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山豆瓣
⑴ 对于《流浪地球》这部剧豆瓣评分从8.5分降至7.9分,对于这件事情该如何评价
这一部有刘慈欣灵魂的电影。大年初一刷完午夜场,激动得我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我简单说说。
客观来说,剧情可能还有一些稚嫩的地方。但是我深切感受到是,刘慈欣的灵魂在电影里处处浮现,那种充满想象力的宏大叙事,那种在历史裹挟中前进的人物的卑微和伟大,那种久违的舍己为人的使命感、乐观主义、现实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终于用荧屏的方式,远超期待地展现出来了!让我这个在高中起就阅读《科幻世界》杂志的中年人,激动不已、老泪纵横!借用三体3死神永生封底的评论来说就是:叹服,太伟大!
其实现在豆瓣的评分已经不准了,对国产电影有偏见,只要是美剧,不管好坏,分数绝对很高,但是《流浪地球》到底好不好,咱大家心里有数就好
求采纳
星际战争类的:
小兵传奇
冒牌大英雄(喜欢亡灵帝国的话,估计这本应该也是你所喜欢的)
科幻类的:
无限恐怖(情节的把控,细节的描写等都很到位,无限流的开创者!作者更新有点问题,哈,不过现在已经完本!!!)
⑶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说推荐
三体系列
作者刘慈欣,三体系列分别是:《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体》获得了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⑷ 很多莫言,为什么只有一个刘慈欣 豆瓣
笔者写过一篇探讨刘慈欣写作历程和思想发展轨迹的小文《刘慈欣进化史》,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刘慈欣?”这句话的含义很简单:第一,为什么在中国能出现刘慈欣这样一个堪与美国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相比肩的科幻作家?第二,为什么能出刘慈欣的中国科幻界现状并不让人满意,甚至需要让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世界级水平”(复旦[微博]大学教授严锋语)科幻文学的核心价值何在?
在论述之前,有必要先就科幻的“硬度”这个概念做一下词义辨析。以现实科学理论为依据,合理的构建一个以想象的科学事实为核心展开的是硬科幻,比较强调合理性;软科幻中基于科学技术的幻想只用于辅助情节展开,更接近于传统文学中的幻想文学,更强调文学性。
科幻文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基于科技幻想硬核的前提,探讨人类和社会在特定环境下的变换与状态,这也是传统文学关心的问题。然而,真正实现这一点的作品是很少的。即便是那些科幻大师们的传世名作大多也只能偏重于一方面: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钢窟》系列就常被归类为“侦探小说”,其核心“机器人三大定律”如果换成上帝对新造物的“三戒”似乎也并无不可,在现实中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他的小说对“碳-铁文明”前提下人类,机器人之间的伦理问题的探讨十分深刻,对现代科学伦理都有影响。
而海因莱因的《月亮是个严酷的女人》中对人类社会在宇宙时代的变迁的幻想十分严谨,《星船伞兵》中对“动力装甲”的技术描写甚至影响了今天的技术发展。从“基于科学的幻想”来说是非常出色的。但他的这几本书对人性、哲学的探讨就很少,甚至《星船伞兵》一书都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两个人的作品代表了科幻的软硬两极,只能说在“硬度”上略有区别。
科学不是神迹,不会让你用五饼二鱼喂饱几千人,但是科学可以给你取之不尽的能源,可以带着你穿越超过神话中所想象的最遥远的距离到达另一个星系,甚至还告诉你有可能存在着另一个宇宙。而这一切,都可以用简单明了的数字和公式来表达,任何人只要智力水平够,花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就可以理解这一切,而不必苦思冥想等待上苍的突然启发。在科学本身还是一系列简明事实的时代,科幻诞生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为科学带来的超越神话和传说的近乎无限的可能性所激动,几乎立刻就向上帝发起了挑战,世界最早的科幻小说《佛兰肯斯坦》就直接探讨了人类与自己的造物的关系。
在笔者看来,科幻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与科学的联系,否则就属于传统幻想文学,并没有科幻小说的基本特征和意义了。当然,事实上,“软”和“硬”的界线并非泾渭分明。我们也没有必要以这作为铁律去衡量一切幻想作品。
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文学与时代紧密相关,是只属于现代的文学形式
科幻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上很近期才出现的东西,它伴随着近代科学出现,随着世界的现代化而发展。在那之前,虽然也广泛存在幻想文学,但是但丁的《神曲》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之间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科幻文学的本质性要素是科学的内核,科学的本质是可验证,任何科学事实都是可以重现的。因此科学精神的核心一定是可知论,是反对蒙昧主义。栖身于科学的幻想作品才能具备科幻小说所必须的时代特性。
