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70年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

70年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6-20 12:27:10

『壹』 世界三大科幻小说家的简介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围内(以美国为代表)科幻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所谓“黄金时代”,形成一个持续创作、出版的高峰。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英国的阿瑟·克拉克被称为世界科幻“三巨头”。
海因莱因的作品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科幻化阐释,以隐喻探讨人类对死亡和异化的态度。克拉克的作品充满出色的科学预言、东方式的神秘情调,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智慧生物接触后所产生的影响。
阿西莫夫最早以科幻小说奠定其大师地位。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于是放下科幻创作,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
作为科学写作的传奇式人物,阿西莫夫对科学有着精深的理解,对科学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不仅通晓现代科学的许多前沿课题,而且熟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体,在整个银河系的背景下来探讨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把科学带入对人类未来的关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以英国为代表),科幻小说已进入了“新浪潮”运动时代。这些新作品的主题,已不像传统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描述几千、几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来甚至当前的世界;内容上,对人类心理的重视,超过了对正统科学和科技发展的重视,竭力应用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乃至神学来推测未来世界,用激进的观点来看待政治和生活方式。

『贰』 【跪求!高中历史题】《环游地球八十天》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的一部长篇小说,

1.真实
2.因为清政府1858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允许外国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
3.可能有12年了,因为条约是1858年签的,那时已经是70年代。

『叁』 科幻类型的作品,是不是写的越像真的越好

不一定。
越像真的越好的科幻小说类型,在科幻小说早期和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这20多年间科幻小说开始发展壮大,在科幻小说三巨头:阿西莫夫、海茵莱茵和阿瑟·克拉克的领导下,许多科幻小说家崛起,开创出各种不同题材的科幻小说,极大的扩宽了科幻小说的受众面和小说的销量,从此以后科幻小说在西方文学界成为主流小说之一。至70年代中期新浪潮派和赛伯朋克派科幻小说崛起,黄金时代结束),比较流行。比如大家熟知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在当时都是非常像真的科幻小说,而且后来他的科幻小说中的很多场景和设想,最后都成为了现实。
但现在这种越像真的越好的科幻小说已经不流行了。这并不是说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不好,而是读者和大众已经不在乎科幻小说是不是“越真越好”了。
在科幻小说早期,像凡尔纳这类科幻小说作家,如果写出来的科幻小说太假,太玄幻,是会被读者和大众骂的,会被主流社会贴上庸俗、虚假、瞎扯淡等标签,从而不被人们所接受,进入连三流都算不上的四流、五流小说的行列,进而影响小说的销量。一部小说如果卖不出去,没有多少人去看,哪个出版社还会出版这类小说呢?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读者已经宽容多了。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各类玄幻、魔幻类小说大量增加,已经形成和科幻小说分庭抗礼的局面。科幻小说中某些场景未来可能会实现,但像哈里波特这类魔幻小说中的魔法,在现实中永远不会有有实现的可能。但读者不仅不在乎,反而很喜欢这类小说。

所以,如果要写科幻小说,不一定要“越真越好”。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丰富的想像力的话,就算写得再真实,也是白搭。

『肆』 70年代以前的科幻小说都有什么(急)

那时候国内的科幻题材小说并不多见
比较著名的应该是〈卫斯理〉和〈月球殖民地小说〉吧

国外的就比较多了 像凡尔纳的《地底旅行》等等

『伍』 推荐几本科幻小说。

如果想问的是那些所谓的玄幻,那当我没说
只说科幻的话,如果喜欢国外的,最简单的办法,去看雨果奖的历年获奖作品,每一部都是当年世界最好的作品。2001年除外,那一年获奖的是哈利波特,严格来说不算科幻,当年最好的科幻个人看法是罗伯特索耶的《计算中的上帝》。。。太老的60 70年代的像克拉克、海因莱因、威廉吉布森这些可能现在读着有点代沟,更多的还是主流小说的感觉,阿西莫夫的好些。80年代之后的读起来就感觉明快一些,对科幻内核的把握更好,给人感觉好读一点。奥森斯科特卡德、弗诺文奇、索耶、罗伊斯比约德都是获奖的常客,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和索耶的所有作品都值得一看,我尤其喜欢索耶,他的书对“科”与“幻”的度的把握个人觉得是最好的。推荐索耶的《终极实验》、《星丛》、前面那个《计算中的上帝》和卡德的《死者代言人》
喜欢国内的,更简单了,刘慈欣的目前来看最好,三体可能是中国现代第一部被好莱坞购买了电影改编权的科幻作品。总的来说想象力强,和现实联系紧密,故事情节组织的好,但是对人物刻画稍弱,有点脸谱感,哈哈,因为喜欢所以挑毛病也比较多。王晋康的也不错,只是个人不太喜欢。柳文扬的文风不错,可惜去世的早。何夕的作品有点偏软,有些缺少技术内核的味道,但这就是中国特色也说不定。其他的像韩松、刘维佳、拉拉、潘海天这些,各有所长,但是多少都有点不够“硬”的感觉。

