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简介
❶ 董仁威的个人简介
董仁威,男,1942年5月生,重庆市人,是个“杂家”,他既是中国知名科普作家,又是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科幻文学及主流文学作家,科幻评论家,科普科幻活动家,还是中国知名食品发酵专家、医药专家、营养专家、兰花专家、收藏专家等。历任成都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四届委员会主席(2000年12月19日-2006)、五届理事会会长(2006-2011年5月21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会,六届理事会荣誉理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首届理事会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首届监事会监事长。
董仁威现任全球华语科幻科普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主任、时光幻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长。成都市科普作家协会顾问、成都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六届理事会荣誉理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人生经历
董仁威初高中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7、1960),四川大学植物学本科(1965)、细胞学研究生毕业(1969)。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成都制药四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成都制药四厂车间主任、研究所所长、副厂长;成都健康食品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中国意大利政府合作建设成都儿童营养中心主任;成都兰博园艺场董事长。
董仁威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著有技术类著作:《淀粉深加工技术》《兰花鉴别手册》《食品加工新技术》《畜禽产品加工技术》《花卉园艺小网络》《兰花经营手册》《藏珍寻宝揽胜》等,曾任四川省保健康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生化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成都市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保健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卡那霉素协作组副组长等职,创办世界首届国际兰花拍卖会、世界首届科幻收藏品拍卖会。
董仁威毕身主要精力用于科普科幻创作和科普科幻作家组织工作,在担任成都市副理事长和十年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会长期间,提出“以科普创作为中心,出作品,出人才”的宗旨,创建了“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作为科普创作和科普创作人才培育的基地。在1999-2011年的12年中共组织800人次参与科普图书编撰工作,已出版《新世纪少年儿童网络全书》《新世纪青年网络全书》《新世纪老年网络全书》《金色年华21世纪科普丛书》《现代农民科学素质教育丛书》《小科学家丛书》《科普趣谈图书》《少年科学院书库》等24套丛书,计152部,共2500余万字,发行突破200万册。这些科普著作中,《新世纪少年儿童网络全书》获四川省2002年度最佳图书奖和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提名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学生自我素质教育丛书》获四川省2002年度优秀图书奖,《小科学家丛书》《星潮》等被团中央等单位评为《全国青少年最喜爱的百部图书》《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读物》,《科普趣谈丛书》《流浪地球》分获首届和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图书提名奖,《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丛书》(20本套)获2010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现代农民科学素质教育丛书》获国家科技部首届优秀科普图书奖。
董仁威通过组织科普创作,培养了以50余名骨干科普科幻作家组成的,老、中、青结合,遍布全球的科普科幻作家团队,能承接各类大型科普科幻丛书的创作任务。
