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苏联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

苏联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

发布时间: 2021-06-19 18:51:37

❶ 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三个重要小说系列分别是那三个系列

《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它们被誉为“科幻圣经 ”。

❷ 阿西莫夫生平有哪些事迹

享誉全球的科普和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1920年1月2日,他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国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的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他认为自己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而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当每年修订一次的美国《名人录》征集有关他的条目时,他自述已出版过467部著作。从1950年出版第一本书《天上的小石子》(长篇科幻小说)算起,他花了237个月、近20年的时间,于1969年写完他的头100本书;往后至1979年3月,他用113个月、近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二个100本书;而当他在1984年12月写完他的第三个100本书时,只花了69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后8年左右的岁月里,他以更惊人的速度写了近200本书。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阿西莫夫拥有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3种头衔,但以科幻作家最负盛名。他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成“机器人”、“未来史系列”和“科幻侦探小说”3大类,其中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最为出色。他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阿西莫夫无疑也是一位卓越的人文学者,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西莫夫还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先行者,是“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永远地停止了思考。全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虽然生前他曾表示他不相信有来世,但千千万万喜爱他的读者深知,他的伟大事业和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已经让他获得了永生。

❸ 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是什么

科幻文学,在中国一直属于小众领域,直到几年前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后,才吸引来了更多目光。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科幻小说的印象只能止步于《三体》、《北京折叠》,但作为智能科技从业者/爱好者的你要知道,很多科幻作者都是未来科技的预言家。

曾经有人统计过,已经在现实世界实现的科幻预言、近五十年来的重大科技进展几乎都被科幻小说剧透过。

或许是因为强大的预言能力,在2014年,谷歌投资的Magic Leap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商邀请斯蒂芬森加入,并给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衔——首席未来学家。当然,后来爆出Magic Leap的作假丑闻似乎也预示着文字工作者最好离这些创业的远一些。

❹ 阿西莫夫是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什么

算是美国科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代表吧。
科幻界有美国科幻三大家的说法,另外两个是克拉克还有海莱茵。
艾西莫夫得过蛮多次星云奖和雨果奖的。

❺ 阿西莫夫的简介

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

(5)苏联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扩展阅读

阿西莫夫对人文主义抱有严肃的态度。他经常发表与其相关的演说并写文章甚至整本书来探讨。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

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晚年时,他成了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担任此职务一直到他去世。

在阿西莫夫的演说及众多非小说类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过剩,这种倾向继续与否将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关系到未来世界是充满了灾难与饥荒,还是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稳舒适的生活。

在他的小说中,他也强调了这一主题。《钢穴》描绘了地球大都市的恶梦及由于人口过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须由计算机来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书中,阿西莫夫认为人口过剩、食物短缺几乎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

阿西莫夫被认为是一位“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他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❻ 阿西莫夫是()国的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阿西莫夫是美国的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让·保罗·萨特 是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理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蜡烛》》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芦花荡》》的作家是孙犁“白洋淀记事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

❼ 世界三大科幻小说家的简介

克拉克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太空题材科幻作家,于1986年荣获象征终身成就的星云科幻大师奖。他的作品主要讨论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主题,其《童年的终结》 (1950)、《城市和星星》(1956)、《2001:太空探险》(1968)、《与拉玛相会》(1973)、《天堂的喷泉》(1980)等作品无不寓意深刻、脍炙人口。克拉克的作品以其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汉笔法而著称,此外克拉克还善于运用哲学的方式,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给读者以思考。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银河帝国衰亡史》9包括机器人、帝国、基地三大系列)

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1925年进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士官在海军服役五年。1934年因病复员。他一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费城海军航空试验所任工程师。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作品有《异乡异客》、《时间足够你爱》、《双星》等

❽ 阿西莫夫的早年经历是什么

享誉全球的科普和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1920年1月2日,他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国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的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1957年,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他认为自己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而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于是,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当每年修订一次的美国《名人录》征集有关他的条目时,他自述已出版过467部著作。从1950年出版第一本书《天上的小石子》(长篇科幻小说)算起,他花了237个月、近20年的时间,于1969年写完他的头100本书;往后至1979年3月,他用113个月、近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二个100本书;而当他在1984年12月写完他的第三个100本书时,只花了69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后8年左右的岁月里,他以更惊人的速度写了近200本书。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阿西莫夫拥有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3种头衔,但以科幻作家最负盛名。他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成“机器人”、“未来史系列”和“科幻侦探小说”3大类,其中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最为出色。他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阿西莫夫无疑也是一位卓越的人文学者,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西莫夫还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先行者,是“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

