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外星科幻小说
Ⅰ 刘慈欣所有科幻小说
1999年: 6月: 《鲸歌》(《科幻世界》) 《微观尽头》(《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缩》(《科幻世界》) 魔鬼积木(刘慈欣获奖作品)10月:《带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2000年: 2月: 《地火》(《科幻世界》):后收录于《中国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 《流浪地球》(《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后收录于《200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1年: 1月: 《乡村教师》(《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3月: 《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 《微纪元》(《科幻世界》) 8月: 《全频带阻塞干扰》(《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2年: 1月: 《中国太阳》(《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梦之海》(《科幻世界》):大艺术系列之一 《朝闻道》(《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6月: 《天使时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湾飞马》 9月: 《魔鬼积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长篇 11月: 《吞食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2003年: 1月:《超新星纪元》(作家出版社):长篇。 2月:《文明的反向扩张》(《科幻世界》):科幻专题文章 3月:《诗云》(《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艺术”系列之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8月:《光荣与梦想》(《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4年: 3月:《圆圆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状闪电》(《科幻世界星云》):长篇。 《 当恐龙遇上蚂蚁》(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名《白垩纪往事》,长篇。 12月:《镜子》(《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 2005年: 1月:《赡养上帝》(《科幻世界》) 8月:《欢乐颂》(《九州幻想》,“大艺术”系列之三) 11月:《赡养人类》(《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体》 (连载于《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长篇 2008年: 1月: 《三体》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单行本 2008年: 5月: 《三体II:黑暗森林》(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2007年底写作完成,与《三体》分别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2010年: 1月 : 《太原之恋》 (九州幻想) 2010年: 11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 ;2010年中旬写作完成,与《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统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
Ⅱ 超新星纪元适合什么年龄段看
没有规定。
《超新星纪元》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于1991年的长篇科幻小说。讲述的是1999年末的一天,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巨大的恒星被星际尘埃所遮挡,没有被人类发现。这次超新星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超新星纪元。由于距离超新星太近,强烈的辐射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人类开始大量死亡。而人们也发现孩子,特别是12岁以下的孩子症状很轻或根本没有。后来才知道这与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有关,年龄越大这种功能就会越差。乐观估计在10个月到1年后,地球上13岁以上的人将逐渐死去。于是,长达一年的“大学习”中,整个世界的大人都拼命把自己毕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教给这些还处于懵懵懂懂中的孩子。
刘慈欣是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曾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三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作品因气势恢宏、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Ⅲ 转型中的科幻小说标本读物——读《太空神探鲁文基》
绿杨的书是第一次看,他的名字其实也是第一次听说。
在吴岩老师的相关中国科幻史的作品中,印象中是隐约提到过这个名字,但是回头去找,反而仅仅发现两处。 《追忆似水的未来》 书中 《中国科幻小说:一个百年载人航天梦》 一文提到:
在读过了这本《太空神探鲁文基》之后,只能感到这种疏忽是遗憾的。如果能够武断地为这种遗漏找一个理由,就只能用“生不逢时”这四个字来形容。
绿杨最为知名的鲁文基系列作品,第一篇是发表于1993年的《鸟巢里的笑声》,最后一篇《黑洞之吻》是1997年发表。这本书一共收录了19篇文章。
19篇文章,质量有高有低,篇幅有长有短,可以看得出绿杨在创作时候的惯性与创新。大概地说,他的文章还没有摆脱科幻小说“点子文学”的特征。尤其是在凸显鲁文基”神探“的这一方面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其实这一点就像是最基础原始的推理小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猜谜书一类的作品。利用知识上的不对等——毕竟鲁文基是两次诺奖的获得者——鲁文基往往可以将常人视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利用科学予以解释。这在获奖作品《黑洞之吻》中表现的就非常明显。
故事的模式就是:出现不可思议的天文现象,一种科学家束手无策,请教鲁文基教授,教授予以解答。这种故事模式反复出现,像是《古刹之光》《鬼屋》《真实的幻影》等篇目,都差不多如此。略有不同的就是对话和悬疑的主线。如果放在现在,每一篇都可以变成类似《X档案》的剧本,用简单的科学猜想建立起一个还算好看的故事。但是架不住经常反复出现这种模式,其实也挺无聊的。
但是绿杨的作品中,也有后来出现的“软科幻”,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人文性”的科幻的色彩。在一些较大篇幅的作品中,他开始关注的是“科学”本身对于人的影响,没有仅仅将故事局限在点子上。我最喜欢的一篇《失落的影子》就属于此类。作品的科幻核心是 引力透镜 ,而故事的主线则是鲁文基和助手一起找寻观测站。故事的结尾,他俩自然成功地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方,利用引力透镜原理,观察到了宇宙大爆炸的最初景象。他们成为了时间空间开始的见证者。核心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却能直指人们对于科学最基本的追求,非常让人感动。这点与《朝闻道》不遑多让。遗憾的是,此类作品非常有限,更多的还是沉湎于上文说到的窠臼。
