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凡尔纳写科幻小说的时代背景

凡尔纳写科幻小说的时代背景

发布时间: 2021-06-22 01:02:48

1. 凡纳尔的(海底两万里)简介和他写科幻小说出名原因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莫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写科幻小说出名原因凡尔纳的独特在于,他的小说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乐观主义”,即认为“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说“有了科学, 《海底两万里》“Bantam经典”英文版封面。 未来的世界将更加精彩”。这在凡尔纳所处的19世纪及以前的时代都是没有的。比如《弗兰肯斯坦》,在风格和主题上更像是一部恐怖、惊悚的“哥特小说”,其中对科学的描写未曾脱胎于对魔法等超自然力的迷信。史实上,“电魔”的说法就起源于19世纪末。而凡尔纳的小说中,随处可见翔实的数字、专业的技术名词,甚至对尚未实现的科学原理进行直接阐述科幻史上将“科幻小说之父”的美誉赠给他,就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启蒙而言,凡尔纳实至名归。 谢谢采纳!

2. 海底两万里的创作时的背景

海底两万里的创作时的背景作者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是其中一本最出名、最成功的科幻小说。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3. 《海底两万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0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 故事并不复杂: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内莫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历。 《海底两万里》已经有几种中译本,“两万里”也就成了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究其实,这里的“里”指的是法国古里,而古法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一古陆里约合4.445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理应为两万古海里。如此说来,他们在海底行驶的路程,就应该在十一万公里以上了。这是要说明的。 十一万公里的行程,是个大场面,一路所见,可以说无奇不有。谁见过海底森林?谁见过海底煤矿?谁见过“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当了俘虏的阿罗纳克斯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而且曾经徜徉其间。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阿罗纳克斯是个博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孔塞伊,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罗纳克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我们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知道海洋究竟有多深吗?知道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这一类知识,书中比比皆是。 “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凡尔纳时代,潜水艇刚刚面世,还是一种神秘的东西;“鹦鹉螺”号艇长内莫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内莫”,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本书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像力。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炮打响,引起轰动,使他成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一系列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卷帙浩繁,不下六七十种,被收入一套名为《奇异的旅行》的丛书。《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后有《神秘岛》。作者想像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人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种年龄的读者。而且,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都以科学为依据;他所预见到的很多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

4. 八十天环游地球写作背景

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

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凡尔纳在市区一个小岛上的中学学习,面对海洋,他产生了无限的向往,渴望出航冒险。11岁时,凡尔纳背着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开往印度的大船当见习水手,准备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涯。但是家里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父亲在下一个港口将他追了回来。极其严厉地惩罚了他,梦想被打碎的凡尔纳流着泪向父亲许下诺言:“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这使他彻底丧失了成为冒险家的可能性。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岁时,他遵从父亲的安排,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意外的机会他结识了大仲马,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1856年凡尔纳在亚眠旅游,遇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漂亮寡妇,两人一见钟情并结婚。接着凡尔纳定居亚眠,从此开始认真创作。

凡尔纳的第一部著作《气球上的五星期》曾经投稿15家出版社都被退回,他失望地将稿件扔进了壁炉,如果不是他的妻子抢了出来,并且鼓励他,也许后来的人们就会失去阅读此部精彩小说的机会。凡尔纳的这部作品在第16家出版社才受到赏识。小说出版后成为一部最畅销的书,并被译成许多国文字。1862年,34岁的凡尔纳已是一位名作家了。他和出版商签订了一项合同,每年写出两部科幻小说。他的创作逐渐进入成熟期,随着声望的增高,凡尔纳的财富也在迅速增长。

他的科学幻想冒险小说,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里的奇异漫游》,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他的小说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特别是《八十天环游地球》带有逼真的现实主义色彩,当它在《时报》上连载时曾一度轰动全世界,至今仍是一部受欢迎的作品。