最近十年欧美国家科幻逐渐式微,从根本上说也是欧美国家产业转移和去工业化的结果。我们已经许多年没有看见好莱坞拍摄的那种充满技术美感的科幻电影,而票房最好的科幻电影多数都是《阿凡达》这一类骨子里反对技术进步的。世界科幻界最重要的两大奖项星云奖和雨果奖也已经许多年没有颁发给硬科幻作品。今年的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颁发给了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按理说这是一件非常具有突破意义的大事。只是在笔者看来,其获奖的那篇《手中纸,心中爱》(又译《纸异兽》)在以情动人方面是够了,但无论如何也难称之为科幻小说——说是奇幻小说都勉强,因为其中的幻想元素事实上和故事本身几乎毫无关系。这篇故事,更合适的去向倒是《读者》或《知音》。
克拉克曾说:任何成熟的技术看起来都像是魔法。今天的科学已经不再是19世纪时代那种人人都能理解的一系列简单明了的原理和事实。科学技术的前沿离普通人的理解能力越来越远。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现代科技只有象牙塔里的少数人能够懂得其奥妙。于是西方幻想文学越来越多的出现“奥术”概念,也就是可以如同科学一样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魔法,比如《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就接近这个概念,所以在那个世界里有保时捷牌的飞行扫帚。
然而这样的幻想世界终究是“不科学”的,这个世界里的魔法还是只有那些先天能感应到魔法的人们才能运用,和广大“麻瓜”们是无缘的。当然,哈利波特也从来没把自己归入“科幻作品”之中,我们就不对它再多加评论了。
普通民众越来越不能理解尖端科学的同时,科学的发展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现代理论物理已经深入了神学最神圣的领域,爱因斯坦曾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这实际上就是无神论的概念。科学已经接近了我们关于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的答案。宇宙大爆炸理论对哲学和神学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迄今为止教会和宗教氛围浓厚的社会中的大众对此问题只有回避。据说在美国,中学关于“是什么创造了世界?”的正确答案依然和中世纪教会给出的一样:上帝。
科幻作品的重大问题
新世纪的科幻文艺作品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它们必须承担起普通民众与尖端科学之间的桥梁任务,这个任务,科普作品很难做到,有很多人试着做了,但都并不成功。用端起来给普通人上课的态度去讲科学道理不行,这一任务应该由文艺作品来完成。然而至今为止,世界科幻现状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刘慈欣能够在中国声名鹊起,很大程度上也跟时代因素有关。他早期的作品如《欢乐颂》、《诗云》走的是克拉克一路的宏大描述,后期逐渐向阿西莫夫靠拢,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到《三体》三部曲才走出自己的一条独特道路,即以科幻创意搭建小说骨架,再以好看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连缀成血肉之躯,最后用哲学思考赋予小说灵魂。他的作品既是刘慈欣本人成长进步的证明,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中国这个社会一些特殊特质作用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扬无神论而不会被当做“异端”的社会,是一个全民都有着独特的哲学思辨气质的社会。这两者结合,使中国有可能成为科幻下一步大发展的温床。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工业化进程,从建国之初的几无工业基础到如今的世界工厂,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工业国。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都有科学技术缔造的奇迹正在被创造出来,身处其中的普通中国人不可能对身边发生的这些奇迹一无所感,刘慈欣朴实刚健的叙述性笔调和他笔下奇迹般的大场面恰好就拨到了潜藏在人们心底的这根弦上。
但中国科幻界没能在当代中国这个科学技术受到空前尊重的时代把科幻事业发展成全民族的热点,进而缔造出一种高技术时代的新文学形式,无疑是辜负了这个伟大时代赋予其的使命。当然也不应该只说科幻界如何,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界在这工业大发展的十年可曾拿出过一部基调昂扬向上,反映时代精神长篇小说或者电影作品?主流文学界的孤芳自赏和固步自封尤其令人痛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一说中国主流作家,还是贾平凹、莫言[微博]、陈忠实等人,所写的题材仍是几十年不变的封闭山村黄土地上那些事儿——而且还要美其名曰现实主义题材。当然我不是说不应该写农村、写农民,只是,主流文学界对中国真正的社会现实的注意力明显是不足的。这样的现实,从根本来说源自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大大快过了上层建筑的更新换代,从而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与社会现实的断裂。