『陆』 找一部科幻小说

首先,准确地说这是一部奇幻小说,而非科幻小说。

这本书是《宾克的魔法》,“赞斯”三部曲之首。

作者皮尔斯·安东尼,是美国最杰出的奇幻作家之一。1934年8月6日出生于英国牛津,1956年在美国佛蒙特州的戈达德学院获得了写作学学士学位。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安东尼曾是一名异常活跃的科幻作家,但最终使他名声鹊起的,却是他的“赞斯系列”奇幻小说。

科幻世界增刊上刊载过全文,杂志上也作过介绍。和你一样,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我也很为作者的想象力所折服。特别是字里行间的幽默,令我记忆犹新。

你说的变成狮鹫的那位一开始是一位大反派,后来成了主角宾克的朋友,当上了国王。

好书啊,强烈建议把三部曲都看看。

至于其他作品,目前市面上我见到过的只有赞斯三部曲,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译文版上也有过全部刊登。但我试过了,下载的资源几乎没有。

提供两个链接参考: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52766/
http://ke..com/view/1424873.htm
http://wiki.sfw.com.cn/doc.php?action=view&docid=71

『柒』 寻找一本计较老的世界科幻小说集

你找到这本书了吗?我也在找这本书,很厚的一本。和你说的一样!

『捌』 科幻小说好在那里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原本是外来词,由西方传入我国;最初被译为“科学小说”,后来演变为“科幻小说”。其实,即使在西方,“科幻小说”一词一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广泛流行。它最初出现在雨果·根斯巴克主编的《科学奇异故事》杂志第一期,虽然埃德加·爱伦·坡、埃德加·佛塞特和威廉·威尔逊等作家很久以前就曾对一种类似科幻小说的文学类型进行过界定,不过对“科幻小说”真正比较一致的看法,却是专登科幻小说的流行杂志确立以后的事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幻小说”呢?应该说,“科幻小说”是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科幻小说”的定义也不断发展变化。

最初,根斯巴克用“科学小说”(science fiction)一词指这种文学类型。他在第一期《科学奇异故事》(1926年4月)的社论里这样写道:“我用‘科学小说’指的是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和爱伦•坡那种类型的故事——一种非常吸引人的传奇故事,穿插着科学事实和预见……这些惊人的故事不仅产生极有趣的阅读,而且总是给人以某种启迪甚或教育。它们以适合读者趣味的方式提供知识。……今天科学小说为我们描写的冒险,明天很可能变成现实。旨在表示历史兴趣的伟大的科学故事仍然有许多人在写……后世的人会说,它们不仅在文学和小说方面,而且在人类进步方面,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显然,根斯巴克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教育的、进步的文学。但他这种看法很快被其他流行杂志的主编们作了修正。40年代主宰科幻领域的杂志《惊奇故事》的主编小约翰•坎贝尔提出,科幻小说应该被视为一种与科学有密切关系的文学媒体:“科学方法论包括这样的命题:一种严谨的理论不仅解释已知的现象,而且预见新的尚未发现的现象。科幻小说试图完成同样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写出这种理论用于机器、尤其用于人类社会时会产生什么效果。”

实际上,“科幻小说”这个术语问世不久,很快就演化成一个亚文化的文类名称。这种亚文化包括科幻作家、编辑、出版家、评论家和科幻迷。其故事和小说不仅有一些共同的设想、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主题规则,而且有某种脱离外部“世俗”世界的感觉——因为它们的规则对那个世界显得神秘而陌生。具有这种特点的小说以及最初引发这种特点的小说的文本,逐渐被统称为“科幻小说”。

这个范畴确定之后,读者和批评家便用它指更早的作品,把一些类似的故事都归于这个范畴。于是,许多研究者和作家试图对科幻小说重新界定,使这种形式既标示当代的一个文类,同时又纳入从理论上适合这个文类的早期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朱迪丝·麦里尔的看法,她用“推测小说”这一术语来代替“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测小说’,其目的是通过投射、推断、类比、假设和论证等方式来探索、发现和了解宇宙、人和现实的本质。这里‘推测小说’旨在说明利用传统‘科学方法’(观察、假设、实验)的方式,检验某种假想的现实,将想象的一系列变化引入共同的已知事实的背景,从而创造出一种环境,使人物的反应和观察揭示出有关发明的意义。”

前面这些早期的定义都强调“科学”或至少科学方法是科幻小说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在麦里尔的定义里,通过将重点从科学转向推测,明显扩大了科幻小说的范围,因为它可以包括描写社会变化而不必赞扬科学发展的作品。
实际上,这种小说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进一步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量描写未来,使人们从未来反观现实,给作者和读者以更大的思想自由。它们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作品明显不同,因为后者主要通过空间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超常的世界。