作品缩写

斐利亚·福克是一位英国绅士,住在伦敦赛乐微街,他家境富有,是个温文尔雅的单身汉,生活悠闲而有规律。每天他都会去宝马街的改良俱乐部,在那里用过早饭后,就阅读《泰晤士报》、《标准报》、《每日晨报》等等。一天中午,改良俱乐部里,许多绅士都在谈论一桩刚刚发生的银行抢劫案。他们都是和福克一起玩纸牌的老伙伴。其中安得鲁·斯图阿特是工程师,约翰·苏里万和撒木耳·法郎丹是银行家,多玛斯·弗拉纳刚是啤酒商,高杰·若夫是英国国家银行董事会董事。这些人既有金钱,又有声望,在俱乐部的会员中,也都称得起是金融工商界拔尖儿的人物。

他们对发生在三天以前的案件各抒己见。那天是9月29日,一大叠钞票价值5万5千镑的巨款,竟从英国国家银行总出纳员的小柜台上被人偷走了。警察经过初步调查,肯定了作案者,绝非英国现有任何盗贼帮会的成员。而是一位衣冠楚楚、气派文雅的绅士,他曾经出现于付款大厅即盗窃案发生之现场,徘徊良久。一批最干练的警员和密探被派到了各个主要的港口。谁能破案谁就将获得2000英镑的奖金,而且还外加追回赃款的百分之五作为报酬。

绅士们讨论这个盗贼能不能迅速地从警察的监视中逃跑,并由此探讨到了环游地球的问题,对于环游地球一圈的时间,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需要化三个月的时间。

这时,“只要80天。”福克说。

斯图阿特不同意80天能完成旅行,举例说印度的土人,或者美洲的印第安人会把铁路钢轨撬掉呢,他们会截住火车,抢劫行李,还要剥下旅客的头皮!在种种危险的旅途可能性中,福克仍然坚持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反正80天足够了。斯图阿特用4000英镑来打赌,福克同意了。

于是,这位勇敢的福克先生和他的法国仆人路路通一起上路了。他们一路向东,经历了许多事情,他在印度从焚身殉夫的柴堆上救出了一个夫人,名叫艾娥达,福克和她产生了爱情,并且为了她几乎耽误了旅程,他们一起度过剩下的路程;在穿过美国大陆时受到印第安人的袭击;更为糟糕的是,他被一个名叫费克斯的警察盯上了,这个警察坚定地认为福克就是偷了英国国家银行5万5千镑的小偷,因为他有钱,又是个绅士,而且还匆匆赶路。于是费克斯一路追来,并且在美国将福克投进了监狱。当一切真相大白时,可怜的费克斯不但没有拿到2000英镑的悬赏,还狠狠地挨了福克的一记勾拳。

当福克好容易赶到纽约时,他所要搭乘的那条驶往英国的轮船已是天边外的一个小黑点了。于是他自己租了一条船,这条船中途燃料用尽,靠着烧甲板木料和舱内家具完成了航程。但是他以为自己已经错过了最后的期限。

当他从失败的痛苦中振奋起来,决定和艾娥达结婚时,路路通发现这天的日期是12月21日。福克在他的旅程中“不自觉地”占了24小时的便宜。实际上,福克在向东走的路上一直是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所以每当他这样走过一条经度线,他就会提前4分钟看见日出。整个地球一共分作360度,用四分钟乘360,结果正好等于24小时。这就是时差给他的幸运。当一直向东走的福克在旅途中看到第80次日出的时候,他那些住在伦敦的会友们才只看到第79次。

在最后的时刻,他跳上了一辆马车,许给马车夫100英镑的奖金,一路上轧死了两条狗,撞坏了5辆马车,才到了改良俱乐部。在第57秒时,客厅的门开了;就在钟摆摆动第60下之前,福克先生出现在面前,以沉着的声音说:“先生们,我回来了。”

斐利亚·福克就是这样赢了这一场打赌。他用80天的时间做了环游地球一周的旅行!他一路上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轮船、火车、马车、游艇、商船、雪橇和大象。这位性情古怪的绅士,在这次旅行中显示了他那种惊人的沉着和稳健的性格,并且赢得了爱情。

