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与科普说明文的区别
A. 科普文和科幻文一样吗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如:《昆虫记》(法布尔)
科幻文是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比如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B. 科学小品和科普说明文有什么区别
何谓科学小品,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语文课本中的科学小品,很多只能说是一种科普说明文,是广义上的科学小品。有人说:“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说明文。”其实,科学小品还有更深刻的内涵。程民认为:“科学小品作为科普说明文与散文小品的后代,从内容、形式、语言直至作品的思想蕴意、审美情趣等,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 著名的老一辈科普作家则各有各的说法。科普作家周作人说:“所谓科学小品该是内容说科学而有文章之美者,若本是写文章而用了自然史的题材或以科学的人生观写文章,那似乎还只是文章罢了。”我国著名科学小品作家高士其则说:“科学小品,是科学文学的一个品种,是科学普及作品中的轻骑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裁(《点燃理想和希望之灯》)。” 从老一辈科普作家的追求,再通过70年的的实践、发展,我国独有的科学小品文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崇尚科学的今天,还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首先,科学小品是科普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科学性是科学小品文的基石。所谓科学性,不仅是指科学小品中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宏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 其次,科学小品要有文学性,要有品味,要有滋有味,供人品赏。为此,科学小品要充分利用各种文学手段,使科学变成一种“易为公众接受”的兴味盈然的东西。科学小品应充分继承发扬散文、小品文形式多样灵活的特长,用故事形式、对话形式、闲适淡雅类散文小品的形式来谈科学,将科学内容、对象人格化、故事化,通过各种拟人化手段赋予无生命意义的物或无人性价值的动物、植物以人性、人情,从而将原本刻板、深奥的科学原理用故事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和现代所有叙事文体一样,科学小品也不能对所有题材设计所谓的“人物”或寻找到可扮演的“角色”。面对无故事性、情节性,可挖掘其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内涵的素材,揭示对象前因后果、交待其内在的联系。这也是科学小品表达形式的常态。科学小品可以有散文式的生动描写、记言,也可以有说明文的各类说明、诠释,但较多的还是叙述。行文时恰到好处的幽默材料的插入,文中各种富有文学意味的诗文的引用,趣味盎然的开头,含意隽永的结尾等等无不依托叙述来实现。 文学性是科学小品的灵魂。一位科普作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很多科普作家善于运用民谚、俗语或历史典故,旁征博引,借题感兴,烘托情趣,比附象形,渲染文采。他们的科学小品往往从一个具体的可感的质点出发,给人以动态的概念,而这种生动灵巧的机智源于科学论证的雄辩性、逻辑力量的延伸性以及知识的准确性、引用文字的规范性。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是人类的理想之巅,使科学知识亲切可触,并能体味到智慧和愉悦,那就是深厚的意蕴。 最后,科学小品要“小”。诚如柳湜所言:“科学小品在题材方面,那是最自由不过的,只要与大众生活密切的关联,无论就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拣取一小片来描写都可以。真是‘从苍蝇之微到宇宙之大’。但它的任务是纠正常识的错误,严正的科学的解说不能歪曲,不应隐蔽。同时,他要放弃科学家的语言,极力采用大众常用的语汇。不要过于严森庄重,要平凡得使大众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而是说自己生活周围所熟习的闲话。还应加上一点幽默,尽量采取各式各样的形式。” 也就是说,在内容上,科学小品虽也须以科学现象为基本对象,但它不能像科普说明文、科学著作、教科书等那般遵循理论的系统性,知识的全面性。它要求所传播的科学知识相对单一,通俗易懂,富含审美价值,可使科学小品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能获得散文小品的精美立意。 科学小品运用形象思维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科学道理。在词汇用语方面科学小品努力用形象的、动态的感受性强的词语来取代抽象的词汇。它也像文学体裁一样无拘束地使用叹词、语气词等虚词和迭音词、象声词、儿化词等,以获取摹拟神态、加重语气、强化感情的语言效果。它也利用词语转义和连用同义词等使表达更加活泼、变动而富有感情色彩。在句式选用方面,科学小品更继承了散文潇洒自如、灵活多变的特点,偶句、奇句、长句、短句、复句、单句等变幻多姿、自然天成,大大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此外在修辞手段方面科学小品几乎能运用文学体裁中能见的所有的方式,这无疑会给语体带来许多生动和优美。 科学小品以精致的文章立意张扬科学精神讴歌人间至美至情。科学小品的多重价值取向虽苛求着取材但也给语体送来清新和亮色。由于选材的故事化、情节化、人格化要求和运思对联想、想象、幻想的依赖,科学小品的语言在准确表达科学内容的前提下有着十分广阔的自由空间。于是开掘所表述对象内层和深层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编织富有人情味、寓有哲理思想的精美故事成为科学小品的立意之本。 科学小品追求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统一。科普作家们常以人们身边的事物为描写对象,将丰富翔实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融为一体,显示出较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同时表达出浓郁的科学情趣和深奥的哲理,使认知价值与欣赏价值达到完美统一。 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鲸》和《新型玻璃》就是说明文。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事物的文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C. 科学小说与科幻小说有啥区别