6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重新强调科幻小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学,其根源在于19世纪,而不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美国杂志培育出来的一种文类。这无疑是对科幻小说一种视角更广的看法,但它不再强调科学技术的因素,甚至对“科幻小说”这一文类术语也提出批评。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奥尔迪斯指出:“科幻小说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小说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J·G·巴拉德1969年评论说:“那种认为《惊奇故事》这样的杂志与科学相关的看法荒诞至极。你只需随便捡起一本《自然》杂志或任何一种科学杂志,你就可以看出科学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奥尔迪斯还在他的《万亿年的狂欢》(1973年初版,1986年修订再版)里提出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看法:“科幻小说力求说明宇宙里的人和人的地位,而宇宙处于我们发达但混乱的知识(科学)状态,因此科幻小说以哥特或后哥特的方式铸成。”通过将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818)视为这一传统的源头,奥尔迪斯有效地论证了科幻小说何以是19世纪工业和科学革命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随着大学开设科幻课程,学术界对科幻小说的兴趣也高涨起来,出现了更严格的形式的界定。因为若要教一门课程,你必须知道这门课究竟是什么;而就科幻小说而言,由于它常常被模糊地列入奇幻小说、后现代小说、寓言小说、科技惊险小说、科学发明小说以及乌托邦小说,所以还需要了解它究竟不是什么。因此在学术界定里,人们特别强调要严格划清科幻小说的界限,不仅考虑它的文学策略,而且也考虑它的观念内容,有时还运用在文学批评中发展起来的一些词语,如结构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批评词语。

197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达科·苏文把科幻小说解释为“一种文学类型,其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陌生化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而其主要的形式方法是用一种想象的框架代替作者的经验环境”。苏文用“认识”表示对理性理解的追求,而“陌生化”则表示布莱希特的概念:“一种陌生化的表现可以使人认识它的主体,但同时又使它显得陌生。”苏文的定义引起了不少争论,但他用想象的框架表示小说虚构世界,用经验环境表示外在真实世界的做法,对理解科幻小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0年代以后,由于高科技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变化,对科幻小说又出现了各种新的解释。罗伯特•斯科勒斯认为,“科幻小说提供一个明显与我们已知的世界根本不同的世界,然而又以某种认识的方式返回来面对那个已知的世界。”他以“结构的寓言”代替“推测小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系统的系统,一个结构的结构,对过去一个世纪科学的洞察应作为小说的出发点。

结构的寓言以一种虚构小说的方式对人类的处境进行探讨,其最主要的题材是人类科学或生命科学的发展或发明对人类本身的影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通过研究现实世界的迅速变化指出:“科幻小说通过描写一般不考虑的可能性——另外的世界、另外的看法——扩大我们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声称“媒体就是信息”的麦克鲁安认为:“今天科幻小说表现的环境使我们能够看到科技的潜能。”而莱斯利•菲德勒则说:“科幻小说是启示的梦想,是人类终结的神话,是超越或改变人类的神话。”1987年,科幻作家S.K.罗宾逊甚至这样写道:科幻小说是“一种历史文学……在每一个科幻小说的叙述里,都有一种明显或隐含的虚构的历史,它将小说描写的时期与我们现在的时刻或我们过去的某个时刻联系起来”。1992年,评论家约翰·克鲁特进一步扩大科幻小说的范畴,认为美国科幻小说传递的意义关系到“西方世界线性的、由时间限定的逻辑”。

总之,对科幻小说从来没有绝对一致的看法。但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没有相对一致的特点和规则;因为如果没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则,科幻小说也就不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类别。例如50年代到60年代,占主流的科幻小说大都描写未来,有一定的结构原则,并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倾向。

以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为例,他所有小说的背景都是未来的世界史或美国史。在这幅奇特的历史画面上,他周密地安排每一个细节,使之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发展。他有一幅未来史的轮廓和图解,人物和重要发现的日期都穿插在里面。他曾经发表过这样一张图表:这张图表以1950~2600年为历史范围,左侧有一行日期,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其他六行是故事、人物、科技、数据、社会学和备注;第一行排着故事的题目,紧靠未来史的日期;第二行竖排各个人物的寿命;第三行是科技的发展,如“机械公路”或“精神感应”等,也与时间栏对应;第四行数据列举具体时间发生的事件,如2060年出现“合成食物”;第五行“社会学”从野蛮时代开始,列举社会状况,如2020年美国出现宗教专政;最后一行是结论性的论述,例如2600年随着“民情混乱,人类的青春期结束,第一批成熟的文明开始”。这种图表的内容可以任意变化,但原则却是一样的。

『玖』 问下我小时候曾经看过的科幻小说(中国自己写的)

第二本叫《太平洋人》有3017号小行星 有两个猿人复活了 主角好像叫陆家俊 作者是郑文光

热点内容
快乐逗比类玄幻小说 发布:2025-05-16 02:49:22 浏览:723
已完结的种马修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02:46:00 浏览:112
哪些网络小说写过亮剑 发布:2025-05-16 02:28:33 浏览:559
现代隐忍bl小说 发布:2025-05-16 02:07:32 浏览:248
古代第一部神话小说下载 发布:2025-05-16 01:50:44 浏览:228
男主是皇帝女主是穿越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6 01:24:05 浏览:670
酌尽百花尽嫣然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5-16 01:21:16 浏览:840
小说古代女主进宫 发布:2025-05-16 00:26:51 浏览:841
小说推荐男主美强惨 发布:2025-05-15 23:32:34 浏览:782
有哪些权谋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5 23:21:20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