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古代科幻小说片段

古代科幻小说片段

发布时间: 2021-06-19 23:35:54

『壹』 古代的科幻小说推荐,像《天意》一类的,谢谢

《重启家园》

『贰』 科幻小说精彩片段

1、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刘慈欣《三体》

2、对三体世界而言,在他们的行星被三颗恒星吞噬之前,太阳系是唯一的希望,再没有第二个可以及时移民的世界,这样,继人类之后,三体文明也必将彻底灭亡。这就是您的同归于尽战略。

当一切都准备完毕,所有氢弹都已在水星上就位时,您将以此来要挟三体世界,最终使人类赢得胜利。以上就是我,您的破壁人多年工作的结果。我并不想征询您的意见和评价,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真的。在破壁人讲述的过程中,雷迪亚兹一直默默听着,他手上的雪茄已经抽了大半,现在他不停地转动着雪茄,似乎在欣赏烟头透出的火光。——刘慈欣《三体》

3、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一旦建立,人类社会将受到什么样的和何种程度的影响,这作为一个严肃的课题被系统深入地研究,还只是近两年的事。但这项研究急剧升温,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

以前天真的理想主义愿望破灭了,学者们发现,与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望相反,人类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与外星文明接触,这种接触对人类文化产生的效应不是融合而是割裂,对人类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不是消解而是加剧。

总之,接触一旦发生,地球文明的内部差异将急剧拉大,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最惊人的结论是:这种效应与接触的程度和方式(单向或双向),以及所接触的外星文明的形态和进化程度,没有任何关系!——刘慈欣《三体》

4、太阳的运行之所以没有规律,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中有三颗太阳,它们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做着无法预测的三体运动、当我们的行星围绕着其中的一颗太阳做稳定运行时,就是恒纪元;

当另外一颗或两颗太阳运行到一定距离内,其引力会将行星从它围绕的太阳边夺走,使其在三颗太阳的引力范围内游移不定时,就是乱纪元;

一段不确定的时间后,我们的行星再次被某一颗太阳捕获,暂时建立稳定的轨道,恒纪元就又开始了。这是一场宇宙橄榄球赛,运动员是三颗大阳,我们的世界就是球!——刘慈欣《三体》

5、两个智子到达地球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定位人类用于物理学研究的高能加速器,然后潜伏于其中。在地球文明的科学水平上,对物质深层结构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用经过加速的高能粒子撞击选定的靶标粒子,当靶标粒子被撞碎后;

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图找出反映物质深层结构的信息。在实际的实验中,是用含有靶标粒子的物质作为撞击目标,物质的内部几乎全是空的,如果一个原子有一座剧院那么大,原子核则只是悬浮在剧院中的一个核桃。——刘慈欣《三体》

『叁』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都有哪些

有一本书《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
《列子·汤问》中《偃师造人》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也被中国的科幻界公认为中国古代较早的“科幻小说”。这篇作品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这是一个和现代机器人题材的科幻小说非常相近的故事。“鲁班造木鸟”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及,例如《墨子.鲁问篇》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王允的《论衡·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俱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唐朝的《酉阳杂俎》也记述:“鲁般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其父伺得鸢,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人曰:般所为也,赍物巨千谢之,般为断其一手,其月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六国时,公输班亦为木鸢,以窥宋城。”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描写,也充满了科幻意味:“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这些超前于时代,以当时的科学为基础的幻想,足以令我们眼界大开。下面,再举几则研究者们较少提及的中国古代科幻故事。

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写道:“傀儡子,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机阏,舞于陴间。阏氏望见,谓是生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

我们并不怀疑在汉高祖的时代,古人制造木偶人的技艺,但是,若要木偶人与真人一模一样,还要使匈奴皇后信以为真人,产生忌妒,退了围城的数万人马,不要说当时不可能,现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办到。这个故事可以视为和偃师造人相媲美的古代机器人题材的科幻故事。

再看几则中国古代的UFO故事:

西晋张华在《博物志"杂说下》中提到:“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廓状,居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东晋王嘉《拾遗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瞑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仙也。”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武帝使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廓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乃与一支机石而归。至蜀,问严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机石为东方朔所识。”

唐王贞范《洞天集》: “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遵像,往往飞来复去,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如果去除神仙方术的色彩,这些记载中的仙槎,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飞碟就非常相近了。