大师讲评

人们在凡尔纳的小说里,用80天环游了地球,在海底航行过数万里,并且向上跑到过月球,向下深入过地心探险,还曾经和非洲的土人、委内瑞拉的印第安人谈过话。读凡尔纳的小说,仿佛是在和他一起历险。从蛮荒奇特的非洲大沙漠到冷酷险恶的极地冰原,从幽邃神秘的地下迷宫到凄凉恐怖的大海孤岛,一切都感同身受,世界上几乎没有这位作家没有到过的地方。人们觉得他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旅行家,然而他的孙子让·儒勒·凡尔纳撰写的《凡尔纳传》却告诉人们,凡尔纳的小说完全是在家里挥笔写成的,尽管凡尔纳喜欢旅游,但他绝大部分关于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来自于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抽象能力,“这种能力使他通过想象能置身于他要展开人物的地点”,甚至一些小的细节都能在他丰富的想象中变得清晰可见,所以竟有探险家曾认为他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志”,而他在《气球上的五星期》中关于尼罗河源头的精确描述也让一些学者迷惑不解,因为当这部小说发表的时候,欧洲的学者们才刚完成对这个地区的考察。

这个不出家门的作家,40年来他坐在亚眠的家里的小屋中年复一年地挥笔写作,每6个月写出一本书。他以浪漫而奇险的游记为题材、以娴熟的笔法描绘出既神奇又严谨的科学幻想奇迹。他写了大量科学幻想小说,其中许多在当时看来是奇思异想的情节和事物后来都幻想成真了。

他在无线电发明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电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有声传真”。他在莱特兄弟造出飞机半个世纪之前已经设想了直升飞机。在潜艇尚未诞生时,他就已经在小说中设计出了“舡鱼”号,详细描写了潜艇的构造与运动原理,双层外壳、电力推动,可以无限期地潜在水底。几乎没有一样20世纪的奇迹没有被这位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物预见到的:潜水艇、飞机、霓虹灯、导弹、坦克。他是一个对未来事物的伟大设想者。

关于神奇的发明、发现和旅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这些早期的故事通常都是出于空想,而不是根据事实。凡尔纳是世界上第一个写一整套系列故事的作者,他的这些故事将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戏剧化了,还预言了那些成就在以后可能产生的结果。他使那些故事家喻户晓,从而创立了一种特殊品种的小说。毫无疑问,他是科学幻想之父,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

凡尔纳对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一直都具有非常浓烈的爱好,最终促使他选择了科幻小说作为表达自己的最好工具。凡尔纳对他所处时代的科学成就特别敏感。在半个世纪中,“他求助科学以证实他的幻想,并将这种幻想升华到将来某一天必定能实现的方案高度”,他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了50年后甚至100年后才实现的科学成果:穿越非洲变得轻而易举,人们也可以深入到海底和地壳深处,甚至登上月球也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现实。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凡尔纳的大部分幻想都已经实现。

凡尔纳的想象不是闭门造车,总是建立在充分搜集资料和科学考证的基础之上。比如,在写作《从地球到月球》之前,他曾经反复测算了发射太空船的弹道,甚至还向教授高等数学的堂兄请教。正是这样,他笔下的情节尽管非常的离奇,却总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与可信。

凡尔纳将日后出现的种种奇迹写得那样详细准确,活灵活现,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所提出的设想进行讨论;数学家们对他举的数字用几个星期、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当他那本关于登月的书出版后,就有500人自愿要求参加下一次“登月”。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凡尔纳最有名的著作。这本书最初在《巴黎时报》上连续刊载。这篇小说如此轰动一时,以致纽约和伦敦的记者每天都要用电报报告虚构的福克先生的所在地。当时有许多人也在打赌福克会不会按时赶到伦敦。

当小说连载到福克先生错过了驶向英国的船时,每一家横渡大西洋的轮船公司都向凡尔纳提出,如果他把福克先生安排在他们那一家公司的船上,就送给作者一大笔钱。凡尔纳全都拒绝了,而让书中主人公自己租了一条船。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凡尔纳小说的爱好者包括许多人,甚至有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年任美国总统),他的儿子克维特·罗斯福从白宫给凡尔纳寄来一封信说:“我父亲叫我转告你,你的书他都读过,并且极为欣赏。”