❾ 阿西莫夫的出名作品有那些。我看过基地。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O-1992),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阿西莫夫是一位多产得惊人的作家,自50年代初,至今已出版了300多部著作。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1920年1月2日,阿西莫夫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籍。
阿西莫夫生性聪明,记忆力极强,5岁时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的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后来,父亲开了一家杂货店。由于本小利微,家境并不殷实,阿西莫夫便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照应:站柜台、发报纸、为固定客户传递电话信息…… 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这段经历对阿西莫夫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寻常,小时候又受到严格的管教,再加上从小就承担起家中的一些责任,这使得阿西莫夫具有极强的责任感。正如他的传记作者米歇尔?怀特所言:“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将阿西莫夫塑造成了后来那个自觉、自律、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停止写作几乎能够给他带来生理上的痛苦。” 而且,阿西莫夫对科学产生兴趣,也跟他父亲开的这家杂货店有关。
创办伊始的《奇异故事》每期都刊载一些科学试题。这些试题以及那些充满幻想的科学故事令9岁的阿西莫夫十分着迷。每看完一期他总是又热切地盼望着能早一天看到下一期。阿西莫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幻读者就像棒球迷期待双杀或全垒打一样,渴望太空船或新的电子技术能产生奇迹。在和同伴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时,我把手中的玩具枪当成激光枪,去射杀甘尼美星上长着犄角的恐怖怪物。我从前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各位读者可以想象出,脑筋死板、只重视普通常识的家长们,在看见我们阅读原丨子弹、电视飞弹、登陆月球、火箭等等故事书时的滑稽模样。对他们而言,那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无聊故事罢了。”
流行杂志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并且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求知和思考、钻研问题的乐趣。这不仅给他带来了学业上的成功,而且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常给人以傲慢的印象。在展示自己令人惊叹的记忆力并考高分的同时,他还喜欢瞎起哄和搞恶作剧,跟老师们对着干(他的这种闹腾和插科打诨的“习性”,到了大学时代和踏上工作岗位伊始仍在“发展”,并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虽然阿西莫夫的功课很棒,但他却不招老师待见。
而在这个时期,调皮捣蛋的阿西莫夫也完全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里,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内心的创作冲动也越来越强烈。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日暮)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而不只是将它们作为科幻小说的情节与对话的陪衬)。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直至15年后他才“重出江湖”,再度进行科幻小说创作)。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自己的前途并不是在显微镜下,而是在打字机上:“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丨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专家。 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2010-3-9 18:24 回复

土星冰环
129位粉丝
3楼

“……我不为别的,只为写作而活着。”
全心写作,岂止“著作等身”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1979年2月,他正好出版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过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专家称,他至少出版过480部著作。而且其体裁广及严肃的历史和科学论著及轻松的戏剧、幽默小说,其内容不乏对科学的创见和预测、对历史的解说以及对生活的调侃。 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垒起来会有多高? 目前尚没有人做过计算。其实,阿西莫夫岂止“著作等身”,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极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纪录。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巨大的成就使阿西莫夫成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卡尔?萨根在谈到阿西莫夫时指出:“在这个科技的世纪,我们需要一位在科学和公众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是的,阿西莫夫对科学有着精深的理解,对科学的本质有着深遂的洞察力。他不仅通晓现代科学的许多前沿课题,而且也非常熟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再深奥的科学知识,一经他的妙笔点缀,读来便毫无生硬之感。 “背景广阔,主线鲜明;布局得体,结构严整;推理缜密,叙述生动;史料详尽,立足前沿;新意迭出,深蕴哲理”,这是跟阿西莫夫有过直接交往的卞毓麟先生对阿西莫夫科普作品特色的概括。在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中,内容的广泛性与叙述的逻辑性有着完美的统一。 他能在极其广阔的知识背景中牢牢地把握住写作的主线,从而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科学性与通俗性也有着高度的统一。他经常在书的开头,甚至在序言中,就提出种种引人入胜的问题,从而能在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抓住读者;紧接着的展开部分叙述之生动更不待言,结尾部分则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展望性而使人感到余韵无穷。阿西莫夫的许多作品又是现代性与历史感高度统一的典范,血肉饱满的科学过程往往使他的通俗读物兼具普及功能与学术价值。 更令人惊叹的是,阿西莫夫似乎从未有过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常常能够迅速地从一个主题转到另外一个主题,而且乐此不疲。这也是他创作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他天生具有一种“施教能力”,总能直截了当地说明事物,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从而创立了自己友好、坦诚地直接诉诸读者的风格,并频繁地运用于写作中。
阿西莫夫对写作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他的职业是写作,“业余爱好”还是写作,写作就是他的生命,“……我不为别的,只为写作而活着。”当有人问起阿西莫夫的创作量时,他总是声称自己是“不得不”写。他说,写作是一种动力,如果他离开打字时间稍长,就会犯瘾。1985年,法国《解放》杂志出版了一部题为《您为什么写作?》的专集,收有各国名作家400人的笔答。这些回答丰富多彩,或庄或谐,但无一不反映了作家的心态与才智。其中阿西莫夫的回答是:“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 阿西莫夫自知有写作的天份,因此对自己的才能也从未谦虚过,有人认为他自我膨胀、自以为是,他却喜欢称自己的冒失为“阿西莫夫式的狂妄自大”。对于阿西莫夫成为“写作狂”或“写作机器”的根源,有种种猜测和说法。除了兴趣的因素外,阿西莫夫自己认为,只有以如此有序的方式从事写作才能向自己证明,自己是在做一项“正当的工作”。从本质上说,这是他表明自己像父亲多年辛勤工作经营的杂货店那样努力地工作的唯一方式。也正是这强大的工作信念,使他如此在乎著书数量,并时刻被一种危机感所驱使。 阿西莫夫对著书数量的狂热追求,被看作是他非常奇怪的性格特点,而且在他生前就颇为引人注目,同时也使他声名远扬。他的惊人的著书量甚至还被写入了一部科幻作品中。这部名为《效仿》的小说有一段对话这样挖苦阿西莫夫道:“‘你看过阿西莫夫早期创作的亲犹太人诗作吗?《犹太人被放逐前》,就是他在2000多年前写的那部作品?’‘我只听说过那个指导编撰了《阿西莫夫的银河网络全书》的阿西莫夫,这个书名也太狂妄了……什么?所有的5000册都是他写的?’‘是的,他是个工作狂。这可怜的家伙,没有别的事干。’”