再如元代伊士珍《琅嬛记》中关于“七宝灵檀几”的记载:“谢霜回有七宝灵檀之几,几上有文字,随意所及,文字辄形隶篆真草,亦如人意。譬如一人欲修道,则使其人自观,几上则便有文字,因其缘份性资而曲诱之。又如心欲得某物,则几上便有文字曰‘某处可得’。又如欲医一病人,或欲作一戏法,则文字便曰服何药愈,念何咒、书何符即得也。甚至读书偶忘一句一字,无不现出。霜回宝之。”

这样的文字,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和电脑及互联网十分相似。

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国古代的科幻故事不可能使用现代人的词汇,如激光、全息摄影、机器人、飞碟、外星人等。他们在幻想这些事物时,用另外一些他们惯用的词汇来替代,如飞碟叫做仙槎、明珠、火球;望远镜叫宝镜;机器人叫木偶人、傀儡、铁冠人;而外星人,更多地被叫做羽人、鬼怪、神仙。笔者认为,科幻思维是不分国度的,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中国古人对于科技的所产生的古怪想法,即使不能被看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至少也可以被当作是那个时代的科幻故事。

『肆』 科幻世界里明朝的一个故事

评燕垒生《天雷无妄》燕垒生(刊载于《科幻世界》07年第三期)

文/零度

这是一篇让我感到些许惊喜地科幻小说。这篇文章来源于一个对一段史实的大胆想象:明朝著作《天变邸抄》中记载了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在北京西南隅王恭厂发生的一次神秘爆炸。据后人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万至两万吨TNT,然而当时王恭厂存放的火药总数不过数万斤。这必将引起也曾经引起过后人无数次的猜测,但是当科幻文学这种事物存在之后,猜测就不再仅是猜测,猜测可以变成瑰丽的想象,转化为震撼人心的文字在科幻文学作品中继续放大它带给人的震撼力量。而这一次,燕垒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中国古代核弹试验的传奇。

明朝时,几位戍边的士卒在野外巡逻时意外地发生现了一些色泽奇异的金属,误当成金,他们欲将这些金子熔为一起,却因此引发了一场灭绝人寰的大爆炸,方圆几里均为焦炭,这几人也命丧黄泉。事后朝廷调查此事,发现始作俑者竟是那些金属,遂名其“雷石”。此石威力非同小可,军机处认为这种炸药若研制出来定能用来对付西北边陲的套寇(古代鞑靼人),于是特设雷部任命武功院生徒唐文雅主管炸药的研制,但多年过去毫无进展。朝廷起了疑心,撤销雷部并入锦衣卫,并派唐文雅的昔日同门师弟方子野探查虚实。方子野从唐口中得知,其实雷石的起爆机理早已研制出来,只是雷石爆炸的威力已经不仅仅是阻挡异族入侵,而是足以消灭整个世界!唐深知这种技术若被人类掌握迟早会引发毁灭性灾难,故宁死不说,服毒自尽。锦衣卫北镇抚使许显纯逼方子野说出这种炸药必须使两块雷石并在一起总重超过三十斤才能引发爆炸,遂欲以一试,但是方并没有告诉他这种炸药的威力之大,使得许在原地引爆了雷石,整个京城付之一炬。逃离京城的方子野一声冷笑: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纵然京城要遭大劫,终究比天下沉沦要好得多。

其实,略有些科普常识的读者都知道,这篇小说描写的就是一次原子弹爆炸。那个所谓“超过三十斤以上才能引爆”,指的是原子弹爆炸极限,而文中毁灭性的场面描写立刻让人想起了广岛和长崎的悲剧。作者也在行文中明显地表露出了反战思想。呼唤和平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面对今日六方会谈的尴尬局面,我们又能做何反思呢?

读这篇文章,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背景知识积累,能够将将一种科学幻想融入到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中,且行文流畅,大有武侠遗风,不仅为一些“科盲”进行了一次核技术普及教育,更让我等这种从不读史的人佩服地五体投地。总之,我喜欢这种科幻作品,在笔墨下将东方古老的文明和西方的科学技术合二为一,引发科学上、哲学上、美学上的多层次思考。

『伍』 求几本好看的,热血的科幻小说,有一部分的古武。字数150w以上,谢谢!