董仁威从1979年开始业余从事科普创作,独著及与人合著78部科普作品,1000余万字,由于他是杂家,代表作分几类,科学家传记文学的代表作是《达尔文》《李时珍》,辑入《中外著名科学家故事丛书》(丛书第一获奖作者),分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两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并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50年来“最受公众喜爱的10部科普作品”之一;科普图书代表作为《生物工程趣谈》,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被《科普创作通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列为l00部中外经典科普图书,纳入湖北科技出版社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出版《中国l0O部优秀获奖科普图书》计划;评传类的代表作是《穿越2Ol2-中国科幻名家评传》;网络类的代表作是由他主编,并撰写其中四分之一稿件的《新世纪少年儿童网络全书》,获四川省2006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提名奖及“第二届四川出版.图书奖”一等奖;科学游记类代表作是《美丽三部曲》(《四川依然美丽》《成都依然美丽》《美丽西部》);科幻小说代表作《分子手术刀》(《科学文艺》)《基因武器大战智能疫苗》(《世界科幻博览》);实用科普读物的代表作是《淀粉深加工技术》《畜禽产品加工技术》(作为《中国农村文库》之一,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97年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兰花鉴别手册》(两届全国兰花博览会礼品书)。
董仁威还是科普科幻活动家,他在担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两届主席、会长职务期间,创建了中国最大的科普创作团队-成都科普创作中心。2006年,他与松鹰、何定镛一起,在澳门注册创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2010年,他又与吴岩、姚海军一起,创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并同姚海军、吴岩、程婧波、董晶、韩松、杨枫、杨波、郑军、石以、雷斌禄及其他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同仁一起,创办“全球华语星云奖”,成功地举办了1一3届“全球华语星云奖”评奖活动。
董仁威还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狂人情书》《花朝门》(获2009年度中国优秀长篇小说一等奖),中篇小说《好女孩坏女孩》,短篇小说《红辣椒》,微型小说《敲门》,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基因武器大战智能疫苗》《智力放大器》《神秘的药店》,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他在灯海中闪光》《绿海探宝》《两栖人》《沈括》《少年达尔文》(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等,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成都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为成都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至2012年底,董仁威独著或与人合著各种文体图书80部。
董仁威曾获成都市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成都市科普之星、成都市科普明星,四川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十大杰出科普作家、科普创作终身成就奖,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第三届全球华语最佳科幻传播金奖等荣誉称号。
❷ 主角用手术刀的末世小说
我看到的一本是主人公在大学里解剖课得到的手术刀 不过年代久远 忘了
❸ 隐形人的内容简介
故事从南萨塞克斯郡一个乡村旅馆开始。一天,一个神秘的陌生人来投宿,他浑身上下遮掩得严严实实,只有一个粉色的鼻头露在外面。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埋头于科学实验中,只在天黑时才出来活动。他态度粗暴无礼,不许任何人接近和打扰。他的种种怪异举动在村民中引起极大不安和各种猜测。一天晚上,牧师家被盗。牧师夫妇眼看着金币被偷走,却看不到窃贼的半点身影。旅馆的老板娘无意中走进陌生人的房间,发现他唯一的一身行头全都搭在床上,而其人却不见踪影。她正自诧异,忽然看见衣服和椅子飞起,把她赶出屋外。后来,老板娘就这件事和牧师家被盗一事质问陌生人,被激怒的陌生人扯下头上所有的东西,人们才突然发现他是个看不见的人。这个隐形人面对前来抓捕他的警察和围拢来的村民,在纷乱中脱掉衣服逃走。他逼迫流浪汉玛沃尔做他的助手,帮他偷回遗落在旅馆里的书。他希望用玛沃尔做掩护,来弥补隐形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不便。孰料,玛沃尔不甘受他的役使,欲到警察局告发他,还藏起他描描述实验秘密的三本记录,隐形人追捉玛沃尔,在此过程中被人用枪打伤,意外逃进他的大学同学开普博士(Dr.Kemp)的家中。