披科幻的皮,卖“普世”的药——今日中国科幻界的问题
在世界延绵长达数千年的农业社会里,识字者和统治阶级几乎是可以画等号的。在中国,识字者中的佼佼者“文学家”天然就可以和“社会管理者”这个概念重合。然而在现代,任何一个人想要精通所有学科都是不可能的。“识字”早就是全社会的一项普遍技能。但是几千年的巨大惯性,造成了“只有文学家、艺术家才算知识分子”这样一种认识。“公共知识分子”们,对每一个社会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都发出居高临下的看法。但这些人的见识上存在缺陷的前提下,发表的意见往往荒唐可笑。另一方面,撑起现代社会脊梁的知识分子如科学家、工程师们往往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忙于本职工作没有兴趣来表达意见。结果,社会上科学的声音少了,蒙昧主义的声音就多了。
科幻不是奇幻,它需要基于现实的想象力。这需要科幻作家具有科学素质。历史上的科幻名家中,凡尔纳是博物学家,阿西莫夫长期从事科普写作,克拉克甚至是航空航天方面的开创性专家。刘慈欣的学术水准不见得有多高,但他是实实在在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长期在一线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对科技界前沿的信息也一直关注。所以尽管他笔下有不少科学幻想天马行空,但总能以工程师的方式令故事具备“现实性”。
更可悲的是大多数科幻小说作家不但不懂科技而且鄙视科技,一说起写作便大谈“科学的局限性”,要“给冷冰冰的科学赋予温暖的东西”。有很多人既不懂得科学知识,也没有科学思维方式,乃至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只把“科幻”当做掩饰自己无知的手段,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回答得了科幻文学的重大问题呢?
事实上不接地气也是大多数中国科幻作家的通病,这些人或是尚未毕业的学生群体,或是常年埋头书斋的老雕虫,极少有人能像刘慈欣一样写好普通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在科幻式场景下的生活。笔者对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里的张援朝、杨晋文一对老邻居印象深刻,作者把这两个普通人在巨大危机面前的表现写得如在眼前,这样的手笔没有与同类型人物的长期接触,没有充分的生活积淀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这跟刘慈欣长期在基层单位工作有关,也跟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有关。最起码他知道普通人想要的是什么。
反观韩松这些科幻作家,他们是活在自己臆想的一个世界里的,他们认为中国一切问题乃至自己的一切不幸遭遇都可以归咎于现存体制,只要中国改旗易帜,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他们不去研究社会,不去了解普通人,只凭着自己的臆想去写作,这就造成了他们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或者是心理扭曲变态或者是心智不成熟且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故事也完全是空中楼阁。
中国科幻未来何处去
其实中国科幻小说读者要求并不高,他们只需要作品能够完完整整的讲好一个有点新意的故事而已,但问题是这点要求多数作者也做不到。当然把中国科幻无法崛起的原因只归咎于从业者自身的素质能力上也是不客观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出版行业管理者思维较为僵化的国度,科幻这种形式还并不为人所广泛接受,在很多人眼里科幻还只是一种面向中学生的东西。也许随着世纪初看着《科幻世界》长大这批人成长起来以后,全社会对科幻的认识才稍有所改观。
科幻和奇幻本质上是一种梦,只是讲究逻辑的科幻比奇幻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素养而已。尽管当前中国科幻的现状并不理想,但我依然相信中国科幻特别是中国科幻的未来是光明的。道理很简单,我们这个工业化初成的社会需要科幻,科幻也需要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刘慈欣的成功至少表明现今体制对科幻文化的阻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么在新一代科幻作者中出现又一个刘慈欣的时间还会长吗?陈穆雷:幻想文学评论者,自由撰稿人
⑸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科幻小说
很多人推荐刘慈欣的《三体》,这是近段时间比较火的科幻小说,有的人甚至觉得应该把《三体》的部分内容纳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据说现在有些老师推荐学生读《三体》,这种大面积、高深度、多宽度的推广《三体》,给人一种很火的印象,据说《流浪地球》的编剧就是刘慈欣可见《三体》的影响力。中国人最后拯救了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救世主!虽然我们现在距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不可否认中国人创造了很多的奇迹!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科幻小说,它反映了一个宏大的价值观,也是第一部讲述中国人拯救世界的科幻小说,而不再是欧美国家的人!
