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科幻小说
⑴ 如何评价「高晓松对《三体》系列的评价」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下面,我从想象力和文学性的标准来做一下评价:
1,三体在想象力方面,可谓在世界科幻史上都是顶尖的。科幻小说最开始号称点子文学,一个出色的点子可以撑起整个故事而三体三部曲中有无数亮瞎了的经典创意,比如第一部出现的三体世界的恒纪元和乱纪元,比如第二部的黑暗森林理论、水滴、面壁计划和破壁人,第三部更是充满了各种令人拍案叫绝的点子。
就故事尺度来说,第一部是在地球上,第二部上升到两个文明间的碰撞,第三部达到整个宇宙的高度,确实宏大。在想象力和点子这两方面,三体在世界其他科幻经典面前也有有骄傲的资本。
⑵ 科幻小说中的爱情
周末返深的高铁上,同座的两位女友,一个最近刚看完科幻小说《三体》,一个正在读第一部曲《地球往事》。想起自己当年看三体,就没搞懂过四维以上的问题,当时问家中的小朋友什么是“降维打击”,他说~“拿苍蝇拍把三维的苍蝇,拍成二维的”。
去年高晓松在《晓说》中开讲《三体》时,首先朗读了结尾的一首诗: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高晓松说这首诗是他这几年读过的最好的现代诗之一,它也是身边另一位读了《三体》两遍的理工男的心头好。
听到这首诗,会想起《三体》中所描述的几段爱情故事,就象刚读完的女友会好奇,为什么程心和云天明最后没有在一起。 作者刘慈欣说,他首先是个科幻迷,科幻迷都有个特点,就是除了科幻的东西基本都不爱,甚至连科幻之外的小说都很少看。他刻意控制了爱情所占的比重,希望三体是纯粹的科幻小说。虽然作者初心如此,但是若干年后回想这部当时读了超级震撼的科幻,除了膜拜作者营造的弘大宇宙和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作为女性读者,仍然对其中的爱情故事脱不了敏。
和女友一样,对程心与云天明的故事有些遗憾,但印象更深刻的是书中另一人物罗辑与心理医生的一段对话。
罗辑本是玩世不恭的大学教授,参与面壁计划,是第四位面壁者,宇宙社会学的创立者之一。初代执剑人,建立黑暗森林威慑,开创了威慑纪元,使地球人类在三体危机面前免于覆灭。坚守执剑换来人类62年和平发展,间接使地球文明延续近两百年,生存至二向箔降维打击来临。最后作为人类文明的守墓人,在冥王星上与太阳系一同被二维化而死亡。
罗辑与心理医生的对话~
“你可能需要一些调整,但没什么大事。”听完罗辑的漫长叙述后,医生对他说。
“没什么大事?”罗辑瞪大了满是血丝的双眼。
“我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构思的小说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和她一起生活,同她出游,甚至于就要因她和自己真实的女朋友分手了,你还说没什么大事?”
医生宽容地笑笑。
“你知道吗?我把自己最深的爱给了一个幻影!”
“你是不是以为,别人所爱的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有什么疑问吗?”
“不是的,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们所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她(他),而只是想象中的她(他),现实中的她(他)只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板,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你与大多数人的区别在于:你不需要模板。”
“这难道不是一种病态?”
“只是像你的女朋友所指出的那样,你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如果把这种天赋称为病态也可以。”
“可想象力达到这种程度也太过分了吧?”
“想象力没有什么过分的,特别是对爱的想象。”
“那我以后怎么办?我怎么才能忘掉她?”