隐形人向开普博士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隐形人名叫格里芬(Griffin),原是医学院的一名高材生。毕业后,他穷困潦倒,一心想在科学界做出一番非凡成就。他无意中发现,如果让人身体的折射率和空气的一样,就既不能吸收光线,也不能反射光线。为了购买实验材料,成为隐形人,格里芬抢走父亲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逼得父亲自杀身亡。他服用自己研制出来的隐形药剂,在经历过地狱般的痛苦之后,成为他梦寐以求的隐形人。他放火烧毁做试验时租住的公寓,毁掉所有的实验痕迹。在随后的日子里,隐形虽然给他带来常人所没有的非凡能力,却也常常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他赤身裸体,饥寒交迫,在寒冷的冬日里四处游荡。最后,他决定把自己包裹起来,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继续实验,把自己重新变回有形人的状态。于是,他住进南萨塞克斯郡的乡村旅馆。但是,实验失败,他再也不能恢复人形。他把这一切告诉了开普博士,并劝说开普博士和他一起建立一个恐怖王国,利用他的隐形恐吓民众就范。开普博士意识到,格里芬已经丧失正常人的理智,于是秘密叫来警察。格里芬仓皇逃走。开普博士的出卖激怒了格里芬,他开始滥杀无辜,并公然叫嚣要从开普开始,杀一儆百。但开普博士已经掌握隐形人的全部弱点。最后,他和村民们联合起来打死了格里芬。
❹ 小说《手术刀》结局是什么
主角死了
❺ 基因工程分子手术刀
为了切取目的基因,我们一般用同一个限制酶,即手术刀,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但有时为了防止自身环化现象,也用双酶切法。
❻ 手术刀的剧情简介
风雨交加的晚上,豪华酒店盛大的生日宴会上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命案,医生周敏在洗手间被杀害。破案的希望落在当晚唯一目击证人—陈子含身上。
公安局内,子含指认出闭路电视上的疑凶-安云。同时意外得悉这位素未谋面的女子竟然与自己的男友---医生徐克勤有染;
基于证人与疑凶的私人瓜葛,队长李龙彪决定另觅破案线索。
子含受到袭击,幸而得到安云的救援,捡回一命,安云和子含的关系日益亲密,让徐克勤感到恐惧。
徐克勤被子含打入了冷宫,他认为是安云在从中作梗,气愤地来到安云家。翌日,医院主任医师徐克勤坠楼自杀未遂成了植物人。伤者身边发现了遗书,供认了自己因为欠下巨额赌债而盗买医院麻醉药品,供制毒组织制造毒品的罪行。
李龙彪翻阅徐克勤的档案、履历……他觉得徐克勤身上一定还隐瞒着重要的线索,这几件案子看似简单,但背后疑点重重。
安母病逝,安云悲痛欲绝,幸得院长黄三全及时救助。黄三全告诉她,张晓是被他利用而杀害了周敏和李红。而徐克勤也是被他推下楼的,因为这些人都发现了他盗卖药品的证据。现在要轮到安云了。
安云并不感到惊讶!她说自己早就发现了黄三全的反常。而黄三全所杀的人都是自己恨之入骨的!安云不过是借了黄三全的刀,杀了自己想杀的人,这其中也包括徐克勤、包括蓝心……也包括在这时尾随而来的子含!
而让安云这样做的原因并非嫉妒那么简单,而是一段往事,和家族世仇 。
❼ 分子手术刀读后感1000字
不是什么好受的事。在当事人坚持说那不是移情,那是真爱,在面对那些美好的感情叙说时,心理医生在想什么?“在痴迷之下我将发现什么?我是否将发现痴恋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经验的残酷真相?”真是不解风情啊!本书中不少主人公都老迈年高,治疗师仍毫不迟豫地在解析,毫不手软,残酷至极,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心理治疗对当事人而言是残酷的,对心理医生也是残酷的。心理医生需要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不放过一闪念,经常“灵魂深处闹革命”,不仅如此,你看:“我学会不要预期得到任何个人的报偿,事实上和她在一起没有给我任何快乐……”,“无论我以任何方式指出她的行为有问题,她都会觉得很丢脸而永远无法原谅我”,“……但提不起力气――她把我磨缠得太累了。”如此千辛万苦,但玛吉要说,“我可以在一天之内将你一年的努力摧毁”。当最后治疗师被莎尔玛的丈夫哈利指责时,说实话,我有点幸灾乐祸,我甚至可以想象治疗师瘫软在沙发上的
❽ 安徽作家刘明银的小说《手术刀》确实是一本好书,但是新浪网到16章就不连载了,新华书店也没有书了,求全
手术刀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ISBN:9787539629254出版日期:2008-03-01 印刷时间:2009-10-26
21.8,我包邮! 空间里面有详情。可以HI我!
