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等我一千年
1. 我记得有一个时空穿梭类的科幻小说,故事是循环的,一个人从小到大遇到的转折点都是自己
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茵莱因的中篇科幻小说《你们这些回魂尸》。
海茵莱因是科幻小说“三巨头”之一,他的很多科幻小说都是经典名著,比如《星河战队》、《严厉的月亮》、《双星》、《异乡异客》等。
他这部中篇小说在2018年被改编成了电影,只不过电影名字和小说名字不一样。
2. 一个科幻小说,很久之前看过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科幻小说还是很不错的,他为我们人类以后的事情做了一定的猜想,我们也是可以一看。
3. 关于一千年以后的科幻小说
楼主问的是老作品啊。
要是找新的,有关一千年以后的我倒是有一部
《英仙战记》http://www.17k.com/book/58754.html
简介:
没有十亿光年那么遥不可及,这里只是距离地球六千多光年,银河系里的一个小角落。
但却如此纷繁复杂,如此喧嚣热闹。
直到两个男人,被历史与女人带上了前台……
抛洒在荣耀之路上的,不仅仅是玫瑰和星光,也并非只有鲜血和弹痕,还有无尽的期许,以及难言的怅然……
一千年之后,六千五百光年之外,姜子钺与罗博,人类世界的两位军事统帅,几乎同时,向新罗马帝国元老院,向英仙星际联邦参众两院,呈上了各自的报告:《英仙战记》!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与现实对照!
4. 求一篇科幻小说
深渊上的火》[美] 弗诺·文奇
就是你说的【原始文明,过度文明还有达到最好层次天人文明】
5. 中国十大科幻小说是哪些
《太空漫游2001》硬科幻的圣经,把科幻小说彻底从低俗小说泥潭中解救出来。2,《基地》,其实是个系列小说,史诗级的描写,掺杂着阿西莫夫对人类文明的重新审视对历史的反思(最近风头正盛的大数据让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里的“心理史学”)3,《三体》1、2、3又是系列小说,刘慈欣力作,被称为中国科幻基石,事实证明并非吹牛,中国科幻很少能这样兼具好看与深邃了,关键是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据说在美国遇冷)强烈建议题主看看。4,《银河系漫游指南》超乎想象的故事情节及字里行间闪烁的英式幽默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而且想象力简直爆棚。5,《时间机器》这本书的牛B之处在于这部小说传播了这样的理念:时光旅行可以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样依赖于魔法。简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6,《我,机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书中出现了最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不过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从情节描写上都不如《基地》7,《1984》,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 时刻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8,《宇宙过河卒》,这本书使得“巴萨得引擎‘家喻户晓。9,《美丽新世界》,软科幻小说代表作,情节一般但影响深远。因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点本来就是为了传播他的哲学思想,像我这种=理科生基本抓瞎。10,,《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书名有点无厘头,但由他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可以说是影响最深远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6. 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小说
超级反恐精英?可能是这个把。。。。。。。无限流,现实,手机中发布任务全部都符合。。。。。。。。。。。。。。
7. 找一部科幻小说··主角活了千年·
应该是 盾击 的吧 主角活了千年 九次涅槃重生 有过很多老婆 科幻 大概就是这样
8. 推荐科幻小说
中短篇:
刘慈欣《魔鬼积木》
梶尾真治 《只有你能听到》,《时尼的肖像》
长铗 《得分后卫》,《洪荒孑遗》
陈楸凡 《深瞳》
王晋康 《泡泡》
拉拉 《掉线》
柳文扬 《一日囚》
长篇:
刘慈欣《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
王晋康 《十字》
9. 一篇科幻小说叫什么名字
看过了,但是忘记了,好像是科幻世界里面的小说,你去查一下吧........
日本沉没、病毒君王、末世狩猎者、寄生体等都很不错呢.....世界末日类型的哦.....
10. 征集 我在写一篇长篇科幻小说写的是人类灾难大家替我弄一些题材
科幻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想象力的竞赛。
一种大胆的、全新的幻想的点子决定了科幻的价值。
艾萨克。阿西莫夫从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联想到缩微技术,从而幻想某一天人和战舰能缩微到可在人体的血管中激战。他的《奇妙的航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缩微人在人体内脏器官内的感觉。如果没有惊人的微缩技术这一核心,这部长篇科幻就无法成立。
“魔鬼三角”是加勒比海上一片事故频发的海域,这本是事实。西班牙科幻作家柯蒂斯。加兰将它幻想成飞碟基地,其幻想充满了真实感和扣人心弦的氛围。《魔鬼三角与UFO》这部科幻小说使他一举成名。
我们可以想象恐龙在某个特定的海域代代繁衍,也可以想象在金星可怕的风暴中生存;可以写地球儿童与外星小孩的友谊,也可以写地球人与外星殖民军的战斗。……总之,从古到今,从宏观到微观,尽可驰骋自己的想象力。
有专家将机器人、外星人、飞碟、时空隧道、灾难预言(比如核战之后的世界)作为科幻的“传统题材”。
我国青年科幻作家韩松在其《宇宙墓碑》中,写主人公子承父业当上宇宙殡葬工,专门安葬那些在外星探险中故去的宇航员的故事。作品写出了地球人的孤独感,因为地球的使者越朝太空深处飞去,越是寂寞。韩松描写的人类的孤独感,从更深层的意义上唤醒人类要珍惜现有的一切,特别是人间的真情。这篇作品在台湾荣获“华人科幻大奖”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它的核心——幻想是很新鲜的,很大胆的,因而是很可贵的。
目前,一些科幻作者尝试着从中国古代神话中“猎取”幻想核心。比如,晶静的《女蜗恋》《嫦娥恋》是比较成功的例子。苏学军以战国时的秦楚大战为背景,写从飞碟上来的外星人与铸剑师的友谊,在极其悲壮的氛围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科幻的生命力在于它不停地创造出“传统”(或一些模式),又迅速地打碎它,以更新的面目出现。既然人类的想象力的竞赛不会停止,科幻的创新就不会停止。
人们初次尝试科幻创作,往往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进行“幻想”——这不失为一条成功的路子。比如:由于考试时间不够,幻想能有一座“时间银行”;面对屡屡出现的考试作弊现象,幻想有人在造“作弊机”;由对生活中不合理现象的愤怒创作《后门软件》;由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赞誉写下《太空炸弹》。随着社会生活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丰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拓宽了视野,喜欢“胡思乱想”“异想天开”的人们,会逐渐把握住怎样把瞬间即逝的幻想火花,变成绝妙的科幻构思。
深受读者喜爱的科幻小说《等你一千年》,是青年科幻作家张劲松的力作。此作发表后,张劲松声称要首先感谢舒明武。因为舒明武在《科幻世界》发表了一束“科幻构思”,其中有一个构思讲宇航员执行任务一去千年,恋人为了等他归来而不断“单细胞繁殖”,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张劲松就根据这个构思写成了这篇爱情题材的科幻。由此可见“幻想”何等重要。
初学科幻创作者要打开思路,不妨在一起围绕着几个科幻题材“神侃”。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就是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神侃”时受到启发,朋友们称这种聚会为“奥林匹亚学院”。我们可组织自己的“奥林匹亚学院”,各种“异想天开”大撞击,说不定能撞出些大胆、美妙的科幻构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