还有一类文章,是对于科学的哲学思考,这点上表现的最好的一篇是《天演》。故事的模式其实和第一种非常类似。开头是发现奇怪的陨石,然后去该星球上一探究竟,最后发现星球上有生命痕迹。但是精妙之处在于,不是简简单单的给出了一种看似“科学”的解答就了事;而是给予了这种解答非常丰富非常精细的解释,充分的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构成、定义、表现都考虑的面面俱到,而且是用两种生命形式予以对比:一种是超越了人类智慧的硅基生命,他们的特征是对于信息的保存与传输(资讯统合思念体?);另一种则是有自我意识繁殖的蛋白质。一个复杂一个简单,一个高级一个原始。但是生命的意义,在这种罗列之中就展现无遗。不过同样的遗憾就是,这种对于科学有深刻思考精妙设定的文章还是极为稀少。除此之外,《雅典娜号案件》算是一例,篇幅不大,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不过从总体上看,鲁文基系列缺少对于科学发展的批判与反思,也缺少对于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科学还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基本上呈现了简单的乐观主义。这与现在的主流,有着很大的距离。他动作片恰恰是落在了从“乐观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间隔之中,无意中被人忽视,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在这19篇文章里面,绿杨塑造了鲁文基和梅丽这两个人物。如果还有重要配角的话,算得上是巴恩斯。此人因为轻视鲁文基的猜想,在文章中被反复的鞭打。
人物的形象,通过十九篇的文章,基本上是建立了起来。但是完全不让人喜欢。鲁文基和梅丽,一老一少,一男一女,放在现在的作品中,会出现很多的互动方式,但是他俩的互动,完全不是现在广受欢迎的那种。这个当然受困于时代的局限,也就不能要求的太多。
《太空神探鲁文基》这本书,虽然里面有很多作品有点无趣,有点过时。不过,其中还是有几篇值得欣赏。除了上面说的《失落的影子》《天演》之外,《空中袭击者》《情系反宇宙》《黑洞之吻》这些也是不可错过的篇目。当然,如果是想要全方位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科幻小说的转型,这本书更是一个很好的标本资料。
Ⅳ 刘慈欣的作品都有哪些,全部的
1999年: 6月: 《鲸歌》(《科幻世界》) 《微观尽头》(《科幻世界》) 7月: 《宇宙坍缩》(《科幻世界》) 魔鬼积木(刘慈欣获奖作品)10月:《带上她的眼睛》(《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2000年: 2月: 《地火》(《科幻世界》):后收录于《中国九十年代科幻佳作集》 7月: 《流浪地球》(《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后收录于《2000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1年: 1月: 《乡村教师》(《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3月: 《混沌蝴蝶》(《科幻大王》) 4月: 《微纪元》(《科幻世界》) 8月: 《全频带阻塞干扰》(《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2年: 1月: 《中国太阳》(《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梦之海》(《科幻世界》):大艺术系列之一 《朝闻道》(《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2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6月: 《天使时代》(《科幻世界》):又名《波斯湾飞马》 9月: 《魔鬼积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长篇 11月: 《吞食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2003年: 1月:《超新星纪元》(作家出版社):长篇。 2月:《文明的反向扩张》(《科幻世界》):科幻专题文章 3月:《诗云》(《科幻世界》):又名《李白》,“大艺术”系列之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8月:《光荣与梦想》(《科幻世界》) 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9月:《地球大炮》(《科幻世界》):又名《深井》,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12月:《思想者》(《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后收录于《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2004年: 3月:《圆圆的肥皂泡》(《科幻世界》) 6月:《球状闪电》(《科幻世界星云》):长篇。 《 当恐龙遇上蚂蚁》(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名《白垩纪往事》,长篇。 12月:《镜子》(《科幻世界》):荣获本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 2005年: 1月:《赡养上帝》(《科幻世界》) 8月:《欢乐颂》(《九州幻想》,“大艺术”系列之三) 11月:《赡养人类》(《科幻世界》) 2006年: 1月:《山》(《科幻世界》) 5月:《三体》 (连载于《科幻世界》2006.5~2006.12):长篇 2008年: 1月: 《三体》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单行本 2008年: 5月: 《三体II:黑暗森林》(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2007年底写作完成,与《三体》分别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2010年: 1月 : 《太原之恋》 (九州幻想) 2010年: 11月: 《三体Ⅲ:死神永生》(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长篇 ;2010年中旬写作完成,与《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统称为《地球往事》三部曲
Ⅳ "三体"这本书的介绍是什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人物介绍
叶文洁:(《三体》)物理学家叶哲泰的女儿。父亲坚持不肯向非理性的狂热屈服而被批斗致死,她在那个极端年代里的悲惨遭遇,使善良而温和的她对人性失去信心。由于她在天体物理学上的非凡成就,得以与外太空的另一种生命发生联系。她以冷酷的理性向三体人发送信号并把其引到地球,初衷是借外星人的力量来引导人类更好地去发展。
她在理性思考人性本质的同时,一直处于对自己的道德批判中,但短暂的动摇很快就被她看到的人们的丑恶打消了。她对人性恶的一面的理性思考使她陷入深重的精神危机,而这种精神偏执促使她成为地球三体组织的领导者。(《黑暗森林》)她基于半生心血总结出宇宙社会学的公理,并首先提出猜疑链、技术爆炸两个重要概念,启发了罗辑发现宇宙奥秘。
Ⅵ 超新星纪元眼镜死了
没死。《超新星纪元》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于1991年的长篇科幻小说。作者介绍编辑播报刘慈欣: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曾于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三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剧情中眼镜及晓梦为剧情主角,该小说为已完结,解决是他们各自回到了各自的星球并没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