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后科幻小说
① 《三体》之后,还有哪些科幻小说值得一看
刘慈欣除了《三体》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作品,比如《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乡村教师》、《朝闻道》、《带上她的眼睛》、《2018》、《时间移民》等。这些作品同样获得了科幻读者的广泛好评。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也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社会结构与人性的复杂性。在郝景芳笔下,北京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空间,每过24小时,空间就会切换,而主人公就生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除了上述作品,还有许多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比如《云图》,这是一部以时间倒序叙述的多线叙事小说,它跨越了几个世纪,讲述了六个不同故事的主人公在不同时间背景下的经历。这些故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最终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海伯利安》是迈克尔·克莱顿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未来的宇宙,充满了高科技和神秘的生物。
《银河系漫游指南》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经典之作,它以幽默的方式探讨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困惑。而阿西莫夫的《基地》则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它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讲述了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如何运用数学和心理学预测银河帝国的衰落。
虽然这些作品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展现了科幻小说的魅力。无论是宏大的宇宙背景,还是深刻的社会批判,都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你对科幻小说感兴趣,不妨从这些作品开始探索。
② 《三体》的系列小说有哪几本
《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掘芦饥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哗森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19年,列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判返”。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文学阅读。
③ 除《三体》外,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科幻小说
有好多啊,比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阿西莫夫还有《机器人》系列也是名列前茅,是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基地系列分别是:《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
银河帝国已有一万二千年悠久历史,一位心理史学家却作出惊人预言:帝国即将土崩瓦解,整个银河注定化作一片废墟,黑暗时期将会持续整整三万年!著作逾身的艾萨克·阿西莫夫无所不写,但不论他自己或全世界的忠实读者,衷心挚爱的仍是他的科幻小说。
讲述的是一支星际远征队迫降到一个直径1.9亿英里形如呼啦圈的人造行星上。幸存者必须与最初建设者留下的蛮族后代作战。这些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篇科幻小说,都是由国外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写的,内容情节丰富多彩,故事环境设定良好,思想积极,写作方式新颖,让读者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
④ 科幻小说三体总共有几部分别是什么求全部的书名!跪谢
一共三部。分别是:《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
1、第一部《三体》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天文学家叶文洁在其间历经劫难,被带到军方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突破性进展。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2、第二部《三体Ⅱ·黑暗森林》
三体人在利用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出动庞大的宇宙舰队直扑太阳系,面对地球文明前所未有的危局,人类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PDC)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面壁计划”。出乎意料地,社会学教授罗辑被选出作为四位“面壁者”之一,展开对三体人的秘密反击。虽然三体人自身无法识破人类的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进行智慧博弈。
3、第三部《三体Ⅲ·死神永生》
身患绝症的云天明买下一颗星星送给暗恋着的大学同学程心,而程心因参与(PIA)向三体舰队发射探测器的工作,却想让航天专业背景的他放弃安乐死,作为被执行人将大脑捐献给阶梯计划。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首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因为黑暗森林打击的存在如临大敌,不敢在太空中暴露自己。在零道德的宇宙中发起黑暗战役的战舰被诱导返航,却受到有道德的地球文明审判。
(4)三体后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刘慈欣1999年起在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此后接连创作了多个中短篇小说;在2006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山》时,许多读者去信说希望他写成长篇,于是刘慈欣就决定不再写中短篇了;“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构思他最初打算用来写短篇,后来发现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于是把这和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们不顾一切地探索太空的历史相结合,设定以“文革”时期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与外星力量间的接触、以及华约和北约的冷战;在一位出版人的影响下,他对原来的构思做了较大的变化,改为一个长篇的三部曲系列,叙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
⑤ 除了《三体》,这25部国产科幻小说同样颠覆我们的想象
在《三体》引领风潮之后,中国科幻小说界犹如璀璨星河,绽放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与深度。除了刘慈欣的《三体合集》,还有更多作品挑战我们的认知,让我们重新定义科幻的边界。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2》背后,是他对硬核设定和创新的执着追求。《带上她的眼睛》和《天年》以独特的视角探讨生命的意义,如何夕的《天年》在末日灾难中挖掘人性的坚韧与思考。而《球状闪电》作为《三体》的前传,解谜之旅同样引人入胜。
王晋康的《水星播种》则是科学与想象力的结晶,女科学家的勇敢行为象征着人类对未来的探索与希望。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以超新星浩劫为背景,孩子们的勇敢担当揭示了文明延续的使命。何夕的《人生不相见》则将基因改造与星际移民交织,探讨人性的冲突与追问。
王晋康的《七重外壳》凭借脑洞大开的创意,直逼大师级作品的水准,为科幻迷们奉上了一场创新与现实的碰撞。《逃出母宇宙》中,人类在自我救赎中体验智慧与绝望的交织,何夕的《伤心者》则以母爱与科学并存,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科幻故事。
张冉的《起风之城》集合九篇作品,探索与孤独交织,展现多元视角下的科幻世界。而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的作品,如《雪》《大饥之年》等,更是展现了中国科幻的成熟与深度,江波的《银河之心》系列和张冉的“灰色城邦”系列,更是各有风味,引人入胜。
陈楸帆的《荒潮》被誉为近未来科幻的巅峰之作,它以硅屿的生态科技惊悚,揭示了滥用技术与环境破坏的潜在危机。潘海天的《大角,快跑》则用科幻讲述心灵洗涤的故事,而《时间之墟》则探讨时间循环与自救的哲学。
韩松的《红色海洋》以资源枯竭为背景,剖析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抉择。《蚁群》中女性统治的社会与SFH组织的反抗,预示着科技与权力的复杂博弈。《大角,快跑》和《荒潮》的结合,提醒我们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对未来的深刻反思。
在这些作品中,中国科幻作家们的笔触不仅描绘了未来的奇景,更深入探讨了人性、伦理与社会议题。它们不仅颠覆了我们的想象,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现实世界的独到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