义的,那么从哪方面可以说具有创 造性的科幻小说会是逃避现实的呢?逃避主义通常包涵要惬意的幻想, 不要残酷现实的意思,然而许多科幻小说描写的正是最现实的细节, 诸如可能发生的核大战及战后余灾。如果科幻小说果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的话,那么它可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中的一种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细菌战争、遗传工程、情绪遥控、太空探索、与非人类的智慧对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许多这种现象,使人忧心忡忡。科幻小说提出以上现象比现实世界处理这些问题要早几十年呢。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逃避的话,那么它是逃进现实中去啊!
还有,除了描写核战争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写一场战争的可能前奏,探索当前局势中冒险的复杂性。另外,它形成了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类小说,科幻小说拼命抨击诸如种族和殖民主义问题。这样的攻击 在主流小说中并不多见。事实上,我们在科幻小说中所碰到的,正是我们应强调的高瞻远瞩和人类生存意识。这常比自称是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具深远意义。
然而,科幻小说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关于遥远的未来(可能是一百 万年后的事);人类作为不断进化中的生物(可能会灭绝并被地球上 某种新种类所取代);比人类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优越于我 们,就有如变形虫对我们无法理解一样。他们的心智是我们无法理解 的。)。M·R·库因在《自由主义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语对这种 态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们不能超越当前迫切问题而从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们对人类意识的观点就会变得狭 窄、闭塞甚至变得暴戾。”
最后,让我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科幻小说迷赫尔曼·穆勒博士的话作为结束语:“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秘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千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 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但是人没有艺术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个科学的时代里,他创造出科幻小说。”

❻ 世界十大科幻小说是什么

《末日极限逃亡》《星宇战甲》《末世至强者》《囚天》《星球博物馆》《时空密码》《星宇漫游记》《过客行》
这几部科幻末世的小说是我在有看书社看的,也是这个公众号我觉得比较不错的

❼ 请问您平时看像三体,星球大战这样的科幻作品吗 《三体》系列,《星际迷航》系列和《星球大战》。那么

三体系列改自刘欣慈的小说,整体来说,这类题材的作品只有时间去证明。
当下看起来,是相当震撼,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就像我们现在看几十年前拍的科幻片一样。

❽ 类似星球大战的科幻小说

星碎时空
邪龙道
创神传奇
极道修行录
星球大战
皇极惊世录

❾ 科幻小说的分类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❿ 求星战科幻类的小说,全本的,不要连载的。

《战甲风暴》《特勤舰队》 《叛逃者》 《猛士》《掌中星际》 《星际之海盗传奇》 《星际修真舰队》 《寂灭天骄》《机甲封神》 《步甲》 《星际宅男》《未来神话》 《贵族舰队》《星际传奇》 《怒荡千军》 《武装机甲》《星际炮灰传说》《星际争霸星雄》《星墓》《太空战士》《北斗英雄传》 《星空守护神》 《宇宙星军》 《机动风暴》 《甲武圣徒》《骄阳》 《宇宙之幻神》《战术天才》《冒牌神灵》《星际殖民时代》《龙翼禁区》《星际之超级帝国》 《医甲》《超级机甲》 《创圣演武》《异星虫族》《星隐》《星碎时空》《文明之种族争霸》《星际机兵》《星阵之宇宙战争》《星幻战梦》 《星战天使》 《南十字传奇》《星际后勤兵》《星兽王》《飞云星志》 《大宇宙英雄传》《银河幻想与畅想的交想曲》 《龙翱苍穹》

热点内容
写女追男的言情小说家 发布:2025-05-16 11:32:45 浏览:386
武侠小说中描写打斗的语句 发布:2025-05-16 11:31:05 浏览:314
变态小说全文阅读全文 发布:2025-05-16 10:58:42 浏览:202
lol之大魔王免费小说阅读 发布:2025-05-16 10:40:50 浏览:135
有一品刀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发布:2025-05-16 10:30:49 浏览:769
小说推荐书单 发布:2025-05-16 10:29:10 浏览:669
逗女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10:10:17 浏览:30
小说网游排行榜2003 发布:2025-05-16 10:06:45 浏览:618
关于海洋科幻小说作文 发布:2025-05-16 10:05:04 浏览:496
星际穿越多肉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10:03:32 浏览: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