“不可能,你不可能忘掉她,不要去做那种努力,那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真的导致精神障碍,顺其自然就行了。我再强调一遍:不要去做忘掉她的努力,没有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你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的。其实你很幸运,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存在,能爱就很幸运了。”
这就是罗辑最投入的一次爱情经历,而这种爱一个男人一生只有一次的。以后,罗辑又开始了他那漫不经心的生活,就像他们一同出行时开着的雅阁车,走到哪儿算哪儿。正如那个心理医生所说,她对他的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当他与一个真实的女性在一起时,她就不会出现。
到后来,即使他独处,她也很少出现了。但罗辑知道,自己心灵中最僻静的疆土已经属于她了,她将在那里伴随他一生。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她所在的世界,那是一片宁静的雪原,那里的天空永远有银色的星星和弯月。但雪也在不停地下着,雪原像白砂糖般洁白平润,静得仿佛能听到雪花落在上面的声音。她就在雪原上一间精致的小木屋中,这个罗辑用自己思想的肋骨造出的夏娃,坐在古老的壁炉前,静静地看着跳动的火焰。
⑶ 高晓松的《晓说》大家觉得怎么样
作为内地著名脱口秀主持人高晓松,自从再次重返《晓说》这个王牌脱口秀节目之后,高晓松在节目中天南地北的海聊就成为了很多粉丝最下饭的菜。每周五固定更新的节目,让粉丝们都会掐着点来准时点击这个节目。2017年的《晓说》点击率和关注度依旧是居高不下。根据节目一直上升的走势,已经成为内地第一脱口秀品牌栏目。
这也是为了让《晓说》这个品牌栏目能够生命力更顽强一些,否则因为某些原因停播了大家都得不偿失了。高晓松的2018年《晓说》仍期待着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和干货!
⑷ 2000年第10期科幻世界,流浪地球,终于开花结果
如果说我的青春,是从看科幻世界开始的,那我的平庸就是从不看科幻世界开始的。
——题记
大年初二,坐在县城电影院和凯哥一起看了流浪地球,两个人感叹不已。至今已经快三十的我,就这样快过了半生了。
初中就开始看科幻世界,奇幻世界,天天都想去成都,去杂志社,给科幻世界投稿,终于高考结束我去了,大二我还去到了杂志社实习,见到了各个我,见到了刘慈欣,见到了好多作者。
可是大四毕业,我没有说想尽办法进到杂志社,去坚持自己写作的梦想。
我去考研,考名校的文学院,失之交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失败了。
以后就一直这样庸庸碌碌的过着,平庸开始了,工作五年,我依旧平庸,离了当年的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
流浪地球的小说,很短就2万字,但是这电影拍的真的很震撼,所有的细节,情节,画面,导演郭帆前前后后拍摄的故事,我全都了解了一个遍,郭帆有多不容易,有多坚持,吴京有多仗义,眼光有多好,小年轻演员也并不差的演技,吴孟达有多感到诧异,后来有多自豪,还有中国科幻,终于成为了大众消费的东西。
三体十年,科幻十年,马路上随便找个人都能知道三体,知道了云天明,叶文洁,逻辑,网上各种有关于三体星系比邻星的段子层出不穷,流浪地球走了,三体来了,问了一句地球呢?
