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科幻小说
1. 俄罗斯的航空设计师们正在试图将科幻小说中的飞碟变成未来的交通工具
航空设计师们试图将飞碟变成交通工具
浩瀚蔚蓝的海宛如恬静沉睡的少女
黄山松的枝条不是没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2. 求主角建造战舰的小说
1、《特勤舰队》
《特勤舰队》由网络作家”暴君的家人”发表在起点中文网的以星际战争为题材的网络小说。是起点中文网的A级签约小说。
小说描述了一个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孩子,在另一个世界守护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民族的故事。
2、《开艘航母去抗日》
《开艘航母去抗日》是17K小说网签约作家且听沧海于2013年3月5日开始创作的一部军事小说,于同日发表于17K小说网。由于作者本人对创作的热爱,军工出身的他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好评。
作品简介:中国下一代航空母舰北京号,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回到了甲午战争时期,俘虏日本舰队,全歼入侵朝鲜的日军,轰炸东京,抗击八国联军,强占沙俄领土……舰上的将士,用来自未来的尖端的科学技术,改变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3、《穿越甲午之我是霸主》
《穿越甲午之我是霸主》是掌中文学网出品,在手机APP安卓读书和畅读书城上连载同步更新的玄幻小说,作者是 爆疯语。
一个在现代做啥啥不行的宅男,穿越到象征着中华屈辱的年代——甲午战争发生的三年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训练新军,筹办舰队,凭借着自己已经沉浸了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一只新式军队在世界崛起,北拒俄国,南击列强,一血中华屈辱,使中国以强横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历史故事。
4、《重生之超级战舰》
《重生之超级战舰》是一部由彩虹之门所创作的网络连载小说,这部小说的连载平台是起点中文网,属于科幻、未来世界类型的小说。2017年11月,《重生之超级战舰》获得第28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
5、《大宇宙时代》
《大宇宙时代》是著名网络原创文学作家zhttty所写科幻类网络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主要讲述了无尽的星空,无垠的星海,那里并不是什么乐园,而是充满着黑暗与危险,死亡与恐怖的未知领域。
3. 三十年代有一位苏联科幻作家,后被称为苏联科幻之父,他的名字是: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1884-1942)
是苏联的科幻小说大师。
他出生于沙俄时代闭塞的外省城市斯摩棱斯克。由于“在这外省城市的梦一般的偏僻闭塞中,使人的心灵惟一能有生气的出路只有幻想”的缘故,他从小耽于幻想,是儒勒·凡尔纳、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迷。他学习过法律、音乐,在十月革命后又多年从事儿童工作,和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孩子在一起更加激发了他的想像力。世间的事物往往是偶然蕴涵必然。他在童年时代由于幻想飞上天空,以孩童的幼稚从房上纵身跳入空中,其结果酿成了他在25岁时患病卧床不起的灾难。
他整整三年被禁锢在床上,瘫痪威胁着他。他感到自己“只有一个没有身体的脑袋还活着”。这一突然的灾难带给他异常的困难,也更激发他拼搏的毅力。他阅读写满拉丁文的医学和生物学书籍,翻阅各种刊物,病魔的肆虐倒更激活了他的想像力,最终使他走上了科幻作品创作之路。他从1925年发表长篇科幻小说《多尔教授的头颅》开始至逝世,在短暂的15年时间里共创作了17部长篇科幻小说、几十个中短篇科幻作品,还有一大批反映他所生活的时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札记,其成就之大是令人赞叹的。
如果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更注重科学性(有的研究者称作“硬科幻”),威尔斯的作品更注重社会性(有的研究者称作“软科幻”),那么,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小说则是两者得兼。别利亚耶夫的科幻创作立足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从不凭空臆造。他明确表示“苏联科学幻想作品的社会作用也应该具有确切的科学基础,如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一样”。为此,他的《多尔教授的头颅》所幻想的人的头部移植,《水陆两栖人》中谈的人的完善,重返人的第二故乡——海洋,《找回自己脸面的人》谈的人的肌体的改造,当今的科学已经将其相当程度地变成了现实。他的《跃入苍穹》(1933)、《太空飞船》(1935)、《盲目的飞行》、《康采星》(1939)正是基于前苏联宇宙航行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作品。这些作品随着人类登上月球,并向火星和更广袤的宇宙进军而验证了它们的科学性。
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在看过这些作品之后曾写信给别利亚耶夫:“有一些人从事设想和计算,另一些人很好地证明了这些设计,而第三种人用小说的形式把它叙述出来。这些全部需要,全都可贵”。这是很有见地的,因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也是“第一流的科学幻想家”(别利亚耶夫语)。