《异能高手》里面带异能带古武还有科幻《吞噬星空》也不错还有《无尽武装》

『陆』 古代有科幻小说吗

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
主要还是仙幻,历史类的为主。但是在有些小说里,有一定超前的科技。不知道算不算科幻。
比如水浒里,轰天雷凌振的描写,他的火炮射程,书中说有十四五里,这已经超过二战时的迫击炮了。还有子母连环炮,这……至少宋朝绝对没有,明朝的时候,也很难说有没有这种五十连发的武器。
再比如镜花缘里,第二十一回,唐敖等人遇到兽群,得猎户解救,猎户家传连珠枪,只扛了一把鸟枪,就打出了加特林的感觉:“只听呱刺刺、呱刺刺、……响亮连声,黑烟乱冒,尘土飞空,满山响声不绝,四周烟雾迷漫。那个响声,如雨点一般,滚将出来,把些怪兽打的尸横遍地”。而且镜花缘写的是唐朝的事,唐朝……那会还没有枪啊,更别说这种机枪一样的存在了。

『柒』 古今中外的科幻小说

儒勒.凡尔纳 的系列小说
圣魔之血(日本小说)这本最符合你的要求,有吸血鬼,太空船等你要求中的所有内容。
迈尔斯系列
奇幻一点的话:
龙枪系列
尼伯龙根的指环

以上是外国小说:
中国的科幻推荐
三体(非哥特风格,但是最牛最好不解释)

『捌』 一本古代科幻小说,谁记得名字

彩虹之门的《重生之超级战舰》,不是爽文,理论严谨,是一部不错的硬科幻。

『玖』 好看的科幻小说要武侠NO要古代

超级进化.txt超级殖民异世界.txt魔幻星际.txt星际骷髅兵.txt
星舰迷航.txt海魂.txt机动风暴.txt未来特警.txt小兵传奇.txt

中华仙魔录.txt轩辕修神录.txt沧海.txt

『拾』 摘抄科幻小说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0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 故事并不复杂: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内莫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海底两万里》写的主要是他们在这十个月里的经历。 《海底两万里》已经有几种中译本,“两万里”也就成了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究其实,这里的“里”指的是法国古里,而古法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一古陆里约合4.445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理应为两万古海里。如此说来,他们在海底行驶的路程,就应该在十一万公里以上了。这是要说明的。 十一万公里的行程,是个大场面,一路所见,可以说无奇不有。谁见过海底森林?谁见过海底煤矿?谁见过“养”在贝壳里、价值连城的大珍珠?当了俘虏的阿罗纳克斯和他的朋友们都见到了,而且曾经徜徉其间。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阿罗纳克斯是个博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孔塞伊,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罗纳克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我们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知道海洋究竟有多深吗?知道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这一类知识,书中比比皆是。 “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凡尔纳时代,潜水艇刚刚面世,还是一种神秘的东西;“鹦鹉螺”号艇长内莫又是个身世不明之人,他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凡此种种,都给小说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既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作家给“鹦鹉螺”号艇长取的拉丁文名字,更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一点——“内莫”,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个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可信的人物。 本书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像力。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炮打响,引起轰动,使他成了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又写了一系列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卷帙浩繁,不下六七十种,被收入一套名为《奇异的旅行》的丛书。《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后有《神秘岛》。作者想像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人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种年龄的读者。而且,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都以科学为依据;他所预见到的很多器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

热点内容
极品公子完结小说下载 发布:2025-05-18 03:53:36 浏览:436
科学家穿越时空机古代小说 发布:2025-05-18 03:43:06 浏览:250
网王同人文女主从古代穿越小说 发布:2025-05-18 03:34:27 浏览:138
主角有空间寻宝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8 03:07:32 浏览:756
红果小说超甜现代言情小说 发布:2025-05-18 02:28:38 浏览:443
校园高中校草小说全集 发布:2025-05-18 02:10:06 浏览:393
小说封面是摩天轮的小说名字 发布:2025-05-18 01:44:53 浏览:271
玄幻小说宗门解散 发布:2025-05-18 01:21:30 浏览:405
好看的糙汉文有肉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8 01:16:32 浏览:761
星际类小说完结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5-18 01:16:09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