不只是网络,更是这个时代,我敢说,大刘的时代来了,宁浩的时代,吴京的时代,沈腾的时代。
为什么这次春节放映的电影,会让我如此感慨。韩寒也是我从初中就开始看的,到现在作家转型为导演,自己已经感觉中年危机的来临。
接着说,流浪地球。
微博和豆瓣已经有很多关于这个电影的精品的影评和细节挖掘。我最为感叹的还是电影本身。
我工作这5年,虽然书读的少了,但是国外的大片是一部没落下,漫威每部电影都看过,美国大片的制作水平和故事叙事能力,优秀的导演,马上又要上映的卡梅隆的最新电影,阿丽塔,真的很期待。郭帆可就是看卡梅隆的电影,才励志要当导演的呢。
这样的我,看到流浪地球之后,却还是为电影感到了震撼。地下城,末日,中国的元素,中国式的标语,无可挑剔的视觉特效,我真的看的想哭,是感动的哭,终于有我们自己的科幻大片了,那么浪漫的流浪地球。大刘写的小说更为黑暗理性一些,但是他永远还是那么浪漫。云天明给他心爱的人送了一颗星星,一个星球呀。虽然大刘自己本身是飞船派,地球派确实是更为浪漫一些,他写作的时候才写了这样的小说。
还有疯狂的外星人也是改编自大刘的小说乡村教师,也是2万字的中篇小说,大刘总是驾轻就熟,当然三体的文风还是更为熟悉。大刘写的来浪漫,写的来黑色幽默和荒诞,想象力真的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自己并不喜欢看科幻小说,就是因为太硬核,很难懂。但是硬核的科幻电影确实又那么酷炫,国外的那些大片,漫威里最喜欢星爵的银河护卫队,因为这系列是漫威所有系列电影中,有关于外太空银河系场景最多的电影,好喜欢看外面的世界,真的好新奇。
你说,木星那个大眼睛吓不吓人,那是一个转了300年的大风暴呀,这个风暴就抵到了3个地球大,多么吓人,多么让你感觉到自己那么渺小,气态星球木星,还有各种宇宙定律和原理,太阳系旁边是比邻星系,这还是离得最近的一星系,就要4.2万光年!而整个银河系呢,就像一个旋转的风车,在其他的转片上,是更遥远的地方,那么多星系构成了银河系,在银河系之外还有更多这样的大风车,构成了宇宙。
所以真的没事不要随便仰望星空啊,想起了在云南泸沽湖的夜晚,拍到了宇宙的银河系,真的是星光灿烂。
高晓松采访大刘,高总是秉着生活在小城市的人,才能成为大作家,像大刘,还有好多国外的知名作家都是如此。但是大刘说,他无论他身在何处,他都有信心写出这些书来,并不干扰他。后来高又采访韩寒的,晓说这节目名字还是韩寒起的呢,韩寒却是秉承要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出更好的现实类的小说。
大刘是题材类型的小说家,科幻,但是他对 人类的观察和人文情怀,真的是个大作家了。而韩寒是写现实类的文学作家,他的玩法和大刘完全不同。金庸呢,金庸是靠自己的想象力构造的世界,成为了武侠类的小说家。张爱玲是现实类的,她写的那些市井生活,出于对现实的观察。
采访里,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比作地下室,那现实类的小说家写的就是地下室的东西,而大刘是看到地下室外的世界,他总是想出去看看的,但是他分的很清楚,他并不会混淆这2个世界。金庸写的是历史,是过去,我总是以为奇幻类的东西,是过去,是历史,你看冰与火之歌,是历史的想象,是奇幻,还有最近热播的知否,这也是历史,但是是属于写实,虽然构思出自于呼啸山庄艾米丽简爱作者她们三姐妹,写实写的好是好书,类型小说写的好也是好书,这些都需要想象力,需要构思,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去写出来。
最近新买的一本书,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这个奇才,也是在挖掘历史找小说灵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江南的上海堡垒也将拍成科幻片了,我是不看好的,因为江南始终摆脱了他的此间少年里的创作思路和心态,永远都是追不到女生,上海堡垒是,龙族是,男主很废柴,女主很牛逼,这样的江南,还是写龙族写的精彩,确实是写到我们的青春里去了,但是写科幻,我不好看,拍成电影,自然更是没有大刘那种史诗的气魄了。
感慨颇多,写的比较乱,大家见谅了。
⑸ 对于高晓松在《晓说》中采访刘慈欣应该如何评价
作家是在一个小地方比较容易出作品还是大城市,大刘明显是觉得对这个题目不感冒,无论在哪都能写作,而高晓松明显是把之前准备的稿子拿出来硬套,觉得大刘会觉得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特别之处,结果大刘没有接,这点特别尴尬。
还有就是大刘一直在说科幻小说写作的重中之重是idea,科幻小说是一个概念为王的存在。而其中的人物只是为概念服务,至于很多人文的关怀,一些人物的刻画都是第二步才考虑的问题。
总之对于一个访谈类节目来说,这期很尴尬。晓松老师想大刘,但都没找对捧的点。