❾ 世界奇人之一韩松的书
奇人韩松
自从我在l979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分子手术刀》后,以后也陆续发表过几篇科幻小说,但由于我把主要集力放在科普创作上,便很少涉猎科幻领域。对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作品,偶尔翻翻。
2010年3月发生的一场引起海内外关注的《科幻世界》杂志社风波,将我的眼球重新吸引回科幻界。在这场风波中,我很想做点什么,但由于对科幻界不够了解,也无从下手,只能干瞪眼。但是,在这场风波中,有一个奇人却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就是世界知名的科幻大家韩松。他用在新华社担任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兼对外部副主任的有利地位,强力介入事件,两次对四川省委发出“檄文”,促使四川省科协在风波发生10天后做出了让《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李昶停职的决定。
奇的是,韩松在得知李昶停职的消息后,突然对李昶同情起来,他在风波暂时平息后,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李昶对立面一方的一些人的不满。这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特照录如下(略,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741210100hly1.html)。
韩松是一个什么人?我一定要见识见识。5月底,我应邀赴台湾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决定绕道北京,往返时在北京停留几天,采访韩松、吴岩、星河等人。我以前未见过韩松,通过吴岩,我与韩松建立了电话联系。韩松痛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
2010年5月20日上午9时,韩松来到我下塌的酒店,吴岩派来制作视频节目的北师大传媒学院学生、科幻迷邓韵也早早来到我的房间,在我12平米的陃室里安好摄像设备。采访开始了,我为讲不好普通话而抱歉,谁知韩松是我的重庆老乡,而邓韵是我的大老乡—贵州人,我们用家乡话交谈起来,无比亲切。
在谈话中,我发现,韩松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奇”,也一点不“怪”。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没有一点新华社大记者的架子。而且他关心人,善解人意。在采访中,我逐渐了解了韩松的身世,他走过的人生道路。从他的经历中,我发现韩松既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他的头脑中经常会钻出许多奇怪的念头。
韩松8岁在位于重庆市中区上清寺附近的人民路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先后在重庆6中、29中读中学。那时候正值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科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韩松开始遭遇科幻。他从《科学文艺》《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杂志中看到了不少科幻作品,看了童恩正的《雪山上的魔笛》,看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看了《十万个为什么》。他喜欢上了科学。
1982年韩松14岁,在29中读初三,正遇上全国在进行科幻小说征文,学校老师发现韩松是个科幻迷,把他找去,要他写几遍科幻小说去应征。他答应了,一口气写了几篇。这几篇科幻小说已显示出韩松的特质:思维新颕睿智,反常规,写出来的文章色彩阴暗、悲观、凄凉、诡异。老师看了直摇头,连声说:“要不得!要不得!”
老师教他用传统的方法写,编一个故事,将一点科学知识塞进去。韩松心里不以为然,但不得不照办。他用这种手法编了一个用宇宙飞船将熊猫送到月球上去的故事。虽然写得传统,小说中仍透出韩松行文的特质。学校不敢把这篇与众不同的科幻小说送到北京去,但仍获得了重庆市的奖励。
韩松第一篇科幻小说的奖品是一大堆科幻书籍,有威尔斯的,还有一部外国科幻小说选。这些小说,不仅使他眼界大开,而且,这些“软科幻小说”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类、宇宙的终极关怀,以及行文布局的神秘、诡异,不同于传统的中囯科幻小说,很对他的味口。他在这些小说的滋润下,开始了他独具一格的科幻小说创作。
1985年,韩松进武汉大学读书时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由于韩松的作品极富文学情趣,结构精巧,内蕴深远,独树一帜,被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的老编们看中,不断发表他的作品,并于1988年、1990年获得《科幻世界》杂志社颁发的科幻银河奖。
这些作品,写得非同凡响。有一篇科幻小说,写地球人到达一个有智慧生物居住的星球,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到这里做生意来了!”须知,那时中国的商品经济“小荷才露尖尖角”,人们头脑里还没装进商品意识,当年没有一个大陆科幻作家写太空探险小说会说出这样的话。他还写了一篇科幻小说,说科学家将所有人都返老还童了,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使所有的年青人都羡慕,于是年青人又都把自己变成了老人。谁知这个老人社会也不理想,充满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怎样才好呢?韩松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想吧!
《科幻世界》的老编们决定借颁发银河奖之机见一见这个极有前途的青年科幻作家,向他面授机宜进一步培养。但是通知书发给韩松,韩松却为难了。他非常想去,却没有路费!