Bedford本想找Cavort博士吵一架,却被Cavor博士的新发明吸引住了。Cavor博士发明了一种类似涂料的特殊物质,无论涂在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去除地球引力对该物体的影响。Cavor用一个苹果作实验,结果这个苹果自己飞向天花板,砸了个稀巴烂。
edford立刻想到这东西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但Cavor却有更好的主意:他们可以去月球旅行!Bedford一开始不同意,但Cavor骗他说月球表面可能有很多金子,Bedford立刻答应了。Cavor用铁、木头和丝绒毯做了一艘奇怪的太空船,两人就此踏上「月球之旅」。
⑹ 书荒找小说
看小说就上“卧兔书友会”(52syh.com ,syh是书友会的拼音首字母),免费、有声、无广告、可下载,地址:http://52syh.com/
⑺ 有哪些看完让你看完“脑洞大开“的小说
我们总是会经历一拨又一拨的书荒,其实不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书面世了,而是我们的心浮躁了,无法静下心去品味那些真正呕心沥血耗费大量心血的文章了。老左不才,最近这段时间阅读的大都是些小说了,品类大都是科幻小说或是推理小说。在此给大家推荐五篇。希望在这“书荒”的时代,能够抓住你的眼球,让你脑洞大开,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1.《24格每秒天堂》推荐指数:★★★★★《伤心者》是由多个短篇小说组成的,而这多个短篇小说虽然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主角名大都就是使用作者名“何夕”,所以或多或少都给人一种相关性。小说有很深的科学基础,包含生物学、心理学、宇宙学、物理学等。很多科幻类的东西,可能也不仅仅是科幻,也许现在已经有相关的概念,不久后就能够实现。小说蕴含着很强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有个人的感情也有对于世界对于生命的大爱博爱。各个短篇小说的名称也很有韵味,如《人生不相见》、《爱别离》等。
⑻ 找一篇日本作家写的科幻小说
香味接收机
--------------------------------------------------------------------------------
星新一
N君香甜地睡在床上。他在做梦。这是去宇宙旅行的梦。他在陌生的行星上着陆,经历了很多冒险之后,与当地居民亲密相处。居民热情款待,他刚吃完……
这时,枕边的闹钟发出了录音带的声音,在呼唤N君说:“先生,起床时间到了,请起床吧……”
这样,就把他叫醒了。他打了一个大呵欠,伸手取过闹钟旁边的水壶,把水倒入玻璃杯喝了下去。这是N君很早以来就养成的习惯。
水是那么清爽适口,它带有果汁、薄荷和香料的混合味道。一下子消除了睡意。
N君向玻璃杯里又倒了一杯水,喝进嘴里,一股咖啡香味沁人心脾。
水壶里的水只不过是普通的水,可是却能变换各种各样的味道。古时候的人如果亲眼看到这一现象,一定会大吃一惊,以为这是魔术。但是,这可不是魔术,而是科学成果。现在已经到处普及了,人们都习惯于使用它了。真是尽情享乐的时代。
这是靠一个小装置发出的香味。它体积非常小,能放到嘴里,藏在一颗牙齿内部,从外面看不出来。这个装置能接收电台发来的电波。
若是接收电波发出声音而娱其听觉者,我们叫它无线电收音机;如果通过显象使视觉得以满足者,便称作电视机;现在这种装置能够发出香味,使嘴得到享受,所以就叫它香味接收机。
这个装置发出微妙的振动和电波,刺激口腔神经,带来各种味道。即使是无味的水,如果在接收果汁广播的时候,人们喝下去,就会产生果汁的香味。如果播送的是咖啡的电波,就能发出咖啡味来。
N君要进早餐了。即使有了香味接收机的时代也必须吃饭。因为总得补充营养。他取过一片面包,放进嘴里。看样子是茶色面包,但是,却与一般面包迥然不同。它里面含有人所必需的丰富的热量和营养。它本身也近似无味,但是这没有关系。香味可由接收机给予补充。
N君开始咀嚼面包。这时正好开始播送炒鸡蛋的电波,他便就着这个味道吃着面包。中间又改播苹果香味,面包味也跟着变了。就这样,N君吃罢了早餐。