许多在科学领域里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曾经是凡尔纳小说的爱好者,并声称他的小说开启了人们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知识的极大兴趣。海军上将伯德在飞越北极后回来说,凡尔纳是他的领路人。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科尼和其他一些人,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思想的人。甚至连宗教领袖、梵蒂冈的教皇都必须承认凡尔纳小说的巨大吸引力。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关键知识点

凡尔纳的作品情节惊险,生动幽默,妙语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炉,他提出自然科学方面的许多预言和假设,不断启发着人们的想象力。所以100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受数亿读者的喜爱。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5. 海底两万里创作背景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 海底两万里
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于1870年问世,暨今已有140年的历史,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惊心动魄。令人永生难忘,不愧为一部世界名著。令人百看不厌。

6. 为什么凡尔纳要从事科幻探险小说创作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出生在法国南特市的一个律师家庭,从小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像力。他二十岁时到巴黎学习,正值欧洲的科学技术开始出现飞跃发展,年轻的凡尔纳在科学精神的感召下,对当时的各种学科都发生了强烈兴趣。他广泛涉猎各类书籍,积累了大量资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一八六三年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国外。从此他专门从事科幻小说创作,作品卷帙浩繁,有六七十部之多,收入一套名为“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妙的漫游”的丛书。由于他的科幻小说十分畅销,使他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科幻小说家。

7. 《海底两万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简介

《海底两万哩》(法语: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或译为《海底历险记》、《海底六万哩》,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科幻小说。



(7)凡尔纳写科幻小说的时代背景扩展阅读:

书名

海底两万“哩”的“哩”,并不是一般定义的“英里”(英语:Mile),它法文原文是Lieue(英语:League),中文正式翻译为“里格”(或称为“古海里”)。里格是古代欧洲国家惯用的长度标准之一,但却没有统一解释,在不同国家公制中各有不同。

这个距离单位在作者凡尔纳的家乡法国,早已废弃不用,即使在使用期间也缺乏标准(它分别代表过10,000、12,000、13,200、或者14,400法制呎,约莫3.25千米到4.68千米)。由于英制的“里格”等于3英里,所以也有人将本作名称译为《海底六万哩》。

20,000Lieue指的是在海下行进的距离,而不是深度,因为20,000Lieue超过地球直径的六倍,并且几乎是地球周长的两倍。

故事梗概

1866年,一些国家船只发现神秘海怪,猜测是巨型一角鲸。美国政府在纽约城召集探险队,寻找并刺杀海怪。叙述人皮埃尔·阿罗纳克斯(Pierre Aronnax)教授是位法国海洋生物学家,当时恰好在纽约,搭上探险末班车。

加拿大捕鲸人,鱼叉高手内德·兰德(Ned Land)和教授忠仆孔赛伊(Conseil)也上了船。

探险从布鲁伦启程,乘美国海军护卫舰亚伯拉罕·林肯号向南经合恩角入太平洋。军舰在长期搜索后发现海怪,准备进攻,但船舵遭到反击。

三名主人公跌入水中,惊奇发现海怪原来是艘潜水艇,远超当时技术水平。他们被俘,带入内舱,见到神秘的造船者、司令尼莫船长(Captain Nemo)。

主人公余下的故事都在潜水艇鹦鹉螺号里进行,它被秘密建造,如今摆脱了地上政府在海洋里自由翱翔。尼莫船长的动机既是出于科学探索的热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报复(自我流放)。尼莫解释道他的潜水艇是电力驱动,可以完成先进的海洋生物学研究。

他因能与专家阿罗纳克斯交流感到十分高兴,但为了保密,不让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和孔赛伊对海底探险着迷,但内德·兰德只想逃走。