《科幻世界》的编辑谭楷知道这一情况后,写了一封信给武汉大学的校长。这位校长是位爱才之人,立即批了500元专款给韩松,让他去成都开会。
韩松欣喜若狂,顺利地来到成都,见到了他一直仰慕的《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杨潇、副总编辑谭楷等老编。老编们没有赞扬他,却对他耳提面命,认为他最近的创作路子不对头,写得怪头怪脑的,色彩也很阴暗,把他写的一大堆稿子退给了他。这一批退稿中包括了他自认为很得意的科幻小说《宇宙墓碑》。
对老编们的教诲,他洗耳恭听,但内心不服。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台湾来的科幻作家吕应钟看,吕应钟大加赞赏,并将他的《宇宙墓碑》带走。
《宇宙墓碑》写的故事真是奇怪到了极点,写宇航,写月球,那样不能写,他却去写外星球上的坟场和墓碑,并像地球上的考古学家一样去研究宇航员的墓葬风俗。他好像是在写遥远的未来,又像是在写现在,让人很快信以为真,随后你便同作者一起坠入科幻故事的云里雾里,为故事中人物哭,为故事中情节笑。写这些有什么意思?韩松说,不知道。
不知道这篇小说有何意义,不等于看了他的小说会无动于衷。我看完这篇小说后便产生了一些奇想,出现一些怪头怪脑的念头。我生前是没机会去进行宇航了,生后我的遗体能不能进行宇航,能不能葬在外星球上,让我在外星球上躺着,天天遥望深篴的星空,并在坟头上也立一块墓碑呢?这得花多少钱,我的存款够不够?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也许钱应该省着点用,或者将钱拿去投资,以钱生钱,攒够足够的钱,使我能实现死后上天,在天上的坟墓里静静地观看、感受宇宙亿万年的变化,那有多爽!把钱投向什么地方?建一个“宇宙墓碑”公司呵!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韩松的小说“宇宙墓碑”拍成影视片,充作公司的广告片!不知韩松干不干?给韩松一点公司的干股,他能不见钱眼开?
这是后话,按下不表,还是言归正传吧。自从吕应钟把稿子带走后,韩松就把这事忘了。谁知1991年的一天,韩松得到通知,他的《宇宙墓碑》获得了台湾《幻象》杂志组织的世界华人科幻小说征文首奖,奖金10万台币,当时折合人民币2万5千元,这对一个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台湾《幻象》杂志社通知韩松去出席颁奖仪式,并领取这一块好大好大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这时韩松已是一个新华社的国家干部,到台湾得经上级的批准。批复很好下来了,结论是韩松同志不宜去台湾。
这有点遗憾,但韩松遇到的这一切却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使他能充分使用自己才能中“奇”的一部分,使他最终成长为科幻大师。韩松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三个“伯乐”,前两个“伯乐”,一个是重庆29中的语文老师,一个是《科幻世界》的老编,他们识得韩松是“千里马”,助他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他们却无法接受韩松跨越常规、常理、常识去玄想的诡异行为,不能容忍他的离经叛道。而韩松遇到的第三个“伯乐”台湾《幻象》杂志的老编们,不仅识得韩松是一匹“千里马”,还识得韩松是一匹不同寻常的“千里马”,是一个奇才,并欣赏他的跨越常规、常理、常识去玄想的诡异行为,欣赏他的离经叛道。
这使笔者想起著名作家沙叶新2009年5月2日在北京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次演讲中说的对作家的希望:“一个称职的作家,一个有尊严的作家,一个真正想为这片多灾多难的热土、为你深爱着的人民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必须:独立苍茫,顶天立地。天马行空,无傍无依。无拘无束,豪放不羁。不当奴才,不做工具。不接圣旨,绝不遵命。敢想敢说,敢于直笔。敢爱敢恨,敢于犯忌。敢哭敢笑,敢于放屁。只信科学,只服真理。心灵自由,不为权力!”
于是,韩松这样一个如沙叶新希望的天马行空的奇才,才能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发挥他“奇”的特质,写出很特别的书,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科幻大师。
(待续)
❿ 基因工程分子手术刀这个过程是不是需要两个一模一样
试管婴儿不是基因工程试管婴儿又名体外授精后胚胎移植。也就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取出成熟的卵子,和精子一起放入试管内或培养皿中,先体外培养70小时左右,使卵受精并发育形成胚胎,然后再借助于内窥镜将之送到未来母亲的子宫内,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经过取卵—受精—植入三步曲,最终还是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熟的,而所用的精子、卵子,或两者均可用夫妇双方的或者是他人提供的基因工程(geneengineering),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