广播还未停止。N君换上了上班的服装,一边把口香糖放进了嘴里。当然口香糖本身也是无味的,但这毫无关系,香味接收机会解决问题的。
香味接收机又到了播送水果时间。连续地播出了世界上各种水果的香味。无味的口香糖一下子变成了菠萝味,一会儿又出现了草莓味、葡萄味和香瓜味。
N君离开家,坐上了高速单轨车,奔向工作单位。在飞驰的舒适的车内,有人看报,有人用耳机听音乐,也有人两者兼顾,这种情景看上去跟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现在又加上了香味。嘴里扩散着冰激凌香味,一会儿又变成了花生米香味,这些一消失又出现了奶油馅点心的香味……
这些香味的顺序由电台负责调整。不能把不协调的味道排在一起,也不能把过于相似的味道排在一块儿。最初搞的不太适当,后来经过香味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现在播送的节目人们已经称心如意了,它给所有人以满足感。
制成这种香味接收机,可以说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享受香味是人们的本能,不过希望享受香味是有限度的。俗话说吃饱了什么也不香了,吃东西和尽情享受的音乐、电视和游戏不同,香味是有限度的。
为了突破这一限度,通过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香味接收机。不仅能够使人们无限度地享受香味,还可以得到各种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不至于因为饮食过量而损坏消化器官,又不会使人过胖。也不会因刺激性食物而损伤身体。茶色面包能保持营养平衡,它卫生,人们不用担心中毒和得传染病。
其次,也不再需要厨房,餐具也少了,可以大幅度地节约空间和时间,转用到别处。为龋齿而烦恼的人也减少了。还有,香味接收机带来的香味,随着广播转移到下一个节目,那么以前的香味可以立刻消失,不留痕迹,马上就能享受到下一种香味。
这种广播整天连续进行。睡觉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梦中也会带来香味。当然,都是幻觉的香味。可是幻觉也不错啊,正因为是幻觉才是无限的。如果靠食物来追求这些香味,恐怕持续不了一小时吧。
N君来到工作单位,开始工作,操纵电子计算机,做好记录,经过思考之后,又开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录……
这期间,香味接收机一直在播送,如果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工作的话,容易分散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会造成失误和事故。但是,对于香味广播大可不必担心了。
西式饼干香味在嘴里扩散,接着又变成日本式酥脆饼干味,又出现中国式肉汤香味,然后又传来了香蕉味道……
此外还有能够吃到这些真正食品的饭馆。当走进这种饭馆时,电台的电波就被切断了,这时可以接触到食物本身的那些香味,人们偶然也来到这里。应该有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地方,让大家领略一下香味接收机传来的某种香味的实物到底是什么样子。
可是,很多人在这样的饭馆里并不太感到高兴。因为食物太硬,虽然说有咬头,但是过后胃部觉得不舒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无味的口香糖和从电波传来的精炼的纯味交织在一起的那种香味了。
N君还在继续工作。这时传来了土豆片香味,黏糕小豆汤的香味逐渐消失后,又传来了日本茶的香味……
这时,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什么味道也没有了。他停下了工作,站起身来。好象装置发生了故障,他想必须快些跑到急救室去找人修理一下。
可是往周围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奇怪地嘁嘁喳喳,不知是谁打开了收音机的开关。正在播送临时新闻。
“……现在由于发生事故,香味接收机的广播暂停。目前正在抓紧修理,估计很快即可重新播送……”