2010-3-9 18:24 回复

土星冰环
129位粉丝
4楼

艾萨克·阿西莫夫小说目录

《空中卵石》双日出版社1950年(即 苍穹微石)
苍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中国大陆译名《空中石子》(施咸荣译本)和《苍穹微石》(汉声译本),是美国作家以撒·艾西莫夫出版於1950年的长篇科幻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最早出版,故事年代却是「银河帝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集,此时整个银河系业已统一在「银河帝国」的旗帜下。。。
故事的开头发生在1949年6月的地球,芝加哥的退休裁缝约瑟夫·施瓦茨在人行道上突然被核能研究所因事故而产生的泄露射线击中,来到了地球纪元12411年,银河纪元827年[2]的芝加哥(这时的名字叫芝加)。他被农夫亚宾·玛伦一家收留。此时地球已经遭到放射性物质的严重污染,只有少数地区可供人类存活,并只能供养2000万全球人口,因此地球人在年满60岁时都要被施行安乐死;每个家庭都被分配了严格的生产定额,不能劳动的残疾人士也要被安乐死。亚宾·玛伦的岳父格鲁身患残疾,但被瞒报。亚宾·玛伦计划将施瓦茨留在家中协助完成生产定额,但后来听从格鲁建议,将其送至城中,担任核能研究所教授谢克特发明的「学习机」的人体试验志愿者。通过改造,施瓦茨无意中具备了判读甚至控制他人思维的能力。
这时的地球属於银河帝国的一部分,帝国派驻总督(由外星人担任,总督府邸在西丨藏高原),但实行内部自治,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为「古人会」的首脑——地球大臣,实际权力则为其秘书巴尔基斯把持。地球人因为其星球具有放射性而遭到银河帝国其他星球的种族歧视,从而对所有的外星球怀有敌对情绪,地球大臣秘书及「古人会」策划用细菌武器来毁灭银河帝国。
天狼星考古学家贝尔·阿瓦丹来到地球,试图证实全银河帝国的人类都起源於地球。他向地球大臣提出进入放射区进行考古发掘的申请,但是遭到拒绝。在芝加街头,他碰到从研究所逃出的施瓦茨,以及谢克特博士的女儿宝拉,三人从此相识。
地球大臣秘书用细菌攻击帝国的计划被其送去接受「学习机」改造的助手泄露,从而为谢克特博士得知,并告诉了阿瓦丹。为灭口,秘书将博士父女、施瓦茨和阿瓦丹全部抓走。施瓦茨施展心灵感应技巧,操纵秘书带领众人逃出,阿瓦丹向帝国总督举报秘书的阴谋。此时秘书前来,宣称没有任何针对帝国的阴谋,并自愿留下担当人质。地球密谋组织向银河发射细菌火箭的最后期限即将来临……

希望被您采纳!

❿ 阿西莫夫曾因为什么方面受挫,而改做科幻小说家急!!!

他做科幻作家是本行,不是改行

热点内容
超时空漂流科幻小说 发布:2025-05-19 22:21:46 浏览:890
玄幻小说男主掌握杀气气势 发布:2025-05-19 21:58:32 浏览:612
有文学气息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5-19 21:27:19 浏览:159
卫斯理科幻小说眼睛在线阅读 发布:2025-05-19 20:51:40 浏览:695
国外得奖科幻小说txt 发布:2025-05-19 20:49:58 浏览:359
男主超帅都市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9 19:24:25 浏览:48
修真多后宫小说推荐 发布:2025-05-19 19:12:15 浏览:203
戊戟武侠小说全集13部 发布:2025-05-19 18:42:37 浏览:262
都市小说推荐完本绝对好看 发布:2025-05-19 18:31:48 浏览:546
2007年前完结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5-19 17:55:58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