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之母名词解释
Ⅰ 寻求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关于名词解释 "科幻小说"
《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Ⅱ 求翻译 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1818年创作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Famous British novelist, writing in literary history as the first science fiction novel "Frankenstein" in 1818 and known as the mother of science fiction (英文,或许大概是这样)
Ⅲ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1、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 。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2、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189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科幻小说。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预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撰写了《基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
Ⅳ 文学史名词解释
文学史释义:
记载论述各个历史时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及作家作品的著作。金一《文学观》:“吾读五千年祖国文学史,而叹古之所谓著书者,著他人之书而已。”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史总须以时代为经,一般的文学史,则大抵以文章的形式为纬。”
Ⅳ 名词解释“科学幻想小说”
科学幻想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科学幻想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接了解到科学原理——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文笔夹杂着一丝对未来想象的感性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Ⅵ 名词解释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镜头: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
关键帧: 帧——就是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在动画软件的时间轴上帧表现为一格或一个标记。
关键帧——相当于二维动画中的原画。指角色或者物体运动或变化中的关键动作所处的那一帧。关键帧与关键帧之间的动画可以由软件来创建,叫做过渡帧或者中间帧。
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摄距离是决定景别的元素之一。
(6)科幻小说之母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景别的分类
景别是通过视觉所产生的。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景别可具体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
远景
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它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
远景通常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在拍摄外景时常常使用这样的镜头可以有效的描绘雄伟的峡谷、豪华的庄园、荒野的丛林,也可以描绘现代化的工业区或阴沉的贫民区。
电影诞生以来,卢米埃尔就发现并运用远景画面善于表现大的物象的特点。《工厂的大门》与《火车进站》所表现的就是众多工人上工和火车到站时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景象。
格利菲斯1916年导演的《党同伐异》,制作了最雄伟的巴比伦宫殿布景,纵身达1600米,仅拍摄“巴尔泰萨尔盛宴”一个场面,就动用了4000多名群众演员,摄影师坐在气球上拍摄。也只有运用大全景,才能摄入如此浩大的场面。
Ⅶ 什么叫做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英语简称:Sci-Fi)全称科学幻想小说,直译应为科学虚构小说(英语全称:Science Fiction),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
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否则就是科学奇幻小说)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主流,国内科幻小说还呈现出轻科学偏文艺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各大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上的所谓的科幻分类下的小说很少完全具备以上三要素,其细分类型与受众跟本词条所定义科幻小说均有极大差别,也不受中国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协会的认可,属于网络文学的一个分支,据此本词条将不对该类型进行介绍。
(7)科幻小说之母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在大陆,郑文光、童恩正这些作家是最早能 写出科幻故事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当年为什么 轰动一时,还被改编过广播剧和电影?因为那是 戏剧冲突很饱满的故事。
叶永烈最早写《小灵通 漫游未来》,1.0阶段科幻的经典。后来他写《金 明戈亮探案集》,就进化到2.0阶段科幻。那是侦 探加科幻的类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案子,有时 甚至是案中案,叶永烈把情节梳理得很顺畅。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欧美科幻基本都 发展到2.0阶段科幻,不叙述完整的故事,编剧 都不会给发表。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幻 也基本完成了这个转变。
Ⅷ 科幻小说之母是谁
科幻小说之母
第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人是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她的小说《科学怪人》又名《弗兰肯斯坦》是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多次被搬上荧幕。
科幻小说之夫----代夫·沃尔夫顿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