别利亚耶夫科幻小说的更大魅力在于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深邃的哲理思考。这些思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基础上的(哲理本身的特点也在于此),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真反思。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让你回味无穷。
《水陆两栖人》中的伊赫江德尔何罪之有?他希求的不过是一个人起码的自由,甚至是远离尘嚣,重返海洋,与海豚、鱼类为友的自由。然而,恶势力要把他作为聚敛珍宝的工具,达不到这一目的就将他置于死地。他只好永远消逝在茫茫的海洋……《永生粮》、《找回自己脸面的人》也蕴涵着同样的哲理。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决不能偏离正确的航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命运就掌握在人类自身。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人类更需要对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思考。
纵观别利亚耶夫的作品,无不具有情节生动,扣人心弦的艺术特点,不要说他的长篇,如《水陆两栖人》、《多尔教授的头颅》早有定评,连他的短篇《在深渊上》(已选入我国高校儿童文学作品选)、《雪人》等也都脍炙人口。任何读者都会为他的奇拔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手笔所倾倒。这也是他的作品盛传不衰的又一原因。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的主要作品有:飞人阿里埃尔,霍伊蒂-托伊蒂,世界主宰,水陆两栖人,陶威尔教授的头颅,瓦格纳教授的发明,跃入虚空。
4. 俄国宇航家齐奥尔夫斯基写的一本什么科幼小说
康斯坦丁齐奥尔夫斯基,著有科幻小说小说《在地球之外》
1918年出版,写的正好是2017年的事哦
5. 俄罗斯影集《生路》,让人再次感受疫情对世界的改变,这是为何
国内已经连续N多天没有出现本土病例,但欧美国家也同时宣布再度封城,让人感觉仿佛身处两个世界。
去年10月于Netflix上架的俄罗斯影集《生路》,正好是讲述未知病毒席卷莫斯科,甚至扩散至全俄国的故事,这个时刻上架显得格外吸睛。
"神预言"影集本剧改编自俄罗斯作家亚娜.瓦格纳的小说《Vongozero》,这是作者于俄罗斯2008年经济衰退后写成的。当时部分生活富足的俄国人,突然意识到繁荣的日子将会终结,许多银行破产、各地生产活动停摆,甚至有暴乱事件发生,如此末世感促使她创作了这本以流行病为主题的小说。
《生路》于去年11月在俄罗斯线上串流平台Premier播映,亦入选坎城电视剧影展主竞赛单元,成为俄罗斯首部入围的电视作品。今年Netflix以150万美元买下本剧版权,打破一年多前《杀手管家》100万美元的成交价格,成为目前Netflix买进的俄罗斯影集中最高价的作品。
除此之外,本片亦提到了戈巴契夫改革重组、苏联解体、二战抗德等等,虽然都是短短几句台词带过,但不难看出这些历史事件仍影响着今日的俄国人。
它们可能变成茶余饭后的话题,可能是教科书中的一章,可能成为某个人社群上的梗图……透过一部八集的电视剧,我们窥见了俄罗斯宗教内核与世事结合成今日的社会情状。
《生路》剧情与疫情对应,且风格不同于多数俄罗斯传统作品重视内心戏与角色动机,而是更加着墨于技术面表现。此外,剪辑、运镜与配乐较为西式,亦是本作获得较大回响的原因之一。
但若能加强角色的情感塑造,以及面临的危机有更多变化,会让后面集数的"拖戏感"大减。目前本剧已在筹备第二季,预计明年秋季播映,或许就能解开我国究竟在这部影集扮演什么角色。
6. 托尔斯泰希普金高尔基在俄国作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1)法国 凡尔纳 (2) ②①③
7. 俄罗斯的著名作家有那些
1、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1837年2月10日),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
8. 《阿凡达》抄袭俄国小说,不会吧
你好 目前网上的消息是这样的
俄罗斯《新报》的资深记者、圣彼得堡著名专栏作家迪米特里·比科夫一针见血地指出,好莱坞电影《阿凡达》与前苏联小说《正午世界》有诸多地方雷同:比如,小说《正午世界》中的外星人部落叫做“Nave”(纳维),而影片《阿凡达》中则叫“Navi”(纳美),如此相近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再比如,二者的故事发生时间都是22世纪,发生地都在一个名叫“潘多拉”的遥远星球。惟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小说中的“潘多拉”星球上生活着两个不同的人种,而影片中的星球只有一个人种。迪米特里在专栏文章中直斥《阿凡达》是对前苏联科幻小说的“无耻剽窃”,同时也是对整个西方文明的损害。
我昨天去看了3D的阿凡达 俄国的小说我当然没有看过 但是 根据这位记者的描述 我可以肯定的说 他一点不懂什么是抄袭 什么是剽窃 一条一条说 比如“潘多拉” 是希腊神话中的 很多地方都使用 再比如navi这个词也是 描述科幻世界 尤其是外星星球的科幻故事 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雷同 这些简单的雷同 根本不可能构成法律上所说的抄袭和剽窃 照他这么说 那抄袭的多了 七龙珠是不是抄袭西游记呢?奥特曼是不是抄袭恐龙战队呢?显然不是 简单的一点点雷同 占整个作品的哪怕1%都不到 是不会被认定为抄袭的
现在俄罗斯电影产业很差 好莱坞文化充斥全球 俄罗斯人不爽是正常的 这记者也不懂法律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