虽然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这样的事可还是第一次。人们的嘈杂声音平静不下来。谁也对付不了嘴里的异常变化。
N君的嘴和其他人的嘴一样,都成了无聊、空虚的空洞。就象电灯和霓虹灯光芒四射如同白昼的夜市上,一旦停电霎时变得一片漆黑一样。
有人吐出了无味的口香糖渣,又往嘴里扔进一块新的,也有人啃着茶色的面包。但是,这些面包也没带来任何香味。
嘴里的空虚更加严重了。就象站在死寂的行星表面,又象独自一人漂流在北海的孤岛上,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感不断增长。好象和父母失散的孤儿哭叫着,从内心迸发出要干些什么事的冲动。
不知是谁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有人受到他的影响,也紧跟着鱼贯而出。他们突然想起了饭馆的存在,要奔到那里去,N君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街角的饭馆里,这时一片骚乱。平时来这里的人没有这么多,所以也没修建能容纳这么多顾客的设备。可是,从大厦里涌出的人流,都以饭馆为目标蜂拥而至。
人人焦躁不安,嘈杂声甚嚣尘上,发出了惊叫声,还掺杂着呼喊声和玻璃的破碎声……
但是,这些一都和发生异常变化的开始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香味接收机又重新开始播送。苏打水掺冰激凌的香味沁人心脾,接着是番茄味。不久,又开始散发炖牛肉的香味,人们知道午饭时刻已近,于是又向各自的地点散去。
⑼ 不得不看的科幻片有哪些
有:《盗梦空间》《猩球崛起》《头号玩家》《X战警》《黑衣人》。
1、《盗梦空间》
影片构建背景以梦境题材,非常新颖且有些烧脑的科幻片。著名导演诺兰经典科幻片,豪华演员阵容莱昂纳多、高登、艾伦和《毒液》主角汤姆·哈迪。
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影片讲述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造梦师,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
2、《猩球崛起》
人类将老年痴呆的基因药物实验于猩猩身上意外开发了猩猩智力。影片中的猩猩更像是人,而人却更像动物。剧情主要讲述人猿进化为高级智慧生物、进而攻占地球之前的种种际遇,主题是带有警世性质的——人类疯狂的野心所产生的恶果。
3、《头号玩家》
游戏迷、影迷最爱的电影 ,电影中介绍“绿洲”未来虚拟现实世界,主角的目标是找到“绿洲”中一个彩蛋对于观众却是影片中出现的一堆彩蛋 ,简直能让游戏迷们惊声尖叫。
(9)科幻小说山豆瓣扩展阅读:
科幻片的基本形式:
1、 背景是多样的,但内部逻辑是严格的。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故事可以随时发生,可以在过程中实质性地改变时代,但事实上,它想要讲述的真实内容占据了非常有限的时间段;同样,科幻小说发生的地方似乎是无边无际的,但事实上也是非常有限的。
好莱坞科幻电影虽然想象力丰富,但在逻辑规则上却最为严格,力求内部真实统一连贯,没有矛盾。
2、 人物刻画相对简单。
大多数好莱坞科幻电影都希望观众能关注特效和情节,因此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人物塑造相对简单。文字的维度少了,表面和内心更加一致,没有文字的变化或者只是简单的变化。
但近年来,这种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科幻小说开始注重人物的塑造,对人物内心冲突和矛盾的描写以及生活中的烦恼和困难也开始增多。
3、 “激励事件”往往有科幻因素。
它打破了原来的平衡,迫使主角做出反应。与其他类型的电影一样,科幻小说中的冲突包括内部冲突、人际冲突和外部冲突(包括社会冲突和更大的环境冲突),但一般来说,科幻小说中最大的冲突是人与大环境力量之间的冲突,如自然灾害、外来生物入侵等。
4、 它仍然是生命至上、追求正义、珍视生命的传统价值和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