科学小说的情节建立在科学命题和理论上,一般会依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比较有技术含量,科普小说一般属于科学小说行列。
科幻小说带有大量丰富的想象,依据不依据现有科学技术,或在理论上能不能讲通都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情节和想象。
但这个东西是相对的,两种之间本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现在看起来不合理论的事情未必在将来就行不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很多成果都是在过去的科幻作品中得来的灵感。
D. 科学小说与科幻小说有啥区别
我国著名科幻与科普作家叶永烈也认为,科学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介绍说,在20世纪初,科幻小说被翻译成中文时就称之为科学小说,包括鲁迅、梁启超等人都把凡尔纳的小说称为科学小说。随着后来受前苏联的影响,因为俄文中的科幻小说是带有“幻想”这个词的,所以解放后国内都将这类小说改称为科学幻想小说。叶永烈认为,科学幻想小说这个名词比较准确,这6个字中包含了3个因素,就是说要成为科幻小说必须具备三因素,第一必须是科学的,第二必须是幻想的,第三必须是小说。因此,从现在来看,科学幻想小说和科学小说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幻想”这个要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科幻作家吴岩则认为,科学小说应当算是科幻小说的一个支流,因为科幻小说在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就曾经被称为科学小说。但事实逐渐证明,在小说中大量讲述的科学知识并不是读者真正喜爱看的内容,而类似于雪莱夫人创作的《弗来肯斯坦》那种给世界带来变化影响的作品则更加受到读者的喜爱。因此,在这个长河里科幻小说就成为了和科学相关的文学写作中的主流。吴岩指出,不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科学小说,首先应当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但如果作者故意想要放很多认知的东西在作品中,对普通读者来说很可能是一个“苦难”。而大多数科学小说的作者在作品的选材、提炼以及情节起伏的设置上都可能有所欠缺,这就会直接导致作品的张力不足,从而使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
E. 科普和科幻有区别吗
科普名词解析: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方式向普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科幻名词解析:
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又译作科学虚构,简称科幻或SF,即以科学知识为题材并发挥幻想,内容一般为虚构或完全违背现有知识。科幻作品通常包括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 Novels)、科幻电影、科幻动画、科幻漫画、科幻游戏、科幻音乐等不同的类别。科幻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风格,而科幻文化也成为了一种由科幻作品衍生而来的次文化。
F. 科普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科普文章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性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它的适用面很广,既有“小题大作”的,也有“大题小作”的.它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G. 科普文章和科技说明文有何区别
科普文章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性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它的适用面很广,既有“小题大作”的,也有“大题小作”的。它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H. 科普和科幻有什么区别
1.科普
即“科学普及”,是将目前人类所掌握和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播的过程。
传统的“科普”概念,立意较低,带有浓厚的“扫盲”色彩。多年来很多人在这个概念框架下,习惯于将“科普”的任务,简单等同于具体科学知识或结论的灌输,好像只要让人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一年、绝对零度是达不到的之类的知识。这只是知识的普及,还不能说是科学的普及。
科学的普及应该渗透对科学精神的普及和传播。
2.科幻
即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
《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第四卷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除了自然科学之外,社会科学同样能作为科幻的素材。
3.如果讨论两者的区别,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科普是把现有的科学思想、原理和成果介绍给读者,是一种科学作品;科幻是以科学为基础,推论出科学技术可能发展的前景,是一种文学作品。
前者要求的是真实准确,后者要求的是想象和艺术魅力。
I. 科幻小说与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科幻小说和
说明文
都是基于一些
科学事实
的
否则很多都不成立就不能够写出来
J. 科技说明文与科学幻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科技说明文与科学幻想的主要区别是定义及侧重点不同,详细区别如下:
科技说明文和一般说明文一样,也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而
科学幻想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
科学幻想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主流,科幻与奇幻小说界限日益模糊,国内科幻小说还呈现出轻科学偏文艺的趋势。
所谓科技说明文是指反映和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一直以来语文中的分法是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