他们到访海洋各地,有的是真实存在,有的则是想象的。旅行者们看到了红海珊瑚、维哥湾海战遗骸、南极洲冰盖、跨大西洋电报线、以及想象中的亚特兰蒂斯。

他们也使用潜水服和空气枪来捕猎鲨鱼及其它海鱼。鹦鹉螺号船上发生意外,导致一名水手丧生。大家为他举行海底葬礼。当鹦鹉螺号重返大西洋时,一群大章鱼袭击并要了一名水手的命。

原来国内暴乱后尼莫家人遇难,以致船长通篇自我流放。在遇到章鱼后不久,尼莫对阿罗纳克斯忽然变脸,躲躲闪闪。阿罗纳克斯感到不对,开始倾向内德·兰德。末了,鹦鹉螺号遭到某国战舰攻击。尼莫船长愤怒,无视阿罗纳克斯求情,誓言报复。

阿罗纳克斯认为尼莫是个憎恶天使,后者还击,在吃水线下猛撞,将战舰撞入海底,阿罗纳克斯惊恐地看着战舰坠入深渊。事后,尼莫在妻儿相片前伤感鞠躬。

随后几天,主人公环境有所改变。潜水艇上似乎无人,鹦鹉螺号漫无目的航行。内德·兰德更加沮丧,让孔赛伊担心,阿罗纳克斯对尼莫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也惶惶不可终日。

一天晚上,内德·兰德说逃跑的机会来了。虽然阿罗纳克斯也想走,但镇定住要看尼莫最后一眼。但他自己心里清楚,便没有去面对面。

在逃跑前,阿罗纳克斯偷看尼莫最后一眼,听见他说:“万能的上帝啊!够了!够啦!”阿罗纳克斯立即回到朋友身边,准备逃离。

当他们解开救生艇时,发现鹦鹉螺号正在游向大漩涡(Moskenstraumen)。一行人逃生及时,来到挪威海岸附近的小岛上,鹦鹉螺号命运未知。



8. 《海底两万里》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此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1905年3月24日,凡尔纳于亚眠逝世。

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性是它的一大特征。教授阿龙纳斯一行在被尼摩船长控制之初,面对潜艇这一人类的伟大杰作,阿龙纳斯竟然不顾人身安危,暂时放弃了从鹦鹉螺号逃走的念头。

他劝阻鱼叉手尼德·兰德说:“这艘潜艇是现代工业的杰作,要是没有见到我会感到遗憾的!因此你要保持冷静,尽量仔细地观察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多看看。“

(8)凡尔纳写科幻小说的时代背景扩展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凡尔纳丰富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点。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特别是那艘鹦鹉螺潜艇,让读者如痴如醉。

《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潜艇起名为“鹦鹉螺”,而鹦鹉螺正是以自身薄薄的几毫米螺壳而承受下潜到百米深海后所面临的巨大水压的螺壳动物。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凡尔纳广博的科学知识。

9.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写作背景 背景! 不要其他的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2.8-190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

是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 1866年所发生的一件闹得满 城 风 雨 的 怪事。当时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发现了一头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海怪”的袭击。出于对航海安全的考虑,也是在公众的呼吁下,由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行动。结果,追逐怪物的战舰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凶猛袭击。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随“海怪”周游四海,探尽海底秘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因不堪海底世界过于沉闷的生活,又 设 法 逃 走,重回陆地。

热点内容
极品公子完结小说下载 发布:2025-05-18 03:53:36 浏览:436
科学家穿越时空机古代小说 发布:2025-05-18 03:43:06 浏览:250
网王同人文女主从古代穿越小说 发布:2025-05-18 03:34:27 浏览:138
主角有空间寻宝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8 03:07:32 浏览:756
红果小说超甜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18 02:28:38 浏览:443
校园高中校草小说全集 发布:2025-05-18 02:10:06 浏览:393
小说封面是摩天轮的小说名字 发布:2025-05-18 01:44:53 浏览:271
玄幻小说宗门解散 发布:2025-05-18 01:21:30 浏览:405
好看的糙汉文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8 01:16:32 浏览:761
星际类小说完结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5-18 01:16:09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